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溶栓治疗时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5 h)与早期组(3 h),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治疗效果(70.00%,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早期组患者NIHSS评分[(16.9±2.9)分]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16.5±3.1)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NIHSS评分[(9.2±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ICH型颅内出血与HI型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PH型颅内出血发生率(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CIS患者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可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窗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ACI患者118例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分成2组,3 h组(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距发病3 h)60例,3~4.5 h组(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距发病3~4.5 h)58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的比率。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不同时间点3 h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3~4.5 h组,临床有效率高于3~4.5 h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3~4.5 h组(均P0.05)。结论:在2种不同时间窗下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ACI,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3 h之内溶栓的临床疗效优于3~4.5 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治疗患者采用不同时段介入溶栓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72例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将入选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分为观察组(发病时间3h)与对照组(发病时间为3~6h)各36例。均采取介入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24h、治疗后7d患者评分均显著下降,而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Hcy、BNP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7d,两组Hcy、BNP水平均显著改善,而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病死率及颅内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发病3h以内患者相比于发病3~6h的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更好,起效快,神经功能恢复更明显,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善更显著,病死率更低,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发病4.5 h内给予静脉溶栓,8 h内给予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发病3.0~4.5 h内行静脉溶栓,8 h内行机械取栓术治疗。①治疗后3周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3 d、3周NIHSS评分;③治疗后3周比较两组血管开通及取栓后血管狭窄侧支代偿率;④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周观察两组血管灌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mTICI);⑤治疗后3周观察两组再出血率、再闭塞率、病死率。结果①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0%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②治疗后24 h、3 d、3周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24 h、3 d、3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P0.05或P0.01)。③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管开通率、取栓后血管狭窄侧支代偿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治疗后3周mTICI分级≥2b级比例均较术后即刻升高,且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周观察组mTICI分级≥2b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⑤治疗后3周,观察组再出血率、再闭塞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提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理手术时间、充分术前评估对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发病4.5 h内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53例,分为rt-PA组24例和对照组29例,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rt-PA组还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来评估治疗安全性。采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改良Rankin(m R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s ICH及死亡。rt-PA组治疗后2 h、24 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 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与常规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心源性脑栓塞(CCE)患者预后和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发病时间窗为4.5 h内的C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具备溶栓指征且自愿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0.9 mg/kg)和低剂量组(0.6 mg/kg),每组36例。治疗后24~48 h复查颅脑CT或MRI,评估2组患者出血转化情况,比较2组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并比较2组溶栓后90 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24 h、7 d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BI均高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前后,2组NIHSS评分、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转化评估结果显示,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其他部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后90 d时,2组mR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溶栓后90 d时mRS评分、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CE患者采用低剂量(0.6 mg/kg)与标准剂量(0.9 mg/kg) 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预后和出血转化风险相近,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31-3733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m R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用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颅内出血性和非颅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均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替普酶(reteplase,rPA)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规定的溶栓条件、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不同剂量rPA(0.9mg/kg或0.6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24小时NIHSS评分、3个月后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等。结果 (1)两种不同剂量组在入院时的NIHSS评分、发病距溶栓用药时间、溶栓后12小时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不同剂量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种不同剂量组sIcH发生率、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及3个月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剂量(0.9mg/kg或0.6mg/kg)rPA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均有效,两种不同剂量组间sIcH的发生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中风科2010-04—2016-06收治确诊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时间窗(发病3 h以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行超时间窗(发病3~9 h)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临床疗效、Bathel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筛选患者情况下,通过适当延长静脉溶栓时间窗,运用rt-PA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试验中认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3~9 h静脉溶栓仍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再依据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NIHSS评分4~24分及NIHSS评分4分者。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及不同NIHSS评分者溶栓前及溶栓24h、14d、3个月NIHSS评分,记录溶栓后3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后3个月,NIHSS评分4~24分者治疗有效率在观察组(89.19%)高于对照组(63.64%)(P0.05),NIHSS评分4分者治疗有效率在观察组(87.50%)与对照组(7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NIHSS评分4~24分者NIHSS评分在溶栓24h[(7.27±4.33)、(10.45±5.32)分]、14d[(5.19±3.24)、(7.48±5.43)分]、3个月[(2.65±2.28)、(4.70±4.41)分]均低于治疗前[(11.19±4.50)、(11.12±4.89)分](P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NIHSS评分4分者NIHSS评分在溶栓24h[(4.50±3.75)、(3.57±2.99)分]、14d[(2.25±1.77)、(3.00±2.11)分]、3个月[(1.50±0.78)、(1.00±0.53)分]与溶栓前[(1.87±1.13)、(1.86±0.89)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个月,NIHSS评分4~24分者并发症发生率在观察组(21.62%)与对照组(15.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4分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溶栓前NIHSS评分4~24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对溶栓前NIHSS评分4分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t-PA静脉溶栓组31例,单纯治疗组39例.对患者行NIHSS评分,改良Rankin(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估早期及晚期预后.结果 静脉溶栓组24 h时NIHSS评分较单纯治疗组低(P<0.05);静脉溶栓组7d时NIHSS评分与单纯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溶栓组90 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单纯治疗组多(P<0.05);静脉溶栓组90 d时Barthel指数较单纯治疗组升高(P<0.05).静脉溶栓组出血事件较单纯治疗组高(P<0.05);但静脉溶栓组症状性脑出血与单纯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单纯综合治疗,但仍需注意静脉溶栓后出血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凤莲  纪茹英  王彦  李晓阳 《临床荟萃》2010,25(15):1308-1310
