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肝硬化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脏血流动态变化与肝硬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多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30例肝硬化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肝硬化组BF、BV均下降,正常组与肝硬化组Ch ild-Pugh A、B、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MTT则显著延长,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延长(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HAP、HPI上升,PVP、THBF下降,除THBF外,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肝硬化程度不同时,PVP、HPI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HAP、THBF没有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肝脏灌注可用于各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定量测量,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对动物和人的肝脏进行CT灌注扫描,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和灌注参数,寻求最佳检查方案.方法 分别以动物和人作为检查对象并采用不同的CT灌注模式,动物组采用同层动态扫描灌注模式,人群组采用JOG灌注模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经肝脏CT灌注软件得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注彩图,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结果 主动脉TDC呈骤升骤降型;门静脉TDC呈速升速降型,出现较主动脉晚,幅度明显小于主动脉;正常肝实质TDC动脉期上升缓慢,门静脉期上升较快并达峰值;正常脾呈速升缓降型,强化峰值时间位于主动脉与门静脉之间,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在图像上测得的HAP、HPP、HAPI分别为:兔(53.6±16.4)ml/min/100mg、(159±21.4)ml/min/100mg 、(37.8±12.6)%;正常人(33.5±14.6)ml/min/100mg,(115.4±22.6)ml/min/100mg、(26.6±15.2)%.结论 应用64排螺旋CT和专用肝脏灌注软件进行CT灌注成像能直观地反映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和血流灌注特征,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肝脏血流动力学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脏血流动态变化与肝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Child A、B及C级分别为11、8及6例)和12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注入欧乃派克-300造影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电影扫描。扫描条件:层厚5 mm/4i,层间隔0 mm,电压120 kV,电流80 mA,得到肝脏血流参数值。结果:肝硬化组Child A、B及C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脏的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均明显降低(P<0.05),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肝动脉分数(HA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逐渐增高(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未见规律性变化。结论: CT灌注成像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并可用于鉴别肝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贾晶;李晓军;陈勇;冀鑫;尹姬;朱凯;张伟;赵建国;王爱军;高知玲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12):1362-1365,1371+144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肝硬化血流状态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37例行上腹部CT灌注扫描的肝硬化住院患者,Child-pugh A级15例、Child-pugh B级14例、Child-pugh C级8例;12例因其他疾病(无肝病史)行上腹部灌注增强检查结果为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GE AW 4.3工作站分别测量HBF、HBV、MTT、HAF、HAP、PVP值,分析比较肝脏灌注参数在正常肝脏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差别,以及各级之间的差别。结果肝右叶灌注参数比较,对照组HBF、HBV及PVP值均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MTT值对照组低于Child B、C级(P<0.05);HAF值在Child C级与对照组、Child A、B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内叶灌注参数比较,对照组HBF、HBV值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BV值Child A级高于Child C级(P<0.05);HAF值在Child C级高于Child A、B级及对照组(P<0.05)。HAP值对照组高于Child B、C级,且Child A级高于Child C级(P<0.05);PVP值在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左外叶灌注参数比较,BF值对照组高于Child B、C(P<0.05)。BV值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HAP值及PVP值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可有效评价肝硬化血流状态,是肝硬化严重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肝脏和肝脏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它在肝硬化的诊断、治疗、随访及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肝脏灌注成像的血流特点,肝脏和肝硬化灌注的研究现状以及多层螺旋在肝硬化灌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64层螺旋CT全肝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肝灌注成像一站式检查方法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可行性和显示肝血管及侧枝循环开放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临床、其它影像检查证实为肝硬化的住院患者40例和正常检查者20例行全肝灌注扫描.利用CT肝脏灌注软件得到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时间-密度曲线(TDC)、肝脏感兴趣区(ROI)灌注参数值: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同时得到各灌注参数对应的伪彩图.测量正常组与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各组腹主动脉和门静脉达峰时间、峰值及灌注参数;观察肝硬化门体侧枝循环开放情况.