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弓形虫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先天性弓形虫感染的传播途径及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84例产妇及其新生儿,采集产妇静脉血3ml及其新生儿脐血3ml,用ELISA法一次性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CAg、弓形虫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结论母婴垂直传播是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感染的主要途径,对孕妇弓形虫感染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优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温州市1817例孕妇的3000余份早、中、晚孕期血清进行弓形虫感染的IgM及循环抗原的测定。结果表明弓形虫感染IgM抗体阳性为9.46%(172/1817)为感染,原发感染率为0.33%(6/1817)早、中、晚孕期循环抗原阳性分别为2.4%(8/332)、4.1%(11/263)、4.95%(15/303)。提示弓形虫是围产期隐性感染导致残疾儿出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情况的调查姜爱枝1尹华发2张凤英1余鑫之2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宫内传播情况,我们对HBV血症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我院产科1993年1月~1995年10月收住产妇3971人,对其中275...  相似文献   

4.
对母婴弓形虫感染疑似病例83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聚合酶联法测定弓形虫DNA和IgM进行弓形虫感染的研究。结果显示:孕产妇Tox-DNA阳性8例,Tox-IgM阳性20例,新生儿组Tox-DNA阳性10例及Tox-IgM阳性8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孕产妇每Tox-IgM阳性明显高于新生儿组,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感染宫内垂直传播的免疫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弓形虫感染宫内垂直传播对母体胎儿有很大危害.妊娠母体处于特殊的免疫状态,即正常妊娠是以Th2型免疫为主,以避免细胞免疫对胎儿的危害;而感染弓形虫后的机体是以Th1型免疫为主来防御细胞内寄生原虫的危害;这两种免疫反应之间的矛盾造成感染弓形虫的母体免疫反应的进一步偏移.这种矛盾的免疫现象也与性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和子宫内局部免疫有关.同时,由于体液免疫各抗体在母体和胎儿的弓形虫感染宫内垂直传播中变化复杂.给疾病诊治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免三联诊断法对 35 6例母婴配对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产妇弓形虫感染率平均为 19 1% ,各单项检测分别为循环抗原 (CAg) 15 2 %、IgM2 5 %、IgG3 4% ;新生儿弓形虫感染率平均为 17 7% ,其脐血各单项检测分别为CAg16 9%、IgM0 3%、IgG2 2 %。CAg垂直传播率为 35 2 % ( 19/5 4)。 4例畸胎儿中 1例脐血弓形虫CAg阳性。结论 :孕妇感染弓形虫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 ,应引起围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加强对弓形虫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体及温血动物体有核细胞内的专性寄生虫,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人类和许多哺乳类、鸟类及爬行类动物均可自然感染,家畜的阳性率可达10%~50%,常形成局部暴发流行,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全世界约有5亿~10亿的人感染弓形虫。成人大多为隐性感染,孕妇初次感染可导致流产、畸胎或死胎,成为优生优育的严重障碍。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常造成严重后果。弓形虫病已成为影响人口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是关系到优生优育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8.
廖丹梅 《广西医学》2006,28(11):1800-1801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感染人和牲畜,引起人和牲畜发生弓形虫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大多无临床症状,但可通过垂直传染的途径,影响胎儿或新生儿发育,引起流产、胎儿多发畸形、死胎、早产、围产期死亡及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病.本文通过检测正常孕妇及早期先兆流产孕妇血清中弓形虫IgM、弓形虫DNA,探讨弓形虫与早期先兆流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随着围生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发展 ,妊娠期弓形虫感染引起的胎婴儿先天性异常 ,已受到众多预防及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它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的最重要的生物学因素之一 [1 ,2 ]。弓形虫是一种原虫 ,寄生在除红细胞外的几乎所有有核细胞中 ,可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 ,尤其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 ,可致严重后果 ,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原虫[1 ,3 ] 。弓形虫可寄生在人及 190多种动物体内 ,终宿主是猫。 190 8年法国学者 Nicolle及 Man ccaux在北非的刚地梳趾鼠的肝脾单核细胞中发现弓形虫。 192 3年捷克医生 Jan Ku在布拉格一医院观察…  相似文献   

10.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72例早产、死胎及先天性畸形儿尸检组织中的弓形虫DNA。结果示,PCR阳性9例(12.5%),包括早产1例、死胎3例、脑积水1例、畸形儿4例。10例对照标本均为阴性。提示在人类早产、死胎及先天性畸形儿病例中可能存在弓形虫感染现象。弓形虫感染可能是导致人类异常妊娠结局和先天性畸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间接血凝法对洛阳地区部分人群及动物弓形体感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人群感染率为5.79%,男性为4.72%,女性为6.84%。年龄分布为20~50岁青壮年感染率最高为5.86%~6.81%。城市居民感染率为4.71%,农村居民为6.54%,动物中以猪(12.98%)和褐家鼠(13.11%)感染率较高.表明本地区人群存在弓形体感染,猪和褐家鼠可能为保虫宿主和传染源。上述结果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2.
