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来丝虫感染沙鼠治疗前后血清抗体水手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IFAT) and immunoenzymatic staining technique (IEST), using frozen section of Brugia malayi and Setaria cervi adult worms, were applied to detect levels of IgG and IgM antibodies in jirds infected with Brugia malayi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oth methods could show the dynamic of antibodies during the course of infection. The peak of IgG and IgM antibodies were at the 12-14th week and 2-6th week after infection respectively. A high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levels of IgG antibody and the period of infection, whereas the antibody titer had no relation with the density of infection. During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antibodies detected by IFAT and IEST using two antigens decreased to low titre. It is considered that IFAT and IEST using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antigens could be equally used for the serodiagnosis and the evaluation of cure in filariasis.  相似文献   

2.
应用马来丝虫和牛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FAT和IEST检测马来丝虫感染长爪沙鼠血清中抗体IgG和IgM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分别在感染后12~14周及2~6周达高峰。感染沙鼠IgG水平与感染时期长短密切相关,但与感染度无关。认为IFAT和IEST,特别是后者,可望成为丝虫病诊断中较为理想的方法;牛丝虫抗原可望能代替马来丝虫抗原用于丝虫病血清诊断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抗丝虫抗独特型抗体 (抗 fil-抗 Id- Ab)对丝虫感染沙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从班氏丝虫病乳糜尿和鞘膜积液患者血清中分离含有高滴度的 Ig G,免疫家兔 ,获得兔抗 fil-抗 Id- Ig G,免疫沙鼠 ,再用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攻击 ,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 :抗 fil-抗 Id- Ig G一次脾内注射或多次皮下及腹腔内免疫后 ,50 %和 80 %沙鼠产生保护性免疫效果 ,沙鼠体内查不到微丝蚴和成虫 ,而从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或兔抗正常人 Ig G为对照组的沙鼠中 ,80 %沙鼠感染丝虫 ,与正常感染组相近似。结论 :用抗 fil-抗 Id- Ab对马来丝虫感染沙鼠 ,证实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影响马来丝虫对长爪沙鼠感染率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马来丝虫对长爪沙鼠感染率的因素。方法:用含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3)生理盐水感染长爪沙鼠,并分别加用抗生素、葡萄糖或培养液RPMI1640,观察接种鼠的存活率、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用含L3生理盐水组鼠存活率为80.9%,存活鼠感染率为60.5%,高感染度率为43.4%。加用抗生素组,鼠存活率为98.8%,存活鼠感染率为52.9%,高感染度率为30.6%。加用葡萄糖或RPMI1640组,鼠存活率(分别为98.0%和91.2%)、感染率(分别为68.8%和67.7%)和高感染度率(分别为50.0%和51.6%)均较高。长爪沙鼠感染马来丝虫浙江株(6代),存活鼠感染率和高感染度率均较贵州株(31代)高。结论:加用抗生素能提高感染鼠存活率,但其感染率和感染度降低。加用葡萄糖和RPMI1640,能提高感染鼠存活率、感染率和感染度。长爪沙鼠对浙江株(6代)较贵州株(31代)易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丝虫抗独特型抗体(抗fil-抗Id-Ab)对丝虫感染沙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从班氏丝虫病乳糜尿和鞘膜积液患者血清中分离含有高滴度的IgG,免疫家兔,获得兔抗fil-抗Id-IgG,免疫沙鼠,再用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攻击,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抗fil-抗Id-IgG一次脾内注射或多次皮下及腹腔内免疫后,50%和80%沙鼠产生保护性免疫效果,沙鼠体查不到微丝蚴和成虫,而从马来丝虫成虫可  相似文献   

7.
长爪沙鼠实验感染马来丝虫后,用感染期幼虫、微丝蚴的超声粉碎片段抗原和成虫的冰冻切片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观察血清抗体动态变化。抗感染期幼虫抗体多于感染后前3Wk内出现,抗成虫及微丝蚴抗体多于感染后前5、6wk内出现。在微丝蚴出现前,腹腔微丝蚴阳性和阴性沙鼠抗体水平差别无显著性,而在微丝蚴出现后,抗体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马来丝虫经长爪沙鼠传代的衰退情况。 方法 用马来丝虫微丝蚴感染中华按蚊 ,收集感染期幼虫 (L3) ,通过腹腔接种感染长爪沙鼠 ,连续观察 3 3代长爪沙鼠体内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发育情况。 结果 从 1974年建立的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至今 ,通过 3 3代传代 ,发现随着转种代数增加 ,从第 2 8代起长瓜沙鼠的阳性率逐年下降 ,由 2 8代的 80 %下降至 3 2代的 16% ,到 3 3代时阳性率降为 0。 结论 经过较长期的传代 ,马来丝虫幼虫难以在长爪沙鼠体内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首次让长爪沙鼠和小白鼠进行杂交,得MKG杂交小鼠。