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IgA水平,并行维生素D(VitD)治疗,探讨VitD营养状况与儿童RRI及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60例为病例组。年龄1~6(3.91±2.83)岁;男32例,女28例。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补VitD组30例,均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补VitD组另进行补VitD治疗。随机选取同期到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受检儿童均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 2份,离心,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其血清25-(OH)D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IgA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病例组3个月时复查血清25-(OH)D3及IgA水平。病例组儿童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结果1.病例组血清25-(OH)D3及Ig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2.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补VitD组25-(OH)D3及IgA水平升高,常规治疗组和补VitD组RRI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I患儿血清25-(OH)D3及Ig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低水平25-(OH)D3与RRI有关,提示对RRI患儿应重视VitD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现状,并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省-市-医院”的技术抽样路线,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来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531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探讨实施严格疫情防控措施对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8月常规体检合格儿童7 4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9年2~8月(无疫情期)10 102例常规体检合格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同时将观察组与对照组中3~4月期间的体检儿童分别作为疫情防控亚组(n=1 710)和未防控亚组(n=2 877)。将研究对象分成5个年龄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比较疫情防控亚组和未防控亚组组间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3月和4月的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疫情防控亚组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未防控亚组(P<0.001)。疫情防控亚组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维生素D充足率显著低于未防控亚组(P<0.001),较未防控亚组分别下降10.71%、18.76%、59.63%和56.29%。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格防控措施可能导致儿童,尤其是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建议及时监测儿童维生素D水平并补充适量维生素D 制剂,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户外日照时间。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维生素D(Vit D)摄入是否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相关。方法:比较因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入院的5岁以下儿童和非配对、无呼吸道感染的同龄对照组儿童之间Vit D摄入的差别。197例儿童的看护人完成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变量、ALRI 危险因素和饮食。评估ALRI与Vit D摄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LRI组儿童的平均Vit D摄入为每日48 IU/kg,对照组为每日60 IU/kg。当控制年龄、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北部地区居住、母乳喂养、免疫接种和接触吸烟等因素时,Vit D每日摄入<80 IU/kg 的儿童患ALRI 的可能性比每日摄入≥80 IU/kg 的儿童高4倍(OR=4.9; 95%CI: 1.5~16.4)。结论:为了避免罹患ALRI等疾病,5岁以下儿童可能需要摄入比现在推荐量更高的Vit D剂量。 因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是年幼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增加Vit D的补充可能有重要的公共卫生保健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全球50%的人口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误认为靠日照或通过膳食就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而忽略了在特殊年龄或特殊季节添加维生素D的重要性.儿童是维生素D缺乏的潜在高危人群,维生素D缺乏町使儿童易患佝偻病,引起生长迟缓和骨骼变形,并可能增加成人后骨质疏松及老年髋部骨折的危险性.维生素D缺乏还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及传染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儿童维生素D及钙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特别是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更重要。但对于如何科学、安全地给儿童补钙,在家长和部分医务人员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实际上,对绝大多数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补钙,而是在饮奶基础上合理补充维生素D(VitD),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佝偻病发生。一、为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磷浓度,了解兰州市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指导临床补充维生素D。方法选取2012年9~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早产儿30例,足月儿6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生后10天内血清25(OH)D、PTH浓度,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血清标本的钙、磷水平由贝克曼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早产儿血清25(OH)D浓度为(21.9±2.5)nmol/L,显著低于足月儿(34.9±10.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血清町H浓度为(94.7±40.2)pg/ml,显著高于足月儿(56.1±30.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与明H呈负相关;旱产儿血钙浓度为(2.1±0.3)mmob/L,低于足月儿(2.3±0.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血磷浓度为(1.8±0.7)mmoL/L,足月儿为(1.6±0.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现象,应加强孕母和新生儿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8.
