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取得明显疗效而确诊的12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1)粟粒型脾结核2例,CT表现为脾脏弥漫性肿大,伴有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2)结节型脾结核5例,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或混杂密度结节灶,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3)脓肿型脾结核3例,CT表现为多个干酪性结节灶相互融合,液化坏死形成较大的囊性病变,边缘轻度强化,周围可伴有卫星灶。(4)纤维钙化型:2例,表现为脾脏内散在点状钙化灶。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呈环形强化;其它脏器结核9例。结论脾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抗结核治愈的脾脏结核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例中,6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或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5例伴有腹膜后及肝、脾门区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增强扫描淋巴结呈环状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2例肝脾内见多发钙化灶。结论脾脏结核多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脾脏内单发或多发无强化病灶及钙化是脾脏结核的主要CT征象,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发现脾外结核的证据对脾脏结核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螺旋CT为发现脾脏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单纯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包括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与手术或CT比较,计算诊断准确率。对保守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彩色多普勒超声密切观察脾脏损伤区的缺血范围变化和腹腔积液变化。结果30例单纯性脾破裂中真性破裂20例、中央性破裂7例、包膜下破裂3例,与手术或CT比较,定位准确率达90%(27/30)。超声诊断脾破裂主要依据直接征象脾脏大小、脾包膜连续性、脾包膜下和脾内异常回声以及间接征象腹腔积液。结论超声因其实时、无创、移动方便、检查时间短、可重复等优点,有助于临床及时明确诊断并判断脾破裂的类型和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保守治疗的动态随访观察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15例脾结核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脾结核的超声声像图,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脾结核的声像图表现,并对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15例脾结核患者中有3例弥漫粟粒型,8例弱回声结节型,2例混合回声团块型,2例钙化型。结论脾结核声像图呈多样化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及脾外器官结核,超声可作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CT诊断价值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脾结核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活动型脾结核17例,其中,粟粒状病灶5例、结节状病灶9例、冷脓肿形成3例,非活动型脾结核3例。15例患者脾脏增大,CT平扫:钙化病灶为高密度,其余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常多发,边界多清晰;CT增强扫描:病灶多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边缘廓清,冷脓肿边缘可见环状强化。20例均伴有脾外结核。结论 CT对脾结核的诊断及分型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B型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肾结核患者53例,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肾结核在经腹壁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中的图像表现,计算两种检查联合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超声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04%、85.86%,多层螺旋CT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21%、88.0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1%、97.82%,明显高于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表现可见实质回声不均匀,肾内、肾盏内出现液暗区及强回声团,集合系统紊乱分离;14例患者可见肾盂扩张,内部无回声透声差,部分见絮状沉积物;21例图像显示肾被膜不规则,肾实质回声不均匀,伴散在的点、团状强回声。CT平扫可见患者肾内出现低密度空洞,大小形态不一,围绕肾盂分布,CT值0-31Hu,增强后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无明显强化;20例患者出现肾脏形态失常,体积明显缩小,局部肾皮质厚度变薄,边缘不规整,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出现稍增强。结论应用B型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肾结核影像学特征,两者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7.
脾结核的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脾结核的CT表现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1例脾结核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 9例CT表现为脾内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密度灶,8例伴有脾门,胰周及邻近大血管周围多数低密度结节影,少数有融合,增强扫描脾,胰,肝及肾等脏器内病变无强化,腹腔淋巴结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而中央无强化,仅1例表现为肝,脾,腹腔多发钙化影,1例肝,脾内多发钙化,结论 脾结核通常不是孤立性病变,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脾脏病灶,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不被强化的低密度区,钙化,肝脾肿大等,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但是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发现脾外结核的证据常能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8.
不典型肝脓肿的超声和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超声和CT表现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3例经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不典型肝脓肿的超声和CT表现。结果:不典型肝脓肿超声表现大多为低回声类圆形肝内病灶,边界模糊,后方回声增强,也可表现为高回声区,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门静脉、肝静脉正常。CT表现为平扫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增强后动、静脉期病灶边缘及分隔明显强化,平衡期及延时后病灶较前缩小,但无肝血管瘤的完全“充填”征象。结论:超声和CT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术和螺旋CT检查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脾结核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出现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时机。常规超声检查能显示脾脏大小、包膜及内部异常回声。但对脾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讨女性盆腔原发性肿瘤超声、CT检查影像学表现,并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盆腔原发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女性盆腔原发性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不同疾病在不同检查中的影像学图像表现。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检出率比较(100.00%vs95.24%)上无差异(P0.05),但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95.24%vs83.33%)(P0.05)。超声检查示子宫肌瘤表现为肿块多呈现为低回声;宫颈癌显示子宫明显增大,宫颈处可见强光条光团反射,边缘不清;卵巢良性肿瘤病灶边界清楚,内部无回声,后壁回声增强;卵巢癌病灶内部回声呈现均匀或不均匀;畸胎类肿瘤其病灶外观正常,病灶内部既有片状不规则强回声,后壁回声增强。CT平扫中子宫肌瘤病灶表现为分叶状或向外突出,进一步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均一强化;宫颈癌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进一步增强扫描可见形态不规则密度影,旁见软组织肿块影;卵巢良性肿瘤平扫示呈圆形或类圆形水样密度块影,病灶壁薄边缘清晰,进一步增强示病灶囊壁略强化而囊肿本身无强化;卵巢癌平扫示病灶外壁乳头状凸起,进一步增强扫描后病灶囊壁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畸胎类肿瘤CT平扫示表现典型,具有脂肪、软组织和钙化三种密度,进一步增强示未见明显强化。