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肾母细胞瘤中p53、Bcl—2基因调控和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肾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和p53、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肾母细胞瘤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肾母细胞瘤用DNA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30例肾母细胞瘤凋亡指数(AI)为1‰-412%,平均99.7‰;p53、Bcl-2的表达指数PEI、BEI分别为0‰-308‰、1‰-365‰,平均值分别为81.8‰、90.2‰。细胞凋亡和p53与肾母细胞瘤组织学类型有显著相关性,细胞凋亡与p53呈负相关,Bcl-2与组织学类型、细胞凋亡均无关。结论:p53在调节肾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和p53突变可能与肾母细胞瘤的细胞分化、预后有关,PEI、AI的检测可为了解肾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和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p21^WAF1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21^WAF1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评价p21^WAF1的检测对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小儿肾母细胞瘤(肿瘤组)和7例小儿非瘤肾组织(对照组)石蜡标本中p21^WAF1的表达,分析p21^WAF1的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临床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1)p21^WAF1在非瘤肾组织中存在基础水平的表达;2)p21^WAF1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型、临床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p21^WAF1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治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成人肾母细胞瘤则罕见,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不多。我院自1997年至今收治成人肾母细胞瘤2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1例成人肾母细胞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将11例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期,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肾脏切除。7例术后接受了辅助性化、放疗,2例Ⅰ期患者至今无瘤生存28年和17年。尽管使用了多种治疗手段,其余较晚期患者预后不佳。结论:用治疗儿童肾母细胞瘤的方案治疗成人肾母细胞瘤预后不尽满意;早期分化发的成人成肾母细胞瘤预后较令人满意,晚期成人肾母细胞应采用多种手段积极治疗;只要可能,化疗方案中应该含有更生霉素。  相似文献   

5.
肾母细胞瘤中MMP-7、DNA倍体、SP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肾母细胞瘤组织中MMP-7的表达和DNA倍体、SPF、PI的表达率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5例肾母细胞瘤标本的DNA倍体、SPF、PI值;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肾母细胞瘤标本中MMP-7的表达,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肾组织相比,Ⅰ+Ⅱ期与Ⅲ+Ⅳ期肿瘤的异倍体率、SPF、PI值均显著升高(P〈0.05),但肿瘤各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及病理FH型与uH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7在肾母细胞瘤阳性率(65.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10.0%)(P〈0.05);肾母细胞瘤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呈正相关。结论测定肾母细胞瘤的DNA倍体、SPF、PI值并联合检测MMP-7的表达可以了解肾母细胞瘤的某些分子生物学特性,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其增殖活性,对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光炜  刘唐彬 《癌症》1998,17(1):22-23,F002
目的:调查肾母细胞瘤中p53基因突变,探讨p53基因突变与肾母细胞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分析结合DNA直接测序对肾母细胞瘤病人手术标本进行p53基因第2~11外显子的突变筛查。结果:25例肿瘤标本中未检出缺失,7例显示有SSCP电泳迁移率的改变,其中3例经序列分析证实为错义突变,1例合并一同义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涉及肾母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26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不规则肿块,肾脏呈受压改变;肾母细胞瘤为肾内肿块,表面相对较光整,增强扫描后残存肾组织具有的"边缘征"较具特征性。结论 CT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儿童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的生存率由30年代的3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综合治疗功不可没。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ational wilms’tumor study group,NWTS)自1969年起进行了5个肾母细胞瘤的随机分组临床研究,为其诊断、分期和治疗提出不少的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菁  刘唐彬 《浙江肿瘤》1998,4(2):75-77
目的筛查WT1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改变情况。方法我们采用PCR-SSCP技术及多重PCR方法对24例肾母细胞瘤标本WT1基因第4,6-10外显子进行筛查,结果发现2例标本存在SSCP电泳迁移率的异常。应用双重PCR方法证实一例为WT1基因第8外业子的纯合性缺失。结论提示WT1基因多种形式的突变均可导致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但可能并不是导致散发型肾母细胞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成人肾母细胞瘤1例报道康健叶敏陈建华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92)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或Wilms瘤,是小儿泌尿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成人肾母细胞瘤极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仅陆续有个案报道。我院在为1名男性患者作巨...  相似文献   

