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低剂量肺部体检筛查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中选取38例,均经64排螺旋CT扫描,并和其临床资料与相关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肺部体检筛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8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其中,CT诊断出35例,诊断符合率为92.11%。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符合率为95.24%,明显高于中央型肺癌的82.35%,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64排螺旋CT检查有利于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对改善早期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探讨64排螺旋CT作用于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多排螺旋CT检出29例,检出率93.5%,与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结果诊断的符合率为93.5%,结论在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中,64排螺旋CT具有临床诊断率高的优势,能够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宝明  张美菊  吴兴辉  李筠 《医学综述》2009,15(12):1897-1899
目的评价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联合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及肿瘤内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住院患者120例,全部病例均有胸部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痰脱落细胞检查,其中54例分别于支气管镜检查前后送检痰脱落细胞,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3.3%、83.3%、88.3%,镜检术后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可达到51.9%。胸部螺旋CT与电子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诊断符合率达100%。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见,分别为56.7%、25.0%。结论螺旋CT、电子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江敏  饶静 《中外医疗》2008,34(34):134-135
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CT表现. 回顾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病例46例,所有病例术前行普通螺旋CT及高分辨CT(HRCT),40例行增强扫描,统计其CT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46例病例中,恶性结节31例,良性结节15例,普通螺旋CT扫描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73%,普通螺旋CT加HRCT和(或)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为91%. 对于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多种检查手段的综合运用,并结合临床,可以作出正确率较高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孤立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利用我院多排螺旋CT对45例肺部孤立小结节患者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及病理结果追踪。结果:在这45位患者病例当中,经过多排螺旋CT行胸部CT扫描后,对小结节进行分析,有35例患者诊断为早期周围型肺癌,8例患者诊断为疑似周围型肺癌,2例患者建议随访对比。通过我院或上级医院手术、经皮穿刺活检后对该组患者肺孤立小结节病理结果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和多排螺旋CT检查基本一致。结论:多排螺旋CT小结节分析能够很好的发现早期肺癌,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的认识 ,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搜集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 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进行分析。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 ,其中行HRCT扫描 14例 ,增强扫描2 6例。结果 :3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为 :分叶征 2 6例 ,毛刺征 2 3例 ,胸膜凹陷征 2 0例 ,血管纠集征 16例 ,空泡征10例 ,空气支气管征 6例 ,病灶内小结节征 5例系在HRCT上所显示。在 2 6例增强扫描病例中。 2 4例CT值增幅平均>35Hu。结论 :螺旋CT扫描及与HRCT的结合或加做增强扫描 ,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进行分析.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行HRCT扫描14例,增强扫描26例.结果:3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为:分叶征26例,毛刺征23例,胸膜凹陷征20例,血管纠集征16例,空泡征10例,空气支气管征6例,病灶内小结节征5例系在HRCT上所显示.在26例增强扫描病例中.24例CT值增幅平均>35Hu.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与HRCT的结合或加做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比较分析手术病理组织学结果与CT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确定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80例早期肺癌患者,经多层螺旋CT诊断,患有早期肺癌者78例(诊断准确率为97.50%),与手术病理组织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与中央型肺癌方面,多层螺旋CT诊断确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对肺癌做出准确判断,但在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诊断时无法做出进一步准确诊断,需结合多种诊断方式,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浸润型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0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型胃癌临床及多层螺旋CT资料,患者术前均有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所有病例均口服胃对比剂,在低张状态下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40例病例中MSCT检出病变38例,诊断符合率为95%(38/40).根据MSCT表现结果可见38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胃壁增厚.胃壁局限性增厚者28例,胃壁弥漫性增厚者10例,周围侵犯者17例, 淋巴结转移者25例,远处脏器转移者9例.胃镜诊断符合率为80%(32/40),MSCT与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相比较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浸润型胃癌的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性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搜集整理本院2014年3月至2019年10月8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经多层螺旋CT、MRI进行初步检查,最终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金标准”,并将多层螺旋CT、MRI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原发性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治疗效能。结果8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小细胞肺癌25例,非小细胞肺.癌58例;CT检查最终确诊64.