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不同剂量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 EPO)防治早产儿贫血 ,探讨其最适剂量和疗效。方法  83例孕周 <36周 ,出生体重 <2 5 0 0克早产儿 ,以入院顺序按rhu EPO剂量随机分为第 1组 2 5例 (rhu EPO 75 0IU·kg-1·w-1) ,第 2组 18例 (45 0IU·kg-1·w-1) ,第 3组 2 0例(30 0IU·kg-1·w-1) ,分为每周 3次 ,静脉注射 ,疗程 4周。另设第 4组 2 0例为对照组。结果  4组早产儿生后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渐行下降。第 1组下降最轻 ,第 2组次之 ,对照组最明显 ,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网织红细胞 (Ret)明显增高 ,且Ret升高程度和rhu EPO剂量有关 ;治疗后血清EPO浓度以第 1组最高 ,对照组最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第 3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清铁 (Fe)生后均逐渐下降 ,治疗各组略低于对照组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rhu EPO治疗可提高Hb、Hct、Ret,并且疗效和剂量有关 ,体内充足的铁储备是确保rhu EPO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贫血的防治效果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早产儿贫血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早产后在我科住院的胎龄小于34周,体质量低于2000g的新生儿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给予保暖,维持体温、血糖、血压等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处理,必要时输血。治疗组于生后第7天开始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200IU/(kg·d),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分别于生后第1、2、3、4、5周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两组早产儿的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缓慢,治疗结束后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网织红细胞计数差异缩小(P〉0.05),但血细胞比容差异仍显著(P〈0.01);治疗组的输血率(8%)较对照组的输血率(32%)明显减少(P〈0.05)。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有效的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早产儿(胎龄30~35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从出生第7天开始给予rhEPO250IU/(kg·次),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用药4周,必要时输血。分别检测用药前、用药后4周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39.6%)。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效果明显,可减少输血次数。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常常面临的临床问题之一是早产儿贫血,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早产儿贫血越严重。贫血将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并易产生合并症。我院新生儿科NICU自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共收治早产儿14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119例。为降低早产儿贫血的发生率、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激素之一。自从用重组人EPO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以来,目前已用于其他多种贫血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EPO治疗各种贫血的效果,副作用,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以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贫血是儿科常见疾病,可引起频繁呼吸暂停,体重增加缓慢,代谢性酸中毒及反复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因此早产儿贫血作为早产儿营养管理的常见问题,应引起重视.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其对贫血反应低下是导致早产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们使用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贫血的病因主要有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医源性失血、营养因素缺乏、红细胞寿命短、生长速度快、血液稀释、疾病因素等。随着重组人EPO(rhuEPO)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贫血,我们采用rhuEPO治疗早产儿贫血,以观察及评价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CHF)合并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8月,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肾内科共收治3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贫血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均>65岁,平均(74.2±5.8)岁;血红蛋白(Hb)均<120g/L。所有患者均静脉予以蔗糖铁(200mg/个月),皮下注射EPO(3000U/次,2次/周)治疗,共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第6、12个月观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直视模拟标度尺(VAS)评分、Hb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到治疗第12个月,Hb从治疗前的(99.1±14.2)g/L上升至(128.0±12.5)g/L;NYHA分级从(3.9±1.3)级降至(2.7±0.4)级;LVEF从(31.6%±14.1%)上升至(41.0%±12.9%);VAS从(8.4±1.6)降至(2.6±1.9),以上各指标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无明显改变。无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入院次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出生后第1周即予rHu-Epo600IU/(kg·w),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6周,对照组未予rHu-Epo治疗。两组早产儿生后第3周开始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d)],必要时输血,共观察7周。结果:治疗组网织红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红蛋白(H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组输血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早产儿体重增长的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rHu-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减少或避免输血,体重增长快,体内充足的铁储备是确保rHu-Epo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朱晓连 《中国当代医药》2015,(6):127-128,131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系统与贫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治疗方案为分组依据,将本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单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贫血评定指标变化和纠正胎龄至40周时的NBN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贫血评定指标和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贫血评定指标优于对照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和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周爱娟 《海峡药学》2012,24(4):249-25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贫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关系.方法 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浆白蛋白(Alb)、CRP,记录重组促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结果 66例患者中42例(占63.9%)CRP升高为CRP增高组,22例(占36.1%)CRP正常为CRP正常组,CRP增高组rHuEPO用量、CRP水平均高于CRP正常组,Hct、Hb、血浆白蛋白Alb低于CRP正常组.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普遍增高,CRP升高是预测rHuEPO疗效的理想指标,监测CRP水平对调整rHuEPO用量以达到有效纠正贫血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崔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54-3355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HD)的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9 000 u/周,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同时常规口服铁剂、叶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左卡尼汀1.0g加入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缓慢注射3~5 min,每周2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4周、3个月后检测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HT)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后,Hb、Hc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均P<0.05).3个月后两组Hb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且治疗组Hb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左卡尼汀能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7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治疗1组用EPO按750IU/(kg·周),分4次皮下注射,治疗2组用EPO按750IU/(kg·周),分2次皮下注射,动态观察患者的血色素、网织红细胞比例、血清铁蛋白变化,记录输血次数,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比较,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例、输血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说明EPO对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例在治疗后期及输血次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剂量、早治疗的前提下,分多次给药对防治早产儿贫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出生第三天即rHu-Epo250IU/(kg·d),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6周;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早产儿自出生第三天起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d)]。结果:治疗组网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输血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治疗组体重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rHu-Epo能有效地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体重增长快,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并按年龄因素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38例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支/皮下注射,剂量每周100~150U/kg,分2~3次给药。分析其疗效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238例患者中有效224例(94.12%),无效14例(5.88%)。治疗后238例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明显改善(P〈0.01),贫血改善情况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对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呈负相关(r=-0.682)。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安全有效,但疗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慢性心功能能不全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慢性心功能能不全合并贫血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铁剂抗贫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由(3.6±0.3)级改善为(1.6±0.2)级;对照组由(3.7±0.7)级改善为(2.8±0.4)级,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Hb、RBC、SV、CO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均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b、RBC、SV、CO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LVEF、F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贫血程度直接影响到患者心脏功能的分级.在进行常规改善心功能不全治疗基础上,再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效果。方法:以75例胎龄≤35周的早产儿为观察对象,预防组35例接受苯巴比妥负荷量的平均时龄为生后8,2小时,维持量5天。结果:预防组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31%)较对照组(46%)显著降低(P〈0.01),同时生后6小时内接受负荷量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13.6%)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生后6小时以后接受负荷量的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61.5%)较对照组降低不明显。结论:研究显示苯巴比妥可显著降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建议对胎龄≤35周的早产儿生后6小时内常规应用苯巴比妥。以期降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ICU危重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重症医学科(ICU)2009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接受ICU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uEPO,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铁剂和维生素B1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第1、7、14、21、28天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RET)测值变化,输血率、ICU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贫血相关指标显示,与治疗第1天相比,观察组患者RET计数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RET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HCT均有所下降,但与同组治疗第1天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第7、14、21、28天RET计数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HCT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42%)低于对照组(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能够提高ICU贫血患者RET计数,维持HB、HCT的相对稳定,降低输血率。但rhuEPO并不能缩短ICU贫血患者的住院时间,也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从节约血源和减少输血风险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对ICU贫血患者使用rhuE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