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自发性利尿与肺功能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自发性利尿与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31例入院日龄小于24h,需机械通气的RDS患儿,应用床旁肺力学监护仪动态监测、动态顺应性(Cdyn)、潮气量(VT),并记录24h出(O)入(I)量和呼吸机各参数。利尿开始时(O/I≥1)及最大利尿期的尿量、Cdyn、VT、RR、PIP、MAP、FiO2与利尿前8h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治愈组25例,开始利尿时间为(4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自发性利尿与肺功能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自发性利尿与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31例入院日龄小于 2 4h ,需机械通气的RDS患儿 ,应用床旁肺力学监护仪动态监测、动态顺应性 (Cdyn)、潮气量 (VT) ,并记录 2 4h出 (O)入 (I)量和呼吸机各参数。利尿开始时 (O/I≥ 1)及最大利尿期的尿量、Cdyn、VT、RR、PIP、MAP、FiO2 与利尿前 8h的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治愈组 2 5例 ,开始利尿时间为 (41 88± 9 19)h ,最大利尿期为 (6 0 12± 10 95 )h ,与利尿前 8h比较 :开始利尿时 ,肺功能和呼吸机各参数无明显变化 ;而在最大利尿期 ,Cdyn和VT 明显改善 (P <0 0 1) ,呼吸机各参数显著下降 (P <0 0 1)。利尿先于肺功能改善 16~2 8h。死亡组 6例无自发性利尿过程 ,肺功能无改善。 结论  RDS患者出现自发性利尿后肺功能开始好转 ,当尿量明显增多时 ,肺功能明显改善 ,应迅速下降呼吸机各参数 ,以避免过度通气 ,减少并发症产生。不出现利尿者 ,提示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针对近期收治的1例生后即气管插管内导入PS治疗后出现双侧肺通气不均的NRDS患者,检索当前最佳证据, 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正确合理地使用。方法 首先提出临床问题,然后对MEDLINE (1993~2008年)、tripdatabase(1993~2008)、Cochrane Lib(2008 Issue 2)进行检索,并对检索到的证据进行评价。检索词为preterm infant、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ulmonary surfactant and ventilation。结果 共检索到系统评价8篇,临床指南3篇,随机对照试验9篇。结论 临床指南、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为我们选择和运用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经由流量传感器获得潮气流量、容积信号,可用于评价潮气呼吸状态肺功能,虽然受部分因素干扰,但因其具有高敏感性、高安全性、无需儿童主动配合且易操作等明显优势,所以临床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包括婴幼儿喘息、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评价等方面。该文对国内外潮气呼吸肺功能在婴幼儿中的应...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肺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58名1~40个月的肺炎婴幼儿流速 容量环(TFV)。以63名同龄健康儿童做对照。主要参数为:达峰时间(TPTEF),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VPEF),达峰容积比(VPEF/VE),吸呼比(TI/TE),呼气峰流速(PEF),25%,50%或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 25%,TEF 50%,TEF 75%)。同时描绘出流速-容量环。结果:流速-容量环在健康儿童呈椭圆型,在肺炎治疗前呼气降支的斜率较健康儿童大,阻塞越重,斜率越大,甚至向内凹陷。肺炎治疗前患儿呼吸频率(RR)为(36±9)次/分,较同龄对照(30±8)次/分明显增快(P<0.01),吸气和呼气时间均缩短,但以前者更明显,吸呼比(TI/TE)降低。肺炎治疗前TPTEF(0.20±0.08) S和VPEF(17.2±10.9) ml也明显低于健康组[(0.40±0.16) S,(25.4±12.8) ml]。反映气道阻塞的指标:TPTEF/TE和VPEF/VE分别为(18.8±5.8)%和(22.1±4.6)%低于健康对照组[(33.0±7.54)%,(33.4±6.35)%](P<0.01)。经治疗后,患儿呼吸频率逐渐下降为(33±11)次/分,TPTEF和VPEF均明显回升,TPTEF/TE,VPEF/VE显著增高为(26.2±8.7)%和(28.4±7.3)%(P<0.01),但仍低于健康儿童相应指标。结论:潮气呼吸测定能反映肺炎气道病变的程度及临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遗传易患性参与早产儿RDS的发病。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早产儿RDS的遗传易患性及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特点,并比较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肺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81例晚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组)和同期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儿75例(足月对照组),于生后1、2、3d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观察2组新生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生后第1天,晚期早产儿组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均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反映气道阻塞的指标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晚期早产儿组均高于足月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晚期早产儿组的潮气量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仍比足月对照组高(P<0.05).至生后第3天,2组新生儿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间,分钟通气量第1天较第2天低,呼吸频率比第2天快(P均<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均比第2天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 龄> 34周的早产儿存活率与足月儿几乎一样,但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早期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塞也较明显.加强晚期早产儿呼吸道管理,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是晚期早产儿呼吸监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是最常用的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方法,因为其无创、操作简便、无需患儿配合等优点而被儿科医师及家长广泛接受.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应用时间短、专业性强,广大儿科医务人员对其操作质量控制和报告解读的能力仍有待提高.