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德兵  余平 《中国防痨杂志》2009,31(10):602-604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07年间共收治肠结核患者70例的诊疗情况。结果发病至确诊最长时间为25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5.1个月。本组70例患者中有11例在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占15.7%,10例治愈,1例因术后未能坚持正规抗结核治疗而死亡;非手术患者均行正规抗结核及支持治疗1年后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病例:患者男,26岁,因“腹痛3月余,便血20余天”于2011年12月15日收治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上腹部隐痛,阵发性加剧,伴有反酸、恶心,偶有呕吐黄绿色液体,无呕血便血,无咳嗽咳痰,无潮热盗汗。20余天前,患者疼痛复发,性质同前,解暗红色血便2000mL,伴有意识丧失。6d前,患者再次解1000mL暗红色大便。入院前1d患者解暗红色稀便2次,约300mL。  相似文献   

3.
台卫平  岳辉  杨小乔 《胃肠病学》2008,13(9):575-576
病例:患者男,22岁。因“大便干结伴黏液便6月余”于2007年3月11日拟“腹部不适,原因待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不畅,每天约2~3次大便.每次约50-100g,大便于结,无明显腹痛和体质量减轻.无发热、盗汗,偶感乏力。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75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5/75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结核的临床病理分析宋卫生郭琳琅杨冬华早期肠结核诊断非常困难,过去未见报道。我们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2例,现将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临床病理资料例1男性,40岁。因阵发性腹痛20天,大便稀烂不成形,每日2~3次,体检右下腹部轻压痛,而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芳宾  高翔 《胃肠病学》2008,13(9):568-570
肠结核(IT)和克罗恩病(CD)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难题。临床研究显示内镜检查和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临床特征、放射影像学、结核杆菌抗酸染色、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血清标志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抗酿酒酵母抗体)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对肠结核和克隆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肠结核的诊断及其与克隆病的鉴别诊断颇为困难。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这两方面的价值。36例肠结核、26例克隆病标本被纳入本研究。引物来自结核杆菌特异重复插入序列IS6110。其产物特导性通过Sa1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地高辛标记的探针经Southern杂交证实。结果显示:在36例肠结核中,27例PCR阳性126例克隆病中无1例阳性。从而证实了PCR对肠结核是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并对肠结核与克隆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病例:患者男,43岁,已婚。上腹不适伴腹泻一年,大便次数5-6次/d,无脓血。于外院行结肠镜检查,可见升结肠溃疡、乙状结肠息肉,病理活检示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回盲瓣和升结肠黏膜慢性炎症,拟诊克罗恩病(CD)。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手术治疗指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76年7月~1997年7月两个医院手术治疗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59例。结果术前确诊14例,手术治疗并发症少,无手术死亡,效果良好。结论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结合实验室(如聚合酶链反应)、腹腔镜、CT和B超检查等结果综合分析。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引起急、慢性肠梗阻不能缓解、消化道出血,肠穿孔或肠瘘,腹腔巨大结核性脓肿不能控制或脓肿穿破腹壁形成窦道等需外科治疗。因有腹部包块诊断不明或不能除外肿瘤时亦需行剖腹术。术后应继续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9.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表现的十二指肠结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表现的十二指肠结核1例曹涛1周丽萍1王菲2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市1000532北京海淀区卫生学校100004主题词胃肠出血;十二指肠疾病;结核,胃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241病例报告女,40岁.5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  相似文献   

10.
5 050例肺结核病患者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总结肺结核病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其与联合化疗方案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5050例肺结核患者的病理学改变,并对HSP、HRS和HRZS三种不同联合化疗方案与各型肺结核病理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经HRS和HRZS治疗的病例中,干酪空洞和纤维空洞手术切除率明显下降,与HSP联合化疗方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HSP、HRS和HRSP化疗方案治疗后,结核球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6.82%(897/3345)、41.24%(464/1125)和47.8%(277/580),呈现上升趋势(P<0.01)。并发现42例净化性空洞患者。结论并用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联合化疗对肺结核病理类型有一定影响,导致结核球比例上升,干酪和纤维空洞比例下降。在肺结核的分类中对结核球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结核的内镜与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胃肠道结核的内镜诊断经验,以引起对这个特殊疾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内镜检查发现胃肠道黏膜隆起、结节、红斑、溃疡等病变,行黏膜活检病理。结果7例患者中,胃结核2例,其中溃疡型1例,增殖型1例;肠结核5例,其中增殖型4例,混合型1例。病变部位:胃窦部2例,回肠末端1例,回盲瓣1例,回肠末端和回盲瓣1例,回肠末端及结肠多处病变1例,升结肠1例。内镜诊断:1例结合有浸润型肺结核诊断为肠结核,2例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4例诊断为胃肠黏膜隆起或溃疡性病变性质待定。7例患者活检组织病理均为干酪样坏死肉芽肿,符合结核。结论胃肠道结核病内镜下表现多种多样,与结肠癌、克罗恩病等炎性肠病及胃良恶性溃疡难以鉴别,需依赖黏膜活检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2.
