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T诊断真菌性鼻窦炎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总结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探讨CT检查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人资料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与CT检查进行分析比较。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结果 100例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真菌球型68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8例。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窦腔散在较均匀毛玻璃特征或极不规则的线状,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窦壁骨质侵蚀15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3例,其中1例累及眼眶。有2例侧颅底骨质吸收。鼻腔或鼻窦内分布黏蛋白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鼻窦CT扫描显示与其他鼻窦炎不同。CT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2.
谷瓅 《现代医学》2013,(6):379-38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MRI表现特征,分析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MRI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9例累及上颌窦,其中3例累及同侧筛窦,1例累及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1例累及蝶窦。病变信号混杂,T1WI呈低、等及长信号,T2WI呈高低混合信号,霉菌球呈短T1、短T2信号。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特征性的MRI表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郑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11-4412
目的:探讨CT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为如下特点:病变大多为单侧性;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窦腔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影中央杂有沙粒状、小条片状、团块状钙化;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及范围。在对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8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①病变鼻窦多为单窦,以上颌窦多见,少数可为双侧多窦。②病变鼻窦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性增高的软组织影,向鼻腔膨出,少数密度均匀。③病灶中多数存在高密度钙化点或斑。④病变窦壁可有骨质增生、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CT具有特征性表现,CT可准确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对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与CT征象。探讨CT在真菌性副鼻窦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的真菌性副鼻窦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以回缩性滋血或脓血滋为主要症状。CT显示病的鼻窦腔内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其中7例在上凳窦腔内可见斑块,斑点状钙化影;5例伴有上凳窦壁骨质增生硬化;2例伴有上凳窦内侧壁骨质吸收变薄。手术发现累及的鼻窦腔内有大量的污秽坏死 织或充满炎性息肉状物。病理检验示坏死组织中有成团的真菌菌丝。结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CT在显示副鼻窦解剖结构和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邢育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708-4709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与临床诊断。方法分析6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内镜鼻窦手术结果与CT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60例患者内镜鼻窦手术结果显示与CT所测量5组数据的符合率分别为:筛窦横径为96%,鼻尖到前颅底为100%,鼻尖到中鼻甲基板为85%,鼻尖到蝶窦前壁为98%,鼻尖到视神经孔为95%。结论鼻窦炎以单侧发病较多见,在扫描中呈现出高密度影,其CT诊断率非常高,对手术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是医院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最主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总结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并探讨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学特点。方法利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分别评价症状严重程度,内镜所见以及各窦腔CT图像,统计首发症状和CT特征性的表现。对症状和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共有32例病患纳入研究。患者的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均与VSA评分呈正相关(P<0.05)。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头痛、脓涕、鼻塞多见,涕血、面部疼痛、嗅觉下降、鼻腔异味不多见;鼻塞是最突出的症状(占46.9%)。鼻窦CT检查发现钙化灶伴软组织影、骨质增生及骨质吸收/骨质破坏病例数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单纯软组织影、气液平等较少见。结论在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首发症状以头痛、脓涕、鼻塞为主,而鼻塞在患者临床表现中最为明显;CT影像以鼻窦骨质增生破坏并存为主。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鼻窦炎25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结果本组25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由曲霉菌感染引起21例,表现为真菌球形成,CT表现为:(1)病变鼻窦多为单窦,以上颌窦多见,少数可为双侧多窦;(2)病变鼻窦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影,密度相对较高,部分向鼻腔膨出;(3)多数病灶内可见沙粒样、小条片状、团块状钙化灶;(4)受累窦壁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可伴有轻度骨质破坏,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由毛霉菌感染引起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例,CT表现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腔内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特征,病变密度明显高于相邻软组织;可有斑点状钙化灶。另外可见窦壁骨质侵蚀破坏1例,病变侵犯眼眶1例,但骨质破坏较明显。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可准确地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对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真菌性鼻窦炎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福 《中外医疗》2008,27(19):170-170
