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流感病毒属正粘科病毒,是一类对粘蛋白具有特殊亲和性的RNA病毒。根据病毒抗原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内部抗原和外层抗原两类:内部抗原的核心为单链核糖核酸蛋白;外层抗原为糖蛋白,包括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dase,N)。根据其抗原性质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又将其病毒分为若干亚型(Hl-H15,N1-N9)。B型和C型流感病毒抗原性较稳定,A型是造成流行的主要病原,其病毒表面抗原HA和NA较易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副流感病毒感染现况,探索其流行特征。方法 选择2011-2014年期间就诊于哨点医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采集其咽拭子、深咳痰液等呼吸道样本,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4型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包括腺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博卡病毒、肠道病毒,检测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78例病例中共检测到217例副流感病毒阳性病例,阳性检出率为5.46%;其他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为流感病毒,为12.27%(488/3978);副流感病毒中3型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21%, 2型阳性检出率最低,为0.83%;5岁以下儿童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75%,其次为60岁以上老龄组,6~15岁青年组阳性检出率最低;2011-2013年副流感病毒1型、3型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有所升高;副流感病毒2型阳性检出率在2011年和2013年间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4年,呈隔年流行态势;4年中副流感病毒4型呈散发;6-8月副流感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副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1-2014年北京地区副流感病毒感染主要为3型和1型;婴幼儿是副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不同年份、月份副流感病毒流行强度及流行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流感病毒(IF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温州地区5972例ARI住院患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分泌物中的IFVA、IFVB抗原。结果送检标本5972例,IFV阳性156例(2.6%),其中IFVA136例(87.2%),IFVB20例(12.8%)。2003年度和2005年度IFV阳性检出率均为4.2%,显著高于2004年(χ^2=69.857,P=0.000);1~3岁年龄组IFV阳性检出率3.8%,〉3岁年龄组IFV阳性率3.7%,均显著高于〈1岁年龄组(χ^2=8.842,P〈0.05)。结论温州地区ARI住院患儿IFV感染以1岁以上儿童为主,IFVA常见,流行季节以夏秋季为主,每次仅持续1~2个月;IFVB检出率低,流行趋势难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大面积感染后(2023年)病人的呼吸道病原学监测结果,并与疫情前(2018—2019年)及疫情防控期间(2020—2022年)结果比较,分析呼吸道病毒感染趋势变化及甲型流感病毒(IFVA)与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3年2月—3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2 902例呼吸道疾病病人和疫情前(n=1 216)、疫情防控期间(n=3 113)同期就诊的呼吸道疾病病人外周血病原体IgM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感染情况将阳性病人分为IFVA组、IFVA+肺原支原体(MP)组、IFV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组和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组,对混合感染组与单纯感染组的临床特征及血常规进行比较。结果:2023年的2 902例呼吸道感染病人血清中,病原体IgM阳性的病例数为1 207例,其中IFVA-IgM阳性率最高,2种及以上抗体组合检出共计393例;疫情防控期间的3 113例呼吸道感染病人血清中病原体IgM阳性病例数为794例,其中IFVA-IgM阳性率最高,2种及以上抗体组合检出总计194例;疫情前的1 216例呼吸道感染病人血清中病原体IgM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病毒唑和金刚烷胺联用协同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鱼腥草、病毒唑和金刚烷胺三者联用进行体外抗病毒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三者单独使用和联用时对由流感病毒A3引起的MDCK细胞的特征性病变(CPE),以及由流感病毒FM1引起的小鼠肺炎的肺炎指数。结果在离体培养中三者联用时,抑制CPE出现所需鱼腥草、病毒唑和金刚烷胺的浓度比单独使用时分别下降发1024、512、256倍,同时三者联用在体内同样具有协同作用。结论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治疗效果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8.
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从经典方剂、创新方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等3个方面论述了20年来国内外中药复方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概况,总结了国内外学者从体内外等不同的实验方法研究传统经典方剂和新型创新方剂抗流感病毒机制取得的成果,希望能为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近2年因流感病毒A感染住院小儿的临床特点。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而确定为流感病毒A感染。结果 36例流感病毒A阳性。患儿平均年龄3.7岁。其中男23例,女13例,男女比为1.77∶1。临床表现为发热35例(97.2%),咳嗽32例(88.9%)、流涕18例(50%);发生惊厥6例(16.7%);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5例(13.9%);肺炎25例(69.4%);支气管炎6例(16.7%),合并有心肌损害18例(50%)。结论流感病毒A是导致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部分患儿可引发肺炎,还可发生惊厥、心肌损害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地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抗感滴丸药效学基础。方法:采用大白鼠发热模型、抗炎模型、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体内抗菌及抗病毒模型。结果:抗感滴丸对啤酒酵母引起的大白鼠发热模型有一定解热作用;对小白鼠二甲苯性耳郭肿胀和大白鼠角叉菜胶性足爪肿胀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内抗菌实验,治疗性给药对肺炎克雷伯氏菌腹腔注射引起动物死亡的保护作用不明显,但预防性给药后,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动物死亡有较强的保护作用,能延长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体内抗病毒实验,对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株)引起的感染,抗感滴丸能明显减低其肺指数,并有一定的减低动物死亡率,减轻肺部病变程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2004年修订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2):192-196
前言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918年,20世纪第一次流感世界大流行死亡人数达2000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病毒株是H1N1,以后陆续在1957年(H2N2)、1968年(H3N2)、1977年(H1N1)均有大流行。据统计,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10%~30%,其流行病学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播及面广。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两季。流感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1]。流感病毒上有3种蛋白突起,即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海崇明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ALRIs)患儿所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采集523例ALRIs患儿的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类病原体[嗜肺军团菌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同时采集其深部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偏肺病毒抗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3例ALRIs患儿的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69.2%,其中混合感染者占2.9%。感染率排前5位的病原体分别为RSV(20.1%)、肺炎支原体(13.4%)、副流感病毒(9.9%)、人偏肺病毒(8.0%)和腺病毒(6.9%)。病原体的总检出率在不同性别患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季节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ALRIs疾病间的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以毛细支气管炎最高。结论:本地区ALRIs患儿感染的病原体以RSV为主,其次为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感染,其中又以婴儿易感,且冬、春季多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2020年至2021年湘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 53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0~14岁)行抗原检测,回顾性分析各类病毒在我院就诊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情况,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同时与2020年之前两年的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近两年病原体检出率与既往的变化。方法 采集患儿鼻咽拭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A型流感病毒(FluA)、副流感病毒1型(PIV1)、B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3型(PIV3)、副流感病毒2型(PIV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结果 6 53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1 289例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9.15%,其中两项检测结果同时为阳性7例。以合并RSV感染最常见,占总阳性标本的0.54%;阳性率最高的是RSV(10.63%),其次为PIV 1(3.44%), PIV 3(2.29%),Flu B(1.48%),Flu A(0.67%), ADV(0.52%),PIV2(0.12%)。小于1岁组与1~4岁组、4~7岁组、7~14岁组儿童七项检出率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草药应用于口腔感染性疾病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许多种中草药对口腔感染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而口腔感染性疾病多由口腔菌群失调引起。本文将中草药对口腔常见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1口腔常见菌的种类及特点研究表明,口腔感染性疾 相似文献
16.
