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与分析MRI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MRI和CT进行扫描检查,根据本次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病变程度,同时与临床骨质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采用MRI检查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骼病变敏感性为33.33%(26/78)明显高于CT检查17.95%(14/78)(P<0.05),对于II级以上病变采用MRI与CT检查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骨质异常率明显高于MRI检出率(P<0.05)。结论相对MRI来说,采用CT扫描检查具有更高分辨率,其可有效诊断强直性骶骼关节病变,而采用MRI检查可更好的显示关节软骨异常和脂肪沉积等病变,一般用于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患者,为临床及早发现和诊断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03-10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进行CT、MRI检查。结果 MRI检查诊断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诊断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Ⅰ级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而CT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0级检出率显著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Ⅱ、Ⅲ、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MRI检查更有利于细微病变的检出,更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方法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突变治疗的25例患者的CT和MRI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骶髂关节骨皮质侵蚀和缺损方面优于MRI,而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到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但MRI可反映骶髂关节旁软骨破坏和韧带损伤.结论 CT与MRI它们的作用是互补的,结合CT和MRI对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广全 《大家健康》2013,(7):153-154
目的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方法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突变治疗的25例患者的CT和MRI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骶髂关节骨皮质侵蚀和缺损方面优于MRI,而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到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但MRI可反映骶髂关节旁软骨破坏和韧带损伤。结论 CT与MRI它们的作用是互补的,结合CT和MRI对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磊  谢安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89-90,144
目的比较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①螺旋CT共诊断0级病变4例,I级病变5例,Ⅱ级病变13例,Ⅲ级病变11例,Ⅳ级病变2例。②MRI图像中,35例患者均显示异常,其中I级病变13例,Ⅱ级病变12例,Ⅲ级病变9例,Ⅳ级病变1例。MRI可以清晰显示关节滑膜、软骨及骨髓水肿等病变。③MRI对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为37.14%,明显高于CT的14.29%,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CT,可用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了43例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作了双盲X线和CT对照研究。结果 正常人滑膜部关节间隙宽度为2~5mm,40岁后,关节前下部间隙可出现局部狭窄。骶侧皮质厚度小于3mm者占87%前后均匀者占90%,髂侧中部皮质厚度小于5mm其前部皮质厚度大于5mm(占16%),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关节面不清晰,但不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其进行CT与MRI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Ⅰ级、Ⅱ级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下增宽或变窄、关节强直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检出率较CT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7,(10):976-977
目的探究MRI与螺旋CT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对比。方法选择于2015-07—2016-04间96例在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接受MRI和螺旋CT检查,记录两种方法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Ⅰ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率MRI为37.50%螺旋CT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0级、Ⅱ级、Ⅲ级、Ⅳ级的诊断率分别为10.42%、40.63%、29.17%、8.32%与螺旋CT对各级的诊断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发现关节面侵蚀(68.75%)、关节面硬化(90.63%)与MR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髂关节病变(54.17%)和骨髓水肿(85.42%)诊断率明显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间隙异常的发现率MRI与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螺旋CT可有效地对病变程度进行分级,若观察其周围软组织变化可再接受MRI检查,进行综合评估或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采用MRI与CT两种不同方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所收治的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分别采用MRI与CT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时根据本次所检查结果来对其临床病变情况进行判断和比较。观察2组患者临床诊断情况,并比较2者间所检出骨质异常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经检查发现,MRI检出骨质异常率明显低于CT检出率(P<0.05)。然CT检查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骼病变敏感性为17.95%(14/78)明显低于MRI检查敏感性为33.33%(26/78)(P<0.05);而对于II级以上病变检出情况,2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MRI诊断来说,临床采用CT扫描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因此可有效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率,从而更好地为临床判断强直性骶骼关节病变提供参考价值。然临床采用MRI用于诊断强直性骶骼关节病变,其可较好地将患者脂肪沉积、关节软骨等病变清晰显示,从而有利于微小疾病发现。所以,MRI检查一般用于检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与分析磁共振(MRI)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骼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拟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的7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予以MRI、CT检查,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准,比较MRI与CT诊断AS骶骼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结果 72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AS骶骼关节病变66例,其他6例;两种检查方式在≥II级病变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0级和I级病变中的检出率较CT高(P 0.05);MRI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较CT高(P 0.05)。