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和高分辨CT(HRCT)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IPF患者分别做胸片、HRCT的检查,并随访分析其动态变化与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X线胸片两肺有多发的斑片状影,病灶以中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HRCT上的表现呈多样性:磨玻璃样影45例,囊、蜂窝征49例,胸膜下线、网状影39例,结节影16例,肺气肿26例,肺牵拉性支气管柱状及囊状扩张42例。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不仅能显示胸片、CT无法显示的特殊影像,还可显示叶间裂,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等改变,更能准确判断IPF纤维化程度,同时间质纤维化基础上出现磨玻璃样阴影则HRCT可考虑病变有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早期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福建省三明市11例确诊NCP患者早期胸部CT扫描图像,回顾性分析胸部CT图像,观察确诊患者胸部CT有无异常表现,并重点对异常CT图像上病灶的位置、密度、形态、数目,特别是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血管增粗、实变、支气管"充气征"、间质增厚及胸腔积液等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11例患者胸部CT扫描,10例均有不同程度肺部异常阴影,其中1例患者首次检查未发现阳性表现,但3d后复查出现肺部阴影。11例确诊CT图像中,单发病灶1例,2个病灶1例,两肺多发9例,病灶大部分位胸膜下或肺裂旁。所有确诊患者均出现磨玻璃样改变,且磨玻璃影内均出现血管影增粗,其中5例为混杂磨玻璃影、7例病灶实变、8例出现支气管"充气征"、7例小叶间隔增厚,1例见小"空泡征",均未发现双侧胸腔积液及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结论胸部CT薄层扫描能早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肺部异常,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前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肺灌洗治疗前后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表现及全肺灌洗治疗后HRCT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23人次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全肺灌洗治疗前后的HRCT资料。结果全肺灌洗治疗前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地图样分布边界清晰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全肺灌洗治疗后HRCT显示肺部磨玻璃影不同程度变淡,范围缩小,但仍遗留不同范围的网格状阴影及实变影。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HRCT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即地图样分布的磨玻璃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全肺灌洗治疗后HRCT的表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有肺部浸润的SLE患者16例肺部CT及HRCT表现。结果:16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以两肺外周分布为主,小叶间隔增厚及磨玻璃样密度为其常见表现。结论:应用HRCT检查可以帮助确定SLE浸润肺的程度,并能初步估计预后。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密度影是病变的早期活动性表现,蜂窝状囊腔改变为后期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原发性间质性肺炎HRCT特征并探析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96例原发性间质性肺炎疑似患者为例,均行HRCT检查,对原发性间质性肺炎HRCT影像表现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96例患者HRCT共获得576个层面图像,以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内间质增厚、细支气管扩张、蜂窝影等较为常见,分别为81.1%、79.2%、71.0%、58.0%、44.4%、42.9%;此外还包括小叶内结节影、肺气肿、气腔性实变影、网格影、胸膜下线影、囊性变、间质结节、马赛克征,分别为16.3%、15.1%、15.8%、10.6%、7.3%(42/576)、6.6%、3.6%、2.2%。结论原发性间质性肺炎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大参考。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HR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R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患者的胸部平片、常规CT及HR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胸部平片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肺间质及胸膜改变不明显;常规CT检查表现为:部分肺间质改变及胸膜病变;HRCT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肺磨玻璃样密度影、蜂窝样囊腔改变及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影、数毫米至1.2cm大小之胸膜下结节。结论磨玻璃样密度影是病变的早期活动性表现,蜂窝样囊腔改变为后期表现,胸膜下结节为其仅有的特异性肺部表现;应用HR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肺浸润的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诊治的20例急性白血病肺浸润患者,采用西门子balance扫描仪,进行胸部CT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急性白血病肺浸润患者中,15例肺部呈现弥漫性改变,影像学图像也表现为多种形态.15例出现肺间质改变,多表现为肺小叶间隔线状或结节状增厚,并可出现"树芽征",7例出现小结节影,15例双肺出现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5例肺内出现单发或者多发型斑块影,同时伴有小叶间隔的增厚,其中2例患者肺部既有毛玻璃样改变,又有斑片影.