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强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患儿100例,根据给药方案的不同均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联合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强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呼吸道症状与过敏性紫癜症状消失时间,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症状与过敏性紫癜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能缩短呼吸道症状与过敏性紫癜症状消失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 对住院就诊的87例患儿进行MP感染检测,并按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1)87例HSP患儿中,符合MP确诊依据的有21例,阳性率为24.14%.(2)经积极针对性抗感染治疗,21例MP感染的HSP患者在1~3周内均完全消退,其他临床症状也于3周内消失.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9±3.3)d.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6,(6):1405-1407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1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止咳平喘、吸氧支持、化痰、营养支持、阿奇霉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各指标复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为71.43%(P<0.05),咳嗽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X线胸片阴影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临床症状各指标复常时间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伴发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提高临床医生对HSP伴发MP感染的认识。方法对本院确诊为HSP伴发MP感染的患儿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确诊的HSP患者205例,其中42例HSP伴发MP感染,患儿予以HSP常规治疗,同时予抗支原体治疗,治愈40例,好转2例。结论 MP感染可能是HSP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建议将MP抗体检测作为HSP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对88例HSP的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的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38例MP感染并发HSP的患儿,均在常规抗过敏、抗凝、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正规治疗,治愈32例,好转6例。结论 MP感染可并发HSP,HSP诊治中应注意检测MP-IgM,以利早期诊断,缩短疗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的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与z护理要点.结果 9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均为阳性,经治疗9例患儿紫癜均消失,8例痊愈出院,1例患儿好转出院.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除了能引起肺炎等呼吸系统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外,还可引起其他器官系统为主要症状体征的肺外表现.其中,过敏性紫癜就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之一,故提示我们在过敏性紫癜的过程中,除对症治疗外,应积极寻找病因,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2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合并过敏性紫癜(HSP-MP)患儿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4例.两组患儿入组后均给予抗过敏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阿奇霉素(希舒美)10mg/(kg·d)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山莨菪碱0.1mg/(k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为7天.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支原体肺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喘息和肺部啰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过敏性紫癜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87.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WTBZ>0.05);但试验组随访6个月紫癜复发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Hazard ratio=0.31,95% CI:0.09~0.98(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WTBX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过敏性紫癜可快速改善患儿症状,提高免疫和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肺炎合并变异性咳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8例支原体感染肺炎合并变异性咳嗽患者作为分析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阿奇霉素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94例。对比分析两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临床表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2.55%)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奇霉素能够促进支原体感染肺炎合并变异性哮喘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73例临床分析。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4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儿73例,对照组患儿175例,其中实验组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对照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无肺外损害。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同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损害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损害中,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数最多,占总患者数的42.47%,依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心肌损害、皮肤损害。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患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儿痛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防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外损害。  相似文献   

10.
仇凤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896-1897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症状隐匿、营养代谢紊乱、病情重、感染不易控制、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给予严格控制血糖、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肺功能及营养支持等针对性的治疗后,38例治愈,2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治愈率为84.44%.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黄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29-30
目的:探讨HSP和支原体及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和EB病毒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阳性42例,占总例数的31.11%,EB病毒阳性43例,占总例数的31.85%,其中16例为二者混合感染,占总病例的11.85%。结论:过敏性紫癜病因复杂,但仍以感染为首要诱因。本院收治的135例HSP患儿,MP感染占31.11%,EBV感染的占31.85%,经过正规抗MP和EBV治疗后基本痊愈,提示MP和EBV感染和HSP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lO年6月~2012年6月齐鲁石化中心医院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00例患儿中206例(41.2%)存在基础疾病,其中先天性或获得性呼吸系统解剖异常50例(10.O%),哮喘40例(8.O%),呼吸道吸人10例(2.0%),先天性心脏病16例(3.2%),免疫缺陷病30例(6.0%),微量元素缺乏60例(12.0%);支原体感染125例(25.0%)。结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多存在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呼吸系统解剖异常,其次为哮喘、呼吸道吸入、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缺陷病;微生物感染主要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需引起重视;有的患儿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多见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外损害特点及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为以后该方面的病症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依据.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共399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206例合并肺外损害,回顾性分析患儿肺外损害年龄分布及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的肺外损害情况.结果 1~6岁是小儿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外损害的高发年龄阶段.引起肺外损害的206病例中,发生消化系统损害最多见,为98例(47.57%),血液系统损害为82例(39.81%),泌尿系统损害为20例(9.71%),另外有4例为过敏性紫癜,2例为心血管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多发于3岁以上患儿,血液系统损害多发于1~3岁,泌尿系统损害多发于1岁以下.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外损害情况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应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并早期应用阿奇霉素规范治疗,根据肺外损害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应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认识,减少误诊,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治疗和总体预后。结果所有患儿均有腹部表现,包括明显腹痛20例,呕吐18例,腹胀12例,13例柏油样粪便。虽然所有患儿都有典型的皮肤紫癜,但8例患儿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所有患儿血液中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尿淀粉酶水平增高。并且腹部超声检查发现14例胰腺肿胀。胃镜检查阳性率100%。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腹痛症状。所有患儿均预后良好。出院后6~12个月未出现任何腹部并发症。结论在过敏性紫癜儿童中急性胰腺炎发病率低,与过敏性紫癜的腹部表现在临床上无特异性。因此,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有严重的腹痛时,应评估血清淀粉酶水平确诊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伴急性胰腺炎,并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肺部表现、肺外表现等情况进行研究。采用特异性免疫凝集实验检测血清IgM抗体,滴度≥1∶80为阳性。结果 125例患儿中,52例肺外器官受累,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损伤最多见。125例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既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又有其他器官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为支原体肺炎感染,避免误诊和漏诊,一旦确诊就要及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6-2010年,我院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检测47例KD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及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47例KD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12例,阳性率25.5%,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212例,阳性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K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是导致KD发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17.
殷建翔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81-182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防止误诊。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_IgM)以及咽试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结果:确认病例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7~14d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多样,需结合免疫PCR检查可及时诊断,及时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愈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观察组),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就其临床资料与健康小儿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32.0%高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阳性患儿中,其中<1岁婴儿阳性率为18.8%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年龄段M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阳性患儿均以发热、刺激性咳嗽为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卡他症状较为少见,均以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为体征。无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皮疹、眼结膜充血、口腔溃疡、疱疹。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无法确诊支原体感染或病毒感染时,可做肺炎支原体培养,操作方便,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了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脑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楠楠 《安徽医药》2014,18(4):702-703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脑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病情较轻的患儿于7~10d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病情较重的患儿于10~14 d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7.5±5.2)d.复查脑电图,治疗前异常患儿于7~ 125 d恢复正常,异常肺部X线片于2~4周恢复正常.复查脑脊液细胞数、分类及蛋白、糖、氯化物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MP脑炎诊断需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辅助检查早期确诊,早期治疗,足量、全程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地塞米松抗炎,甘露醇控制脑水肿等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种类及感染特点。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86例,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用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结果186例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检出率为42.5%。检出流感病毒A12例(6.4%)、流感病毒B5例(2.7%)、副流感病毒3例(1.6%)、呼吸道合胞病毒23例(12.4%)、腺病毒4例(2.2%)、肺炎支原体26例(13.9%)、肺炎衣原体6例(3.2%)。结论非细菌性病原体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