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MRI检测方法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MRI扫描,并将不同检测方法结果与病理结果做对比,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45例患者中30例病理证实有深肌层浸润,15例无肌层浸润,5种MRI图像检测结果中,T2WI+DWI的检测结果最佳,准确性为95.56%,敏感性为96.67%,特异性为93.33%.结论 T2WI+DWI的融合图像检测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期子宫内膜癌病例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的MRI信号特征和强化特点。以2009年FIGO分期原则为依据,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标准,比较单独运用T2WI及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Ⅰ期子宫内膜癌MRI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病变在T2WI上呈略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渐进性强化。T2WI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6.7%、65.2%和72.7%,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87.5%、86.4%和91.3%。单独运用T2WI与联合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8.9%和88.9%。结论: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有助于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成像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经分段诊刮病理学诊断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病例术前进行MRI(T1WI、T2WI、DWI和增强图像)检查,观察肿瘤信号、肿瘤范围、结合带显示情况和宫颈累及情况,判断深肌层浸润和宫颈浸润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成像表现为肿瘤明显强化。MRI判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为85.19%(23/27),特异度为96.04%(97/101),诊断准确率为91.60%(120/131)。MRI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宫颈的准确率为92.31%。结论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较准确,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不同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图像,采用(FSE)横轴位T1W1、T2WI脂肪抑制(fs)、EPI—DWI;矢状位、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s)和矢状面子宫容积超快速的三维成像序列(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的图像质量满意,达到诊断要求。T1WI、T2WI-fs、DWI和3D-LAVA动态增强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7%、86%、93%和100%。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子宫的形态、内膜厚度、结合带的完整性和肌层的浸润程度。结论在子宫内膜癌MRI检查中FSE T1WI、T2WI-fs是常规序列,DWI是必不可少的序列,3D-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和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0 TMR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4年5月74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MR资料,包括T1WI和T2WI、DCE和DWI序列(b=0、700、1 400、2 100),双盲法分析DCE、DWI联合常规MR序列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和术前分期,对照术后病理结果 ,计算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Mc Nemar配对卡方检验统计两者准确率的差异性。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分析两种成像方式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影响因素。结果:DCE和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70.1%和89.6%,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CE和DWI诊断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3.5%和82.4%,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CE和DWI评价肌层浸润深度时均不受混杂因素的影响(P>0.05)。结论:多b值DWI联合常规MR序列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和术前分期准确性均优于DCE序列,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的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MR 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影像资料,包括T1WI?T2WI?DCE-MRI和DWI 序列,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评估应用DCE-MRI?DWI及DCE-MRI联合DWI法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宫颈侵犯和术前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肌层浸润?宫颈侵犯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DCE-MRI?DWI及DCE-MRI联合DWI法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76.92%?73.08%和84.62%,DCE-MRI联合DWI法高于单独应用DCE-MRI和单独应用DWI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CE-MRI?DWI及DCE-MRI联合DWI法判断宫颈侵犯的准确率分别为76.92%?73.08%和88.46%,DCE-MRI联合DWI法高于单独应用DCE-MRI和单独应用DWI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CE-MRI?DWI及DCE-MRI联合DWI法判断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5.38%?53.85%和80.77%,DCE-MRI联合DWI法高于单独应用DCE-MRI和单独应用DWI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联合应用DCE-MRI和DWI较单独应用DCE-MRI或DWI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应常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评估中MRI不同序列组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对子宫内膜癌所具备的MRI信号特征进行分析,以T_1WI结合T_2WI、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T_2WI、T_2WI结合增强扫描等方式对肿瘤浸润肌层深度进行观察,同时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_1WI结合T_2WI判断准确率为73.33%,DWI结合T_2WI判断准确率为83.33%,T_2WI结合增强扫描判断准确率为90.00%,相较于TLWI结合T_2WI,DWI结合T_2WI及T_2WI结合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更高(P0.05),后两者判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WI结合T_2WI及T_2WI结合增强扫描可更为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效果优于T_1WI结合T_2W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tice Imaging,MRI)检查中不同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O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图像,采用(FsE)横轴位T1W1、T2WI脂肪抑制(fS)、EPI—DWI;矢状位、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S)和矢状面子宫容积超快速的三维成像序列(LAVh)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0例患者的图像质量满意,达到诊断要求。T1WI、T2WI—fs、DWI和3D—LAVA动态增强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7%、86%、93%和100%。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子宫的形态、内膜厚度、结合带的完整性和肌层的浸润程度。倍论在子宫内膜癌MRI检查中FSET1WI、T2WI-fs是常规序列,DWI是必不可少的序列,3D-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和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68例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T2加权像(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b=700s/mm2)图像,由2名MR诊断医师采用单纯T2WI与DWI结合T2WI2种方法盲法随机阅片,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统计学分析包括Kappa一致性检验,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名医师对DWI结合T2WI的阅片一致性好(Kappa =0.818),2名医师2种方法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单纯应用T2WI医师甲为61.8%、60.0%、65.2%,医师乙为66.2%、64.4%、69.6%;DWI结合T2WI医师甲为86.8%、84.4%、91.3%,医师乙为89.7%、86.7%、95.7%.2名医师诊断内膜癌深肌层受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26与0.879、0.670与0.912,DWI结合T2WI均高于单纯应用T2WI (P<0.01).3.0 T MR-DWI作为常规T2W]的补充检查序列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定性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正确率为70.0%,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的正确率分别为73.3%和80.0%.