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影像学(DR、CT及MRI)诊断价值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48例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进行分析。结果 DR显示:椎体骨质破坏45例,椎间隙变窄40例,椎旁梭形软组织密度影22例,脊柱后突畸形31例;CT显示:椎体穿凿样骨质破坏46例,椎旁软组织块影46例;MRI显示:椎体呈斑片状或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影48例;椎旁软组织块影38例,椎间隙变窄32例,脊柱后突畸形30例,脊髓水肿12例。结论影像学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对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影像学(CR或DR、CT及MRI)诊断价值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68例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进行分析。结果中心型40例;边缘型16例;韧带下型7例;附件型5例。CR(DR)显示: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55例,椎间隙变窄60例,椎旁梭形软组织密度影22例,脊柱后突畸形31例。CT显示:椎体穿凿样骨质破坏12例,边缘破坏30例,附件破坏12例,椎旁软组织块影46例;MRI显示:椎体呈斑片状或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影38例;椎旁软组织块影38例;椎间隙变窄32例;脊柱后突畸形30例,脊髓水肿12例。结论影像学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对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早期发现及诊断均依赖于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常用的甲状腺癌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MRI、ECT等.本文对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肾上腺血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1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均在外伤后1周内行CT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CT平扫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长椭圆形等高密度影、低密度影;病灶周边脂肪层浑浊,内见线条影;多伴有胸腹部脏器的损伤。增强扫描示病灶各期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1 WI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 WI为高信号,边界欠清晰。随访观察可见肾上腺区的病灶逐渐缩小,密度减低直至消失。结论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能够明确诊断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艾克罗  黄仲奎 《广西医学》2011,33(5):646-647
目的描述颅骨尤文氏肉瘤的核磁共振和CT特征,为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头颅有肿块的3岁女孩进行MRI和CT增强扫描增强检查。结果枕区显示T2高信号、T1低信号,具有囊性区、出血及骨破坏和硬膜内延伸,边缘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强化后病灶不均匀。病理诊断为尤文氏肉瘤。结论骨质破坏是尤文氏肉瘤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8例均为青年人,所有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并跨透明隔生长,邻近Monro孔,肿瘤均具有不规则形态;MR表现为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特征性的表现为蜂窝状或丝瓜瓤样改变及"索条征",增强后病灶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肿瘤实质在CT平扫多呈等密度及稍高密度,多伴有散在钙化灶。结论 CT能清楚显示瘤内钙化,MR更能清晰显示瘤内丝瓜瓤样或蜂窝状改变,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Castleman病(CD)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9例患者其中胸部5例均行X线及CT检查,颈部2例行CT检查,后腹膜2例中1例行CT检查,另1例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透明血管型7例,浆细胞型2例,7例透明血管型CD在动态增强CT或MRI上均表现为肿块均匀显著强化,并与主动脉同步,密度或信号亦接近主动脉。2例浆细胞型CD均呈中度强化,其中1例表现为纵隔多组淋巴结受累。结论透明血管型CD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有帮助。而浆细胞型CD影像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很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儿童肝母细胞瘤B超、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上的特征,并进行比较,初步分析各项的长短处,提出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共9例患者,均做上述检查。B超、CT采用各种不同机型。MRI采用PHILIPS公司NT-10机型。9例患者中CT增强扫描3例,MRI均做增强扫描。结果 B超表现为肝肿大(9例),回声不均匀,小灶状高回声区(3例),液性低回声区(5例)。CT表现为病灶组织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钙化(5例),有明显占位征象,将周围组织推压或浸润,5例有出血及囊变。MRI显示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平扫病灶T1WI以低信号为主,5例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2例T1WI出现高信号区域(出血),肝内胆管受压扩张(1例),巨大肿块使周围脏器明显移位、受压(2例)。结论 肝母细胞瘤在B超、CT及MRI表现有许多共同之处,三者对肝大、肿块,囊变等均显示清晰。同时又各具特点。B超简捷、方便、又可反复检查。CT对出血、钙化及“假包膜”等能满意显示。MRI则对肿块与正常肝组织界限、子灶、点灶状出血及病灶与周围脏器关系的显示有不可比拟的长处。  相似文献   

9.