从东乡伊蚊体内收集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或幼虫200~250条注入杂交鼠腹腔内,125~284d在12只杂交鼠腹腔抽液中4只检获微丝蚴,密度为5~353条/60μl,其形态大小与沙鼠和人体内的无可见差异。感染30~165d的16只杂交小鼠,解剖9只,有6只检获丝虫是虫或成虫。实验感染率为56.25%(9/16)。丝虫杂交鼠模型的建立,为丝虫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化学、新药筛选和分子生物学(DNA探针)等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应用旋毛虫肌肉内成囊期幼虫的盐水浸出液为抗原,用ELISA间接法检测了旋毛虫感染家兔治疗前后血清IgG水平的消长情况。血清IgG于感染后7周达高峰,10周下降,治疗后抗体水平明显升高。认为血清学检测在旋毛虫病的疗效考核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单性和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兔特异性抗体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鼠肝组织内虫卵及血吸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TEFS-IEST及AWFS-IEST)均能显示单性和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特异性抗体的动态,滴度高峰均在感染后10wk。特异性抗体水平与感染度及感染期密切相关,抗虫卵抗体水平高于抗成虫者,双性感染抗体水平高于单性感染者,TEFS-IEST的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AWFS-IEST及双面胶纸条法环卵沉淀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大鼠血清中虫卵和成虫特异性抗体同型 IgG、IgG2a、IgG2c的动态变化。方法ELISA。结果三种特异性抗体同型均有明显升高,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于感染后第3~8周升高,约在12周达高峰并维持至观察结束的第14周。结论提示IgG2a、IgG2c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尾蚴、雌虫、雄虫和血吸虫感染兔肝组织内虫卵冰冻切片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抗尾蚴、成虫(雌、雄虫)、虫卵抗体检出的最早时间分别为3wk、3wk、4wk,其抗体滴度高峰分别在感染后7wk、10~12wk和10wk。以抗尾蚴抗体水平最高,抗虫卵抗体次之,抗雌、雄虫抗体较低。这为全面了解感染宿主对血吸虫各期抗原(尾蚴、雌、雄虫、虫卵)的免疫反应及免疫学诊断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应用马来丝虫和牛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检测家兔经3种抗原免疫后不同时期血清抗体IgG水平,均能显示免疫动物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IgG水平高峰(GMRT为76.11~861.08)均在动物免疫后第4wk,在第8wk时,均下降至低水平(GMRT为4.00~32.00);加强免疫后1wk时,又上升至高水平(GMRT为20.11~181.02)。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Dot-ELISA方法,以卫氏并殖吸虫(Pw)成虫单克隆抗体A_3D_3(McAbA_3D_3)检测5只实验感染犬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循环抗原(CAg)动态。结果表明,检出CAg最早时间为感染后第4d,至第19d,4只犬CAg检测均为阳性。感染后第101d,其中2只以吡喹酮总量3.2g进行治疗,治疗后短期内CAg滴度明显升高,至治疗后第6d达高峰,1号犬和3号犬分别在治疗后第65d和26dCAg滴度下降为0。2只未治疗感染犬CAg滴度维持于1:160~1:640。治疗后80d剖检2只治疗犬,其肺部均有多个陈旧性虫囊,内多为变性坏死虫卵,未发现虫体。未治疗犬于死后解剖获成虫60条。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用McAbA_3D_3作Dot-ELISA对犬的Pw活动性感染具有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Dot-ELISA,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和成虫McAbG_2B_3、A_3D_3检测了4只Pw囊蚴感染犬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CAg动态。感染后第4d,4只犬囊蚴CAg均为阳性,1只犬成虫CAg为阳性。至第19d,4只犬囊蚴和成虫CAg均为阳性。第101~105d,4只犬中2只以每只3.2g总量吡喹酮进行治疗,治疗后短期内囊蚴和成虫CAg滴度明显升高,其中尤以成虫CAg升高显著。至治疗后第6d,囊蚴和成虫CAg达高峰,其后便逐步下降。1号犬在治疗后55d、2号犬于治疗后26d囊蚴CAg滴度为0.1号犬于治疗后65d、2号犬于治疗后36d成虫CAg滴度为0。未治疗犬成虫CAg维持于1:16~1:640,囊蚴CAg为1:20~1:40,CAg的动态呈现明显的期特异性。治疗后80d剖检2只治疗犬,其肺部均有多个陈旧性虫囊,虫囊内多为变性坏死虫卵,未发现成虫。未治疗犬于死后即行解剖检获Pw成虫60条。上述研究结果提示:1.感染Pw犬囊蚴CAg的动态具有明显的期特异性,与虫体在宿主体内的发育情况是一致的;2.有效治疗后囊蚴和成虫尤其是成虫CAg的滴度在短期内明显升高;3.可联合或单独应用抗囊蚴McAbG_2B_3、抗成虫McAbA_3D_3进行并殖吸虫病的虫期诊断和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18.
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中华按蚊的羽化蚊、吸正常人血后0d、5d、8d、12d、18d及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后5d、8d、12d、18d的中华按蚊虫体内13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这13种元素由钾、钠、钙、镁等4种常量元素和铁、锌、镍、铝、钢、铅、铜、锰、铬等9种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非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体内元素的含量随蚊虫的发育而增减不一,减少明显的有锌、铁、镁、铜等,而钙、钾等却有所增加。感染蚊与非感染蚊相比较,多种元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于感染第5d,有铁、锌、钾、钙、钠、铝、钢、铅、铜、锰等10种;第8d有除钙、镁以外的11种;第12d有除钙、镁、铜、镍外的9种;第18d有钾、镍、铝、镉、铅、锰、铬等7种元素的含量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