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CT影像学特点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130例脑出血患者影像学资料,包括中线移位情况、出血量及破人脑室情况等,分析CT影像学特点与预后相关性。结果:中线移位宽度0、1-5、6~10、〉10mm四组死亡率分别为13.3%、20.0%、40.0%、50.0%,差异有显著性;血肿量〉31ml组,死亡3例(46.0%)高于30ml以下组(10.0%);尤其是血肿〉61ml,死亡率更高,为60.0%;破入脑室死亡率为35.0%,未破人脑室死亡率为23.2%。结论:幕上出血与CT中线结构的移位距离多少,血肿量的大小、破入脑室及铸型者与死亡率呈正比关系,临床上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以及是否并发脑干出血、脑疝形成也严重影响到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高血压伴有小动脉病变,在血压急聚升高时动脉破裂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是本病特点。CT是检查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首要检查手段:能及时、准确的作出诊断,可以尽早有效的对症治疗。本文将我院经CT检查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20例CT表现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选择1996年1月一1999年1月来我院行CT检查并证实为高血性脑出血120例;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为47岁—85岁。全组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突然发病107例,缓慢发病13例。采用TOSHIBATCT-3…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 进一步探讨脑CT检查在脑出血诊治中的价值,尤其在临床表现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回顾292例脑出血CT结果分析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形态、脑移动情况、出血破入脑室等与其临床表现、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脑CT可直接显示脑出血部位、大小、数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及有无脑移位情况,并能动态观察血肿的演变过程,可以早期综合评估病情、临床表现及预后.结论 脑出血CT表现与临床表现高度一致,可作为评估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组老年脑出血发病率57%,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脑出血。首要病因是高血压病,社会环境变迁是老年脑出血的重要因素。CT扫描特点为①型别:壳核出血最多(35.4%)、其次为丘脑(29%)、脑叶(21.4%)、其它型别均低于5%;②血肿量:小量出血最多(68.8%)。预后特点是存活率较高87.2%、死亡率仅12.8%。  相似文献   

8.
杨晓慧 《中外医疗》2016,(17):195-196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对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2年4—201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确定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螺旋 CT检查,分析出血位置、出血量和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老年急性脑出血在基底节区的发生率是54.4%,显著高于别的部位,中线结构移位的发生率是60%,显著高于没有移位者,中线结构有移位与没有移位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底节区是老年急性脑出血症状的多发部位,其中,对于出现中线结构移位与出血量很多的患者来讲,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通过CT 检查可以直观、清晰的显现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与出血量,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 CT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 通过CT检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69例,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移位与临床预后情况. 结果 研究结果 提示幕上脑出血较幕下脑出血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脑出血量是死亡因素之一,脑出血量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 CT的影像表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CT改变与预后关系的探讨(附360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探讨脑出血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60例脑出血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肿≥30cm3和<30cm3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破入脑室和非破入脑室者预后无显著差异(P>0.05),但闭塞型和非闭塞型有显著差异(P<0.01);中线移位<5mm,5~10mm,>10mm生命预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命预后与血肿大小无肯定关系;合并脑室出血预后良好者不少,中线移位常严重影响生命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痉挛(CVS)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以DSA作为金标准,统计CT对SAH后CVS诊断准确性,总结其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A漏诊1例ACA、MCA远侧段CVS,其诊断CVS准确率为88.24%,略低于DSA,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并CVS者CBV、CBF低于SAH无CVS者(P0.05),其MTT、TTP明显长于SAH无CVS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CVS患者脑灌注降低,MTT、TTP延长,痉挛血管可见均匀性狭窄,采用CT、CTP诊断与DSA符合率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彭建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10-111,13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I临床特征及CT特征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在发病就诊时的血压、意识状态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59.6%为男性,40.4%为女性。出血比例最大的为幕上脑实质出血,占72.2%(143/198);与存活患者的出血量比较,死亡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较多(P〈0.05)。与三组的死亡患者比较,存活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就诊时的意识状态均为昏迷。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出血量、血压及就诊时患者的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增强疗效 ,减少手术创伤。方法 局麻下采用立体定向仪 ,由C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选定血肿靶点并计算血肿体积 ,核对后安装导向器 ,非功能区选点 (手术切口 ) ,将导向器送入靶点后试抽 ,留置引流。结果  8例经过 1年的随访 ,良好者 4例 ,轻残者 3例 ,1例放弃治疗后肺感染死亡。结论 传统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长 ,失血多 ,手术创伤大 ,术后病人反应严重。本方法操作简便 ,定位准 ,如能准确定位 ,及时手术 ,不失为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监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对治疗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急性期和治疗15d时行CT平扫和CTPI检查。记录不同时间段血肿中心区、边缘区和外层区三处位置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差异,分析CTPI检测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的评估意义。结果急性期内,血肿及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肿中心区急性期CBV、CBF、MTT水平均显著低于血肿边缘区及血肿外层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处观察区域急性期TT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检测可准确区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病灶,在临床疗效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积极作用,利于医师掌握患者病情发展动态,确保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1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40岁至69岁,昏迷8例,中度昏迷20例,中度昏迷伴有脑疝13例,深昏迷伴有去脑强直3例。CT证实丘脑出血13例,壳核11例,基底节14例,脑叶4例,小脑2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10例。血肿小量20ml,大量100ml,60ml占本组50%,发病至手术时间3小时内必例,24小时28例,48小时12例,采取中骨窗大骨瓣血肿清除止血减压,置引流管。本组结果,12例痊愈胜任轻工作,14例生活自理,8例需照料扶持,10例因并发症再出血死亡。超早期,早期手术是挽救病人有效措施,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其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1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8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全部入选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不同分型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较,血清hs-CRP水平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hs-CRP浓度正常组好转率高于异常组.结论血清hs-CRP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其水平有助于判定急性脑出血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急诊CT表现及对手术选择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7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例,均行双层螺旋CT检查,明确患者CT分型并应用ADL量表评估预后。结果 19例传统开颅手术患者中,(Ⅰ+Ⅱ)级患者所占百分率为84.2%,31例小骨窗微创开颅患者的(Ⅰ+Ⅱ)级患者所占百分率为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共41例患者预后较佳,为Ⅰ或Ⅱ级,其中患者CT分型结果多为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分别为1例、7例、16例,预后良好率达92.3%,24例Ⅳ型及Ⅴ型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则为70.8%,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分型级别越低,预后越佳。结论CT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特征明显,可尽早确诊并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并预测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20lO年1~12月在本院诊治且病历资料完整的196例患者,比较不同病程、年龄及性别间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本病多发于60~70岁的老年人,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P〈O.05),不同病程中血液成分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发病前血压及发病后血压越高,预后越差(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性别、年龄、发病前后血压等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