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测量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5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Child-Pugh分级结果为:A级23例,B级18例,C级13例。对照组20例为无肝脏疾病且肝功能正常者,应用16层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并与研究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B级、C级,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与B级、C级以及B级与C级之间肝脏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之间肝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人体肝脏体积测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肝硬化患者肝脏的体积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随着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肝脏各叶及肝脏总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101例,Child-PughA级31例,Child-Pugh B级42例,Child-Pugh C级28例,平均年龄52.72岁,对照组为同期98例无肝脏基础疾病,因其他原因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受检者,平均年龄51.73岁.采用Syngo Acquisition工作站的Volume软件分别测量肝脏各叶体积.结果 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患者的肝脏左外叶体积均大于对照组,Child-Pugh A级大于B级(P<0.05);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患者左内叶、右前叶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0.05);Child-PughA、B级肝硬化右后叶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0.05);尾状叶体积Child-Pugh A、C级较对照组增大(P<0.05);总肝体积Child-Pugh B、C级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左外叶及尾状叶增大,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及肝脏总体积缩小,但肝脏各叶体积变化与肝功能异常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徐山荣  邵振江  张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43-4044
目的:探讨八排螺旋CT测量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变化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15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Child-pugh分级结果为:A级34例,B级64例,C级54例。对照组为100例肝功能正常者,应用八排螺旋CT扫描测量肝脏体积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B级、C级之间肝脏体积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A级、A级与C级、B级与C级之间肝脏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可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肝脏体积数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对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肝脏体积进行测量,探讨肝硬化时肝脏体积变化规律与其肝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7例经临床资料证实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其中A级19例,B级20例,C级8例,正常对照组200例行64层螺旋CT上腹部增强扫描,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测量软件分别测量肝脏体积及标准化肝脏体积。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体积分别为:LV男(1259.91±303.35)cm3,LV女(1146.29±291.59)cm3;标准化肝脏体积分别为:LV男(687.09±138.90)cm3;LV女(653.14±153.65)cm3。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ChildA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外,余各级体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能客观测量肝脏体积,肝硬化时肝脏的体积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肝储备功能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硬化肝脏体积定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2011年肝硬化患者22例,采用螺旋CT中的Volume软件进行体积测量,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体积的差异,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肝功能组及正常对照组肝脏体积差异显著,其中肝功能越差,肝脏体积越小,ChildA级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hildB、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CTVolume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可以测量肝硬化的肝脏体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肝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多层螺旋CT肝脏体积定量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38例,利用螺旋CT机Volume软件测量其体积,并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法)进行分组比较;选取正常人30例作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体积为1164.8±200.8cm^2,肝硬化Child—pugh A、B、C级各组肝脏体积分别为1082.31±、165.4cm^2、807.6±269.5cm^3、623.5±228.2cm^3;肝硬化各组间及B、C级两组与对照组的肝脏体积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级组与对照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无创、简便快速测量肝脏体积,对于评价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93-96+100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体积测算在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6例为研究组,根据Child-Pugh分级不同将其分为A级组、B级组及C级组,并选取我院同期行肝脏检查的肝功能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行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对各肝段信号强度(SI)进行记录,对全肝不同时相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进行计算,测量患者肝脏体积(LV)。结果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内SI值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相同时间内随分级升高SI值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内RE值与研究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相同时间内不同分级之间RE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LV及LV/SLV在对照组患者及研究组不同分级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LV、LV/SLV与ICG-R15无明显相关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E、LV×RE及LV/SLV×RE与ICG-R15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肝癌患者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可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SI、RE反映患者肝脏储备功能,集合肝脏体积可提高RE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在肝功能损伤程度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舟  谭承富  丁华 《西部医学》2018,30(3):442-445
目的 n评估改良肝尾叶与右叶比值(C/RL-r)在肝炎后肝硬化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CT扫描的肝炎后肝硬化病例120例(Child Pugh分级:A级40例,B级46例,C级34例)和正常对照组120例,回顾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检查图像。由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测量计算改良肝尾叶与右叶比值,分别比较该比值在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总体差异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肝硬化组改良尾叶与右叶比值(C/RL-r)大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组间亦有差异 (P<0.05), Child Pugh B级组>C组和A组(P<0.05),Child-Pugh C组>A组(P<0.05)。结论 C/RL-r在肝炎后肝硬化CT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体积测量联合灌注成像评价肝硬化肝功能储备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组30例及正常肝脏组30例均行CT肝体积测量和灌注成像,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肝脏组之间、肝硬化组肝功能A、B、C 级之间的肝体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体积血流灌注乘积参数值的差异,并将肝功能分级分数与肝体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体积-血流灌注综合参数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A、B、C级肝体积( liver volume,LV )呈逐级递减,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组血流灌注参数的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与正常肝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血流量(BF)和肝血容量(BV)呈逐级递减,C级与A、B 级间有统计学差异(0.01);肝体积-血流灌注指数(volume blood perfusion index, VBPI)呈逐级递减,各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其他指标相比,肝体积-血流灌注指数(VBPI)与肝功能分级具有更高的相关性(=-0.835,0.01)。结论:肝体积及肝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与肝硬化的临床分级相关,64层螺旋CT肝体积测量联合灌注成像能准确地评价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病人CT灌注参数特征,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评价肝炎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东芝320排容积CT对35例伴有不同程度肝炎后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CT灌注扫描。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4例,B级11例,C级10例。