结论超声和CT对女性盆腔原发性肿瘤的检出价值类似,但CT检查对盆腔原发性肿瘤的诊断率更高,故临床可将超声检查作为盆腔原发性肿瘤的首选检查,将CT作为其补充检查,进一步提高盆腔原发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与B超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均接受B超、CT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检查符合率为91.53%显著高于B超76.27%,结节型病灶的检出率为93.75%显著高于B超62.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影像学显示巨块型有低回声区,以圆形和类圆形为主,结节型病灶为低密度,无清晰边界;CT影像学显示巨块型和结节型病灶为低密度,以圆形和类圆形为主,无清晰边界;部分为不规则,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结果显示病灶密度增强,与周围组织有清晰边界。结论 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首诊的重要影像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经病理确诊60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超声、MSCT),观察超声、MS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超声、MSCT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胰腺癌确诊率及漏误诊率。结果超声、MSCT、超声联合MSCT对胰腺癌确诊率分别为73.3%、88.3%、93.3%,超声确诊率明显低于MSCT、超声联合MSCT检查(P0.05)。胰腺癌影像学表现:超声上胰腺内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肿块、胰腺肿大、边界模糊,不规则形态;MSCT上常规平扫多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以未强化为主,门脉期以中等不均匀强化为主,多不规则形态。结论超声、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各有特点,两者联合检查对胰腺癌确诊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甲状腺腺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选取4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和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同时接受术前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差异,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良恶性甲状腺结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良恶性甲状腺结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低于超声造影(P0.05)。4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多层螺旋CT平扫多数可见均匀低密度灶,且边界清晰,钙化征和囊性灶偏少,仅少数边界欠清,且密度不均匀;40例患者增强扫描见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且强化密度显著高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46例受试者中44例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增强(95.7%),部分可见环状增强带;2例(4.3%)表现为等增强,均呈均匀增强特点。结论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均在甲状腺腺瘤中具有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临床可将其联合作为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有效手段,以此降低误诊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超声、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接受超声、CT检查,观察各自影像表现,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比较超声、CT对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诊断符合率。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共118个,其中多脏器损伤28个。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CT诊断脾脏损伤符合率、多脏器损伤符合率、总符合率分别为89.28%、100.00%、90.68%,均显著高于超声的71.43%、85.71%、8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肝脏损伤、肾脏损伤符合率分别为85.36%、95.24%,较CT的90.24%、9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损伤超声特点为损伤脏器体积变大,不均匀回声;CT特点为损伤脏器体积变大,不均匀密度影,增强扫描更明显。结论超声与CT在腹部肝脏及肾脏损伤诊断准确率类似,但CT在多脏器损伤、脾脏损伤诊断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超声表现,探讨影像学技术诊断输卵管脓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3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CT、超声诊断资料,对比诊断准确性,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术前CT诊断准确率为94.58%显著高于超声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学表现为34呈囊性或囊实性,病灶直径为8cm-15cm,无清晰边界,外缘毛糙。27例囊壁增厚,大部分囊内存在分隔;大部分囊壁、囊肿实性静脉期强化有所增强,延迟扫描时强化持续存在,囊性区无强化表现,其中8例输卵管扩张,可见囊状影,呈管状或葫芦状分布;6例囊壁较薄,增强扫描时持续存在强化特征;3例呈实性。超声表现为包块大小为3-10cm,位于子宫后方,无清晰边界,包膜完整;35例为囊性肿块,内部无回声,有许多点状强回声呈弥漫性分布;2例为实性包块,包块内有强回声,呈"蜂窝状"声像图。30例包块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依然是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的首选方式,但超声显示不清者,可结合CT扫描,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CT融合成像在鉴别肾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肾肿瘤患者79例的超声、CT影像学资料,并行超声/CT融合成像分析。结果肾恶性肿瘤57例,超声图像上多为低回声或等回声,CDFI显示53例肿瘤内部有彩色血流信号显示,4例肿瘤周围有细条状血流;CT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多数增强扫描示为高增强或等增强。良性肿瘤22例,超声图像上多为高回声,多数CDFI无血流信号显示,仅4例肿瘤周边有细条状血流;CT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多数增强为低增强或等增强。超声/CT融合、CT、超声诊断肾肿瘤准确性(96.20%,84.81%,70.89%)、敏感性(96.49%,85.96%,73.68%)、特异性(95.45%,81.82%,6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CT融合成像技术综合了超声、CT的优势,可提高肾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在闭合性脾损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  连鹏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04-130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脾外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闭合性脾损伤患者的CT及B超表现与外科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完全性脾破裂4例,中心性破裂14例,22例包膜下破裂。40例均行CT检查,39例确诊,诊断符合率97.5%;其中26例同时行B超检查,B超确诊率为76.9%。其CT表现为脾内血肿、脾撕裂伤、包膜下血肿、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发现15例肝、肾、肋骨及脊柱等损伤。结论: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及出血的部位、大小以及腹腔伴随性损伤。肋骨及运动性伪影是CT诊断脾破裂过程中的主要误、漏诊原因,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减少运动性伪影造成的误漏诊;CT在脾外伤诊断分级、制定治疗方案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盆腔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盆腔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盆腔结核的二维声像学特征,同时结合超声造影对盆腔结核血流特征进行分型,观察盆腔结核患者超声表现特征。结果 常规彩超诊断盆腔结核符合率为62.86%,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0.00%,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彩超,且经阴道超声诊断输卵管卵巢结核和输卵管结核准确率高。常规超声显示盆腔结核患者图像以盆腔肿块为主,病灶周边及内部可见Ⅰ~Ⅲ级血流信号,病灶最大径为(46.21±16.20)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超声造影显示病灶以囊性为主,呈混合增强样,输卵管呈不均匀高增强。结论 与常规彩超比较,超声造影诊断可清晰显示病灶血流灌注及周围组织、回声情况,对盆腔结核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