11.
nm23—H2mRNA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临床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Northern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及其对应正常肾组织中nm23-H1mRNA表达。通过nm23-h1mRNA水平的比较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分析,发现肾母细胞瘤nm23-H1nRNA呈低表达,随着病程的演进和转移的出现,肿瘤细胞中nm23-H1n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性降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提示nm23-H1nRNA低表达可能是肾母细胞瘤演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查WT1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改变情况。方法我们采用PCR-SSCP技术及多重PCR方法对24例肾母细胞瘤标本WT1基因第4,6-10外显子进行筛查。结果发现2例标本存在SSCP电泳迁移率的异常。应用双重PCR方法证实一例为WT1基因第8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结论提示WT1基因多种形式的突变均可导致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但可能并不是导致散发型肾母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nm23-H_1mRNA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临床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Northern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及其对应正常肾组织中nm23-H1mRNA表达。通过nm23-H1mRNA水平的比较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分析,发现肾母细胞瘤nm23-H1mRNA呈低表达,随着病程的演进和转移的出现,肿瘤细胞中nm23-H1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性降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nm23-H1RNA低表达可能是肾母细胞瘤演进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肾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于开君,张贵荣,于晓茹,王丽坤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长春市130041)肾母细胞瘤是恶性度极高的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成人及新生儿罕见。我院於1974年3月~1990年2月,共收治肾母细胞瘤56例,其中1~6岁,52例,占9...  相似文献   

15.
肾母细胞瘤WT1基因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30例散发性肾母细胞瘤WT1基因缺失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Southern印迹分子杂交技术,结果2例WT1基因内缺失为持质优势型肾母细胞瘤,结论:肾母细胞瘤的病因十分复杂,WT1基因缺失可能 与间质优势型肾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肾母细胞瘤动物模型相关基因和临床研究是在历年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等现代技术,对肾母细胞瘤的亚型组织结构、WTI、p53基因缺失和突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IGF-D和"m23-H;基因mRNA表达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采用化学致癌物质诱导建立大鼠肾母细胞瘤模型,结合临床治疗和预后因素分析,晚期病例的术前化疗和延期手术等的临床的研究。以探讨肾母细胞瘤的发生、演进、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和组织病理、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对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肾细胞癌1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国平  汤宏峰 《浙江肿瘤》1995,1(3):161-162
本文报道14例年龄小于20岁的青少年肾细胞癌,占我院30年间收治肾细胞癌的5.5%,且近10年发现的病例明显多于过丧20年。由于男性患者多,发病率低,出现血尿时,易误诊为肾炎、肾结核。若仅出现腹部肿块,往往只考虑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青少年出现腹部包块、肉眼血尿应想到肾癌的可能,需及时行IVP、B超、CT检查。症状中腹部肿块较成人组发生率高,血尿较肾母细胞瘤发生率高。X线平片可出现环状钙化影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本院27例年龄在1周岁以下婴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情况。治疗方法为手术加化疗。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更生霉素十长春新碱。术后2年存活率为56%,低于同期年龄在1周岁以上儿童肾母细胞瘤术后2年存活率75%。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本文探讨了婴儿肾母细胞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肾母细胞瘤预后的因素,探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肾母细胞瘤,计算预后好的组织结构(FH)组和预后差的组织结构(UH)组的生存率,并用卡方检验。各临床分期组的生存率用2×C表线性回归统计分析。(结果)FH组114例(72.2%)5年生存率63.3%,UH组44例(27.8%)5年生存率258%。临床分期越晚,生存率越低。(结论)病理组织分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肾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的组织分型和临床分期,选择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提高肾母细胞瘤生存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肾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16岁以后罕见。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肉眼和镜下表现相似于小儿型。成人肾母细胞瘤比小儿预后更差[1]。作者工作中遇到1例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现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其组织发生、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