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18例脊髓多发性硬化行脊髓和/或头部MRI检查,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8例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发生在颈髓8例,占44.4%,颈胸髓同时受累7例,占38.9%,单纯胸髓受累2例,占11.1%,全部脊髓受累1例,占5.6%。病变呈条带状、斑点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轴位上病变呈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有其特征性MRI表现,MRI是目前诊断脊髓多发性硬化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9例脊髓多发性硬化病变的部位、范围、病变处脊髓形态、MRI信号及强化程度。结果:发生在颈髓4例,颈胸髓同时受累3例,单纯胸髓受累2例。病变呈条带状、斑点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轴位上病变以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MRI有助于脊髓多发性硬化与其他脊髓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国人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的脑和脊髓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NMO患者脑和脊髓MRI资料.结果 女性57例,男性4例;49例送检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39例(79.6%) ;脊髓MRI示,病灶仅累及颈髓18例,颈胸髓27例,仅胸髓16例;矢状位呈线样损害9例,线样损害合并弥漫性损害29例,弥漫性损害23例,轴位多呈中央分布,也可有偏侧分布.39例有脑内病灶,出现幕上病灶31例,以近皮层、皮层下、深部脑白质、侧脑室旁病灶多见(27例);出现幕下病灶15例,以中脑导水管-四脑室-延髓中央管周围病灶多见(13例);其中7例同时出现幕上和幕下病灶.结论 NMO脊髓和脑MRI表现复杂,脊髓和脑幕下病灶分别以线样损害和中脑导水管-四脑室-延髓中央管周围病灶多见,可能具有特征性,对疑似病例尽早进行AQP4抗体检测和脑MRI检查有助于NMO 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及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脊髓改变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为鉴别诊断两种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GE Sign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004年7月到2008年9月我院临床确诊或疑似NMO及MS的患者做免费MRI检查.根据影像资料、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及神经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结果,将满足Wingerchuk等推荐的NMO诊断标准及MS的最新McDonald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结果:确诊NMO患者41例,MS患者121例.脊髓受累:NMO患者以受累节段≥5个(78.1%)最为常见,其中以颈髓、颈胸髓联合受累最多,占患者总数的80.5%.病灶均为连续性改变,急性期脊髓肿胀明显,多为灰质及白质同是受损;MS 患者以胸髓受累最为常见(46.4%),41例(59.4%)受累脊髓节段≥3个,但为非连续损害,表现为渐进性过程,以白质受累为主.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之间受累脊髓节段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NMO与MS患者脊髓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成为两者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NRI检查诊断,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分析其MRI征象.结果 脊髓多发性硬化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其次为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受累(1/25).MRI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病变矢状位长度小于4个椎体,长度大于宽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灶呈斑片状、条带状;T1 WI中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T2WI为长短不一的条状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1/2.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期病灶呈条状、片状强化,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高信号灶范围.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变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 脊髓多发性硬化的N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治疗、随访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髓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其中男8例,女17例,年龄为21岁~64岁(平均年龄32岁),全部病例行MRI检查。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伴活动不良,颈部疼痛、感觉异常,视神经损害,共济失调,尿便功能障碍。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受累(1/25)。MRI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病变矢状位长度小于4个椎体,长度大于宽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灶呈斑片状、条带状;T1WI呈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T2WI为长短不一的条状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1/2。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期病灶呈条状、片状强化,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高信号灶范围。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灶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等有重要作用,因此脊髓多发性硬化的检查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资料和MRI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中脊髓肿胀增粗呈均匀一致性:9例均有脊髓增粗,但多数呈轻度肿胀,且均匀一致,外缘光滑,5例少数肿胀显著,但仍具有均匀一致特点;病变累及颈髓者5例,颈髓至上段胸髓者3例,中段胸髓者7例,胸下段脊髓受累3例;病变范围长达3个椎体者2例,4个椎体者3例,5个椎体者10例,6个椎体以上者3例;T1WI上呈略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11例;T2WI上均呈高或较高异常信号影;横轴位上T1WI上异常信号影位于脊髓中央部13例,脊髓中央部和周边部信号均增高5例;有7例在T2WI上高或较高信号的病变中可见小斑片状等信号影;7例行MRI对比增强检查,其中4例表现为中度强化,局限于脊髓前外侧,呈条状;另3例强化呈不规则斑片状,主要位于病灶周边部脊髓表面,无占位效应。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和范围,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是急性脊髓炎的影像首选理想影像检查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8.
