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明强  郑江华  陈开  武国 《西部医学》2009,21(10):1731-1732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溶栓分另q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其余治疗相同,包括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波及丹参,疗程14天,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出现血尿2例,黑便4倒,而治疗组无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治愈4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好,使用简便、安全、可靠,无明显出血并发症等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阁  康昭  张建华  祁光裕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267-1268
自2000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们采用局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3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44例)并口对照组(42例)进行对比研究.治疗组采用纤溶酶静脉输入,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静滴治疗。结果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血栓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的同时,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也明显好转,无明显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顺行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顺行静脉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43条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原理,选择患者的足背浅静脉将50万IU尿激酶(UK)加压快速静脉推注,随后按50万IU/12h静脉滴入,持续3d,改为25万IU静注,静脉滴入不变,7d为1疗程;治疗期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h。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肢体周径膝上15cm处缩小6.0±1.73cm,膝下l0cm处缩小4.5±1.30cm,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经患肢静脉顺行造影,近期再通率达79.1%。结论:顺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纤溶系统功能降低是DVT、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课题通过对原发性DVT患者纤溶系统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在DV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纤溶酶对慢性期或后遗症期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6例,随机进入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纤溶酶治疗,观察患肢周径下降差值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合多普勒彩超推测有效率。结果纤溶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6%和8.7%,P〈0.05)。患者健侧同患侧的周径差值,治疗前后下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大出血及重要脏器损害。结论本研究认为结合抗凝治疗,纤溶酶临床应用受时间限制少,即使病程超过1周,甚至更长时间,都可以尝试应用,且使用安全,出血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顺行性溶栓治疗对36例晚期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Trousseau综合征)患者经彩色多普勒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或静脉顺行造影确诊后,采用尿激酶患肢顺行冲击溶栓和全身应用尿激酶持续溶栓;同时行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抗凝,用低分子右旋糖苷配伍丹参静脉滴注祛聚。结果:本组36例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死亡病例。因疗效不明显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其余34例均获不同程度缓解,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恶性肿瘤并发DVT应考虑Trousseau综合征的可能,以顺行溶栓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巴曲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静脉滴注巴曲酶进行治疗。结果:显效1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6.3%;5例无效,无效率为3.7%。3例出现皮肤紫斑,无皮肤过敏、牙龈出血,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巴曲酶可以作为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纤溶酶与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200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使用纤溶酶(赛百)与奥扎格雨钠(丹奥)对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方法:用乳胶凝集法(tinaquant法)测定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10天、2周)的D-二聚体含量,同时测量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2.1d。治疗后10d,D-二聚体下降至溶栓前水平,治疗后2周D-二聚体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后患肢周径的持续下降,D-二聚体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结论:D-二聚体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梅花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6):666-666,668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方法:将60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予纤溶酶300U/d静滴,共7天;对照组30例,予复方丹参20ml/d静滴,共7天。观察两组治疗后TIA的发作次数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0%、83.3%,对照组分别为33.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g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0.01)。结论:纤溶酶可显著减少TIA发作次数,降低血中Fg,对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溶酶(Fibrinogenase)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注射液200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静滴,1次/d,连用10d,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溶栓、抗凝、抗纤溶及血小板抑制剂,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纤溶酶对心绞痛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4.8%,心电图(ECG)改善总有效率67.4%,纤维蛋白原(FIBEN)降低(P<0.05)。结论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溶栓降纤调节纤溶系统使纤维蛋白原降低,从而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及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77-1078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以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纤溶酶与疏血通联合治疗法;对照组仅采用疏血通治疗,疗程都为10d。治疗效果采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法及总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完成后:治疗组NIHSS评分(8.32±5.576)显著低于对照组(11.98±4.959);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溶酶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更加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86-1087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纤溶系统及相关凝血因子的浓度变化。方法:选择被试者36例,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酶原、α2-抗纤溶酶、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浓度,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h以及治疗后24h的浓度差别。结果: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酶原、α2-抗纤溶酶和凝血因子Ⅷ在溶栓处理后浓度降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浓度升高。结论:对血浆中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的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rt-PA溶栓治疗的病理学理解。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以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另用依达拉奉30mg,以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7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45%,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58%)(P〈0.01);治疗组存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FI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无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结论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有学者认为,超急性期(发病1~6h)脑梗死患者适合用尿激酶等溶栓治疗,但发病6~72h的急性期患者则主张降纤维蛋白原药物如纤溶酶或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治疗,而二者的疗效比较评价报道少见。通过我院近几年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旨在观察纤溶酶与低分子肝素疗效。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纤溶酶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分别进行ESS评分及PT、APTT、FIB测定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PT、APTT、FIB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多发的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一年来,我院应用北京赛生制药厂生产的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于其它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对比,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纤溶酶组(56例)和小剂量尿激酶组(48例),溶栓分剐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两组其余治疗相同,包括抗凝(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加丹参静滴,疗程14天,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观察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胃肠出血(黑便)、泌尿系出血(血尿)、颅内出血等。疗程第5d和第10d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再通率及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PT过度延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均好,但纤溶酶使用简便、安全性可靠,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