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慧  安新江  王庆文 《临床医学》2012,32(11):95-96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8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异常,主要有心律失常为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常合并ST-T改变。动态心电图阳性率96.5%,高于常规心电图的阳性率74.4%。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本课题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时段内诊疗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60例。均对患者施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和病理结果间的比较,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率。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方式阳性率为83.33%,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阳性率为95.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均可起到早期诊断效果,但前者阳性率较高,应加大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6例急性VMC患儿入院24小时内,以及入院后1、2、3周及3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察;VMC患儿心电图(ECG)检查结果与cTnT 的对照分析;VMC患儿cTnT阳性组与cTnT阴性组治愈率比较。结果 急性VMC患儿cTnT阳性率显著高于同期心肌酶谱中各项目阳性率(P<0.005;P<0.05); VMC患儿入院治疗后在连续的监测中cTnT含量逐渐减低,3周时cTnT含量已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cTnT阳性组ECG异常率(92.4%)显著高于cTnT阴性组ECG异常率(66.7%)P<0.005。3个月的总治愈率cTnT阴性组(95%,57/60)显著高于阳性组(66.7%,44/66)(P<0.005)。结论 在VMC的诊断中cTnT可取代传统的心肌酶谱检测,动态监测cTnT含量对VMC患儿的病情及疗效判断以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牛玲  安新江  田静  王燕 《临床医学》2013,33(3):72-74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24例VM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MC的发病年龄以1岁前居多,临床上以发热、心前区疼痛、全身乏力等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心电图异常110例,占88.71%,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2.31%,心肌酶检查异常率为96.77%.治疗有效率为94.35%,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于儿童期,特别是1岁内的病毒性感染患儿,临床上应关注有无VMC表现,疑似患儿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磷酸肌酸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确切的心肌保护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136例拟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同时进行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动态心电图结果异常112例,常规心电图异常64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可对心律失常作定性分析,排除器质性病变,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对42例病毒性心肌炎儿童(观察组)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和R-R间期散点图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儿童比较,病毒性心肌炎儿童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显著减低(P<0.001),非线性分析的散点图正常儿童多呈彗星状,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呈非彗星状.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为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小儿室性早博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早搏53例及病毒性心肌炎48例观察。结果:发现无症状早搏大多属功能性早搏,而心肌炎恢复期组患儿虽然其常规心电图正常或改变轻微,临床亦无症状,但动态心电图结果为阳性,则提示需加强随访,并适当限量活动。结论:动态心电图有助于对心律失常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诊断,适于儿童各年龄组。动态心电图可判断早搏的性质和预后,临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心电图(high freguency electrocardiogram, HFECG)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3月~2009年8月确诊的16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于治疗前后使用ECG-512A心电自动分析仪记录静态卧位心电图和HFECG,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治疗前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检查正常49例,大致正常46例,异常69例;HFECG检查正常5例,可疑异常31例,异常128例.HFECG阳性率78.05%,显著高于ECG(P<0.01).治疗2周后复查HFECG正常130例,可疑异常12例,异常19例,切迹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 HFECG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检出率,动态观察HFECG的切迹数变化,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52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标  陆昀 《临床荟萃》1997,12(14):639-640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本文对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1990年1月~1995年8月住院治疗的2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男112例,女140例;年龄14~30岁218例,31~50岁30例,≥51岁4例,平均年龄34.4±10.7岁。病程小于6个月。 1.2 方法 采用国产DZS-2 Holter(高性能携带式Holter系统),选用CM_1、CM_5双极胸导联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观测,所有患者都在住院后1~7天内监测,Holter检查前仅做对症支持治疗,未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果经回放仪高速回放分析并打印,然后人工分析核实,排除各种伪差及干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肌钙蛋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以黄芪注射液并辅以大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分别测血清肌钙蛋白及心电图,并对心电图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后1周、2周两组血清肌钙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t=3.636,P<0.01,t=6.67,P<0.001)。治疗2周、1个月后心电图ST-T改变、室性早搏恢复例数观察组多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χ2分别为5.71,6.42,6.41,4.50,P<0.05)。3个月复查时,ST-T改变恢复观察组仍优于对照组(χ2=5.62,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联用能够快速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肌钙蛋白,促使异常心电图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