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评价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复习经手术证实的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各30例资料,对其临床、内镜表现、手术记录等进行分析,并重新审读病理切片。结果 内镜诊断克罗恩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0.0%、25.6%和49.3%,而在肠结核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6.7%、46.2%和63.8%。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有非干酪样肉芽肿、粘膜下层增宽、裂隙样溃疡和淋巴细胞聚集;肠结核的病理特征有肠壁或肠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粘膜下层变窄或闭缩。结论 尽管找到了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临床、内镜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但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在鉴别诊断中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肠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肠结核的CT与肠道X线造影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优化影像学组合检查。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肠结核22例,所有病例均经CT及肠道X线检查包括胃肠钡餐造影(GI)18例、十二指肠低张造影2例、小肠双对比造影3例、结肠双对比造影8例,分析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对肠结核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定性论断如肠道X线检查,不易判断十二指肠水平段及空回肠病灶,但易于检出合并腹内肠外结核(特别是对诊断有帮助的特征性淋巴结结核)及侵犯肠道的肠外结核灶。肠道X线检查对肠结核的肠粘膜破坏和溃疡形成情况、肠道的累及范围、肠腔的狭窄程度及瘘管的显示有重要诊断价值。结论 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有其优点及不足之处,根据肠结核不同部位行局部腹部CT扫描加相应的肠道X线检查中明显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临床与病理特征,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6-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3例CD和34例ITB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CD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明显长于ITB(P<0.05),CD多因肠梗阻或诊断不明而手术,CD的便血、肠梗阻、肠外表现明显多于ITB(P值均<0.05),而盗汗、合并肺结核、低白蛋白血症和ESR升高、血清结核抗体阳性则更常见于ITB(P值均<0.05),CD患者仅累及空、回肠的情况明显多于ITB(P<0.05);CD患者内镜下纵形溃疡及鹅卵石样外观明显多于ITB(P值均<0.05),而ITB组环形溃疡更多见(P<0.05);ITB组的肉芽肿检出率(70.6%)明显高于CD组(29.4%)(P<0.05),且肉芽肿的位置有助于两者的鉴别;CD的手术标本的固有层底部/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现象明显多于内镜活检标本(P<0.05).结论 尽管CD与ITB临床表现极其相似,但各自仍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需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肉芽肿出现的几率、位置及炎症细胞分布范围与深度可作为两者病理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鉴别诊断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评估标准及合适的判断时间点。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且最后得以确诊的28例肠结核(ITB)和11例克罗恩病(C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表现及肠镜下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基线时较特异的临床特征包括活动性肺结核、PPD强阳性、肛瘘或肛周脓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结核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3个月后ITB组无好转率为0,CD组为27.3%(P=0.004)。抗结核治疗3个月及6个月,ITB组活动性溃疡消失率+明显好转率分别为90.9%(20/22)+9.1%(2/22)及100%(28/28)+0;结节样病变消失率+明显好转率为58.8%(10/17)+41.2%(7/17)及76.5%(13/17)+23.5%(4/17)。而CD组在各时点活动性溃疡、结节样病变均无明显好转(P均〈0.01)。结论ITB和CD的鉴别因缺乏特异性指标,部分鉴别困难的病例仍需采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回结肠镜复查见活动性溃疡及结节样病变消失或明显好转,伴临床症状痊愈或明显好转可评定为试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外科治疗腹腔结核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2008—2016年收治的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患者,所有患者经胸部X线摄影或CT扫描检查均为可疑肺结核。描述性总结分析其术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各项检查、术中探查及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及并发症、治疗结果、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存在腹腔结核,其中32例非急诊患者临床诊断明确者18例,11例急诊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均存在肠穿孔,其中术前考虑单纯肠梗阻3例、肠梗阻伴肠穿孔30例(8例急诊和22例非急诊患者术前经诊断性穿刺诊断肠穿孔)、单纯肠穿孔10例。40例(93.0%)因病变范围广泛、感染严重行Ⅰ期肠切除+造瘘术,其中1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切口换药、引流后治愈;8例发生肠瘘患者除2例(保守治疗、二次手术各1例,年龄均>65岁)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余6例经治疗后预后良好;2例发生肠梗阻患者1例行二次手术、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余18例患者造瘘术后恢复良好。