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5-Aza-CdR)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抑癌基因XAF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地西他滨干预24、36和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XAF1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地西他滨浓度为1.0、5.0和10.0 μmol/L干预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5.1±3.2)%、(53.3±3.2)%和(64.3±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1.4)%(P<0.01),XAF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11±0.86、3.19±0.71和3.96±0.78,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1±0.24(P<0.05).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P<0.05).结论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可能与其上调细胞中抑癌基因XAF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前鹏  韩永胜 《安徽医药》2017,21(11):1957-1962
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DNA的异常甲基化在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地西他滨(DAC)是一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作为一种研究较为成熟的去甲基化药物,由于其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独特的作用机制,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等其他血液恶性疾病.该文就地西他滨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各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对人肾细胞癌786-O和769-P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癌及其癌旁组织中miR-200c/141的表达量及2.5 μmol·L-1地西他滨对肾癌细胞系miR-200c/141的诱导作用;Transwell试验、划痕试验分别检测地西他滨、miR-200c/141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印迹法检测786-O和769-P细胞系钙黏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肾癌旁组织相比,miR-200c/14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2.5 μmol·L-1地西他滨能诱导786-O和769-P细胞系中miR-200c/141的表达增加。地西他滨、miR-200c/141均能抑制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786-O和769-P细胞经地西他滨处理后,与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的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 地西他滨可以通过上调miR-200c/141的表达水平减弱肾癌细胞系的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西他滨是天然核苷2'-脱氧胞苷酸的一种类似物。2008年进口中国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012年9月获得欧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未经治疗或复发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本文主要综述其近年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肿瘤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异常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发生和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地西他滨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研究发现,其具有抑制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白血病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地西他滨的表观遗传学治疗在CMML治疗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6.
地西他滨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为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好的临床疗效,被用于治疗各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性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疾病。本文就地西他滨在各种恶性血液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一患者使用地西他滨治疗后反应迟钝,精神差,易冲动,影像学检查提示发生脱髓鞘性改变,给予甲强龙1000 mg治疗4天,并补充甲钴胺、电解质等,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本文从地西他滨导致脱髓鞘脑病的原因与治疗等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脱氧-D-核糖在吡啶作用下与乙酐进行乙酰化,再在TMSOTf作用下与5-氮杂胞嘧啶偶联得1-(3,5-二-O-乙酰基-2-脱氧-D-核糖)-5-氮杂胞嘧啶,最后经氨气脱保护、甲醇重结晶得抗肿瘤药地西他滨,总收率约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地西他滨合成工艺及其有关物质的制备进行研究,以确保地西他滨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的质量。方法以2-脱氧-D-核糖为原料,经羟甲基化反应、羟基保护、氯代、偶联、脱保护基、重结晶等操作得到地西他滨;以地西他滨为原料,经降解、制备型高效液相得到地西他滨的4个有关物质。结果与结论通过MS、~1H-NMR、~(13)C-NMR对地西他滨及4个有关物质进行了结构确证。明确了地西他滨4个杂质的来源和归属。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利用该工艺路线成功实现对地西他滨的生产~[1],收率达到23.8%,产品纯度达到99.9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共49例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FHIT蛋白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MS-PCR)方法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阳性;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7%(23/49),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期与T2~T4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8例发生了甲基化,阳性率为16%(8/49)。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无相关性。正常膀胱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0(0/10)。结论FHI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FHIT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缺失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其临床病理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及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27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全部为阳性表达,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33例表达阳性;病理分级为G1、G2、G3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7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7%、19%,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临床分期Ⅰ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7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4%,Ⅱ期者为56%,Ⅲ期者为2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p27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及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刘国伟  宋怡才  邱钢  张萍  傅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25-1926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MS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6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BRMS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8%(16/46)、84.8%( 3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92,p <0.01):BRMS1表达与结肠癌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x2=6.02、4.28、4.35,均P<O.01),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等无关.