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选择性压力增加 ,使细菌耐药率不断攀升。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更具有危险性[1] 。为了解泰能、特治星、舒普深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对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 ,逐对上述三种药物进行药敏测定。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菌株来源 :为 2 0 0 0年 6月 - 2 0 0 1年 7月 ,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中 ,各种细菌培养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2 )抗生素纸片及培养基 :特治星、舒普深 (美国BBL公司产品 ) ,泰能 (OXI公司产品 ) ,M -H培养…  相似文献   

2.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是铜绿假单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也是美国药典和中国药典等国推荐使用于食品、药品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的培养基。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培养基的pH值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效力试验影响较大,现报道如下。1材料1.1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CetrimideAgar PseudomonasSelectiveAgarBase,CET)批号VK637684104,有效期至2006.01。1.2胰蛋白大豆培养基(TryptoneSoyaAgar,TSA)批号3056695,有效期至2008.02。1.3铜绿假单胞菌菌种编号为CMCC(B)10104,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490mm一次性培养皿批…  相似文献   

3.
抗敏止痒乳膏控制菌检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规定 ,外用制剂必须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 ,抗敏止痒乳膏中由于主药氯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菌作用 ,若抗敏止痒乳膏中污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时 ,按《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附录常规方法则难以检测 ,出现假阴性结果 ,本文采用稀释—离心—薄膜过滤法 ,进行处理 ,从而去提供试品中的氯霉素成分 ,保证阳性菌的检测。1 实验材料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胆盐乳糖培养基、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和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 (由中…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osa ,PA)是医院感染中主要的病原菌之一 ,居医院肺部感染病原菌的首位[1] 。我们对 2 0 0 1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9月某医院内科综合病房 2 0 0例住院病人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65例雾化吸入患者 ,2 4例气管内插管患者 ,89例年龄在 45~ 65岁之间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道感染者 ,2 2例留置导尿管 ,以上病例无交叉情况。1 .2 方法采集痰液、尿液及尿道拭子接种于乙酰胺培养基 ,42℃培养 ,绿脓菌素测定培养基进行鉴定[2 ] ,其它细菌按常规方法培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 ,将我院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3月临床分离 12 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报告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及其他医院送检的临床标本 ,包括痰液、脓液、尿液、创面分泌物等。1 2 仪器与试剂 :德灵公司autoSCAN - 4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M H琼脂 (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 ) ,药敏纸片 (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 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 5 92 2 ,铜绿假单胞菌ATCC2 785 3。1 4 细菌鉴定 :将标本分别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中内毒素血症与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关系。方法 21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建立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以小剂量多黏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观察各组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肺组织中IL-1βmRNA、TNF-αmRNA水平。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小鼠24 h后血浆内毒素水平[(71.2±9.9)EU/mL]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50.5±10.8)EU/mL](P〈0.0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小鼠24 h后肺组织中IL-1βmRNA水平[(0.89±0.06)]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0.64±0.07)](P〈0.01);TNFαmRNA水平[(0.61±0.07)]也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0.43±0.06)](P〈0.01)。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肺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P〈0.01;r=0.97,P〈0.01)。结论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内毒素血症与IL-1β、TNF-α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宋美英  曹延萍 《黑龙江医学》2004,28(11):831-831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带有耐药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大量存在 ,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1〕。用人工方法使R质粒从宿主菌中消除 ,使其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思路。本文用苍术提取液做消除剂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体外消除实验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菌种 :铜绿假单胞菌为本组自临床绿脓杆菌感染患者体内分离并经系统鉴定的菌株 ,对GM、KM、TC均耐药。1 1 2 培养液 :营养琼脂为上海医学化验所产品。LB培养液每升含蛋白胨 10g ,酵母抽提物 5g ,葡萄糖 1g ,氯化钠 …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2006年9月~2007年8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水平,并分析亚胺培南耐药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用常规K-B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若结果判定为耐药和中介,则进一步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3.7%,22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0常用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普遍较高,有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受试的11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18株细菌分离鉴定的体会方法: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普通培养基、中国玫瑰兰培养基、M-H培养基均由厂家提供将菌株以无菌方式涂于各种培养基上加盖倒置37°培养24h。结果:18株菌鉴定15株正确,2株错误,其中1株属对、种错误;另一株麦康凯、血液琼脂、普通琼脂培养基均不生长考虑菌株死亡,该菌实际是嗜气水假单胞菌1株为深红沙雷氏菌,1株铅黄肠球菌,本室鉴定为屎肠球菌18株茵肠球菌4株,其中1株铅黄肠球菌,3株粪肠球菌2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2株白念,1株葡萄牙假丝酵母菌,1株大肠杆菌,1株施氏假单胞菌,1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绿脓杆茵,1株雷极普鲁成登斯基,1株宋内志贺氏,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0.
王方文  曹国强 《重庆医学》2013,(28):3461-3463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医院获得性肺炎(特别是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少见。国内重症铜绿假单胞菌重症肺炎(PAP)的发病率资料几乎没有,美国文献报道重症CAP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者不足3%[1]。作者经治1例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51岁,产业工人。因消瘦1个月,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6d,发现双肺阴影2d于2010年12月6日入院。  相似文献   

