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胆管囊腺瘤2例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评价CT及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瘤的CT及MRI表现,并作文献复习。2例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及MRI动态强化。结果:CT平扫2例均为巨大类园形囊性低密度影,囊内密度较均匀,囊内可见线状分隔;MRI平扫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1例部分囊腔呈T1信号改变,囊壁及分隔光滑、均一,MRI增强扫描见囊内分隔及囊壁早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信号进一步增高,延迟期信号仍高于肝实质,未见乳头状突起及壁结节征象。结论:肝内囊腺瘤少见,常因误诊导致治疗延迟,CT及MRI能显示囊腺瘤的一些特征,尤其MRI能清晰显示囊壁、分隔的情况及囊液成分,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多房囊性肾瘤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瘤的CT和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5例多房囊性肾瘤均为单侧,直径从2.5-7.5cm不等,CT或MR扫描显示病灶囊壁完整,内由多个小囊腔和分隔构成,其中4例囊内分隔显示清晰,1例显示不清、边缘模糊。所有囊腔间无交通,囊壁和囊内分隔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均未见实质性结节。5例MR扫描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囊壁及囊内分隔显示CT图像清晰。结论多房囊性肾瘤少见,CT和MRI能准确、全面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但在和多房囊性肾癌等病变鉴别时仍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怀疑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行薄层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胰腺囊性肿瘤为囊性实质性肿瘤,分小囊性和巨囊性两类,前者由许多小囊组成。螺旋CT薄层平扫加增强扫描易于显示其特征性表现,如散在的细小钙化灶、囊内分隔、囊壁强化及壁结节等,后者有明显强化的壁结节,囊壁不规则增厚以及大囊附近多个子囊的出现提示黏液性囊腺癌的诊断,若同时出现胰周淋巴结肿大及肝内转移灶,则更有助于良恶性黏液囊性肿瘤的鉴别。结论: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克服了运动性伪影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病变的显示率,对胰腺囊性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超声及CT表现,探讨两者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患者的超声、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表现为右下腹髂窝区肿块,呈管状、类圆形或葫芦状,境界较清楚。最大横径2.1~11.4 cm,平均4.2 cm。超声9例囊性、4例囊实性,CT 13例均为囊性。肿瘤囊壁多较薄,3例CT见小壁结节,囊壁可见钙化(超声2例、CT7例);囊内多见纤细分隔(超声9例、CT 6例)。CDFI:2例囊壁见点线状血流信号;CT增强检查:囊壁无明确强化4例,轻度强化9例。肿瘤周边渗出等继发征象少见。本组CT及超声结合的诊断符合率达84.6%。结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CT及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通过对其超声及CT征象综合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5例均为女性,年龄58~76岁,病灶位于肝左叶3例,右叶1例,左右叶同时受累1例。均为多发囊性病灶,有厚薄不均的囊壁和分隔;其中3例有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1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1例有裳内出血。CT、MRI均见囊内主要为水样密度/信号,增强后CT、MRI均表现为囊壁、分隔及囊腔内实质部分有强化。结论CT、MRI可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癌重要、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5例均为女性,年龄58~76岁,病灶位于肝左叶3例,右叶1例,左右叶同时受累1例。均为多发囊性病灶,有厚薄不均的囊壁和分隔;其中3例有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1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1例有裳内出血。CT、MRI均见囊内主要为水样密度/信号,增强后CT、MRI均表现为囊壁、分隔及囊腔内实质部分有强化。结论CT、MRI可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癌重要、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省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MCDK患儿16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患儿的检查方法及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CT平扫可见肾脏呈葡萄串状低密度影,由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囊腔构成,囊肿间有不相通的分隔。增强扫描囊肿未强化,间隔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对比剂未进入囊内。MRI扫描患肾内均可见较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的囊状影,囊壁及分隔显示清晰,囊肿T1WI、T2WI均呈等信号;MRU示患肾呈多个大小不等的孤立囊性高信号影,囊间不互通。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患肾均未显影。结论 MCDK的CT和MRI均有明显影像学特征,CT增强扫描利于良好显示发育不良的小肾脏,囊壁及分隔等实质部分可见中度强化,基本可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8.
