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国家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临沧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作为临沧市8个定点治疗医院之一,于2005年6月23日正式启动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截止到2007年9月30日,共计治疗艾滋病患者25例,现对其治疗目的、治疗标准、治疗方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就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市某一传染病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其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50例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近期生存率为60%,服药依从率为80%。且经过一年时间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呈上述发展趋势。结论在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治疗中,采用抗病毒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魏铭  潘莉 《河北医学》2008,14(1):116-118
自1995年承德县发现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2006年12月全县累计发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15例,其中4例死亡,3例正在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规范要求,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2例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超过24个月,目前患者状况良好,机会感染已得到基本控制,都能从事轻体力劳动,是我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较为成功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为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60例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按是否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随访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6月,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后异常的血液生化有明显的好转,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改善艾滋病患者异常的血液生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开封市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开封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基线和随访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 365例艾滋病患者,其中存活患者2 607例,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患者758例。研究对象1a~11a的累积生存率从94.22%下降到71.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男性(HR=1.308,95CI:1.128~1.517)、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年龄越大(HR=1.270,95CI:1.126~1.433)、初始治疗采用含DDI的方案(HR=2.342,95CI:1.848~2.969);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是教育程度越高(HR=0.602,95CI:0.509~0.712)、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HR=0.543,95CI:0.499~0.591)。结论开封市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率较高,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进一步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等延长开封市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对艾滋病患者实施的"四免一关怀"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山西省自2004年开展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3]。为评估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现将山西省部分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效果分析。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山西省大同、晋城、运城三市2004年6月至2012年12月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1 917例成人艾滋病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老年艾滋病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52013年百色市460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9例接受抗病毒治疗,251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Kaplan-Meier进行生存比较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影响分析。结果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分别为5.34/100人年和19.21/100人年,抗病毒治疗对60岁2013年百色市460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9例接受抗病毒治疗,251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Kaplan-Meier进行生存比较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影响分析。结果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分别为5.34/100人年和19.21/100人年,抗病毒治疗对60岁65岁、65岁70岁、70岁龄组的生存影响高于未治疗组,其死亡风险比分别为0.255、0.445和0.309,但对7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生存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引入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时,年龄在65岁及以上且CD4+≤100个/mm3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其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对老年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影响是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对于高年龄低CD4+计数水平的患者生存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从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经济负担,减轻患者服药、就诊等医疗负担,节约医疗卫生资源的角度考虑,对年龄在65岁及以上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患者和75岁及以上的老年艾滋病患者,可考虑放弃接受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而重点做好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及临终关怀工作。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临沧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作为临沧市8个定点治疗医院之一,于2005年6月23日正式启动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截止到2007年9月30日,共计治疗艾滋病患者25例,现对其治疗目的、治疗标准、治疗方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某县抗病毒治疗门诊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249例艾滋病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艾滋病患者随访时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心理问题、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治疗费用和失访或停药等。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在随访中应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艾滋病患者对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接受度不高的原因,为制订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辖区内33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参加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资料显示,觉得没有必要吃药、害怕过早吃药产生抗药性和无法承担检测费用是艾滋病患者未接受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沟通,使患者明白药物的利弊。加大对目标人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宣传力度,对符合抗病毒治疗的人群给予经济支持,持续地对患者提供咨询和关怀支持服务,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08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到2011年底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5~2008年首次进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数据资料,采用Kaplan-Meier绘制研究对象的生存曲线,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江苏省艾滋病患者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51例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75∶1,以已婚或同居为主,年龄多数在20~50岁之间,感染途径主要是异性性传播,患者以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计数平均为107个/mm3,抗病毒治疗后第12?24?36?48?60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88?0.85?0.84?0.78和0.78,84例死亡病例中53.6%死于首次治疗后6个月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D4+T细胞计数?首次抗病毒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否改变与其生存时间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显著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早期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繁  廖存章  李远  毛雨可  钟音  邹燕 《河北医学》2013,19(9):1371-1374
目的:报道贺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疗效情况,以便为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控与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贺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中调取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相关检验指标,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贺州市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人数(在治人数和累计治疗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每年较前一年的增幅逐渐增大。2007年至2011年间,持续治疗12个月存活且坚持继续治疗的患者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且超出国家相应指标80%;7次随访完成率均达到国家标准,但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次CD4检测完成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均达到国家标准,但2011年出现小幅度下降;2010年和2011年病毒载量检测完成率较高,治疗转阴率较高。结论:在未来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与防治过程中,贺州市应注意继续加强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关注度,加强随访的专业性和随访次数,分析CD4检测仍存在的不足、提高完成率,在提升病毒栽量检验完成率的基础上,还应持续增加治疗转阴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某县抗病毒治疗门诊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249例艾滋病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艾滋病患者随访时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心理问题、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治疗费用和失访或停药等。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在随访中应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48例死亡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对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15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有48例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治疗前所有患者出现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表现,CD4细胞最小值为4个/μl,最大值为263个/μl,平均为36.4个/μl。接受治疗时间最短1d,最长2年半,其中39例的治疗时间小于3个月。死于艾滋病相关性疾病42例,其中9例系统治疗无效死亡,1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机会性感染,放弃治疗在家中死亡;22例在停药后0.5~8月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自杀4例,死亡原因不明2例。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疾病,依从性困难是患者死亡的另一个原因,经济困难、歧视和药物副作用与病人死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临床疗效,为提高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最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主要原则为采用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给药,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身体机能、经济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治疗方案。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三个月后,其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三个月后,机会感染发生率为22.50%,显著低于治疗前机会感染发生率为72.50%,且P0.05,患者治疗前后机会感染发生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出现毒副反应几率较大,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结论:对艾滋病患者给予适合的抗病毒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用加强心理干预,探讨对患者服药随访检查依从性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珠海市定点医院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0例,以2007年9月—2008年1月告知定期随访检查为干预前组,以2008年2—8月进行加强心理干预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检查依从率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无差异。结果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血液生化检查及CD4+T淋巴细胞检查的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加强心理干预后能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检查依从性,亦能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疗效。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对37例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AST、ALT、TBIL、ALB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后AST、ALT、TBIL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而ALB水平相比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结论给予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齐多夫定片、利巴韦林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AST、ALT等指标水平,控制病情发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艾滋病和非艾滋病患者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CNM患者共73例(非艾滋病CNM患者30例,艾滋病CNM患者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结果 两组患者均表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与艾滋病CNM组相比,非艾滋病CNM组脑脊液中有核细胞及蛋白含量高(P=0.000,P=0.041),初次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更低(70.0% vs. 93.0%,P=0.009),误诊率更高(43.3% vs. 14.0%,P=0.005);住院时间更长〔(112.27±105.42) d vs. (52.64±39.17) d;P<0.05〕;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80% vs. 30.2%,P=0.000)。而在艾滋病组中,40例患者(93%)首次确诊艾滋病并未行抗病毒治疗,治疗效果较非艾滋病CNM组差,病死率更高(30.2% vs. 13.4%,P=0.000)。结论 CNM诊疗困难,在不同免疫状况的人群中表现有差异,预后差,建议合并艾滋病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及时行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多年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自2003年始,我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的调整和取得成效:随着治疗标准、用药方案和治疗点管理模式等的调整以及艾滋病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变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预期寿命不断提高,HIV耐药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即预防"是减少HIV新发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公共卫生层面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IV的传播。同时指出,随着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降低,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脱失比例升高,病毒抑制率较理论值偏低等,这些是制约我国"治疗即预防"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艾滋病的防治上,中国政府自2004年起,对艾滋病患者实行了“四免一关怀”的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1年多来,我国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大为改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疫情的蔓延,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