现就潮气呼吸肺功能在检测过程、报告解读以及药物试验结果分析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导致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NICU诊断为重度RDS的66例早产儿的病例资料。按患儿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结果重度RDS死亡24例,病死率36.36%。死亡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碱剩余中位数、pH最小值、PaO2/FiO2最小值、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机械通气FiO2〉60%时间中位数、合并宫内窘迫比例、多胎比例、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 perinatal extension versionⅡ,SNAPPE-Ⅱ)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RD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和SNAPPE-Ⅱ评分,OR值为0.990、0.141和1.240。对SNAPPE—II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6,与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界点SNAPPE-Ⅱ评分=24.50时对应的正确预测指数最大(Youden指数=0.70)。结论重度RD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和SNAPPE—Ⅱ评分;SNAPPE-Ⅱ评分对重度RDS死亡风险预测准确性中等,其为24.50时预测准确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AR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是否使用PS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经气管插管注入PS 70~100 mg/kg,其余治疗两组相同。结果共入组64例ARDS新生儿,18例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在治疗后6、12、24、48 h的PaO2/FiO2、呼吸机有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PS治疗新生儿ARDS可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软化(TBM)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特征,为TBM患儿的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30例经电子支气管镜诊断为TBM的患儿作为研究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TBM组初诊时以及确诊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 TBM确诊时与对照组在潮气量及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呼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TBM组确诊时的呼吸频率较快,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BM患儿初诊时及确诊后3、6、9、12个月的潮气呼吸肺功能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逐渐增大。结论 TBM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具有特征性改变,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潮气呼吸肺功能逐渐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呼吸力学指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因NRDS需机械通气的患儿55例(均使用过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44例)和死亡组(11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肺动态顺应性(compliance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Crs)、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值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机械通气后6h,存活组和死亡组Crs、PA-aO2、OI及R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6.871,-6.450,-10.316,-8.815,P均<0.05).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存活组RI、PA-aO2和OI值随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RI、PA-aO2和O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215.56,147.85,384.64,<0.05).存活组Crs值随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Cr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2,P<0.05).死亡组患儿死亡前融、PA-aO2和OI值明显增高,与上机后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5.699,-5.578,-6.924,p均<0.05).死亡组患儿死亡前Crs值明显降低,与上机后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7,P<0.05).Crs和OI、RI、PA-aO2值间均呈负相关(r=-0.813,-0.800,-0.859,P<0.05).结论 动态监测NRDS患儿机械通气时Crs、RI、OI、PA-aO2可以判断NRDS患儿治疗效果,指导呼吸机的合理应用,掌握脱机时机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基因表达特点已成为RDS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尚无有关报道。该文旨在探讨中国早产儿SP-A基因型的表达特点,以及SP-A等位基因与RDS风险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RDS发病机制,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择已确诊RDS的早产儿为实验组,因早产寄养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取抗凝静脉血2 mL,采用SSCP方法检测SP-A基因6A2、6A3、1A0、1A1。结果:SP-A1等位基因6A2、6A3的分布频率在RDS组分别为0.50、0.056,在对照组分别为0.214、0.107;SP-A2等位基因1A0、1A1的分布频率在RDS组分别为0.722、0.667, 在对照组分别为0.679、0.821。两组比较SP-A1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现象(P<0.05),而6A3有低表达倾向(P>0.05);而SP-A2等位基因1A0、1A1的分布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胎龄<32周的早产儿SP-A等位基因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在>32周的早产儿,SP-A1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现象(分布频率0.56,0.15,P<0.05)。