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控硬膜外腔镇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控硬膜外腔镇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间断硬膜外腔注药组(n=54),硬膜外腔注射含糖皮质激素镇痛复合液,4次为一疗程。自控硬膜外腔镇痛组(n=44),于首次硬膜外腔注射后加行PCEA治疗7天;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天及疗程结束次日VAS评分,PCEA组分别为4.41±0.62、1.30±0.77,间断注药组分别为5.09±0.88、1.65±0.97,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8天PCEA组优良率为77.3%,明显优于间断注药组(55.6%)。疗程结束次日PCEA组优良率(88.6%)仍高于间断注药组(81.5%),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控硬膜外腔镇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较间断硬膜外腔注药在治疗初期能更迅速地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原本是手术后镇痛的一种常用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由Seehzer和Scott提出,国内是1994年开始引进。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笔者将之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4月共治疗156例病人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控硬膜外镇痛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于L3~4或L4~5行PCEA,并根据病情特点,辅以非甾体镇痛药、脱水,配合半导体激光、浮针、小针刀、局部神经阻滞等方法解除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症状。结果根据MacNab疗效判断标准,7、30、90、180d进行疗效评分,优良率分别为55例(98.2%)、45例(80.4%)、43例(76.8%)和42例(75.0%)。结论采用PCEA微创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5.
资料与方法自2006年3月起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208例,男95例,女113例;年龄26~68岁,平均47岁;发病时间3个月~24年;其中1个间隙突出者103例,2个间隙突出者85例,3个间隙突出者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腰痛伴下肢放射痛;②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减退;③直腿抬高试验:较正常减少50%; 相似文献
6.
应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但其远期疗效众说不一。我院1989~1992年共收治44例,现将有随访结果的31例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全组均采用腰L_2~L_3硬膜外阻滞,加坐骨神经阻滞,加腓总神经阻滞。阻滞所用药物为2%利多卡因8ml,维生素B_1100mg,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硬膜外注射中西药物混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了解观察其临床近期效果和远期疗效.方法: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利卡因、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混合液25ml注入硬膜外腔,治疗60例.结果:随访记录硬膜外腔注射后当天、1天、2天、3天、5天、7天、1年,2年,近期总有效率96.67%,1~2年随访60例,随访率100%.1年内复发率6.89%,2年复发率10.34%.其余均获痊愈或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已恢复正常生活或从事轻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椎管和神经根管内 ,致使相邻组织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有学者指出80 %~ 90 %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1〕。我院于 1997年 3月~ 1999年 12月采用硬膜外腔快速药物推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3例 ,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73例 ,男 4 5例 ,女 2 8例 ;年龄 2 3~ 6 5岁 ,平均 4 0 4岁。病程 6天~ 7年 ,平均 8 4个月。有急性损伤者 11例 ,慢性损伤者 32例 ,无明显诱因者 30例… 相似文献
9.
毕经斌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8):1205-120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为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5、L5-S1发病率最高。胥少汀等报道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45岁占66.3%左右,老人发病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腰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及其继发的神经系统异常是临床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其作用机制及其疗效已有定论,该方法具有(接近)高效、快速、价廉、复发率低等特点。我院共实施85例,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心理支持疗法(PPST)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PPST组?PCEA组?联合组和对照组4组?分别记录4组产妇镇痛效果?新生儿指标?焦虑度?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催产素用量等指标?结果:PPST组与联合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于PPST后显著下降(P < 0.05)?PPST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但差于PCEA组和联合组(P < 0.05)?联合组与PCEA组镇痛效果相似,但联合组PCEA用量少于PCEA组(P < 0.05)?结论:PPST联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可强化镇痛并减少用药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术后病人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及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5组,Ⅰ~Ⅲ组病人术后应用不同药物配方和剂量的PCEA,Ⅳ、Ⅴ组病人术后无镇痛,记录其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对于上腹部手术,术后 PCEA联合用吗啡和布比卡因效果较好;对于下腹部手术,术后单用布比卡因PCEA即可。全部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延长。结论 对于60岁以下的病人,术后适量吗啡、布比卡因PCEA效果好,不延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方法和疗效.方法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28例,再次手术者43例(4.6%).4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3~84个月).按Macnab评分法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优:11例(27.5%)、良:16例(40%)、可:8例(20%)、差:5例(12.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间盘组织摘除不彻底,同一间隙间盘组织再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以及神经根粘连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前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手术术式,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将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次手术治疗;对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估心理支持疗法(PPST)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Ⅰ组(PPST组)、Ⅱ组(PCEA组)、Ⅲ组(PPST+PCEA组)和Ⅳ组(对照组),比较4组产妇焦虑状况、镇痛效果、新生儿情况以及产妇分娩情况。结果:Ⅰ、Ⅲ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于PPST后显著下降(P<0.05);Ⅰ组产妇镇痛效果优于Ⅳ组(P<0.05),但较Ⅱ组和Ⅲ组差(P<0.05),Ⅱ组与Ⅲ组镇痛效果相似,但Ⅲ组PCEA和催产素用量比Ⅱ组减少(P<0.05)。结论:PPST联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可强化镇痛并减少用药量。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4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60 ~120(96±18.1)min,术中出血量10 ~30(16±8.6)mL.住院时间3~9(4.6±1.3)d.14例均获随访,时间2~12(6.9±4.3)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VAS术前为6~10(7..9±1.8)分,术后为0~3(1.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ODI术前为52.0%~85.1%(78.1±17.3)%,末次随访时为10.8% ~24.1%(16.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结论 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随访采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随访103个月(84~123个月)。结果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为6.5分(5~9分),下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0~8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7.2分(4~10分);术后最终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3.2分(10~14分),下腰痛的VAS为1.8分(0~10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1.2分(0~7分)。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8.8%,椎间盘高度比值为80.2%(Moch ida法)。最终随访时有7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80%(改良M acnab法)。结论手术指征合适,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下腰痛的发生和改变与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度、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腰背肌失效有关。 相似文献
18.
微泵法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轻或消除产妇分娩时的身心痛苦。方法 :选择 3 5例自愿要求镇痛分娩的初产妇作为镇痛组 ,同期不愿行镇痛分娩的足月初产妇 3 5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及血压、呼吸、脉搏、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的差异。结果 :PCEA法分娩的血压、脉搏、呼吸、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镇痛有效率达 10 0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PCEA分娩镇痛效果好 ,不影响血压、脉搏、呼吸、产程、新生儿评分及产后出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230名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情况。结果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患率为17.83%;年龄越大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高;干部科室的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高于普通科室。结论护士应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卧床患者多的科室更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后镇痛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小的镇痛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择期手术900例术后镇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I组)、硬膜外连续镇痛(II组)及肌肉注射镇痛(III组)。结果:术后VAS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和Ⅲ组,SS评分12小时以后Ⅱ组优于Ⅰ组,但是Ⅱ组的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多于I组,I组仍优于Ⅲ组。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优点和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避免波峰及波谷现象,用药量较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