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在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实时引导组(超声组)和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对照组),每组43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实时引导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进针及阻力消失法确定硬膜外间隙。记录两组麻醉前准备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腰痛发生率,超声测量的硬膜外腔的深度与实际穿刺时进针深度。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硬膜外穿刺,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刺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超声测量的硬膜外腔的深度与实际穿刺时进针深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1,P<0.01)。结论超声实时引导技术能提高肥胖患者硬膜外麻醉的质量和满意度,同时避免误伤周围组织,降低术后腰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而实用的麻醉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注意不够或掌握不好,也会发生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硬膜外腔的解剖生理特点,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一、硬膜处腔的解剖夏生理特点硬膜外腔位于椎管内的硬脊膜与脊柱内层骨膜之间。为一潜在腔隙,上起枕骨大孔,下止骶骨裂孔,成人总容积约100ml。腔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脊神经根、脊髓动脉和极为丰富的静脉丛,所以在穿刺或置管操作中,易受损伤而引起出血。硬膜外腔分前、后、侧三腔,多数是相互交通的。后硬膜外腔在黄韧带、椎板和脊神经背根、脊髓背面之间,为穿刺及注药部位。其平均宽度为5mm,颈段较窄,向下逐渐增宽,至第二腰椎处最宽,到腰骶联接处又成一角度、变窄(40%人的角度大于40°),往往阻碍药物扩散。后硬膜外腔的结缔组织在中线处有者交织致密,  相似文献   

3.
判断硬膜外腔导管在位的一种辅助新方法"雾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穿刺成功的传统判断方法为黄韧带阻力消失感和负压试验。根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 ,发现在硬膜外腔置入导管后 ,回抽可见导管内壁与皮肤有一段明显白色水雾状物质“雾气”。现将临床观察“雾气”与麻醉效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共 418例 ,男 2 2 8例、女 190例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 ,每一侧植入物中含rhBMP 2 10 0 μg。设立相应的对照组 (C1组、C2组 )。对手术节段进行X线、CT扫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脊柱CT扫描发现E1组 4周时手术节段后正中椎板前方出现结节状高密度增高影 ,8周时密度进一步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E1组手术节段韧带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发生骨化。E2组仅见黄韧带轻度增生肥厚及少量散在的软骨细胞。C1组和C2组黄韧带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rhBMP 2可诱导脊柱黄韧带骨化 ;明胶海绵可作为BMP诱导成骨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读了《临床麻醉学杂志》2 0 0 2 ,18:433赵宗贵的“牵引解决硬膜外拔管困难一例”一文后非常高兴 ,感谢你们找出解决硬膜外拔管困难的新办法。但是 ,对引起拔管困难原因 ,该文作者认为可能与导管被黄韧带夹住有关 ,我们有不同看法 ,现与作者商榷如下。1.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开始导管能拔出若干 ,拔至10cm处出现拔管困难 ,我们认为可能另有原因所致。不妨想象被粗穿刺针刺成破孔的黄韧带能夹住导管吗 ?尤其穿刺针斜面与纵行走向的黄韧带纤维成垂直进针时 ,黄韧带纤维将被切断 ,所用穿刺针越粗 ,被切断纤维越多 ,造成黄韧带破孔亦越大 ,使穿…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打结造成拔管困难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硬膜外麻醉拔管时发现导管在硬膜外腔打结。病历摘要陈某,女,45岁,因右乳房肿块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体检一般情况佳,脊柱无畸型,于左侧卧位下经胸3~4椎间隙穿刺  相似文献   

7.
脊柱手术中保留硬膜外脂肪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寻脊柱外科手术中如何保留硬膜外脂肪防止硬膜粘连及纤维化的分析。方法 对168例患者手术中保留硬膜外脂肪,在黄韧带以外切除骨性组织,再小心切除黄韧带从而保留硬膜外脂肪。结果 经过1/2—5年的随访,患者无明显硬膜粘连及纤维化表现,术后对硬膜的影响极小。结论 保留硬膜外脂肪能很好地预防硬膜粘连及纤维化,术后患者根性疼痛及术后反应甚微。  相似文献   