结论 HRCT扫描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急性白血病肺浸润的范围、大小等影像学特点,提供了客观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谢正平  戴峰  蒋燕  袁莉莉 《现代医学》2012,40(3):276-280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性肺损伤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常规CT和HR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诊肺损伤的HRCT主要有以下表现:(1)肺实质改变。呈均匀肺实变影20例,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伴部分腺泡结节影;呈斑片状模糊影36例,单侧或双侧分布,以中下肺为主;胸膜下实变影44例,呈紧贴胸膜下的斑片状或类圆形渗出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磨玻璃样改变43例,其中肺实质内磨玻璃影21例,胸膜下磨玻璃影22例,呈大片或斑片状分布,密度淡而均匀,内见网格状或结节状改变。(2)肺间质性改变。肺纹理增粗、紊乱35例;小叶间隔增厚23例;星芒状或结节状影24例;网格状影32例。结论:HRCT能客观反映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像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高分辨率CT征象。方法对24例BAC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实变型BAC的HRCT征象,分析有助于诊断的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11例结节型病灶中82%位于肺野外周或胸膜下,55%呈不规则形,空泡征出现率55%,磨玻璃密度36%,胸膜尾征73%;多发结节型的单个病灶与前者相同;10例实变型中磨玻璃密度、多发结节和段叶实变混合存在的6例,肺段实变周围或其他肺野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内伴随网格影,其中1例呈“碎石路样”。结论(1)周围性结节以及伴空泡征、磨玻璃密度、胸膜尾征4项中有3项者高度提示结节型BAC的诊断。(2)肺段叶“蜂房样”实变并其他肺野的“碎石路样”影对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的诊断具有特征性。(3)HRCT是BAC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HRCT在长期煤工肺间质改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长期煤工肺间质改变的HRCT表现特征。为防止尘肺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随机抽取井下煤工118例作肺部常规CT,然后在主动脉弓顶,隆突水平,气管分叉下3cm、右膈上2cm、及重点兴趣区作HRCT,层厚1mm,高空间分辨算法对图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本118例有98例肺HRCT的显示了肺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核心改变及小叶间质增厚、肺结节阴影,磨玻璃密度,和低密度改变等肺间质的特征。结论HRCT能够较早期的显示长期从事井下煤炭作业者肺间质形态改变,在对尘肺早期筛查中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进行性肺损害HR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百草枯中毒死亡病例的临床及进行性肺损害HRCT表现。结果 中毒早期(1~7 d)HRCT表现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局部肺叶透光度减低,胸膜下见磨玻璃影及少许实变影。中毒中期(8~14 d)HRCT表现肺纹理进行性增粗、紊乱,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范围增大,气胸、纵膈及胸壁皮下气肿。中毒后期(≥15 d)HRCT表现肺实质性病变、肺间质性病变、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伴肝脾肾肿大。结论 百草枯中毒进行性肺损害HRCT表现与临床病情发展转归具有一致性,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的患儿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11(5,15)岁,分析其临床及HRCT特点。结果(1)CT/X线检查有无肺炎与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HRCT阳性时肺内病灶表现为局限性磨玻璃影,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单肺叶、肺段受累为主,所有患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胸腔积液。(3)肺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影像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单肺叶、肺段受累为主,预后良好;儿童感染率及无症状感染者比率较高,且肺炎程度较轻,临床工作中可适当减少对儿童CT检查的次数以减少放射辐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肺高分辨率CT(HRCT)在不同结缔组织病(CTD)并发间质性肺炎(ILD)的影像学特征,为HRCT在CTD并发IL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 388例CTD病人资料,其中CTD并发ILD 143例(总发病率为10.3%),分析CTD并发ILD病人肺HRCT影像学特征,探讨CT分类与不同CTD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43例CTD合并ILD病人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3例,类风湿关节炎(RA)40例,干燥综合征(SS)26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8例,系统性硬化症(SSc)7例,混合性CTD(MTCD)5例,成人斯蒂尔病(AOSD)4例。CTD并发ILD肺HRCT影像学表现依次为:小叶间隔增厚88.1%;毛玻璃样变78.3%;不规则线状影或胸膜下线74.1%;网格影41.3%;支气管血管束增厚30.1%;薄壁囊肿23.8%;蜂窝肺、结节灶均占19.6%;马赛克灌注17.5%;实变影10.5%;肺大泡5.6%。SLE、RA、SS、AOSD以毛玻璃样变、小叶间隔增厚影像学表现为主,SSc、PM/DM、MCTD以网格影、蜂窝肺为主要表现。