11.
宋鸿  李林彧  韩云竹 《重庆医学》2014,(26):3468-3470
目的:评价Poloxamer 407(P407)温敏性即型凝胶上细菌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改良Kirby-Bauer(K-B)纸片法检测9种细菌在P407和M ueller-Hinton(M H )琼脂培养基上的药物敏感性,同时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在 P407和M H琼脂培养基上的扩散速率;采用SDS-聚丙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分析两种培养基上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407培养基上的抑菌圈直径普遍较M H琼脂培养基上的小;抗菌药物在这两种培养基上的扩散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外膜蛋白的表达与其在P407培养基上生长的表达相似,而与M H琼脂培养基上的表达不同。结论 P407作为一种培养基赋形剂,可用于临床细菌生物膜药物敏感筛选试验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体内、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的耐药诱导性.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敏感株PA5,利用含药琼脂平板法(MH琼脂)及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腹膜炎动物模型,研究两药体内、外诱导交叉耐药情况.结果:体外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在1×MIC、2×MIC浓度可诱导耐药菌产生,交叉耐药率9.2%及20.8%.体内环丙沙星诱导产生交叉耐药率为3.8%.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菌均可经环丙沙星或亚胺培南在体内、外诱导选择产生.体外环丙沙星与亚胺培南诱导选择耐药突变频率及交叉耐药率无明显差异,体内交叉耐药菌的产生与药物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OCHE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疑似细菌性感染病人降钙素原(PCT)水平,PCT显著升高病人且微生物送检标本单纯检出的12株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对毒力因子(tox A、exo U、exo S、exo T、Pvoein protein、nor A、las B)及耐药基因(TEM、SHV、PER、VEB1、OXA-10、Amp C、0pr D、KPC)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为91.7%(11/12),毒力因子阳性率最高者为Tox A和exo T(91.7%),耐药基因阳性率最高者为Amp C和Opr D(91.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Tox A、exo T及耐药基因Amp C和Opr D携带率较高,不同菌株间耐药特征差异明显,在疑似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时应依据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针对性选择抗生素,特别对于无菌部分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菌之一,感染率与耐药性逐年增高[1]。本文分析1987~1996年843株耐药话,结果报告于下。1检测方法:采用K-B法。选用多粘菌素、羧苄青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丁脸卡那霉素纸片(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hCh923、大肠埃希菌ATh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hop8533种标准菌作为质控菌。结果按文献[2]方法读取。2结果:见附表。3讨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和多重耐药的报道各家不一[’·习。本文843株铜绿假单胞菌5种抗生素全耐药者虽仅3株,…  相似文献   

15.
160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4~1996年,从临床分离到160株铜绿假单胞菌,做了1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6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别自我院外科、内科送检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获得,并经过细菌生化鉴定证实,菌株标本分布见表1。 1.2 培养基 水解酪蛋白(M—H)琼脂,按要求配制后,每只直径9cm平皿倾注25ml,使琼脂厚度约4cm。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又称绿脓杆菌,属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皮肤、肠道和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是非发酵菌中最具临床意义的细菌,也是临床标本中最多见的假单胞菌。目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各种医院内感染中最广泛、最严重的问题之一[1]。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MicroScan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能力。方法 用MicroScanAS 4分析系统按常规鉴定 2 5 7株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黏液型 6 5株、非黏液型 1 92株 )并与传统方法鉴定结果比较。结果  82 8% (1 5 9株 )的非黏液型及 78 5 % (5 1株 )的黏液型菌落的铜绿假单胞菌可被系统正确鉴定 ,4 7株 (1 8 2 % )细菌不能被系统正确鉴定。黏液型与非黏液型菌落鉴定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6 1 5 2 ,P >0 0 5 ) ,鉴定板培养 4 8小时后鉴定结果的正确率高于培养 2 4小时后的鉴定结果 (P <0 0 5 )。结论 MicroScan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在用于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应将鉴定板培养时间延长至 4 8小时 ,以提高系统鉴定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敏感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84株(82.35%)来自于下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E、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匹宁的耐药率分别为4.90%、5.88%、5.88%、6.86%、7.84%,对复方新诺明、复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100%、98.0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多粘菌素E、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匹宁可作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头胞他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次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E)的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1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亚胺培南耐药的相关基因(TEM、OXA-10群、SHV、oprD2、IMP、CARB、blaDHA、VIM、PER、GES、VEB)。[结果]16株铜绿假单胞菌TEM阳性4株(25.00%)、OXA-10群阳性5株(31.25%)、SHV阳性5株(31.25%)、orpD2阳性16株(100%)、IMP阳性2株(12.50%)CARB阳性1株(6.30%)、blaDHA阳性1株(6.30%)、VIM阳性1株(6.30%)、PER阳性0株(0)、GES阳性1株(6.30%)、VEB阳性0株(0),且部分菌株携带3个以上的耐药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没有导致院内感染的流行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耐药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46 株院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采用药敏板条法进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敏实验,采用酸法进行产酶菌株检测,并对标本来源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46 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耐药菌株43 株,耐药率为27.4%.感染来源内科系统构成比最高,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构成比最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产酶情况、感染部位、感染部位的慢性疾病、感染科别、用药频度、用药周期具有相关关系.结论: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耐药性具有特征性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诊治中应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