目的 探讨在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I)指导下使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P)的疗效.方法 对50例SP患者行头CT、头颈CTA及CTPI检查.治疗组:选择25例CTA显示有责任血管狭窄,且CTPI灌注异常范围大于CT显示病灶范围的SP患者,行动静脉双途径溶栓治疗.对照组:其他25例因各种原因未行上述治疗的SP患者.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在溶栓治疗后1~14天,NIHSS评分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常规治疗后1~3天,NIHSS呈逐渐升高趋势,直到14天才出现下降,治疗组治疗前,NIHSS(21.31±8.23)分,治疗后1天(18.20±9.68)分,治疗后3天(15.50±6.98)分,治疗后7天(13.40±7.23)分,治疗后14天(9.23±6.78)分,对照组治疗前(20.31±8.65)分,治疗后1天(22.00±10.11)分,治疗后3天(23.90±8.89)分,治疗后7天(21.40±8.21)分,治疗后14天(17.40±8.15)分.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90天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T,CTA及CTPI联合应用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病变及脑血流灌注情况,利用参数图不一致性,快速、准确反映缺血半暗带部位,可作为动静脉溶栓病例的选择标准.动静脉溶栓治疗SP患者,可以明显改善SP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远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汉族居民急性脑卒中溶栓时间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广州市中心城区2005年1月至2012年3月连续入选的急性脑卒中综合征并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1)按Kidwell标准定义的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4~25分;3)接受过阿替普酶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4)入院基线CT、MRI扫描未发现明显异常信号,或者低信号区域小于三分之一血管供血区;5)症状出现到接受治疗时间均在12 h以内。排除标准与美国的NINDS试验类似。静脉溶栓最大剂量0.9 mg.kg-1,动脉溶栓最大剂量不超过30 mg。临床结局指标以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0~1分为良好,2~6分为不良,同时对死亡结局进行单独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100例患者(男44例,女56例),年龄中位数73岁,阿替普酶剂量中位数50 mg,NIHSS评分中位数13分;溶栓方式(静脉67例,动脉33例)。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37例(37%),预后不良63例(63%);死亡15例(15%)。时间窗﹤3 h、3~6 h和﹥6~12 h 3个时间段对溶栓预后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OR=0.858,95%CI 0.666~1.106),但时间窗、NIHSS评分和体温3个因素与死亡结局独立相关,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905和0.624;死亡分布与时间窗呈负相关,而单位时间NIHSS改变值强烈预测溶栓后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小于5分.h-1者,生存概率可增加约27倍(P=0.000,OR=28.03,95%CI 5.74~136.76)。结论汉族城市居民急性脑卒中溶栓结局与传统时间窗定义无显著相关性,而急性脑卒中病情的发展速度则与溶栓后90 d死亡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王雅琼  李欣  邱诗雄 《临床荟萃》2009,24(24):2131-213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6小时)溶栓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发病6~12小时内完成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且PWI〉DWI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A组)、溶栓+依达拉奉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3组,A组、B组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6~0.9mg/kg静脉滴注溶栓治疗,C组常规治疗。3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周、2周、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B组在溶栓后1周、2周、3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为7.43±3.32、6.71±3.26和4.08±2.13,均较A组、C组降低(P〈0.05);溶栓后2周、3个月的ADL评分分别为67.23±13.72和81.54±12.21,较A组、C组明显升高(P〈0.05);B组治疗后复查头颅CT梗死面积小于A组和C组;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将依达拉奉和rt-PA联合应用可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  相似文献   

16.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AM I患者59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UK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66.7%(14/21)。UK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4.8%(1/21),常规治疗组为18.4%(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5%(6/21),未溶栓组为52.6%(2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朱海暴  李勇  张冠文  沈永玲  杜海松 《临床荟萃》2014,29(12):1348-1351
目的 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探索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24小时,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否安全,能否降低患者的卒中复发率并改善预后.方法 传统静脉溶栓组22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联合静脉溶栓组23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同时联合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然后继续单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未溶栓组25例,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未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轻型卒中患者,常规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3个月时评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其中NIHSS评分0~1分、BI 95~100分、mRS为0~1分者定义为良好结局.评估3个月内脑出血率、病死率和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3个月时,传统及联合静脉溶栓组良好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溶栓组(P<0.05,P<0.01),传统静脉溶栓组和联合静脉溶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溶栓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溶栓组(P<0.05).3组之间的脑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3个月内良好结局的比例、减少卒中的复发.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24小时,短期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溶栓组35例,对照组(未溶栓组)40例,溶栓组采用尿激酶及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62.86%,病死率11.43%,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22.5%,病死率27.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在急性期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比实施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前后1年中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和开始溶栓时间;对比发病3 h、发病6 h但3 h行rt-PA溶栓和发病6 h脑梗死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的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7 d、21 d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实施一体化前后一年中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0.9%和38.3%,开始溶栓时间分别为(4.7±1.5)h和(3.8±1.6)h;发病3 h、发病3 h但6 h进行rt-PA溶栓治疗前和发病6 h保守治疗前三组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d后NIHSS评分分别为(7.2±5.2)分、(8.2±5.5)分和(12.9±4.6)分,7 d后分别为(4.9±5.9)分、(6.8±6.3)分和(9.7±5.5)分,21 d后分别为(4.0±4.8)分、(5.7±4.6)分、(8.7±4.0)分,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能有效缩短脑梗死诊断时间,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溶栓治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牛世泰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87-168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84例(发病时间〈6h)随机分为溶栓组("-34)和对照组(n=50)。溶栓组用rt—PA0.9mg/kg,溶栓12h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2次/d,连续应用7d;对照组不使用rt—PA,其他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监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颅内出血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1个月及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d后Barthel指数开始明显升高,治疗后7d、1个月及3个月溶栓组的Bar—the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x2=8.57,9.84;P〈0.01);两组Fib水平治疗后12h明显降低(P〈O.05),治疗后48h及72h两组Fib水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