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德海  岑松  钟江  刘元晓  冯雄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214-3215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治方法. [方法]对7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7例经磁共振成像均确定癌栓范围,其中6例肝下型(Ⅱ型),1例肾静脉型(Ⅰ型).全部手术取出癌栓,且经病理证实,1例术后20个月死于肺转移,6例随访5-40个月,无瘤存活.[结论]磁共振成像是术前确定癌栓范围的最好方法.没有局部淋巴结侵犯或远处转移的肾癌病人,根治性手术仍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癌栓伸入腔静脉的水平和是否侵犯腔静脉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肿瘤剜除术治疗肾细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肾细胞癌患者30例,经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6例,肾乳头状腺癌4例。[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肿瘤直径1.6~4.0cm,平均3.2cm。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25~150ml,平均103ml。肾蒂血流阻断时间26~51min,平均32min。术后住院4~7d,平均5.7d。术后切缘病理均为阴性。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4.3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早期肾细胞癌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薛某于2010年8月在其单位的组织下到北京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体检结果中的肾功能检查显示尿素18.49mmol/L、肌酣340umol/L,B超检查结果为“双肾略饱满,结构大致正常,观察肾功。”根据体检结果,薛某去中医院进行调理。2010年11月,薛某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入院,CT检查考虑恶性肿瘤,双肾静脉、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核磁显示,右肾占位,右侧肾静脉及下腔可见巨大瘤栓,考虑肾癌伴右侧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可能大。2010年12月,肺CT显示,薛某右肺可见多发7毫米以下结节影,右下肺膨胀不全,右肺转移,下腔静脉及右肾改变。专家会诊认为,薛某肾肿瘤明显,已无正常组织,多处伴有癌栓,且已有扩散,不适宜手术。根据现病变情况,在2010年8月末,肾内应已见实质性包块,当时应立即就医。2010年12月9日,薛某确诊为肾细胞癌,12月10日,薛某死亡。  相似文献   

4.
许银实  赵志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3):4520-452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癌中的表达以及MVD与CT征象的关系. [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且CT资料完整的肾细胞癌4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VEGF的表达水平和MVD.螺旋CT检查用东芝AsteionMSCT机.观察CT图像上肿瘤大小,有无坏死、液化、囊变,强化峰值,肿瘤边界,有无肾周脂肪浸润、淋巴结肿大,静脉侵犯,邻近器官侵犯或/和远处转移等,并与免疫组化结果相比较. [结果]①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41例肾细胞癌的检出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100%,分期准确度为94%;②41例肾细胞癌中PCNA、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5.6%;MVD为87.80±38.91条/视野.③ PCNA、VEGF的阳性表达与℃T图像上肿瘤直径,瘤体坏死、液化、囊变,增强程度,肿瘤边界,肾周脂肪浸润,淋巴结肿大,静脉侵犯,邻近器官侵犯或/和远处转移有关,同时与MVD有关(P<0.05);④肾细胞癌的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97,P<0.01). [结论]①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肾细胞癌进行较准确的术前诊断,是肾细胞癌可靠的检查方法.②肾细胞癌的部分CT征象与PCNA、VEGF的表达和MVD有关,提示肾细胞癌的部分CT征象可间接反映肾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与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6例患者,经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后,行开放性手术输尿管复位14例,肾切除1例,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1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主要进行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提示输尿管位于正常位置。术后无漏尿和输尿管狭窄发生,肾盂及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肾切除患者预后良好,对侧肾功能正常。结论对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特别是Ⅰ型,经复位后预后良好。与B超、IVU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比较,逆行造影CT或磁共振水成像(MRu)检查可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后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其手术方法,除传统开放手术外,有条件医院亦应考虑开展腹腔镜途径。  相似文献   

6.