结果 肝硬化组较正常组腹主动脉及门静脉达峰时间延迟(P<0.05),峰值减低(P<0.05).HAP,肝硬化Child A级较正常组和Child B、C级升高(P<0.05).HPP和TLP肝硬化组Child A~C级较正常组逐渐减低(P<0.05).HPI,Child C级较其余3组升高(P<0.05).肝硬化组中侧枝循环开放较多组HPP和TLP值较无或少侧支循环形放组升高(P<0.05).结论 全肝灌注扫描可有效评估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程度,重建得到的肝血管图像可显示肝血管全貌及门体侧枝循环开放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对肝硬化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定为肝硬化(1)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9例和C级4例定为(2)组]和15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CT灌注扫描成像获取肝脏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teep Slope,SS)函数曲线,分析曲线类型,并以脾增强高峰出现为界,把肝脏增强分为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计算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最大斜率比值,记为SSr,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1)肝硬化1组、肝硬化2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斜率曲线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1);(2)肝硬化患者SSr值较正常对照组加大,肝硬化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2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硬化2组和肝硬化1组比较,肝硬化2组SSr值出现倒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动态CT增强动门脉斜率函数曲线类型及Steep Slope比值SSr能够反应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变化程度,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定量指标,对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成像测定健康犬肝脏血流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利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12只健康中华田园犬行全肝灌注增强扫描,运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计算得出时间密度曲线(TDC)及肝动脉灌注(HAP)、门静脉灌注(HPP)、总肝灌注(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灌注彩图,并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以评价正常犬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各脏器绘制的TDC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计算得到HAP(28.25±2.19)mL/(min·100 g),PVP( 53.53±10.71 )mL/(min·100g),TLP(S1.78±18.56)mL/(min·100g),HPI(0.30±0.16)%.结论 64排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成像克服了以往灌注成像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可以对健康犬肝脏进行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测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技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接受螺旋CT肝脏灌注检查,其中20例为无肝脏疾病的志愿者,38例慢性乙肝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灌注软件计算各组受检者的各项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脉灌注量(PVP)、肝脏灌注指数(HPI),与病理作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的PVP均值逐渐减小,HAP、HPI的均值则逐渐增加。除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的HAP外.各组参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慢性肝脏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评价右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磁共振为对照,应用64排螺旋CT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探讨两项技术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64排螺旋CT在右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5名、女15名,年龄48±24岁),均自愿参加.全部志愿者均于24 h内行心脏MSCT和MRI检查.采用CT增强心脏扫描原始图像,进行右室短轴多平面重建(muh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重建时间间隔为5%R-R间期,整个心动周期共重建0~95%共20个相位,获得20~26层连续的垂直于室间隔的右心室短轴图像.将短轴图像输入图像工作站用GE心功能分析软件进行心功能测量.最终获得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参数.与MR多次屏气电影法测得的右心功能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并采用Bland-Ahman法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MSCT短轴MPR法测得的心功能指标平均EDV(146±27)ml,平均ESV(70±20)ml,SV(75±12)ml,EF(52%±5%)与MR多次屏气电影法测得的心功能指标比较,EDV(146±25)mll(r=0.959),ESV(66±17)ml(r=0.914),sv(80±15)ml(r=0.706),EF(55%±7%)(r=0.6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示出高度相关性.Bland-Altman图显示出MSCT短轴MPR法与MR多次屏气电影法测得右心功能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显示64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评价右心功能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高,在右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对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HIV感染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CT灌注扫描,其中早期肝硬化组14例、非肝硬化组19例;对两组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组对比,门静脉灌注量(HPP)、门静脉灌注指数(PPI)、肝脏总灌量(TLP)明显降低[HPP:(86.34±20.73)ml·min-1·100ml-1与(111.87±20.59)ml·min-1·100ml-1,P=0.0014;PPI:(72.18±2.94)%与(78.69±2.29)%,P=0.0001;TLP:(119.44±27.17)ml·min-1·100ml-1与(142.02±24.70)ml·min-1·100ml-1,P=0.0001],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明显升高[(27.82±2.94)%与(21.31±2.29)%,P=0.0001];以上4项灌注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能反应HIV合并HCV早期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比较DR与64层螺旋CT在鼻部外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鼻部外伤患者1-7d内鼻骨侧位DR和头部64层螺旋CT检查的图像资料,比较DR和三维薄层CT显示鼻骨及其周围结构骨折的优缺点。