真菌性鼻窦炎在呈逐年增多趋势,本病常易被误诊为慢性鼻窦炎或恶性肿瘤.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真茸性鼻窦炎的病变形态特征.为了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将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例真菌性鼻窦炎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CT影像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诊断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未患鼻窦炎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鼻腔变异情况、鼻中隔偏曲情况及中鼻甲结构异常情况,观察研究组中合并有鼻息肉、筛窦炎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结构异常、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上颌窦内壁粘膜增厚及骨质改变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高位偏曲检出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中鼻甲结构异常情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中鼻甲肥大及泡状中鼻甲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特异性的CT影像学表现,其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具有典型的辨别作用,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8月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53.9±5.4)岁。所有患者均完成CT与MRI扫描,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T见受累鼻窦黏膜增厚,病变窦腔密度不均,软组织密度影填满窦腔,病灶内可见小气泡影残留,伴钙化,部分伴上颌窦内壁骨质呼吸破坏,骨壁增生硬化;病变窦腔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或混合不均匀信号,周围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影充满窦腔,增强可见鼻窦黏膜增厚,病变中央无强化。结论 CT对真菌性鼻炎病变内钙化显示好,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MRI则可显示病灶侵犯特点及附近组织结构,对CT不能确诊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可配合MRI筛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CT检查的患者脑组织水肿逐渐加重,梗死区域脑组织密度不断下降;MRI检查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MRI的总检出率(97.7%)明显高于CT(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入院后患者12h,24h的的检出率(90.9%,100.0%)明显高于CT(45.5%,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72小时检出率均为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可以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4.
胡建妙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1):119-120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上颌窦15例,蝶窦5例,筛窦3例。CT表现为①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密度增高;②窦腔内可见团块状或斑点样钙化影19例;③窦腔高密度混浊影中有气泡16例;④上颌窦骨质吸收、破坏12例,窦壁骨质膨胀或变薄6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CT特征表现,如病变鼻窦内团块状高密度影、斑点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病变常膨入附近鼻窦或鼻腔,鼻窦骨壁可伴有压迫性破坏或吸收等。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穿刺活检和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的4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CT22例,MRI23例,其中15例病人进行了CT、MRI两项检查,2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 45例脊柱结核病变中颈椎2例、胸椎11例、胸腰椎6例、腰椎18、腰骶椎5例和骶椎3例。CT能较好的显示骨质破坏、增生硬化、死骨、椎旁脓肿及钙化等变化;MRI能较好的显示骨髓水肿、椎旁脓肿、椎间盘、椎管及硬膜囊等改变。结论 CT和MRI对脊柱结核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在显示骨质破坏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MRI在显示早期病变、病变范围、椎管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种技术综合使用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联合MRI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影像科收治的36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进行单纯CT、MRI检查以及CT联合MR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对比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单纯C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55.6%,单纯MRI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66.7%,CT联合MRI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8.9%,CT联合MRI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CT或MRI,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联合MRI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单纯的CT或MRI检查相比,其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T和MRI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提高临床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对比研究的方式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70例前列腺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对照组)和MRI检查(研究组),并以病理组织诊断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进行优劣的比较。结果以病理活检为标准,在前列腺癌A期和B期患者的诊断中,两组患者在诊断相符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的比较上χ2=40.17、17.69、12.99,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前列腺癌C期和D期患者的诊断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对患者进行分期评估的临床辅助检查方式进行推广;CT对前列腺癌患者的A期和B期诊断率低,仅在C期和D期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不建议在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比较CT和MRI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对内科收集治疗的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行颅脑CT和MRI检查,以对病情作出判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结果 CT检查确诊率为69.23%,在CT基础上联合MRI检查确诊率为96.92%,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位置为脑叶、基底节及小脑,MRI可检查出脑干梗塞,但CT未检出。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直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发病部位、形态及大小,有利于临床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联合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盆腔异位妊娠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行CT和/或MRI检查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18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结果 32例患者中输卵管妊娠18例(56.25%),切口妊娠8例(25.00%),卵巢妊娠4例(12.50%),宫角妊娠2例(6.25%);异位妊娠CT及MRI表现为子宫内膜外囊性或混杂信号肿块,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或不均匀强化;18例行CT检查的病例术前明确诊断12例,未能明确定性3例,误诊3例;14例行MRI检查的病例术前明确诊断10例,未能准确定性2例,误诊2例。结论不同部位异位妊娠的CT、MRI表现均有一定特征,临床上可结合停经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