结论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较CT高,尤其在早期骶骼关节病变中,MRI较CT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MSCT、MRI及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MSCT、MRI及X线平片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分级情况及表现结果,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的总检出率(83.75%)和MRI的总检出率(93.75%)显著高于X线平片(53.75%,P<0.05);MRI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MSCT(P<0.05);MSCT、MRI和X线平片均可检查出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骨质增生硬化、关节强直;仅MSCT和MRI可以检查出软组织肿胀,X线无法检出。结论MSCT、MRI及X线平片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MRI的检出率最高且能够更好地反映微小病变及软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分别给予X线、CT和MRI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和分级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MRI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MRI诊断的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方面,MRI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和MRI检查的Ⅰ级、Ⅱ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MRI对软组织病变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分级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应用X线、CT及MRI诊断的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103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分别应用X线、CT及MRI检查,观察与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宽,CT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且模糊,MRI检查显示关节积液呈现长T2、T1;MRI0级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16.50%均比X线、CT0.00%高,且MRI、CT于Ⅰ级和Ⅱ级检出率31.07%和32.04%、30.10%和30.10%均比X线7.77%和15.53%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RI关节面骨质囊变与关节面侵蚀检出率85.44%与96.12%均分别比X线34.95%与63.11%、CT67.96%与80.58%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行X线、CT及MRI诊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且MRI在组织病变和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具有更高检出率,临床需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尽早确诊,并为疾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骶髂关节扫描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疑为骶髂关节炎患者采用斜横断面、斜冠状面薄层扫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现双侧骶髂关节炎70例,单侧骶髂关节炎45例,5例骶髂关节未见明显改变。其中70例双侧骶髂关节炎病例中,50例双侧骶髂关节间隙不同程度变窄,关节面毛糙模糊,关节软骨水肿明显,呈不规则中断、增粗,关节面下骨质内见片状异常信号影,部分炎症累及髂骨,15例双侧骶髂关节的软骨下局部骨硬化,软骨下骨板边界不清,5例双侧骶髂关节炎病例累及双侧坐骨、双侧髋臼,关节软骨面明显模糊,骨髓水肿;45例单侧骶髂关节炎中:40例单侧骶髂关节的间隙呈线样高信号,患侧关节面毛糙、关节面下骨质见异常高信号影,5例单侧骶髂关节炎合并累及髂内、外肌伴脓肿形成。结论骶髂关节斜横断面、斜冠状面的扫描技术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与CT、MRI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47例确诊为AS髋关节病变患者HLA-B27检测及CT、MRI影像学资料,分析HLA-B27、CT、MRI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及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41例HLA-B27阳性(87.23%);本组47例患者84个髋关节受累,HLA-B27+CT+MRI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5.24%高于CT的79.76%、MRI的84.71%(P0.05)。CT检查显示42髋关节隙狭窄,22髋骨性关节面破坏,38髋关节面或经关节面下骨破坏,67髋髋臼、股骨头边缘硬化,骨赘形成,31髋股骨滑膜附着处突出;31髋有关节腔积液,11髋关节腔内肉芽组织增生。MRI检查47髋关节间隙狭窄;48髋伴随骨骨髓水肿,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后中度强化;54髋软骨呈不规则增厚、扭曲、变薄,41髋关节面破坏,55髋关节囊明显扩张,可见液性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关节囊增厚。结论 HLA-B27与CT、MRI联合诊断可提高AS髋关节病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炎症活动期、稳定期的区分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28例,分别给予常规与改良骶髂关节MR检查,比较常规与改良MR对骨质异常、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程度以及炎症活动期与稳定期的检出率。结果改良MR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关节软骨肿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RAS分级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97,P=0.046);常规MR敏感度为55%,特异度100%,改良MR敏感度100%,特异度94%,改良MR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能力,有利于区分炎症活动期、稳定期,值得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59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例,回顾分析其骶髂关节CR、CT及MRI表现。结果:X线发现42例骶髂关节可疑异常,CT发现53例表现异常,59例患者MRI表现均有异常,检出病例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X线和CT的主要表现为:局部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关节面欠光滑和毛刺感。MRI主要表现为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增强扫描可显示滑膜、关节软骨及关节韧带呈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最为基本,但诊断意义有限;CT对分级较为客观,且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病变情况;MRI具有明显优势,结合临床,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MR及CI在强自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作CT与MRI扫查,比较2种不同诊断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60例AS患者120个髋关节中,髋关节CT表现异常57例,阳性率为95.0%。CT征象以关节间隙狭窄为主,MR征象则表现为早期髋关节间隙后端狭窄,关节囊炎、BMFD、BME与起止点炎。结论 CT可显示髋关节骨质细微结构特点,但软组织分辨率低;MR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关节囊积液、起止点炎、BMFD与BME征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较CT和MRI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对内科收集治疗的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行颅脑CT和MRI检查,以对病情作出判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结果 CT检查确诊率为69.23%,在CT基础上联合MRI检查确诊率为96.92%,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位置为脑叶、基底节及小脑,MRI可检查出脑干梗塞,但CT未检出。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直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发病部位、形态及大小,有利于临床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联合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