8.
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行胸段硬膜外穿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辅助胸段硬膜外穿刺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52例拟在胸段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成像(变换角度使成像质量最佳,6 MHz凸阵探头)定位脊柱正中线、椎间隙并测量皮肤至硬膜外间隙的距离(超声深度UD),行硬膜外穿刺,记录成功的穿刺点,利用标记有刻度的Tuohy穿刺针和直尺测量经皮肤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深度(进针深度ND).通过一致性相关系数分析和95%一致性限Blan-Altman分析来计算UD及ND间的一致性.结果 患者UD为(4.82±1.02)cm,ND为(4.71±1.11)cm.超声辅助定位穿刺点成功率为86.5%,61.5%的患者不需调整进针方向.UD与ND之间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23,95%一致性限为-0.952~0.723 cm.结论 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定位胸段硬膜外穿刺点成功率较高,UD与ND的一致性较好.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法可以为胸段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11年3月对1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应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从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于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结果切口引流时间2~8d,平均4d;腰大池置管时间3~10d,平均6d。15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脊液复发、切口感染和颅内感染并发症。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以来,笔者对100例疑经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疼痛的病人,采用7G腰穿针施行硬膜外腔穿刺,同期与应用18G Tuohy针作硬膜外腔穿刺者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压力波形法与阻力消失法在硬膜外穿刺术中的成功率.方法 择期腹部外科手术拟行硬膜外麻醉患者400例,随机均分为压力波形组(P组)和阻力消失组(C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直入法进针.P组在连续压力监测下施行穿刺;C组采用常规阻力消失法施行硬膜外穿刺.记录两组硬膜外穿刺时间、置管完成时间、穿刺成功率等,并记录压力波形变化.结果 两组硬膜外穿刺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C组(100% vs.94%,P<0.01).P组在针尖突破黄韧带时压力波形出现直线返折,继而出现正弦波形,确认针尖进入硬膜外腔.结论 硬膜外穿刺中采用压力波形监测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且不延长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2.
硬膜下间隙阻滞9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硬膜下间隙阻滞9例的初步体会如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4~78岁,腹部手术7例,下肢手术2例。硬膜外穿刺证实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腔后,以硬膜外导管测量穿刺针从皮肤至黄韧带内面的距离,然后接水柱管,将穿刺针缓慢向前推进至硬膜,再用硬膜外导管测量硬膜外腔的宽度,一般在T_9~T_(12)为3~5mm,在L_1~L_3为5~6mm。接着刺破硬膜进入硬膜下间隙,其标志是再次出现负压,硬膜的厚度在T_9~T_(12)为1mm,在L_1~L_3为0.66~0.33mm。水柱管内的水柱波动随病人呼吸明显增强,此时轻轻回吸,确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来脊柱超声成像逐步显示出其具有辅助硬膜外间隙定位的能力。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单屏”超声横切扫描辅助产科硬膜外穿刺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方法选择61例拟行硬膜外穿刺的产妇。采用超声成像(横切扫描,2~5MHz凸阵探头)定位脊柱正中线、椎间隙以及皮肤至硬膜外间隙的距离(超声深度,UD)。行硬膜外穿刺时,记录成功的穿刺点,利用标记有刻度的Tuohy穿刺针测量经皮肤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深度(进针深度,ND)(精确至0.5cm)。通过一致性相关系数分析和95%一致性限Bland-Altman分析来计算UD及ND间的一致性。结果产妇平均年龄33±4.6岁,体重指数29.7±4.8,UD为4.66±0.68cm,ND为4.65±0.72cm。超声辅助定位穿刺点成功率为91.8%,73.8%的患者无需重新调整穿刺方向。UD与ND之间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81(95%可信区间0.820~0.942)。95%一致性限为-0.666至0.687cm。结论超声定位硬膜外穿刺点成功率较高,UD与ND的一致性非常好。这提示单屏超声横切扫描法可以为产科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正> 腰椎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已有报道,但颈椎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神经根型椎间盘突出症报道很少,在CT技术对颈部皮肤距硬膜外腔深度进行测量,从而建立颈椎硬膜外正中人路最佳穿刺点及路径。本文意在讨论该入路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26例,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急性腰椎黄韧带皱褶嵌入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方法解剖人脊柱腰骶段35例,对黄韧带的后方毗邻及椎板内聚黄韧带皱褶嵌入作了较细致的观察,同时手术探查无椎间盘突出症者行小切口椎板内聚黄韧带皱褶突出处切除椎管减压术。结果观察的人脊柱腰段35例,对黄韧带的分布,建议使用"盘-黄间隙"一词并对国内外LDH插图提出修改意见。对224例LDH中28例急性腰椎黄韧带皱褶嵌入椎管狭窄症者行手术治疗。随访5~12年,本组治愈率为89.3%。结论探查腰椎无椎间盘突出时,应考虑到由于椎板内聚而致黄韧带皱褶的嵌入所致的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有合并症者应同时处理。本术式是一种远期疗效较高的安全及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L”形毛细管法在硬膜外穿刺中的应用史建民,陆居谦本文报道了“L”形毛细管法在硬膜外穿刺中的应用,并进行了100例临床观察。所谓“L”形毛细管法即在负压试验的毛细管法的基础上,变直形毛细管为“L”形毛细管。当穿刺针进入黄韧带时,接“L”形毛细管并注满...  相似文献   

