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建华 《医药世界》2010,(8):886-886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种。目前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我科2006—08—2010—04共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4例(72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令  郭艳 《河北医药》2010,32(3):366-366
2005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采用鼻内镜电视监视下进行咽鼓管吹入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江西珍视明药业生产),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分泌性中耳炎(SOM)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以62例(65耳)急性SOM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32耳),使用地塞米松加头孢呋新钠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33耳),仅使用头孢呋新钠进行治疗.随访治疗1周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听力的变化.结果 两组症状的发生率和听力上升的有效率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促进中耳积液吸收,帮助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中耳炎患儿1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其致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9例患儿中伴有腺样体肥大44例(37.0%),合并鼻窦炎30例(25.2%),变应原检测阳性共25例(21.0%),合并微生物感染20例(16.8%),术所有患儿均采用鼓膜切开或置管治疗并积极对症治疗。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发病危险因素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变应原反应性疾病、微生物感染等关系密切,临床防治时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5例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114例(121耳)分泌性中耳炎病人分成氨溴索和糜蛋白酶组。氨溴索组55例(55耳),予氨溴索注射液2 mL(15 mg)作鼓室内注射。糜蛋白酶组59例(66耳),予氯化钠注射液2 mL加糜蛋白酶5 mg作鼓室内注射。1 wk后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 wk后,氨溴索组有效率89%,糜蛋白酶组64%,2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氨溴索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王小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44-1845
目的 观察鼓膜穿刺负压加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后从针眼处慢慢注入地塞米松5 g/L冲洗鼓室3~4遍.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治疗4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高于对照组76.25%(x2=8.012,P=0.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耳鸣(x2=13.617,P=0.005)、听力下降(x2=15.834,P =0.005)、耳闷塞感(x2 =13.698,P=0.005)等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耳聋的好转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15,P=0.073).结论 单纯的鼓膜穿刺效果差,而且容易复发,鼓膜穿刺负压加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明显,操作方法简单,不易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合并骨导听力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分泌性中耳炎合并骨导听力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年龄、病程分组,比较不同年龄段、病程患者在各频率的平均骨导听阈.结果 本组66例患者按年龄分为≤25岁组、> 25岁组,两组在各频率的平均骨导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68、2.13、2.66、8.31,均P<0.05).按病程分为≤3个月组与>3个月组,两组在各频率的平均骨导听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44、4.21、7.01、5.32、6.11,均P<0.05).经治疗,66例中治愈52例(78.8%),余14例患者随访3个月后,各频率的平均骨导听阈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合并骨导听力损伤患者听力损伤程度与年龄及病程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对症治疗,患者预后较好,随病程延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造成永久性听阈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听力检查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儿单纯接受临床常规听力检查;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听力检查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病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听力检查共计用时和临床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主动接受并配合检查的人数多于对照组;检查期间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听力检查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任轶群  唐骅  杨红 《河北医药》2012,34(9):1326-1327
目的 探讨声导抗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诊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共40例(80耳)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共40例(80耳)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声导抗测试.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组患儿鼓压图中A型、B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声反射的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00% vs 90.00%,P<0.05).结论 声导抗测试通过鼓压图、声反射、纯音听阈测试等分析,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煌  朱建军 《医药导报》2008,27(10):1212-1213
目的 观察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方法 114例(121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5例(55耳), 给予氨溴索注射液1~2 mL(7.5~15.0 mg)作鼓室注射. 对照组59例(66耳), 给予氯化钠注射液2 mL加糜蛋白酶2.5~5.0 mg作鼓室注射. 1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1周后, 治疗组有效率89.1%, 对照组63.6%, 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疗效佳,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韩乃刚  陈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599-2600