结果77例鼻部外伤患者中,CT诊断鼻骨线性骨折38例,粉碎性骨折31例,正常8例,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25例。DR诊断骨折44例,疑似骨折14例,未见骨折19例(包括漏诊13例和正常6例),未见邻近周围部位骨折。CT诊断鼻骨骨折的正确率是100%, DR诊断鼻骨骨折的正确率和漏诊率分别为63.8%和18.8%,CT和DR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R诊断鼻部外伤效果不佳,而64层螺旋CT能正确判断鼻骨有无骨折、骨折部位、类型及是否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建议将多层螺旋CT作为鼻部外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灌注成像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者(A组,n=21)、微量白蛋白者(B组,n=24)、大量白蛋白组(C组,n=19),所有患者均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三组患者肾脏灌注参数水平[肾皮质ROI血容量(BV)、血流量(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肾脏灌注参数与不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肌酐(Cr)],以是否出现蛋白尿作为状态变量绘制MSCT肾脏灌注参数ROC曲线。结果①三组BV、BF、PS、MT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V、P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BF高、MTT低(P<0.05);A组和B组均较C组BV、BF、PS水平高(P<0.05),A组和B组均较C组MTT水平低(P<0.05);②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V、PS与FBG相关性不显著(P>0.05),与BUN、Cr呈负相关(P<0.05);BF与FBG、BUN、Cr呈负相关(P<0.05);MTT与FBG、BUN、Cr呈正相关(P<0.05);③ROC曲线显示,MTT预测肾损伤效能最高,其次是BV和PS(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参数能反映DN患者肾损害,有利于为DN诊治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正常胰腺血流灌注参数、胰腺及腹主动脉强化峰值及峰值时间等参数与年龄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57例患者并行胰腺CT灌注成像,按年龄及BMI分组,三点测量各组胰腺的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值;利用软件自动生成列表读出腹主动脉及胰腺感兴趣区的强化峰值(Peak Value,PV)及峰值时间(Peak Time,PT),计算强化峰值差及峰值时间差,记录并按组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正常胰腺灌注参数在不同年龄组及BMI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及腹主动脉的PV、PT、强化峰值差和峰值时间差在各年龄组及BMI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F及强化峰值差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胰腺PV值与BMI呈负相关(P0.05),余各参数值与年龄及BM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血流量及腹主动脉与胰腺的强化峰值差随年龄增长呈逐步下降趋势,正常胰腺强化峰值随BMI增加呈逐步减低趋势,其它参数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疑似直肠癌病变患者11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CT灌注扫描,以纤维肠镜检结果分为良性组(80例)与恶性组(30例),分析低剂量CT灌注成像对直肠癌鉴别的准确性.结果 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直肠癌患者的血容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首过期灌注成像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共106例,其中周围型肺癌63例,中央型肺癌43例,分别以整个肿瘤、肿瘤富强化区以及少强化区为感兴趣区(ROIT、ROIR、ROIP)作时间密度曲线,计算灌注量和强化峰值。结果周围型非小细胞癌ROIT、ROIR、ROIP的灌注值和强化峰值明显高于其他肿瘤,而中央型非小细胞癌ROIT、ROIR、ROIP的灌注值和强化峰值明显低于其他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5cm肿瘤,ROIT、ROIR、ROIP的灌注值和强化峰值均高于直径>5cm的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ROIP的平均强化峰值为(10.36±3.03)HU,低于非小细胞癌的(15.08±8.1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灌注值和强化峰值可能与肿瘤大小、位置相关,与病理类型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价低辐射剂量与低对比剂剂量下的前门控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明确该项扫描-注射技术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共连续选取31例病人,心率(heart rate,HR)<75次/min、心率变异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5次/min、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6Kg/m2,体质量(body mass,BM)≤65Kg。BM≤55Kg采用2.5ml/s流率,55Kg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 Detector Row CT,64DCT)容积灌注在肺孤立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64-DCT首过期容积灌注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SPN患者60例。其中恶性结节组(35例)、急性炎性结节组(9例)、慢性炎性结节组(16例),先比较3组的血流量(blood f10W,BF)、血容量(bloo Volume,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capillary 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均数,再评价灌注参数的诊断试验效能。结果恶性结节组的BF低于急性炎性结节组(P=0.024);恶性结节组的BF、BV及PS大于慢性炎性结节组(P均〈0001)。BF值鉴别恶性结节组与急性炎性结节组的最佳临界点为118.57ml·min^-1·100g^-1,敏感性、特异性为829%、666%。BV、BF及Ps值可鉴别恶性结节组与慢性炎性结节组,BV值最佳临界点为2.62ml/100g,敏感性、特异性为94.3%、81.3%;PS值最佳临界点为10.5ml·min^-1·100g^-1,敏感性、特异性为886%、769%;BF值最佳临界点为4955ml·min^-1·100g^-1,敏感性、特异性为9I4%、687%。BV值及PS值系列实验的联合特异性为938%。结论64-DCT肺容积灌注有助于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尤其有助于恶性结节与慢性炎性结节的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