17.
连续骶管阻滞不仅用于手术麻醉,也适用于产科、止痛门诊,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但如骶骨即手术部位以及骶骨及周围有感染时或长期留置导管则有污染的可能,例如分娩时难于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清洁,不得不放弃这一方法。因此作者经腰椎施行了逆行性连续骶管阻滞,对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满意效果。方法:选择适当的腰椎间隙,在距正中线1cm 处侧方用17GTuohy 针与皮肤呈70度角向尾侧方向刺入,滑过上位腰椎椎板下缘、下关节突后,略向下位腰椎椎板上缘前进,过黄韧带用阻力消失法判断进入硬膜外腔,达硬膜外腔后将针斜面转向尾侧,插入外径1mm 的聚乙烯导管约4cm。结果:11例手术病人中10例可顺利插入导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脊柱韧带间骨化的内在联系。方法:观察了7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棘上韧带,对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棘上韧带内胶原纤维增生、肿胀,出现了大量的纤维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强异染性。结论:黄韧带骨化患者其棘上韧带也有明显的骨化倾向。因此,对于某一脊柱韧带发生骨化的患者,应注意其是否合并有其它脊柱韧带的骨化。  相似文献   

19.
自 1996年以来 ,我院对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后出现严重体位性头痛、头晕、呕吐等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行硬膜外腔连续输注 0 9%生理盐水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本组病人 2 3例 ,术后体位性头痛、头晕时间 7~ 11天 ,有原穿刺点硬膜外腔单次自体血和右旋糖酐填充史者 9例 ,未经填充治疗者 14例。治疗时取原穿刺点下一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 ,向头端置管。导管接头连接输液器 ,平卧位滴入 0 9%生理盐水。  作者单位 :7115 0 0 陕西省镇安县医院麻醉科输注速度每分钟 30~ 35滴 ,当病人自感双下肢微涨时停止输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有一潜在的间隙,而非真正的“腔”。深呼吸时更易置入硬膜外导管而咳嗽时硬膜外压力则可增高,因此,推测深呼吸时可能硬膜外结构改变。近年来已有可绕曲的硬膜外纤维内镜问世,并配有电视录像装置。为了观察深呼吸硬膜外间隙结构的变化,作者选择20例胸段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病人进行观察。该20例无硬膜外穿刺史、非孕妇、也无神经疾病或脊柱异常。这组病人平均(63±11)岁,身高(159±7)cm,体重(57±9)kg。术前肌注阿托品和羟嗪,均右侧卧位,用17号Tuohy针于T_(7-10)任选一椎间隙侧入法穿刺,按阻力消失确定进入硬膜外间隙无误后,将直径0.7mm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