不同CT类型肺间质病变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3、C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格影组、实变影组、蜂窝肺组、毛玻璃样变组、Non-ILD组ESR指标均高于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P<0.05~P<0.01);实变影组、蜂窝肺组、毛玻璃样变组CRP指标均高于Non-ILD组(P<0.05~P<0.01);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网格影组、薄壁囊肿组、支气管学管束增厚组、蜂窝肺组、小叶间隔增厚组、Non-ILD组C3指标均低于毛玻璃样变组(P<0.05~P<0.01),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实变影组C3指标均高于Non-ILD组(P<0.05~P<0.01);除肺大泡组外,其余各组C4指标均显著低于毛玻璃样变组(P<0.01)。结论:不同CTD并发ILD有不同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改变与炎症指标及补体水平有一定关系,早期进行肺部HRCT检查有助于ILD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62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2例患者螺旋CT表现为磨玻璃状影62例(100%),肺泡实变影20例(32.26%),间质型实变影19例(30.65%),网织结节影14例(22.58%),肺气囊9例(14.52%)。少见的合并表现为粟粒样改变、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结论双肺磨玻璃状影、肺泡实变影、间质型实变影、网织结节影是AIDS合并PCP的特征性表现,AIDS患者在合并上述CT征象时,应考虑可能合并PCP,并及时给予确认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林勇 《当代医学》2011,17(12):51-51,164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PAP患者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 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影、磨玻璃影15例,呈如地图样改变9例,5例因两肺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2例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与地图样、铺路石样改变、空气支气管征等征象具有特征,胸部CT检查可为PAP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璐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3):25-26,38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高分辨CT(HRCT)的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经支气管镜病理活检诊断为IPF的患者56例,对其进行普通CT扫描及HRCT扫描,观察其病变情况及影像表现,分析其特征。结果普通CT显示,56例患者病变部位均呈弥漫性分布,均可见胸膜下间质网状影或线影,多分布于双肺下肺野,可见囊状、蜂窝状影及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影;HRCT显示,56例患者均为双肺受累,病变部位多数分布对称,病变多分布于肺尖肺底方向上(以下肺野为主)和轴位上(以周边分布为主),偶见上肺野或随机分布HRCT影像学结果均见胸膜下间质网状影或线影,多数见肺气肿以及网状或蜂窝征,部分可见磨玻璃密度和两下肺牵拉支气管扩张。结论IPF患者HRCT具有一定特征,但应注意联合各征象与其他肺部间质疾病区别,准确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侵袭性肺曲菌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经病理确诊的侵袭性肺曲菌病21例,总结其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21例患者中11例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8例患者表现为双肺散在或弥漫磨玻璃影,5例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其中3例周围可见晕征,肺内单发或多发空洞3例。结论:肺实变、磨玻璃影、结节及肿块是侵袭性肺曲菌病较早期的表现,空气新月征及空洞影提示病变趋于好转。典型的晕征、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对诊断侵袭性肺曲菌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李力  李军  曹建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6):525-527
目的对9例肺泡蛋白沉着症的CT表现加以总结,研究其与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肺泡蛋白沉着症的CT表现,均经胸腔镜肺活检、支气管镜肺活检或肺泡灌洗液病理确诊。结果CT可显示斑片影、实变影或弥散、散在分布的磨玻璃等浸润影及支气管充气征,阴影边界与周边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呈地图样分布及小叶和小叶间隔的增厚,称为铺路石征。结论高分辨率CT表现常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平行,但其范围和严重程度仍与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反映的肺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CT表现无特异性,对于肺部弥散性病变,特别是以肺实质为主的肺泡蛋白沉着症需作为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类型。方法对1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胸CT或高分辨率CT(HRCT)、肺组织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有咳嗽,其中12例伴有呼吸困难,4例肺内可闻及湿啰音,3例有杵状指趾。胸CT或HRCT示:15例以磨玻璃影为主,2例弥散性细小结节影,1例多发实变影。据病理改变,18例间质性肺炎包括非特异性6例,急性3例,淋巴细胞性1例,未分化型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炎1例,弥散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肺泡微石症、类脂性肺炎各1例。结论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胸部影像学以磨玻璃影为主,不同的间质性肺疾病病理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