9.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不仅与钙、磷代谢有关,在维持神经精神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孤独症、多动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经常伴随有维生素D缺乏.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维生素D与儿童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肥胖和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两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与血清低维生素D水平相关,但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之间的因果关系仍不明确.目前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维生素D补充对改善体重、体块指数及脂肪量有益.肥胖可能导致了低维生素D状态,而维生素D和维生素D受体则可能通过作用于脂肪分化、脂肪细胞凋亡、脂质合成和分解、摄食行为及能量消耗方面影响能量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 h内发热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所有诊断为脓毒症的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病例,根据其入院48 h内最高体温将其分为5组:36.5℃组,36.5℃~组(正常对照),37.5℃~组,38.5℃~组和39.5℃~组,比较5组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符合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病例共213例,其中36.5℃组5例,36.5℃~组44例,37.5℃~组73例,38.5℃~组69例,39.5℃~组22例。213例患儿中,死亡48例。5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6.5℃组及39.5℃~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两组(37.5℃~组和38.5℃~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 h内最高体温低于36.5℃或高于39.5℃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入住PICU 6 h内血清CRP及PCT水平在脓毒症血流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患儿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30名明确诊断SIRS患儿,脓毒症血流感染及脓毒症其他部位感染患儿各15名,收集入住6 h内的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含量资料,进行差异性比较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血流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及PCT水平较脓毒症其他部位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PCT水平较CRP水平在诊断与鉴别脓毒症血流感染与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方面有明显优势,PCT10 ng/mL时诊断脓毒症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阳性预测值:77%)。结论:入院6 h内的血清PCT水平较CRP水平在早期鉴别入住PICU脓毒症血流感染与其他部位感染患儿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当血清PCT水平>10 ng/mL时,脓毒症血流感染的诊断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分布变化及耐药变迁趋势。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送检时间分为前3年组和后3年组,分析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共检出病原体2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67.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1株(26.0%),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5株(6.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3年组和后3年组革兰阴性菌(68.8%vs 66.9%)、革兰阳性菌(29.2%vs 23.7%)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3年组缓症链球菌(5.8%vs 0.0%)和真菌(9.4%vs 2.1%)比例较前3年组增高(P<0.05),两组间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而缓症链球菌和真菌检出呈增多趋势,临床需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LL化疗后发生FN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结果,分析菌株的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纳入ALL患儿312例,FN1 548例次,共送检1 700例次血培养,血培养阳性率7.5%(127/1 700),血流感染发生率8.2%(127/1 548),病死率9.4%(12/127)。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51.1%(65/127),革兰阴性菌47.2%(60/127),真菌1.5%(2/127)。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比较,ANC<0.1×109·L-1的患儿占比(P=0.041)和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更高(P=0.002)。2012~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较2007~2011年增加(χ2=4.712,P=0.030)。ALL的危险程度分层IR/HR(OR=2.560,P=0.045)和ANC<0.1×109·L-1(OR=0.754,P=0.025)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L患儿发生FN时血流感染病原菌阳性率较高(8.2%),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在严重粒细胞缺乏时以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合并感染性休克是FN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LL化疗后发生FN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结果,分析菌株的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纳入ALL患儿312例,FN1 548例次,共送检1 700例次血培养,血培养阳性率7.5%(127/1 700),血流感染发生率8.2%(127/1 548),病死率9.4%(12/127)。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51.1%(65/127),革兰阴性菌47.2%(60/127),真菌1.5%(2/127)。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比较,ANC<0.1×109·L-1的患儿占比(P=0.041)和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更高(P=0.002)。2012~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较2007~2011年增加(χ2=4.712,P=0.030)。ALL的危险程度分层IR/HR(OR=2.560,P=0.045)和ANC<0.1×109·L-1(OR=0.754,P=0.025)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L患儿发生FN时血流感染病原菌阳性率较高(8.2%),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在严重粒细胞缺乏时以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合并感染性休克是FN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集600例早产儿出生24 h内静脉血,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早产儿性别、出生体重、出生季节、胎龄,以及母亲的年龄、职业、早孕期体重指数(BMI)、分娩方式及妊娠期并发症等对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结果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的比例分别为42.0%、38.7%和19.3%。夏、秋季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冬季(P0.05),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春、冬季(P0.003)。与母亲年龄≥30岁者比较,年龄30岁母亲所生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7)。与母亲肥胖者比较,超重或体重正常母亲所生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增高(P0.05),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6)。母亲妊娠合并子癎前期者,其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无子癎前期者(P0.05),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子癎前期者(P0.01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冬春季出生、母亲年龄30岁及早孕期BMI≥28 kg/m2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有维生素D缺乏高危因素的早产儿生后需尽早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TD)患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T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诊断为TD的132例患儿为TD组,其中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8例,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患儿32例,暂时性抽动障碍患儿92例;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44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3 m L,留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30 ng/m L为正常、10~30 ng/m L为不足、10 ng/m L为缺乏。结果 TD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D患儿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暂时性抽动障碍患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能是导致TD发病的因素之一;且维生素D水平高低可能与TD分型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