右肾癌伴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一例右肾癌伴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高龄患者在浅低温 (34℃ )体外循环下行右肾癌根治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切开取癌栓术。手术持续 5个小时 ,其中体外循环时间为 5 0分钟 ,循环阻断时间为 15分钟 ,取出下腔静脉癌栓长 11cm ,右心房癌栓 4× 5cm ,术后病人情况良好 ,术后第 18天出院。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 男 ,81岁 ,因双下肢浮肿 2 0余天入院 ,入院时伴低热 (38 3℃ ) ,无血尿、腹部胀痛及腹部肿块等肾癌的典型症状 ,B超、CT均示“右肾肿瘤伴右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 ,进一步做MRI检查示“下腔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提高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内分泌功能测定、影像学特点做出诊断,手术治疗并随访。结果16例患者中,内分泌功能紊乱者8例,以库欣征、性征异常、醛固酮增多症为主。超声、CT、MRI测定肿瘤直径为4.8~19.5cm,平均7.8cm。3例有远处转移。行根治性切除术13例,侵及同侧肾脏者做肾和肾上腙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并腔静脉癌栓切除2例,腔静脉部分切除1例。病理结果:Ⅰ其耳2例,Ⅱ期8例,Ⅲ期3例,Ⅳ期3例。随访3-62个月,手术2年以上的11例患者中有6例仍存活,但1例肺转移,1例骨转移;死亡5例,平均存活26个月。结论肾上腺皮质癌患者预后差。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199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6例患者,经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后,行开放性手术输尿管复位14例,肾切除1例,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1例.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主要进行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提示输尿管位于正常位置.术后无漏尿和输尿管狭窄发生,肾盂及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肾切除患者预后良好,对侧肾功能正常.结论 对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特别是Ⅰ型,经复位后预后良好.与B超、IVU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比较,逆行造影CT或磁共振水成像(MRU)检查可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后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其手术方法 ,除传统开放手术外,有条件医院亦应考虑开展腹腔镜途径.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HCC)常侵犯门静脉、肝静脉、甚至下腔静脉,形成癌栓,但HCC合并胆管癌栓者少见。本院自1998-02~2003-10共诊治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侵及右心房的方法及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4月、8月,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除外远处转移并评估下腔静脉重建的可能和范围,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分别经右后外侧切口和胸部正中切口入路,切开下腔静脉近心段,切除了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及延及右心房内的肿瘤,下腔静脉补片成型。结果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并康复出院,随访17~21个月,证实手术效果良好。其中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下腔静脉原发肿瘤侵及右心房如未发现其它部位转移,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多学科的合作下行体外循环下积极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肾盂和上段输尿管肿瘤患者中的手术技巧,总结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高危肾盂和(或)上段输尿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左侧清扫范围包括肾门、腹主动脉表面、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右侧包括肾门、下腔静脉表面、下腔静脉旁、下腔静脉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38±14)min,清扫淋巴结(14.0±4.5)枚,18.2%(4/22)的患者为淋巴结阳性。随访(14.3±6.3)个月,其中2例患者出现膀胱内肿瘤复发,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死于肺转移。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对显露肾门、下腔静脉后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对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9年9月的经手术或活检病理确诊的21例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1组)的MSCT平扫、动态增强资料,与同期80例病理确诊的中央型鳞癌(2组)的MSCT资料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有鉴别诊断价值的征象. [结果]在MSCT征象中,1组肿瘤的受累支气管管壁光滑(或不规则)伴支气管通畅的狭窄的出现率、肿瘤长轴方向与相应支气管走行一致的出现率以及肿瘤转移到上腔静脉后、主动脉弓下、隆突下淋巴结的几率明显高于2组,而2组的受累支气管截断或支气管内息肉样结节的出现率、较大肿瘤边缘牵拉邻近叶裂出现的局部结节状突起的出现率以及肿瘤坏死面积与最大横截面积之比明显大干1组(P<0.05).两组间肿瘤阻塞性炎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肿瘤远处转移率大于2组(P(0.05).[结论]MSCT征象有助于中央型未分化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功能成像特征。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21个病灶,15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病灶累及胸肌;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19例,黏液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病灶边界不清,可见分叶和毛刺征象,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FS呈稍高、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ADC值为(0.90±0.23)×10^-3;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4例呈“流出型”Ⅲ型曲线,17例呈“平台型”Ⅱ型曲线。