多排螺旋CT及MRI结合对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诊断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评价MSCT(多层螺旋CT)及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病例,均作螺旋CT和MRI平扫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及胆管囊腺癌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对照。结果:1例胆管囊腺瘤,呈多囊性病灶,囊壁光整,厚薄一致,部分分隔有较均匀的增厚。1例胆管囊腺瘤恶变,为单囊性病灶:3例胆管囊腺癌中2例为单囊性病灶,1例为多囊性病变,CT及MRI均见囊内主要为水样密度及信号,4例恶性者均可见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另外1例有囊壁局部增厚,3例有厚薄不均的分隔,1例有囊壁钙化,1例有囊内出血,呈液液平征,螺旋CT及MRI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囊壁及壁上结节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结论:MSCT及MRI可显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对鉴别良性胆管细胞囊腺瘤与恶性胆管细胞囊腺癌有一定优势。如见病灶有间隔增厚、壁上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囊内出血以及伴粗大钙化者多考虑为恶性的胆管细胞囊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患者的影像学征象及病理学特点,其中9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5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在11例患者中,囊腺瘤8例,囊腺癌3例:11例均为单发,肝左叶7例,右叶3例,肝多叶受累1例;1例囊腺瘤为单囊性病灶,囊壁光整,CT见囊内主要表现为水样密度;1例囊腺癌以实性成为主,其余9例囊腺瘤及囊腺癌呈多发囊状,5例囊腺瘤囊壁光整,厚薄一致,部分分隔均匀增厚,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2例囊腺瘤有囊壁钙化;2例囊腺癌囊壁及其内分隔厚薄不一,增强扫描可见实性结节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减退,呈“结节”状或“菜花状”,部分断面锯齿状改变。结论 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MRI表现,充分反映其病理学特点,注意病变的一些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如分隔不均匀增厚,囊壁“结节”或“菜花样”突起及伴有粗大钙化,在囊腺瘤及囊腺癌的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超声及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超声及MRI表现。结果: 12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均呈多囊状,8例囊壁及分隔纤细、光整,4例囊壁及分隔增厚,3例囊壁可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超声显示肝内多房性囊性占位,形态规则,边界清,囊内可有多个小囊及细弱点状回声漂浮,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可见部分囊壁细条状彩色血流信号。MRI示肝内囊性部分呈均匀液性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附壁结节可强化。结论: 超声及MRI能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囊腺瘤的特征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 CT 和 MRI 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45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头颅 CT 和 MRI 检查,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4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CT 诊断基底节病灶17个,内囊病灶11个,顶叶病灶8个,额叶病灶5个,脑干病灶3个,丘脑病灶2个,小脑病灶1个。影响特点均呈小片状低密度影,直径为0.6~1.5 cm。MRI 诊断基底节病灶66个,内囊病灶49个,顶叶病灶37个,额叶病灶25个,脑干病灶13个,丘脑病灶8个,小脑病灶5个。病灶在 T1WI 上呈稍低信号,在 T2WI 上呈高信号,在抑脂相上呈现高信号。病灶直径为0.2~1.4 cm。CT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 MRI(P <0.05)。结论:CT和 MRI 在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上应用均较广泛,CT 对早期病灶检出率较低,但价格低廉,检查时间短,MRI 检出率高,但价格昂贵,临床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对比超声造影、CT、MRI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CT及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学结果对比。结果 MRI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略高于超声造影检查,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CT诊断准确率低于MRI、CT(P0.05)。超声造影上,良性肿瘤实性成分为主表现为从瘤体周边向内部灌注,囊性成分为主可见囊壁呈环状不均匀增厚。恶性肿瘤实性成分为主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多数肿瘤体内部向周边病灶强化;囊性成分为主组织囊壁及囊内分隔明显增强。CT表现上,良性肿瘤以囊性多见,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恶性肿瘤有"分叶征",或多房性;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肿块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MRI表现上,良性肿瘤囊性成分为主组织信号复杂,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有轻、重度强化;实性成分组织为主可见MRI信号不规则,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为延迟不均匀强化。