例,诊断符合率为7711%;MRI诊断符合率为90.36%;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39%;综上相对单一CT/MRI检查,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诊疗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用于原发性肺癌的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早期拟定精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日常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欧阳红 《当代医学》2022,28(6):64-66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肺部占位病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炎性假瘤、肺结核瘤、肺癌患者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CT值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癌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例肾癌疾病患者的临床及螺旋CT检查资料,观察其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84例肾癌患者经螺旋CT平扫,肿瘤位于肾上极38例、位于肾下极34例、位于肾窦附近处7例、占据全肾5例;肿瘤的直径在1.2cm-13cm之间,平均直径为(8.2±2.4)cm;肿瘤的形态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形;CT分型与手术病理分型的符合率为83.3%;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占位病变,瘤体与肾实质分界不清,CT增强扫描瘤体各时期强化程度不同,均低于正常肾实质。结论螺旋CT尤其是增强扫描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肾癌患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范围,并能够准确测定肿瘤的密度和进行分型,在肾癌的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常规横断面CT扫描、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应用,以病理分期结果为对照,比较CT横断面、后处理技术对肺癌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T分期:MSCT后处理图像T2诊断符合率92.1%,T3符合率87.5%,T4符合率86.9%,均显著高于横断面图像的60.5%、59.4%、60.9%(P0.05)。N分期:MSCT后处理图像诊断N1、N2符合率分别为90.5%、90.6%,均显著高于横断面图像的66.7%、62.5%(P0.05)。MSCT后处理技术能正确显示远处脏器转移。TNM分期:MSCT后处理图像对II期、III期、IV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6%、89.5%、100.0%,显著高于横断面图像的65.6%、63.2%、0.0%(P0.0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TNM分期诊断准确率高,术前利用MSCT后处理技术准确判断TNM分期以为肺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聂书伟 《吉林医学》2011,(32):6758-6759
目的:回顾性分析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或穿刺获取标本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8例患者,进入螺旋CT检查工作站进行回顾性处理分析。对周围型小肺癌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和邻近组织的改变,以及增强后的CT征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伴分叶征50例,呈斑片状8例;毛刺征44例,血管集束征28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空泡征10例,空洞4例,钙化2例,胸膜凹陷征30例,邻近胸膜增厚2例。增强扫描48例中,42例强化CT值增幅40~60 Hu。结论: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部CT平扫、灌注成像对中央型肺癌早期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6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胸部CT平扫、灌注成像,总结早期中央型肺癌胸部CT平扫表现,计算诊断符合率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灌注指标。结果肺门区可见团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病变,大小在20mm×19mm~50mm×21mm,边缘均不规则,见毛刺30例、分叶状32例。肺段支气管狭窄33例、闭塞29例。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诊断结果为39例鳞癌、23例腺癌,诊断与分型符合率为89.9%(62/69),与病理结果的差异P0.05,准确性较高。结论胸部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可观察中央型肺癌患者肺部病变形态、边缘、密度,显示病变与支气管、纵隔关系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利于早期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非创伤性急腹症螺旋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治疗确诊为该类疾病患者117例,全部患者均经腹部螺旋CT平扫,15例另行增强扫描。统计CT诊断结果,并与临床确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7例患者中,消化道穿孔8例;急性胆囊炎1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14例;肠梗阻21例;阑尾炎17例;胰腺炎20例;泌尿系结石11例;腹腔中异位妊娠4例。误诊5例,漏诊5例。CT诊断符合率为91.5%。结论非创伤性急腹症螺旋CT检查,定位及诊断准确,漏诊、误诊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全腹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卵巢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到医院就诊卵巢肿瘤患者80例,其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7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统计两种检测方式术前分期的符合率。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均高于CT平扫(P<0.05);CT增强扫描术前分期总符合率(94.67%)高于CT平扫(82.67%)(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符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CT平扫,对其中10例进行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显示法(SSD)三维重建。结果CT平扫可显示主动脉增宽,主动壁钙化。CT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瓣钙化和移位、内膜剥离范围炎性动脉瘤的影像特征。结论螺旋CT完全能满足临床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和治疗需要,为外科手术提供更详尽信息,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道造影与螺旋CT用于诊断胃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31例经病理确诊的胃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和螺旋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消化道造影诊断阳性28例,符合率为90.3%;螺旋CT诊断阳性29例,符合率为93.5%,两者诊断符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消化道造影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67.3%,螺旋CT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80.2%,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造影与螺旋CT在胃部肿瘤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率高,两者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35例(48个病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以临床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CT平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60.42%,敏感性59.26%,特异性61.90%;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3.75%,敏感性92.59%,特异性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的准确率为92.59%高于CT平扫的59.26%(P0.05)。CT平扫显示为肝内小结节状稍低密度影,无清晰边缘;动脉期扫描病灶呈结节性、边缘性强化,部分病变轮廓清楚显示;门脉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减低。肝囊肿、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血管瘤病因例数过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检出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