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768-1771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对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ABPM,观察其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 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00例为杓型血压,78例为非杓型血压,35例为反杓型血压。随年龄增长反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老年组(≥60岁)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60岁)高,而老年组患者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男性高,但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时血压波动情况通过24 h ABPM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不断增高,提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损伤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肾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夜间血压变异显著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左室重量指数高于杓型组,肾功能尿系列蛋白检出率非杓型组均显著高于杓型组。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类型较杓型组者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及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动态血压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46例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137例高血压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者间动态血压指标。结果颈动脉斑块组24小时白昼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hSPBV及24hDBPV较颈动脉无斑块组明显增高,脉压增高和昼夜节律消失的比例明显增多。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24hSPBV及24hDBP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的时辰疗法与传统疗法对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 80例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时辰给药观察卡托普利的降压效应。结果 两组用药后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值、夜间舒张压下降值、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24h收缩压峰值、24h舒张压峰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72.5%,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卡托普利在治疗杓型高血压上传统疗法及时辰疗法均有效,但时辰给药可以避免血压在高峰时段过高和低谷时段过低,保持血压平稳,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8,(3):393-397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190例非杓型高血压合并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82)和观察组(n=108)。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分散片4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那雄胺片5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间隔3个月进行1次随访。统计两组患者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24 h平均脉压差(24 h PP)、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白昼平均脉压差(d P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夜间平均脉压差(n PP)]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和血压节律变化情况(杓型血压转变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和夜尿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和杓型血压转变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非杓型高血压合并BPH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改善血压节律性,安全性较好;且两药联用效果优于替米沙坦单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动态血压检测血压符合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9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根据超声检查分为斑块组[ n =58,根据斑块情况分为单一斑块组(n=22)和多斑块组( n =36)]和无斑块组( n =37),测量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动脉压,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斑块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 P <0.05)。所有患者昼间血压稍高于夜间,斑块组患者昼夜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高于无斑块组患者( P <0.05)。单一斑块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均低于多斑块组患者( P <0.05)。单一斑块组患者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动脉压均低于多斑块组患者( P <0.05)。结论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能反映血压真实水平,提高疾病检出率,找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压变化规律,有利于医生指导患者用药防止血压升高,有效避免心血管事件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相似文献   

7.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探讨昼夜节律异常与尿钠、尿钾排泄的变化规律。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根据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波动情况,分为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组)31例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非杓型组)28例,收集患者24 h尿液并分析24 h尿钠和尿钾水平。非杓型组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及夜间尿钠排泄量均高于杓型组(P<0.05或P<0.01),同时非杓型组24 h尿钾低于杓型组(P<0.05)。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钠、尿钾排泄呈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李献良 《淮海医药》2009,27(4):287-28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1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2组:左室肥厚组(n=30)与非左室肥厚组(n=72)。结果(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及脉压以及夜间舒张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6.2±13.5)mm Hg、(125.7±9.2)mm Hg;24 h脉压分别为(59.7±12.7)mm Hg、(46.8±7.1)mm Hg;白天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9.3±10.9)mm Hg、(128.2±10.64)mm Hg,白天脉压分别为(60.2±12.4)mm Hg、(48.1±8.0);夜间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1.7±16.9)mm Hg、(118.8±9.7)mm Hg;夜间脉压分别为(57.8±14.1)mm Hg、(43.7±6.7)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84.0±10.7)mm Hg、(75.1±7.6)mm Hg。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其动态血压呈非杓型节律为66.7%比30.6%,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者左室肥厚发生率高,对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曹锐红  李献良 《河北医药》2009,31(23):3212-321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12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2组:CA—IMT≥0.9mm为增厚组(n=53)与CA-IMT〈0.9mm为正常组(n=74)。结果(1)增厚组与正常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增厚组与正常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脉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脉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厚组与正常组其动态血压呈非勺型节律分别为54.7%和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者CA—IMT增厚的发生率高,对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LVH)影响。方法:对确诊的60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EH伴LVH与无LVH两组24h平均收缩压(SBP)及昼间平均S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夜间平均SBP、平均舒张压(D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组24h收缩压负荷(SBP load)及舒张压负荷(DBP load)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SBP load及DBP loa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收缩压标准差(ABPVs)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ABPVs及舒张压标准差(ABPV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其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明显增大。