目的比较经口与经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7例,A组采用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B组采用经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IgE、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及白细胞介素也水平变化情况。结果A组痊愈34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B组分别为26例、7例、4例、89.2%,h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x2:6.869,P〈0.05);A组手术时间(8.64±1.6)rain、出血量(12.34±4.1)ml、并发症发生率2.7%,B组分别为(14.2±2.1)rain、(17.8±3.5)ml、10.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67、6.553,x。=7.142,均P〈0.05)。治疗后,A组血清IgE、一氧化碳、白细胞介素_6、肿瘤坏死因子-d及白细胞介素_2水平均低于B组(t=5.557、6.348、5.968、6.976、5.884,均P〈0.05)。结论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为其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确诊的26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治疗,先予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患儿再选择手术治疗64例。不伴腺样体肥大行鼓膜置管术12例;伴腺样体肥大且单纯声导抗测试异常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22例:伴腺样体肥大且声导抗测试异常、听力损失者,行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30例。记录每组手术前后的纯音听阈值,随诊观察6个月以上,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1、3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与术前比较各频率气导听阈明显下降(P〈0.001)。而第2组手术后1周、1个月的平均听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半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有3/4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1/4患儿需要手术干预。不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行鼓膜置管术;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行腺样体切除术:对疗程长,听力下降明显的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行腺样体切除同时行鼓膜置管术为宜。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术式选择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120例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应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更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被施用鼓膜置管术疗法。对照组被施用鼓膜切开术疗法,术后对比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痊愈5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置管术应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咽鼓管逆行置管联合鼓膜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CSOM)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73例(91耳)CSOM患者作为治疗组行咽鼓管逆行置管联合鼓膜穿刺,每天经导管向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 mg,持续4~7 d后拔出导管。选取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59例(67耳)CSOM患者作为对照组行鼓膜切开置管,由通气管口注入地塞米松5 mg,通气管一般需置6~8周后取出或自然脱出。结果治疗组91耳中治愈78耳,好转13耳,无效0耳,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67耳中治愈36耳,好转23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为88.0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鼓管逆行置管联合鼓膜穿刺治疗CSOM是一种疗效可靠、损伤小、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甲泼尼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74耳)分泌性中耳炎的病人分为2组。试验组33例(37耳),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36±s 5)a,应用甲泼尼龙16 mg,po,qd×3 d,3 d后改为8 mg,po,qd×3 d;3 d后改为4 mg,po,qd×3 d。对照组32例(37耳),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35±4)a,应用地塞米松0.75 mg,po,tid×9 d。观察2组治疗后9 d和随访3 mo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9 d和随访3 mo时,2组气导平均听阈值和鼓室导抗图峰压值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97%和91%,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和72%,2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低于对照组的22%,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鼓室置管对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患者的远期效果及对听力及鼓膜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6月治疗的78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鼓室置管术,合并腺样体肥大者同时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通气管留置时间4~28个月,随访4~7年。结果 56例(71.8%)自觉听力恢复正常,18例(23.1%)觉听力明显改善,仅有4例(5.1%)无明显改善,平均听力提高约20dBHL。42耳(44.7%)鼓膜形态正常,16耳(17.0%)出現鼓膜钙化,25耳(26.6%)鼓膜局部变薄、18耳(19.1%)鼓膜内陷,3耳(3.2%)鼓膜穿孔,2耳(2.1%)鼓膜肉芽,0例胆脂瘤,8耳(8.5%)鼓室积液并再次手术。鼓室置管后患者听力提高将近20dBHL,但高达53.2%的患儿鼓膜出现异常改变。结论鼓室置管导致近一半患儿鼓膜出现异常改变,严格的掌握手术适应证很重要,术后需严格随访及跟进处理。  相似文献   

17.
李华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21-2022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盾板重建修复、自体骨制作臼柱或枪柱状听骨、鼓索神经弹压置入听骨、可吸收网片作隔离物预防再粘连等多种技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100例(110耳),并连续观察随访。结果110耳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39.60±11.70)dB,术后为(16.28±11.89)dB(P<0.01)。术后气骨导差小于20 dB的成功者为77耳(70%),小于10 dB接近闭合的最佳效果为44耳(40%),其中胆脂瘤组21耳(48%),根治后组11耳(25%),其他组12耳(27%)。110耳术后气导听阈小于40 dB实用水平者83耳(75%),术后气骨导差缩小达30 dB以上的显效者33耳(30%)。术后气骨导差缩小大于15 dB或气导听阈小于40 dB的有效者为95耳(86.3%)。气骨导差减小少于10 dB,气导听阈大于40 dB的无效者为7耳(6%)。结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舍雷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并与糖皮质激素类对比。方法 14周岁以上的21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舍雷肽酶组和泼尼松组。在布地奈德鼻喷剂(128μg,喷鼻,bid)+克拉霉素(0.25 g,Po,bid)基础上,舍雷肽酶组予舍雷肽酶肠溶片10 mg,po,tid;泼尼松组予泼尼松片20 mg,po,qm。7 d为一个疗程,在第一疗程结束、2~3个疗程治疗结束、随访3 mo后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首程后,舍雷肽酶组和泼尼松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9.1%和48.3%,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好转和无效者继续治疗1~2个疗程。治疗结束时及3 mo后,舍雷肽酶组总有效率均高于泼尼松组,2组临床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舍雷肽酶组和泼尼松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和3.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舍雷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起效及安全性与泼尼松相仿,治疗效果总体优于泼尼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