孕妇和胎儿弓形虫感染抗体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银川地区孕妇和胎儿弓形虫感染状况及与职业、民族和孕产次之间的关系,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健康。方法用间接血凝试验对279例孕妇静脉血和胎儿脐血配对及33例孕妇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303名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21人,阳性率为6.9%;279份胎血中阳性6份,阳性率为2.2%;279份母血和胎血配对检测中母血阳性而胎血阴性15人,占5.4%。干部,工人,农民,无固定职业四组弓形虫抗体检测各组阳性率分别为5.9%、7.5%、8.3%和9.7%,差异无显著性(P>0.05)。回汉族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和8.9%,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妇第一产次弓形虫抗体阳性明显高于第二、三产次;弓形虫抗体阳性均出现在第一产次胎儿脐血中。结论不同职业和民族的孕妇均有弓形虫的感染,母体感染后可经胎盘血液传递给胎儿使其感染,第一产次孕妇感染后使胎儿受染机会大于第二、三产次。对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调查精神病患者的弓形虫感染情况,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精神病患者血清的弓形虫IgG抗体、弓形虫IgM抗体和弓形虫循环抗原(CAg)。结果 196例精神病患者中检出弓形虫感染阳性29例,阳性率为14.80%;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类型精神病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省部分地区精神病患者中弓形虫感染率高于全国正常人群水平,弓形虫感染是否精神疾患的病因之一尚难确定。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HCMV感染母婴垂直传播与HCMV gB基因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李芬  于学文  张剑萍  任永惠  李学成 《医学争鸣》2006,27(15):1428-1430
目的:了解陕西秦巴山区母婴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流行株的gB基因型分布,探讨HCMV gB基因型与宫内HCMV感染结局的关系. 方法: 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214对孕妇血清和新生儿脐血血清中的HCMV gB基因,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sa I和Hinf I分别对HCMV gB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结果: ①214例孕妇血清中HCMV-DNA阳性13例,阳性率为6.1%. 新生儿脐血血清中HCMV-DNA阳性5例,阳性率为2.3%. 在13例HCMV-DNA阳性孕妇中,其配对脐血阳性4例,HCMV宫内传播率为30.8%. ②13例HCM VgB DNA阳性标本均为gB2型,3例症状性HCMV感染婴儿与2例无症状性感染婴儿均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③HCMV感染孕妇早产、胎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质量儿(<2500 g)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孕妇(P<0.05),而新生儿窒息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陕西秦巴山区母婴HCMV流行株以gB2型为主. gB2基因型可引起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6.
弓形体感染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弓形体感染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6例先心病(CHD)组与38例对照组心脏组织进行弓形体特异的p30表面蛋白的基因序列282bp片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①66例CHD心脏组织中TOX-DNA阳性10例(占15%),而38例对照组中TOX-DNA阳性公1例(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11例新生儿CHD中TOX-DN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拟抗弓形虫汤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三组(A中药抗弓形虫汤组、B复方SMZ组、C模型组),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小鼠,2h后灌胃给药,A组给予中药配伍0.5ml(18mg/m1),B组给予0.5ml复方SMZ悬浊液(12mg/m1),治疗组疗程14d,观察至30d,记录小鼠存亡情况;肝组织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在感染后第3d、6d和第20d用羟胺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的血清、心、肝和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A(16.55d)、B(23.20d)组小鼠存活时间均较C(7.85d)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查A组及B组有不同程度肝细胞肿大、炎症细胞浸润等病变,但与C组相比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小鼠各部位SOD活性较C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自拟抗弓形虫汤有显著的抗弓形虫作用,它从推迟小鼠死亡时间,保护肝细胞,增强抗氧化损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20例MRI表现。结果病灶多发者18例,病变侵犯基底节区13例,侵犯小脑半球12例,额颞顶枕叶皮髓交界16例;MRI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多种病灶形态共存15例,有花环状强化19例,小结节状增强14例,片状增强9例。经抗弓形虫治疗后病变吸收好转。结论艾滋病患者增强扫描见花环状强化,高度提示脑弓形虫感染,MRI可以判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抗弓形虫感染ROP2核酸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弓形虫核酸疫苗,以用于弓形虫病的防治。方法根据RO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能表达ROP2完整蛋白基因的扩增引物,扩增ROP2靶基因并克隆于PUCm—T载体,然后再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e—DNA3质粒中,制备弓形虫pe—DNA3—ROP2核酸疫苗;应用裸pc—DNA3—ROP2免疫小鼠,通过免疫学指标的检测,评价小鼠的免疫应答反应,最后应用弓形虫RH株攻击实验,评价出该疫苗的有效保护率、安全性和在人类及畜类的应用价值。结果以ROP2基因为模板,PCR扩增出1.7kb DNA条带,与预想结果一致;将扩增DNA回收并成功的克隆了ROP2(PUCm—T—ROP2),然后亚克隆并构建了pe—DNA—ROP2重组体,通过酶切、PCR扩增和基因测序证明亚克隆的重组子正确,ROP2扩增基因包含了ROP2蛋白基因读码框内的完整序列;在应用疫苗免疫接种小鼠结果显示。疫苗接种能使小鼠产生强烈的细胞、体液免疫反应;攻击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并且开始死亡时间明显延迟(P〈0.001),实验组9只小鼠中有1只长期存活;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现小鼠对免疫接种的毒性和异常反应。结论该疫苗免疫原作用强,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价值,目前可在动物群体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