杨蕊梦  许乙凯  冯婕 《广东医学》2006,27(12):1856-185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临床确诊M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 T1WI,T2WI,FLAIR增强扫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MR图像进行评估,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及强化特征。结果24例患者MRI显示:MS病变为多发,可见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半球、颈段及胸段脊髓,主要位于侧脑室周围及其深部脑白质,颈髓较胸髓多见。病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或无占位效应,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强化程度不等。结论MRI对发现MS病灶十分敏感,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MRI诊断急性颈髓外伤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RI对急性颈髓损伤的诊断作用,分析MPI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35例急性颈髓损伤患1wk内MRI扫描,采用矢状位及横轴位T1WI和T2WI成像。结果 MRI表现为形态学异常达100%,包括颈髓肿胀、扭曲和断裂;信号异常占100%,如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水肿、挫伤,信号不均匀的出血,MRI可准确判断颈髓损伤的长度,横截面范围位于灰质、白质或全脊髓。此外MRI还可显示椎体移位,后纵韧带断裂,脊髓周围出血和脑脊液漏等。结论 MRI已成为评价颈髓损伤程度的首选方法,损伤定位与临床有准确的对应关系,根据MRI表现可预测患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6大核心临床特征对应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收集10例NMOSD患儿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MRI进行头颅、脊髓和眼眶扫描,观察NMOSD的发病部位、形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0名患儿行MRI检查均发现视神经、脊髓或脑内病灶,其中8例视神经异常,6例脊髓异常,5例脑内异常(2例延髓,1例脑桥,1例脑桥和丘脑,1例双侧大脑半球);MRI视神经异常表现为眶内段或视交叉受累,增强扫描可见强化;MRI脊髓异常表现为颈段、胸段、腰段脊髓均可受累,其中5例病变发生在颈胸髓,1例发生在脊髓圆锥,急性期可见脊髓肿胀,慢性期可见脊髓萎缩或空洞;MRI脑内异常表现为延髓、脑桥、第四脑室周围、双侧丘脑、第三脑室周围以及双侧大脑半球白质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结论 NMOSD的6大核心临床特征均有特异性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与MRI在宫颈癌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6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的术前阴道超声和MRI影像学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诊断宫颈癌及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61例宫颈癌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术前超声诊断宫颈癌及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0.66%、50.82%明显低于MRI的93.44%、85.25%(P0.05)。37例超声表现异常,宫体不规则增大,子宫颈形态异常,回声不均匀改变;肿块呈实质性低回声,血流信号较正常组织丰富,宫颈黏膜线弯曲、中断或消失。9例淋巴结肿大,11例侵犯阴道,7例侵犯宫体,1例侵犯膀胱。57例MRI图像异常,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STIR序列上T2WI高信号,且高于平扫T2WI,增强扫描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4例淋巴结肿大,15例侵犯阴道,10例侵犯宫体,2例侵犯膀胱,1例侵犯直肠。结论 MRI诊断宫颈癌及其分期的准确率高于超声,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MRI联合血清AQP4-IgG对极后区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到2018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以极后区综合症(APS)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及血清AQP4-IgG检测结果,分析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临床针对价值。结果76例NMOSD中,首次发病时磁共振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背侧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DWI稍高信号,其中60例颈髓内呈纵向延伸片状或线样损害,与延髓病灶相连,轴位T2WI见病灶主要损伤脊髓灰质,以脊髓中央管为中心呈对称分布;76例NMOSD患者中,血清AQP4-IgG阳性60例,此类患者MRI多见延髓背侧、颈1-5段长T1长T2信号,阳性率78.9%,AQP4-IgG阴性患者多见于侧脑室旁长T1长T2信号,MRI检出病灶64例,阳性率为84.2%,两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94.7%(72/76),高于单一使用血清AQP4-IgG或MRI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91、4.471,P=0.004、0.0345)。结论MRI和血清AQP4-IgG均对极后区综合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特别是当两者均为阳性时需密切随访,从而提高NMOSD早期诊断鉴别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CD患者的MRI影像图像及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起病,血清维生素B12降低6例,升高2例,正常4例。1例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1例患者MRI检查能直观地显示病灶,其中1例表现为脊髓萎缩,其余10例表现为颈胸段脊髓后、侧索的对称性T1WI等或稍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其中1例合并颅内异常信号。