结论:3.0T磁共振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尤其病灶数目、大小,胸肌累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侧肾实质性或实质性为主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和双侧肾恶性肿瘤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经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平均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增大超过2 cm.1例伴结节性硬化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3个月后随访,肿瘤缩小约20%.双侧肾恶性肿瘤患者均为透明细胞癌,2例死亡,1例未见转移,1例Von Hippel-Lindau(VHL)病术后肌酐轻微升高.结论 双侧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VHL病推荐行肿瘤剜除;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可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提高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内分泌功能测定、影像学特点做出诊断,手术治疗并随访。结果16例患者中,内分泌功能紊乱者8例,以库欣征、性征异常、醛固酮增多症为主。超声、CT、MRI测定肿瘤直径为4.8~19.5cm,平均7.8cm。3例有远处转移。行根治性切除术13例,侵及同侧肾脏者做肾和肾上腺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并腔静脉癌栓切除2例,腔静脉部分切除1例。病理结果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3例,Ⅳ期3例。随访3~62个月,手术2年以上的11例患者中有6例仍存活,但1例肺转移,1例骨转移;死亡5例,平均存活26个月。结论肾上腺皮质癌患者预后差。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皮质浸涧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10例均行B超、静注肾盂造影(IVU)、CT检查,7例行MRI检查,6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例术前误诊为肾癌者行肾癌根治术后二期行输尿管残端及膀胱袖套状切除,5例术胁确诊一期双切口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套状切除,1例误诊为肾上腺占位,1例疑诊肾盂癌青行姑息性肾及肾周肿块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孟移行细胞癌Ⅲ级。1例术后3个月死于全身脏器功能衰竭,3例术后1年内死于肝、肺转移,3例术后2年内死于肝、肺、腹膜后转移,另3例分别为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3年,在随访中。结论 皮质浸润型肾盂移行细胞癌属高级、高明恶性肿瘤,易误诊为肾癌,临床上需提高认识,综合分析B超、IVU、CT、MRI及尿脱落细胞学资料进行诊断,对疑诊病例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根治性患肾、输尿管及膀胱部分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手段,可结合放疗、化疗。此类肾盂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李志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00-5001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的介入方式对于伴血栓形成的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某院1997~2010年间的42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进行不同的介入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在参与研究的42名患者术后的随访中发现,有20例术后能正常生活,15例能维持轻度体力劳动,7例仅能日常生活自理但无法进行体力劳动.术后无1例产生并发症和病情复发. [结论]临床所采用的介入先溶栓后再行球囊扩张术对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伴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肠梗阻的检查方式和治疗方案。方法对52例恶性肠梗阻进行无肠道准备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42例癌性病因和10例非癌性病因恶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结果磁共振成像对52例恶性肠梗阻的定位和病因符合率均为100%、96.2%(50/52);MRI的良恶性判定准确率为100%。10例非癌性病因药物治疗有效率100%,42例癌性病因经手术或置入可扩式的支架,梗阻完全缓解15例,症状改善25例,无效2例。结论无肠道准备方式磁共振成像对于恶性肠梗阻检查简便、诊断准确,治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因素,进行规范、个性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对13例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49岁。平均肿瘤直径3.2cm。病理分期均为T1N0M0。评估肾蒂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局部复发情况。[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肾蒂阻断时间平均15min。术后无出血及漏尿。平均随访47.2个月,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于适合的肾肿瘤患者,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可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保留患肾功能。手术指征可扩展至对侧肾脏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PV)、肝静脉或下腔静脉(IVC)癌栓的处理。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68例,其中PV癌栓63例,肝左静脉癌栓1例,肝中静脉癌栓合并PV左支癌栓1例,肝右静脉、IVC合并PV右支癌栓1例,IVC癌栓2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0d病死率为2.9%,其余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