以往椎弓崩裂的诊断主要依靠拍摄腰椎45度斜位片,以发现裂隙作为直接诊断征象,但由于脊柱侧弯、斜位投照角度等原因,有时并不能得出准确诊断。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逐渐成为腰腿痛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法,但常规CT、MRI扫描时并不平行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脊椎爆裂骨折的X线、CT、MRI表现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脊椎爆裂骨折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颈椎14例、胸椎34例,胸腰椎交界处59例,腰椎13例;男89例,女31例,平均年龄33岁。伤后全部行X线正侧位片。90例CT平扫,其中41例行CT多平面重建MRI平扫67例。结果:X线、CT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椎体纵或横形骨折崩解,终板骨折移位并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椎板骨折,棘突同或椎弓间距增大。MRI同时显示了脊髓受压信号异常及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椎间盘的撕裂。结论:平片诊断爆裂骨折需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明确诊断需CT证实,CT、MRI能对爆裂骨折明确诊断。平片对指导治疗作用不大。CT有一定价值,爆裂骨折需行MRI检查,以帮助决定外科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螺旋CT(S 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直肠癌术前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T)和淋巴结(N)分期,分析SCT和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准确性。方法本文对86名经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6例术前行SCT检查,40例术前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结果 SCT对T分期总准确度为:73.9%,术前SCT对T分期与病理学对T分期一致性中等;对N分期总准确度为:62.5%,灵敏度:87.5%,特异度:68.2%,术前SCT对N分期与病理学对N分期一致性中等。MRI对T分期总准确度为:75.0%,术前MRI对T分期与病理学对T分期一致性较好;对N分期总准确度为:62.5%,灵敏度:85.7%,特异度:61.5%,术前MRI对N分期与病理学对N分期一致性中等。结论 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效能高于SCT;MRI及SCT对直肠癌术前N分期准确度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不同部位起源的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7例CT平扫加增强、1例MRI平扫加增强)全身不同部位起源并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资料,分析上述CT及MRI图像及肿块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患者中,5例起源于胸膜,2例起源于腹膜后,其余起源于脑实质、腮腺、咽旁间隙、颈肩部肌间隙、肺、肝、前纵膈、空肠、肾、盆腔、子宫圆韧带均1例;肿块均单发,呈边界清分叶状的实性肿块,且不均匀强化,最大径线为13cm,除1例恶变伴双肺多发转移外,其余均为良性。结论孤立性纤维瘤可发生于胸膜及其以外的多个部位或器官,巨大边界清楚呈分叶状的不均匀密度/信号肿块,且明显不均匀强化时,应注意孤立性纤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相关临床特征,提高特殊类型脑膜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膜瘤的影像学和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囊性脑膜瘤主要发生于大脑凸面和大脑镰旁,多为实质肿块和囊腔并存,囊腔大小不等。肿瘤实质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囊壁强化多见于NautaⅢ型,"硬脑膜尾"征多见于NautaⅠ型和Ⅱ型。结论:CT和MRI能明确肿瘤实质部分和囊腔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利于囊性脑膜瘤诊断并区分NautaⅡ型和Ⅲ型,囊液的MRI信号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形成机制,增强MRI可对手术切除范围提供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鞘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临床表现,并分析比较两者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7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例证实24例肝门部胆管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手术病理神经鞘瘤患者MRI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22例为单发病灶,2例有2个病灶,共26个病灶;24个囊实性肿块病灶,2个实性肿块病灶。