结论 MRI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Du L  Lei Y  Li D  Qiu X  Liang B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1048-105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新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描述肿瘤的MRI征象特点,以FIGO2009最新分期为标准,对MRI判断肌层侵犯、宫颈浸润及术前分期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54例子宫内膜癌中,Ⅰa期27例,Ⅰb期9例,Ⅱ期10例,Ⅲ期5例,Ⅳ期3例。MRI对病灶的总显示率达94%(51/54)。T1WI肿瘤显示欠清,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时中等强化,低于明显强化的肌层。结合T2WI及T1WI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准确性为91%(49/54),正确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89%,准确性83%,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9%(48/54),与术后FIGO新分期、病理结果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诊断、肌层/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确诊病例82例,采用DCE-MRI联合DWI对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情况及术前分期诊断,分析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并判断其术前分期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DCE-MRI联合DWI获得正确诊断肌层浸润深度70例,准确率为95.89%;对浅肌层和深肌层浸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90%。对75例病例的术前分期获得正确的诊断,准确率为91.46%,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指数为0.88(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与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改善病人的诊断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及分期,评价MRI在于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在MRI上观察肿瘤信号特征、侵犯肌层的深度及肿瘤强化特点,根据FIGO分期原则进行分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在T1WI上大部份肿瘤信号与肌层信号相近,除非有出血致信号增高外常不易发现,T2WI上肿瘤呈相对高信号或等信号,结合带中断,增强后肿瘤呈中等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9%.结论MRI能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侵犯范围和深度,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定位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T2加权成像(T2W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就诊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DWI及T2WI表现,判断其浸润深度及范围,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1例患者中,Ⅰ期16例(76.19%),病变在T2WI序列上信号呈不均匀增高,DWI序列呈稍高及高信号,低信号的子宫基质带完整;Ⅱ期4例(19.05%),DWI序列呈高信号,子宫基质带连续性中断;Ⅲ期1例(4.76%),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病变穿透浆膜层.1例Ⅰ期被误判为Ⅱ期.结论 DWI联合T2WI可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也利于对其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15.
术前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子宫内膜癌病例术前一周内进行MRI检查及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比较.结果:MRI诊断共有5例与手术病理分期不符,正确率为84.85%(28/33).MRI对于区分Ⅰ a、Ⅰ b、Ⅰc期的诊断正确率为84.62%(22/26),鉴别深肌层浸润(Ⅰ c期)和表浅侵润(Ⅰ a+Ⅰ b期)的诊断正确率为96.15%(25/26),MRI提示病变累及宫颈者3例,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MRI对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侵犯子宫肌层的程度和准确分期方面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的效果和预后,通过分析术前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术中快速冰冻切片(frozen section,FS)与术后石蜡病理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检查结果,比较盆腔MRI及FS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经石蜡病理诊断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89例患者,收集社会人口学与临床资料,将术前盆腔MRI及术中FS对子宫肌层及深肌层浸润状况的检查结果,分别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PV)与阴性预测值(NPV),比较术前盆腔MRI和术中FS对子宫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结果  术中FS病理检查对子宫肌层浸润的敏感性(86.76% vs. 63.24%)、准确率(84.27% vs. 62.92%)及NPV(64.00% vs. 34.21%)高于术前MRI(均P < 0.05)。术中FS病理检查对深肌层浸润的特异性(100.00% vs. 90.41%)、准确率(95.51% vs. 86.52%)及PPV(100.00% vs. 61.11%)高于术前MRI(均P < 0.05)。  结论  对于术前MRI检查子宫肌层浸润阴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应在术中行快速FS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更加准确地评估肌层浸润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陈首名  马方伟  李光纪  左斌  何志兵  罗鹰 《西部医学》2013,25(1):123-124,127
目的探讨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MRI图像;比较常规序列与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对胰腺癌诊断的检出率夏准确性。结果各序列对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FSET2WI65.2%(15/23例)、LAVA动态增强扫描100%(23/23例)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100%(23/23例);术前影像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常规序列FSET2W156.5%(13/23例)、LAVA动态增强扫描91.3%(21/23例)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95.6%(22/23例),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对胰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与常规单一序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能较好检出胰腺癌并且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参照病理FIGO分期结果,评价MRI对I、I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并FIGO分期,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并根据M图像FIGO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局限内膜2例,浸润浅肌层15例、深肌层9例、宫颈7例。根据病理结果,MRI评价〈1/2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94%(15/16)、特异性80%(8/10)、准确性89%(23/26)、阳性预测值88%(15/17),阴性预测值89%(8/9);≥1/2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94%、89%,阳性预测值89%(8/9),阴性预测值88%(15/17);评价浸润宫颈的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95%(18/19)诊断准确性为92%(24/26),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95%(18/19)。结论对I、I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MRI有较高的价值,对可疑内膜癌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术中行快速冰冻检查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50例,对比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的符合率,并分析影响其准确性的临床因素。结果术中冰冻结果与术后病理的组织学分级的总体符合率为68.0%,其中G1、G2、G3子宫内膜癌符合率分别为63.2%、66.7%、75.0%。肌层浸润深度的整体符合率为79.1%,浸润深度≥1/2肌层的符合率为82.4%,显著高于<1/2肌层的符合率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冰冻诊断组织学分级的准确率不高,能较准确地诊断肌层浸润深度,尤其对于浸润深度≥1/2肌层的判断。因此,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作为评估肌层浸润深度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