恶性肿瘤以囊实性病灶或实性病灶为主,囊实性部分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多呈结节或乳头状从囊内突出囊外;实性部分T1WI等或低或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中重度明显强化。实性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后信号不均,部分见腹水、淋巴结转移或盆腔受侵。结论超声造影是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33个病灶)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I平扫、MRCP和多期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31例患者中,单纯性囊肿1例,囊壁薄且均匀,囊内呈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潴留性囊肿2例,均与胰管相通,其中1例伴发胰头囊腺癌.假性囊肿2例、坏死性包裹4例,均有胰腺炎病史,2例假性囊肿囊壁均匀,囊内为均匀长T1长T2信号;4例坏死性包裹囊壁厚薄不一,囊内信号不均.浆液性囊腺瘤5例,囊壁及间隔纤细,各囊腔之间信号相同,3例呈蜂窝状.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可见壁结节,3例患者各囊腔间信号一致;黏液性囊腺癌5例,均可见壁结节,各囊腔间信号不一.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呈与主胰管相通的"葡萄串"状囊性病灶.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3例为囊实性,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MRI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佳 《当代医学》2022,28(2):56-59
目的 比较CT与MRI在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经术后切除物病理检查确诊为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比较CT与MRI在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术后切除物病理检查显示,24例患者中,病灶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鞘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临床表现,并分析比较两者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7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例证实24例肝门部胆管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手术病理神经鞘瘤患者MRI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22例为单发病灶,2例有2个病灶,共26个病灶;24个囊实性肿块病灶,2个实性肿块病灶。CT平扫显示可见肝门区或其上方及胰颈部上方呈类圆形、椭圆形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内可见低密度囊性区;MRI扫描可见病灶实性部位T1WI表现稍低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或进行性延迟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且CT及MRI均可清晰将病灶周围完整包膜显示出来,且边界清晰;病例检查显示肿块有完整包膜,瘤细胞以梭形为主要特征。结论 CT及MRI在神经鞘瘤中诊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肝门部肝管神经鞘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及MRI对其均有较好的定位诊断价值,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螺旋CT的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28例病例的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 28例囊性肾癌中,病灶位于右肾者11例,病灶位于左肾者17例;其中单囊13例、多囊15例;囊壁局限性增厚19例;囊内伴壁结节25例,有分隔者15例,伴钙化者4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增强14例,中度增强6例,轻度增强3例。本组病例见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见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形成。结论囊性肾癌的螺旋CT表现相对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及术前准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CT、MRI表现,明确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或随访证实的16例髂腰肌囊扩张病人的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16例(17髋)病变为薄壁单房(14例)或多房状(2例)囊性肿物,位于部分或全部髋臼层面,髋关节囊前方,髂外或股动静脉后外方,其中5例沿髋臼或髂骨基底内侧面向上延伸,并突入髂腰肌内,9例(10髋)向下延伸,位于耻骨肌前外侧,止于股骨小转子水平或其以上。上下范围为1.2-7.8cm,最大显示层面面积(横径×纵径)为0.6cm×1.9cm-2.7cm×4.5cm。CT平扫(5例)腔内为低密度,CT值8-35HU,平均16HU。9例行MR扫描,其中7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STIR呈高信号,2例(血性、脓性积液者各1例)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和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CT增强检查,囊壁呈轻-中度强化。10例显示扩张的髂腰肌囊与髋关节直接相通,7例可见其在关节囊的开口。结论 CT和MRI对髂腰肌囊扩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