CT平扫显示可见肝门区或其上方及胰颈部上方呈类圆形、椭圆形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内可见低密度囊性区;MRI扫描可见病灶实性部位T1WI表现稍低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或进行性延迟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且CT及MRI均可清晰将病灶周围完整包膜显示出来,且边界清晰;病例检查显示肿块有完整包膜,瘤细胞以梭形为主要特征。结论 CT及MRI在神经鞘瘤中诊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肝门部肝管神经鞘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及MRI对其均有较好的定位诊断价值,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病理表现。结果 11例行MRI检查,4例行CT平扫。10例肿瘤位于侧脑室,邻近Monro孔,与透明隔宽基底相连。CT及MRI上肿瘤为囊实性,呈"海绵征"或"皂泡征";CT上3例病灶内见不同程度钙化;9例病灶边缘与侧脑室壁之间见多发实性条索影;增强8例呈轻-中度强化,3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7例病灶内部及周边见强化血管影。10例均伴有不同程度侧脑室积水。另1例位于左侧额颞叶。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发病年龄及典型特点,有助于与其它脑室内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瘤的影像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瘤的CT、MRI及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单发,其中左侧7例,右侧3例;1例双侧多发。8例圆形,边界清晰,3例分叶状,边界模糊。7例子宫体积增大,其中4例伴内膜增生。2CT表现:5例不均匀实性肿块,伴小囊状或片状低密度区,分界清晰,1例呈蜂窝状;3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1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和分隔厚薄不均,明显强化。3MRI表现:4例囊实性肿块,呈蜂窝状,囊壁及分隔厚薄不一,明显强化。3例实性肿块,不均匀中度强化,包膜完整。1例囊性肿块,分隔及囊壁明显强化。4随访时间0.5-8年,9例术后至今无复发,其中5年存活者4例;1例I期失访,1例III期术后2年复发。结论卵巢颗粒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范围要结合年龄、生育情况、肿瘤临床分期及细胞组织学分级综合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agne 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透明细胞软骨肉瘤(clear cell chondrosarcoma,CCCS)的准确性及影像特点。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 5例疑似CCCS患者,予以M R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MRI检查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并分析其MRI影像特点。结果手术病理诊断显示,65例患者中,56为CCCS,MRI诊断灵敏度92.86%(52/56),特异度77.78%(7/9),准确性90.77%(59/65),Kappa值0.65;MRI确诊的CCCS中,溶骨性破坏与侵蚀性破坏分别占78.85%、21.15%;点状钙化占1 00.00%,不均匀分隔状强化占1 00.00%,混杂信号占80.77%。结论 MRI诊断CCCS具有较高准确性,其MRI影像特点以溶骨性破坏、不均匀分隔状强化、点状钙化以及混杂信号(主要是高强度T1、T2)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不规则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其中9例发生于不规则骨,20例发生于规则骨。结果29例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影像表现:1、皂泡状或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平片7例,CT 18例,MRI 19例;2、病灶内骨间隔及骨脊:平片3例,CT 7例;MRI 3例;3、病灶周围骨或纤维组织硬化:平片0例,CT 3例,MRI表现为病灶周围线状低信号影15例;4、骨壳部分断缺:平片2例,CT 5例,MRI 3例;5、液-液平面:CT 2例,MRI 20例;6、骨膜反应:无;7、软组织肿块:CT 0例,MRI 1例。结论不规则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常见部位ABC影像学特征大致相仿,多层螺旋CT与MRI综合分析更有助于ABC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和MRI资料。20例先后行CT、MRI检查,1例仅行CT检查,9例仅行MRI检查。结果脊髓受压在MRI检查中有12例(41.4%,12/29),CT检查中有3例(13.6%,3/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先后行CT、MRI的患者中,椎管狭窄在MRI显示9例,在CT显示6例;脊髓受压在MRI显示7例,在CT上显示2例;椎间盘受累在MRI显示16例,CT显示13例;椎旁软组织脓肿MRI显示16例,CT显示13例。结论 CT较好的显示了脊柱结核的骨质破坏、附件受侵、椎间盘受累、椎旁软组织脓肿、椎管狭窄等病变,而MRI对显示脊髓受压有明显优势。二者相结合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