患者经维生素B12治疗后,11例症状有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显示病变部位,且病灶形态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异性,对SCD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脊髓外伤的MRI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脊柱外伤的MRI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脊髓外的临床与MRI表现,重点讨论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MRI信号改变和预后的关系与MRI表现,重点讨论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RMI信号改变和预后的关系.结果:3例脊髓完全截断者,5个断端的T1WI呈低等信号,1个断端为高信号;6个断端T2WI均为高信号.47例脊髓连贯者,44例显示脊髓异常,其中T1WTI呈低信号36例,等信号6例,高信号2例;T2WI呈均匀性高信号37例,呈高低不均斑点、斑片状混杂性信号10例.3例仅局部脊髓受压,信号无异常改变.结论:MRI能显示脊髓有无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法与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横贯性脊同须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及MRI确诊的11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MRIT1WI、T2WI及GD-DTPA增强扫描后的具体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1例位于颈延髓,7例位于胸髓及颈髓下端,2例累及颈胸腰髓,1例位于脊髓圆锥。T2WI脊髓中央呈长T2高信号,平均长度为5个脊髓节段,占据脊髓2/3以上横断面积。T1WI相脊髓轻度增粗,增强后脊髓呈间断性条状及斑片状强化,且表面强化为主,无占位效应。结论:MRI是检查该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诊断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学表现.结果 病变位于颈段脊髓4例,胸段脊髓10例.病灶形态呈条状不规则形或梭形或类圆形.T1WI表现,29例为混杂长T1异常信号影,3例呈等T1异常信号影,2例为短T1异常信号影;T2WI表现,9例呈混杂长T2异常信号,5例呈短T2异常信号,病灶中心可见点状长T2信号影.14例病灶周围均可见“碳墨黑样“低信号环.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带.增强检查病灶可轻度强化. 结论 MR检查是诊断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散发性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散发性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结合文献比较与Von Hippel-Lindau(VHL)病相关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差异.结果:6例散发性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均为髓内单发病灶,其中3例位于胸髓,2例位于颈髓,1例同时累及延颈髓;病灶长径1.7-7.3 cm.5例病灶为实性,1例为囊实性,肿瘤均位于脊髓背侧,边界清楚,肿瘤实性部分表现为以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强化明显,囊实性病灶囊壁亦明显强化,1例胸髓病例邻近软脊膜线样强化的“尾征”;合并流空血管影、脊髓空洞各4例,1例囊实性肿瘤并囊内出血,矢状位T2加权图像见液-液平面.结论:散发性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与VHL病相关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病灶常多发、体积较小,预后较差且易复发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导致的炎性及炎性脱髓鞘性脊髓病变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对62例炎性及炎性脱髓鞘性脊髓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2例中非特异性脊髓病变(NSM组)18例,多发性硬化(MS)相关性脊髓病变10例,视神经脊髓炎(NMO)相关性脊髓病变29例,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性脊髓病变5例。结果 4组发病年龄、性别、诱发因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表现中NSM组肢体躯干疼痛例数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45),其他症状和体征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脊髓MRI受累节段大于3个例数及病灶节段长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 1;F=5.658,P〈0.05);4组单纯颈髓、单纯胸髓、颈胸联合受累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及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4组OCB、血清NMO-IgG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抗SSA/SSB阳性、抗核抗体阳性、Ro-52阳性、VEP异常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15);而脑脊液细胞数异常、蛋白异常、肝炎三对半异常、ENA阳性、SEP异常、BAEP异常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躯干疼痛、NMO-IgG抗体阳性、脊髓MRI病变大于3个节段、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VEP异常可作为NMO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OCB阳性可作为MS鉴别诊断依据,抗SSA/SSB阳性、抗核抗体阳性、Ro-52阳性更支持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在X线、CT、MRI及18F-FDG PET/CT上的表现,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在影像学上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1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中X线94例,发现异常62例,诊断符合率65.9%;CT90例,发现异常82例,诊断符合率91.1%;MRI36例,发现异常34例,诊断符合率94.4%;18F-FDG PET/CT15例,发现异常14例,诊断符合率93.3%。4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符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8,P0.05),X线诊断符合率低于另外三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8,P0.05);CT、MRI及18FFDG PET/CT三种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0.43,P0.05)。多发性骨髓瘤X线及CT主要表现是骨质稀疏、膨胀及破坏,伴有病理性骨折及软组织肿块,少数有骨质硬化;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典型变现为"盐-椒征";18FFDG PET/CT表现为相匹配的18F-FDG高摄取灶及骨质溶骨性改变。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四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认识及了解其影像学表现,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