黄芪多糖抗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拮抗绿脓杆菌在呼吸道黏附,阻断感染作用及机制,从而证明黄芪多糖是补益类中药黄芪中起以上作用的主要成分。方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感染绿脓杆菌小鼠模型。从120只模型小鼠中随机选择20只进行细菌定量培养,观察感染后35 d内小鼠气管带菌情况。另100只小鼠随机再均分为5组。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以0.26、0.78和1.56 mg黄芪多糖灌胃,阳性对照组以慢支固本冲剂1 ml灌胃,阴性对照组以1 ml蒸馏水灌胃,各组均连用10 d。从各组随机取10只小鼠,先取其气管组织作细菌定量培养,观察小鼠气管带菌数;再取其气管标本进行病理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气管黏膜上皮的病理变化。将各组另10只小鼠进行活体气管和支气管原位固定,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及绿脓杆菌黏附数。结果:1各治疗组细菌培养菌落形成单位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1),高剂量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光镜观察:各治疗组气管黏膜的病理变化轻于阴性对照组;高剂量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病变基本消失。3电镜观察:治疗组纤毛损伤、黏附的绿脓杆菌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似。结论:黄芪多糖对慢支病变小鼠气管黏膜上皮有修复作用,能阻断绿脓杆菌在呼吸道的黏附,从而起到抗绿脓杆菌感染的作用;黄芪多糖是补益类中药黄芪中抗细菌黏附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7.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自身白血病T细胞免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自体白血病细胞裂解物 (ACL)冲击的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CR)患者骨髓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能否刺激自体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AML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方法 应用羊红细胞玫瑰花结程序从AML CR患者的骨髓中分离出去T细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TD BMNC) ,并培养在含联合细胞因子 (GM CSF、IL 4、SCF或TNF α)的条件下以产生DC ,并在培养的第 5天用ACL进行冲击。培养 7d后收获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成熟DC表型。同时 ,这些细胞与经抗CD3抗体激活过的自体T细胞在低浓度IL 2条件下共培养 7d ,以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测定溶细胞活性。结果 1 2例AML CR患者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均分化为成熟DC。其中 6例完成CTL活性实验。当效∶靶 =2 0∶1时 ,ACL冲击的DC致敏的自体T细胞与单纯IL 2或IL 2加无抗原冲击的DC组比较对自体AML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而对K562细胞均无明显影响 (P <0 .0 1 )。结论 用AML CR患者白细胞裂解物冲击的骨髓细胞衍生的DC体外致敏自体T细胞可以产生AML细胞相关抗原特异性的CTL。 相似文献
18.
<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类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发病率最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上世纪人类曾遭受四次大规模流行性感冒,数千万人被夺去生命[1]。近些年的流行病学和流感病毒分子进化演变研究提示,新的变异株很有可能出现。因此,流行性感冒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对变形链球菌(S.mutants)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扩散法来评估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关加净复合中草药牙膏(MAX)、洁银中药牙膏(JY)、田七特效中药牙膏(TQ)、中华中草药牙膏(ZH)、高露洁草本关白牙膏(ColgateH)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阳性对照组对变形链球菌产生明显抑菌区域,而阴性对照组未见产生抑菌区域。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对变形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膏状状态下的抑菌区域比稀释状态下有显著的增大(P〈0.05)。结论: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对变形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株洲地区2020年5—6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状况,为今后控制HRV暴发流行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出现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获取的564份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RV核酸载量,同时HRV阳性患者进行其他5项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定性检测。结果 ①检出HRV阳性病例242例(1~17岁),男136例、女106例,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0,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12岁及以下儿童HRV阳性率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8.971,P<0.05),其中1~5岁阳性患者在相应年龄段中检出率最高,为51.28%。6~12岁阳性患者最多,占阳性总数的80.17%。②HRV阳性患者临床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78.10%,189/242),且出现症状2~3 d采样进行HRV核酸检测的阳性率最高(68.18%,165/242)。③合并感染的病毒类型以呼吸道腺病毒为主(58.3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