分析两名医生所测三项灌注值(HAP、PVP、HAPI)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取两位医生所测数值平均值,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灌注值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并将全部灌注值与Child-Pugh分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两位影像科医生所测两组灌注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A、B、C三级病人之HAP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级病人PVP、HAPI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随C-P分级增加PVP逐级降低,HAPI逐级升高,A级与B级、A级与C级灌注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HAP变化与Childpugh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PVP与C-P分级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773(P0.001),与HAPI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0.676,P0.001。结论灌注PVP及HAPI是反应肝脏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变化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期经病理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因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共41例,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1期7例、S2期10例、S3期4例、S4期5例、肝硬化15例,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11例,C级14例,以及对照组15例,行上腹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运用CT机自身携带的软件,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肝脾体积进行测量;并计算肝脏各叶体积占总肝体积百分比、肝脾体积之比,将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对照。结果肝右叶、左内叶、总肝体积从正常肝脏到轻度肝纤维化(S1-2期)逐渐增大,从重度肝纤维化(S3-4期)到晚期肝硬化减小;肝左外叶、尾状叶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脾脏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从肝功能A级到C级,肝右叶、肝左内叶及总肝体积逐渐缩小,而左外叶和尾状叶体积及脾脏体积逐渐增大。结论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周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比较两组12、24、48、72周时肝功能指标、血清病毒学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并观察患者临床结局。结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值和Child‐Pugh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同一时段,试验组ALT、TBiL值和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ALB和 PTA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HBV DNA值逐渐降低(P<0.01),同一时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周时,试验组HBV DNA<500 copies/mL者的比例、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 Child‐Pugh C 级患者死亡分别为3例(6.52%)和4例(8.7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有助于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复制,提高 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乙肝后肝硬化诊断中的运用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43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43例无肝脏病变或病史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计算肝脏体积,分析肝脏血供情况,观察其诊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肝脏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Child-Pugh分级中A、B、C级患者的肝脏体积呈递减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脉TDC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静脉与肝脏TDC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均达90%以上,整体诊断准确性为93.02%。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乙肝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通过计算肝脏体积,观察肝脏血供情况判断患者肝功能,为疾病诊断、分级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在Child—Pugh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GGT、CHE、TBA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对照组30例比较。同时比较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这7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G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T、APTT、TT时间延长,而CHE、FIB血清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在不同肝功能分级时,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GGT、CHE、TBA、PT、APTT、FIB、T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肝功能分级的上述指标变化相异,故联合检测上述各值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9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增强序列扫描,并统计患者灶周ADC值等。统计介入治疗前后患者ICGR15、Child-Pugh评分情况。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22例,肝右叶27例。介入治疗后3d、5d、7d和14d患者ICGR15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44.90%和48.98%且发生复发和转移患者的ADC值均低于无复发和转移患者,ICGR15则高于无复发和转移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癌介入治疗MRI检测所得灶周ADC值与其ICGR15、Child-Pugh评分、复发率和转移率呈负相关(r=-0.763,-0.743,-0.685,-0.783,P0.05)。结论我们发现原发性肝癌灶周MRI-ADC值越低,患者灶周肝实质肝硬化/肝纤维化越重,肝癌复发、转移率就越高,预后就越差。因此,MRI-ADC值检测结果对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和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肝脾容积比指标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组38例和正常成人组40例,对两组个体行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采用选择性VR自动测量法测量肝容积,计算肝容积指数、肝容积变化率及肝脾容积比,并分析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肝脾容积比指标与Child分级间的对应关系.结果 正常组肝脏容积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0、0.815、0.852.肝功能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CT测量肝容积均明显小于正常成人,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的CT测量肝容积均明显小于Child B级患者;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肝容积指数均较A级患者降低,而肝容积变化率则均较A级患者增高;Child C级患者的肝容积指数较B级患者降低,而肝容积变化率则较B级患者增高;肝硬化各组的平均CT测量值和肝脾容积比均低于正常组,而平均CT值标准差则均高于正常组;Child C级患者的平均CT值标准差均较A级和B级患者增高(均P〈0.01);Child B级和C级患者的肝脾容积比均较A级患者降低(均P〈0.05).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容积指数、容积变化率等指标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肝脏平均CT值及其标准差、肝脾容积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潘哲 《中外医疗》2016,(16):175-17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间来该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17例,全部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特点。结果观察组DPv(1.35±0.26) cm和Qpv(1247.83±502.35) mL/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Pv(1.02±0.19)cm和Qpv(1036.08±372.27) mL/min,而观察组VPv值15.96±6.91) cm/s,明显低于对照组26.01±7.36) cm/s(P<0.05);同时不同Child-Pugh分级间的DPv﹑VPv及Qpv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出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差异,还可检测出不同肝功能分级间不同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胆固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雅丽  李文姗 《吉林医学》2010,31(21):3436-343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测定与肝功能分级关系。方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及肝功能分级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H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TB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硬化组中CHO在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在A级、B级和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血清TBA在肝硬化早期的阳性率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P<0.05)。结论:TBA,CHO能敏感反映肝硬化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Child进行分级,并采用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其不同b值(200,500,800s/mm2)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CT扫描结果。结果 b=200,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组间ADC值比较,P0.05,b=8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组间ADC值比较,P0.05;b=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间两两比较,P0.05。双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92.86%,单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86.11%。结论 DWI在肝硬化诊断分级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分级的理想检查手段。而CT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但对患者机体有辐射作用,因此,应根据临床目的,选择适当的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