男婴等位基因6A2在RDS组有过表达倾向(P>0.05)。结论:在该组正常早产儿人群中SP-A1等位基因6A2、6A3均为低频率分布,SP-A2等位基因1A0与1A1均为高频率分布,1A0、1A1的高表达为该组早产儿基因分布的特点;在 RDS患儿中,SP-A1等位基因6A2有高表达,提示6A2可能为RDS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早产儿出生时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和出院时宫外生长受限(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对早期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 收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存在EUGR,分为EUGR组(48例)和非EUGR组(22例),比较两组患儿基本情况、围生期因素、住院期间营养摄入状况、治疗措施及合并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以体重评价,70例RDS早产儿IUGR与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12.86% (9/70)和60.00% (42/70);两组出生体重[(1 666.10 ±440.16)g vs(2 108.20±552.81)g]、出生头围[(28.81±2.65) cm vs (30.48±2.39) cm]、多胎妊娠例数(16例vs 3例)、剖宫产例数(29例vs 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胎龄、住院期间营养摄入、呼吸机支持及合并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早产儿的EUGR与存在IUGR、多胎妊娠、剖宫产、出生体重低、出生头围小有关,住院短时间的营养干预尚不能改善RDS早产儿的EURG.  相似文献   

16.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气管内滴注单剂PS治疗NRDS患儿 2 5例 ,并与同期未用PS治疗的 2 5例NRDS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PS后 2~ 3h皮肤颜色转红 ,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 6h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 /肺泡血氧分压比值 (a/APO2 )及呼吸机有效指数 (VEI)分别由 ( 48± 14)mmHg( 1mmHg =0 .133kPa)、0 .14± 0 .0 6及 ( 0 .16± 0 .0 9)ml/ (mmHg·kg)上升到 ( 6 5±2 9)mmHg、0 .2 4± 0 .15及 ( 0 .2 9± 0 .16 )ml/ (mmHg·kg) ;而氧合指数 (OI)、吸入氧浓度 (FiO2 )及平均气道压 (MAP)由 11.6± 5 .7、0 .5 9± 0 .13及 ( 15 .6± 3.1)cmH2 O( 1cmH2 O =0 .0 98kPa)逐渐降低至 6 .3±3 .4、0 .47± 0 .10及 ( 13 .5± 2 .4)cmH2 O。经广义线性模型方差分析 ,主效应、分组因素及时间因素对两组PaO2 、a/APO2 、OI、FiO2 、MAP及VEI的值具有明显影响。而分组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无显著影响。治疗组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S能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 ,缩短需要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NRDS早产儿,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吸入氦氧混合气(70∶30),3 h后更换气源为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对照组使用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在研究开始前(0 h)和开始后1、2及3 h测定经皮氧分压及经皮二氧化碳分压,于研究开始前(0 h)和开始后3 h留取血标本测定IL-6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3 h时点留取血标本测定炎症因子(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于患儿撤除NIPPV后记录其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了新生儿的NIPPV使用时间 (39.3 h  vs 57.8 h,P=0。02)。吸入后3 h时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较吸入前均明显改善(P<0.001)。试验组CO2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10.39 mmHg  vs 6.0 mmHg,P=0.03)。两组3 h时点IL-6、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MB水平高于试验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NIPPV使用时间与基线IL-6水平呈正相关(r=0.474,P=0.006)。研究期间试验组未观察到低体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NIPPV可提高NRDS早产儿的CO2清除率,缩短其NIPPV使用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A soluble form of thrombomodulin (TM), an anticoagulant proteoglycan of the endothelial cell membrane, considered a marker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damage, was measured in plasma of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In these patients, lung immaturity leads to endothelial leak of plasma proteins and to surfactant inhibition. In 18 babies with RDS, plasma TM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compared with values of a matched group of babies without pulmonary disease (276.1 ng/ml vs 141.3 ng/ml) (P<0.05). Furthermore, TM levels of mechanical ventilated babies (IPPV) with severe RD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abies with moderate RDS and treated with nasal CPAP (340.9 ng/ml vs 174.2 ng/ml) (P<0.05). Conclusion These data show that TM can be used as marker of pulmonary endothelial damage in preterm babies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RDS and suggest early intervention with exogenous surfactant to limit alveolar protein leakage and surfactant inactivation. Received: 20 February 1997 and in revised form: 7 July 1997 / Accepted: 8 July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