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关节疼痛(简称肩痛)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通常在脑卒中后2~3个月内发生[1],其发病率16%~84%[2].肩痛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还会延缓和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原因主要与患者惧怕疼痛,从而减少患肢功能训练甚至进行患肢制动有关[3].临床上发生脑卒中后肩痛的原因很多,如肩肱节律的丧失、肌张力异常、关节囊挛缩、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粘连性改变、患肢体位和处理不当、臂丛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粘连性关节囊炎等[4-6].康复早期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肩痛的发生,已成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3.
4.
脑卒中偏瘫病人肩痛的康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肩痛的病因和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将73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6例,采用中药外敷+TDP照射和针刺治疗;综合治疗组37例除上述方法外还进行推拿和运动疗法治疗。结果经治疗5~6个疗程,患肩痛程度分级和患肢活动功能的评定综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性。结论中药湿热敷、针刺、推拿和运动疗法是脑卒中病人肩痛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 58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组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n=27)和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组(B组,n=3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B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部进行治疗,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和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进行关节松动治疗可明显减轻了肩痛并有效提高了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肩痛的病因和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将73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6例采用中药外敷+TDP照射和针刺治疗;综合治疗组37例除上述方法外还进行推拿和运动疗法治疗.结果经治疗5~6个疗程, 患者肩痛程度分级和患肢活动功能的评定综合组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湿热敷、针刺、推拿和运动疗法是脑卒中病人肩痛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护理数据库、PubMed、EMbase、CBM、万方和CNKI数据库,查找关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2月。由3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研究,8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在减轻疼痛[95% CI(0.92,2.09),P<0.00001]、改善上肢运动功能[95% CI(1.16,11.60),P=0.02]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95% CI(3.00,19.49),P=0.007]方面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较单纯康复训练方法更有效。鉴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肩痛是脑卒中并发症。由于急性期患的卧床和过多的肢体牵拉,床上不正确卧位的挤压造成很多患出现了肩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采用物理治疗与运动功能训练,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肩痛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短波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PSS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肩关节前屈角度与主动外展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溧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PSSP患者56例分为两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超短波治疗,两组患者均连... 相似文献
12.
13.
14.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轻肩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床边运动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进行康复,用简氏疼痛问卷和上肢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0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进行早期干预明显减轻了肩痛并有效提高了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脑卒中早期出院家庭康复训练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平衡早期出院接受家庭环境下运动、心理、智能全方位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将8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2周内出院为家庭组,接受家庭环境下运动、心理、智能全方位康复训练;超过2周继续接受住院常规治疗的患者为临床组。对2组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利用美国康复医学会评估功能障碍严重程度量表进行评估。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功能独立性组内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交流能力训练后2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2组间训练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病情平稳早期家庭康复训练同样可以达到康复目的,且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肩痛是中风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肩痛的比例可高达5%~84%[1].肩关节疼痛直接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治疗时难度大,恢复慢.作者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对120例肩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综合训练法与传统方法对肩痛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资料和方法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 2 9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4 4~ 79岁 ,平均 6 2 .3岁 ;其中脑出血 10例 ,脑梗死 5例 ;病程15d~ 2个月。对照组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5 3~ 72岁 ,平均 6 3.6岁 ;其中脑出血 7例 ,脑梗死7例 ;病程 2 0d~ 2个月。两组患者均除外患脑血管意外前有肩痛病史 ,发病年龄、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 :①矿泉浴 ,全身浸浴 37~ 39℃ ,8~10min/次 ;②中频电疗法 (北京产K8832 -T电脑中频治疗仪 )低频频率 1~ 15 0Hz ,中频频率 2kH…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及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并探讨红外热成像检查是否可作为脑卒中后肩痛的客观评价指标。
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使用数位式红外线热影像测温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以及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部红外热成像观察。
结果:70例(81.4%)患者患侧肩部较健侧温度低,肩手综合征与非肩手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痉挛与非痉挛患者以及肩关节半脱位与非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肩痛与非肩痛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红外热成像检查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患者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大部分患者的患侧肩部皮肤温度较健侧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两侧皮肤温度不对称现象更明显,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不会明显影响皮肤温度。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与非肩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