结论 BRMS1在结肠癌的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抑制作用,检测结肠癌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As_2O_3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非小细胞肺癌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经3μmol/L的As2O3处理5d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增殖动力学、细胞周期分布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改变,并以全反式维甲酸及顺铂作为对照。结果A549细胞经As_2O_3处理后,细胞生长明显减慢,集落形成率显著降低。FCM细胞周期分析:S期细胞显著减少,G0/G1期细胞则明显增加。As_2O_3可使细胞p53、p21表达显著升高而CDKN2明显降低。结论As_2O_3对A549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As_2O_3能显著上调p53、p21表达和下调CDKN2的表达而抑制D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因子nm23-H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转移、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6例肝癌组织、30例正常组织进行nm23-H1基因蛋白检测,并追踪随访1年。结果肝癌低分化组中nm23-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6%,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及正常组织(P<0.05),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在肝内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肝内转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在术后复发组明显低于术后无复发组。结论nm23-H1基因蛋白与肝癌的转移、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 NOEY2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不同阶段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mRNA 表达水平,探讨 NOEY2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切除乳腺的女性患者标本,其中 IDC 组46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组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BT)组20例,乳腺原位导管癌( DCIS) 组20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 ADH)组13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 (MSP)检测 NOEY2基因的甲基化率及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 PCR 检测30例 IDC 中NOEY2基因的 mRNA 相对表达量,分析 NOEY2基因甲基化对其 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 IDC 组的完全甲基化率高于 NBT 及 UDH 组(P <0.01);NOEY2基因完全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 <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ER、PR、HER2无相关性(P >0.05);完全甲基化的 IDC 标本 NOEY2 mRNA 表达量低于部分甲基化的IDC 标本(P <0.05);IDC 中 NOEY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 NOEY2基因 mRNA 表达量呈负相关( r =-0.659,P <0.05)。结论 NOEY2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及其导致的 mRNA 表达下调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文杰  吴菡  黄建  周武碧 《安徽医药》2021,25(2):299-303
目的 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运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永生化的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胃癌细胞SGC-7901、MGC-803、BGC-823中HER2的表达;将空载体(pcDNA 3.1)、HER2过表达载体(pcDNA 3.1-HER2)、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HER2小干扰RNA(si-HER2)用脂质体法转染至SGC-7901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16、p2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裂解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相比,胃癌细胞SGC-7901、MGC-803、BGC-823中HER2的表达[(3.02±0.28),(2.51±0.21),(2.36±0.19)比(1.00±0.08)]明显升高,其中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最高(P<0.05);过表达HER2后,SGC-7901细胞的增殖[(1.12±0.09)比(0.61±0.06)]、迁移[(170±15)比(100±9)]和侵袭[(130±12)比(75±6)]能力均明显上调,细胞的凋亡力[(8.03±0.69)%比(19.46±1.44)%]明显下调(P<0.05);敲减HER2则可下调SGC-7901细胞的增殖[(0.59±0.05)比(0.89±0.08)]、迁移[(55±5)比(100±8)]和侵袭[(36±4)比(75±6)]能力,上调细胞的凋亡[(16.82±1.15)%比(8.01±0.65)%]能力(P<0.05).重要的是,过表达HER2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中增殖抑制蛋白p16、p21,迁移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凋亡促进相关蛋白cleaved-PARP、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敲减HER2具有相反的作用.结论 HER2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凋亡,其可能与调控功能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I,为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及基因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常规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rizd法提取细胞株总RNA;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过逆转录反应获得BIIMS1 cDNA的CDS序列,连接到质粒pcDNA3.1/mye—His(-)B上,构建BRMS1的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B/myc.BRMS1,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行Westernblot验证其是否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B/myc-BRMS1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分析,验证了克隆的人BRMS1基因cDNA序列与GenBank[AF159141]公布的人BRMS1基因的cDNA序列吻合,重组体peDNA3.1(-)B/myc—BRMS1中插入的目的基因BRMS1是正向、单倍插入。结论成功构建了BRM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BRMS1,为深入研究BRMS1基因功能和BRMS1基因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转染Kiss-1基因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生长增殖的影响,筛选出有意义的肿瘤治疗的生物学靶标.方法 在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中转染Kiss-1基因,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Kiss-1蛋白的细胞系.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Kiss-1蛋白以证实转染成功.流式细胞术检测Kiss-1基因对A375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稳定转染Kiss-1基因的A375细胞中不仅Kiss-1蛋白稳定表达(1.20±0.21)高于对照组(0.60±0.41),Kiss-1基因转染A375细胞48 h后对其具有凋亡的作用(凋亡率为28.42%)高于对照组(2.12%).结论 外源性Kiss-1基因导入A375细胞后,可诱导A375细胞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结肠腺瘤性息肉病( APC)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水平,探讨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检测17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 NBT),27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 UDH),13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 ADH),20例乳腺原位导管癌( DCIS)及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标本中APC基因的甲基化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PCR)检测26例IDC中APC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APC基因甲基化对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ADH、DCIS及IDC标本APC甲基化率高于NBT及UDH标本(P<0.05);IDC标本APC甲基化水平高于ADH与DCIS标本(P<0.05),APC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NBT标本(P<0.05);APC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APC基因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0469, P<0.05)。 IDC中APC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 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及其导致的mRNA表达下调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