夜间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为对照组(n=61例),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为研究组(n=8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以及左心室功能特点。结果研究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以及夜间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的血流峰值流速减慢,二尖瓣E峰值和二尖瓣A峰值的比较(E/A)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正常者,更容易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的总胆固醇将其分观察组(非高胆固醇患者)与对照组(高胆固醇患者),对患者的动态血压进行24 h的监测。结果在n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dDBP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以及24 h D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4 h SBPSD(收缩压标准差)以及d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dSBP(日间收缩压)、24 h SBP(收缩压)、24 h PP(脉压均值)以及dPP(日间脉压均值)方面,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变异同血脂异常为正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田颖  陆锐  董蕾  刘肆仁 《中国医药》2013,8(7):893-89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行24h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64例)和非斑块组(6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7例)和非冠心病组(49例),分别比较血压变异系数与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①颈动脉斑块组SBP平均值及变异系数与非斑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平均值:(145±15) mm Hg比(116±10)mm Hg(1 mm Hg=0.133 kPa),变异系数:(0.09±0.03)比(0.07±0.01),P<0.05],而组间DBP平均值及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组SBP变异系数和DBP平均值与非冠心病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变异系数:(0.09±0.02)比(0.07±0.02),DBP平均值:(68±6)mm Hg比(71±6)mm Hg,P<0.05],组间SBP平均值及DBP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BP变异系数与冠心病相关(r=3.719,P=0.025).结论 血压变异系数尤其是SBP变异系数是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08例CKD患者与18例对照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用携带式的动态血压检测仪。分析BN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CKD患者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CKD患者BNP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正相关,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KD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数值较小,血压呈明显的非勺型模式;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升高(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均是影响BNP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BNP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相关,提示BNP水平可作为一项评价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压节律异常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1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血压晨峰(MBPS)组(106例)和非MBPS组(78例)。同时检查心脏超声及颈动脉超声并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MPBS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脉压均在较高水平位置,舒张压晨峰也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或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PBS组与非MBPS组相比,MBPS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非MBPS组(P0.01);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是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干预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选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44例,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53例)、糖耐量减低(IGT)组(43例)和糖尿病组(48例),并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糖代谢异常者(IGT组和糖尿病组)非杓型收缩压和舒张压发生率高于NGT组[79.1%(34/43)、83.3%(40/48)比69.8%(37/53),81.4%(35/43)、70.8%(34/48)比66.0%(35/53)](P〈0.05);糖尿病组非杓型收缩压发生率高于IGT组(P〈0.05),非杓型舒张压发生率低于IGT组(P〈0.05)。夜间高血压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的24h舒张压负荷高于NGT组和糖尿病组[40.8(16.9,73.1)mmHg比30.4(2.9,50.2)、23.3(1.3,43.7)mmHg](P〈0.05),NGT组患者24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明显低于IGI组和糖尿病组f(126±13)mmHg(1mmHg=0.133kPa)比(133±17)、(133±12)mmHg,(128±12)mmHg比(135±18)、(134±12)mmHg,(122±16)mmHg比(131±19)、(130±16)mmHg](P〈0.05),IGT组24h舒张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动脉压高于NGT组和糖尿病组[(854-12)mmHg比(80±11)、(76±12)mmHg,(87±13)mmHg比(82±11)、(78±13)mmHg,(83±14)mmHg比(76±12)、(72±12)mmHg,(101±13)mmHg比(95±10)、(95±10)mmHg,(99±14)mmHg比(92±12)、(92±12)mmHg](P〈0.05),同时IGT组dSBP、nSBP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24h平均脉压差、白昼平均脉压差、夜间平均脉压差高于NGT组和IGT组[(57±13)mmHg比(46±10)、(48±10)mmHg,(56±12)mmHg比(46±10)、(48±10)mmHg,(58±14)mmHg比(46±11)、(48±12)mmHg](P〈0.05)。结论顽固性高血压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昼夜血压调节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7.
马培容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77-178,207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部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为TOD组,选择同期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60例为对照组,设置为非TOD组。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值等指标。结果TOD组昼夜血压均值为收缩压(167.23±10.72)mmHg,舒张压(98.32±11.32)mmHg,明显高于非TO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昼夜节律比较,TOD组患者杓型血压23例(38.33%)、非杓型血压37例(61.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OD组的日间收缩压变异值(16.93±2.34)mmHg,明显高于非TOD组,夜间收缩压变异值为(14.34±6.83)mmHg,明显低于非TO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其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紧密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有无LVH,分为LVH组(n=70)和非LVH组(n=90),比较2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分析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与LVH的关系.结果 ①LVH组与非LVH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VH组与非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14)mmHg(1 mmHg=0.133 kPa)比(121±9)mmHg、(18±4)mmHg比(82±5)mmHg、(16 ±5)mmHg比(11±4)mmHg、(153±11) mmHg比(123±10) mmHg、(17±5)mmHg比(13±4) mmHg、(100±9)mmHg比(83±6)mmHg、(16±5) mmHg比(10±3)mmHg、(147±14)mmHg比(112±12)mmHg、(15±6)mmHg比(10±4) mmHg、(96±10) mmHg比(77±8)mmHg、(14±6) mmHg比(8±3) mmHg](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异常与LVH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大者,LVH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