2例(回盲部肿物伴穿孔1例,腹腔感染较轻1例)行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术;1例因近回盲部出现回肠局部单一穿孔,且同时并发腹腔淋巴结结核、局部淋巴结节和穿孔部位回肠粘连,但腹腔感染较轻的患者行回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抗结核治疗12个月后均治愈停药。37例患者停药后随访18~24个月,4例患者失访,随访期内16例患者有间断轻微腹痛症状,其他患者一般情况均良好。结论 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是严重的消化道结核并发症,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基础,而外科手术是有效治疗的首选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26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T-spot.TB.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病理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及对经验性抗结核治疗的反应作出CD及肠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T-spot.TB诊断CD和肠结核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确诊CD患者15例[11.9%(15/126)],肠结核患者14例[11.1%(14/126)],肠外结核患者40例[31.7%(40/126)].CD、肠结核、肠外结核、其他疾病患者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1/15、12/14、70%(28/40)、0%(0/5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CD与肠结核者的T-spot.TB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8,P=0.00).T-spot.TB检测C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14/15)和87.5%(14/16),检测肠结核时则分别为85.7%(12/14)和93.3%(14/15),CD的阴性预测值[87.5%(14/16)]高于肠结核的阴性预测值[12.5%(2/16)].结论 T-spot.TB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CD与肠结核.  相似文献   

18.
陈文  李宁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3):255-258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11月9日发布了《WS 196—2017结核病分类》与《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两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并且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WS 196—2001结核病分类》和《WS 288—2008肺结核诊断》。在《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标准中,显著提高了病理学诊断在肺结核诊断和精准治疗中的地位。病理学诊断阳性的患者即可确诊为肺结核;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持肺结核的诊断,同时分子生物学检查阳性的患者也可以确诊为肺结核。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核酸杂交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基因的突变位点,判断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种类和数量。深入学习与贯彻《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标准,对于明确和了解病理学诊断在结核病临床诊断和精准治疗方面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结核患者并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腹腔结核并发肠穿孔患者37例(肠穿孔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腹腔结核未并发肠穿孔患者39例(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结核患者并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 肠穿孔组有2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未接受手术治疗,3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肠穿孔组8例患者死亡,病亡率为21.6%(8/37)。对照组39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肠穿孔组结核病病史≤3个月者占54.1%(20/37),并发艾滋病者占29.7%(11/37),并发贫血者占64.9%(24/37),并发低蛋白血症者占86.5%(32/37),CD4+ 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者占51.4%(19/37),并发肠梗阻者占45.9%(17/37),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者占73.0%(27/37);对照组结核病病史≤3个月者占79.5%(31/39),并发艾滋病者占5.1%(2/39),并发贫血者占33.3%(13/39),并发低蛋白血症者占43.6%(17/39),CD4+ 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者占7.7%(3/39),并发肠梗阻者占20.5%(8/39),腹部症状为首发症者占46.2%(1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64、8.104、6.541、15.263、17.565、5.564、5.65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OR=23.828,95%CI:2.946~192.744)、并发肠梗阻(OR=10.292,95%CI:1.607~65.899)、低蛋白血症(OR=43.455,95%CI:3.697~510.796)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OR=25.706,95%CI:2.231~296.223)是肠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结核病病史≤3个月(OR=0.026,95%CI:0.003~0.247)为保护因素。结论: 肠梗阻、低蛋白血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是腹腔结核患者并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当腹腔结核患者出现上述危险因素时要警惕发生肠穿孔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