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红、粒和巨核细胞系统除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之外,骨髓常可出现小巨核细胞。观察小巨核细胞在MDS患者中的变化,对MD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价值。本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我院29例MDS患者骨髓小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24例MDS和136例AL患者的骨髓象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改变观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DS巨核细胞以增多组为主,巨核细胞质的改变与预后有关,易发展成AL,而且多数为粒/单核细胞系统受累.ANLL巨核细胞质与量的异常明显高于ALL。初发时巨核细胞计数增高及出现病态变化者缓解率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及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MK)。结果表明:16例MDS患儿骨髓CFU—MK集落形成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90%可信区间比较有62.5%的患儿CFU—MK降低,25%增高,12.5%正常;BFU—MK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中15例患儿骨髓涂片CD41μ阳性小巨核细胞总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小巨核细胞总数及Ⅰ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MDS骨髓中可能存在两种克隆的巨核细胞,一类为病态的、可能具有潜在恶性的幼稚小巨核细胞,一类是具有正常造血功能的巨核细胞;MDS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病态巨核细胞的增多导致正常巨核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 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临床上以表现为细胞减少(单系、双系或3系)的无效造血、病态造血改变和转为急性白血病的高风险为其特征。虽然血和骨髓涂片的形态学检查至今仍是 MDS 诊断的主要手段,但随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染色体分析在 MDS 的诊治中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分别概述MDS 染色体畸变的频率和类型,讨论染色体分析对于 MDS 诊断、分型、预后和治疗的价值,评价 MDS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10例正常对照,10例增生骨髓,10例淋巴瘤,11例急性白血病(AL)、11例骨髓增生综合征(MPD)及11例MDS(难治性贫血3例、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丧贫血7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1例)的骨髓活检石蜡包埋切片,用Y2/51单抗(CD61)进行染色,计量研究其中的巨核细胞。其结果为:巨核细胞数(计数5个高倍镜视野中的个数)在MPD(9.7)和MDS(10.7)明显高于其他四组(其中以增生骨髓最高4.2)。小巨核细胞(直径<15μ)的百分数:AL22%、MPD17%、MDS25%,其他三组中最高的增生骨髓仅为9%。在MPD和MDS中巨核细胞的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24例MDS和136例AL患者和骨髓象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改变观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DS巨核细胞以增多组为主,巨核细胞质的改变与预后有关,易发展成AL,而且多数为粒/单核细胞系统受累,ANLL巨核细胞质与量的异常明显高于ALL。初发时巨核细胞计数增高及出现病态变化者缓解率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以一系或多系骨髓病态造血及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高风险向白血病进展为特征的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常伴有多种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在MDS的发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意义。约一半的MDS都有染色体畸变,以非平衡异常为主,不同的染色体畸变类型预示不同的转归。染色体平衡易位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似乎伴平衡易位的患者较其他核型异常患者更易向急性白血病转化。本文就MDS的染色体畸变在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MDS)细胞形态学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MDS患者完整的病例资料,探讨MDS细胞形态学异常与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82例MDS患者中,染色体异常45例,+8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染色体异常,其中单纯+8异常8例,-5和5q-各6例、20q-7例、-7和7q-各5例、复杂核型(3种异常)6例、+8伴20q-1例,5q-伴20q-1例。核型异常组与核型正常组之间原始细胞比例、幼红细胞巨幼样变及核畸形、巨核细胞系发育异常(单圆核巨核细胞、多圆核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低危组间、低危组与中危组间核型异常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患者的染色体异常与形态学改变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组织病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50例MDS患者均采用5-阿扎胞苷治疗,治疗前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MDS患者骨髓中34种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特点;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d Inter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转化率与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及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138例资料完整的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WHO 2001标准重新诊断分型,统计MDS患者AML转化率(转白率)、MDS转化为AML时间(转白时间),G显带分析患者初治时染色体核型.结果 138例MDS患者中29例转化为AML,转白率为21.01%,中位转白时间为8(3~24)个月.其中正常核型、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的转白率分别为6.2%、23.8%、38.5%,中位转白时间为17(13 ~22)、13(5 ~23)、7(3 ~10)个月.随着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增多,转白率有升高的趋势(x2=14.185,P<0.01),转白时间与异常核型数量等级呈负相关(r=-0.631,P<0.01).-7/7q-、+8、+11、复杂核型的MDS患者累积转白率(65.0%、50.0%、30.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55,P<0.01),经趋势检验,复杂核型、-7/7q-核型异常转白率略高于+8、+11核型异常,但二者转白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核型(x2=8.054,P =0.005),而5q-、20q-、-Y、+21核型未见转白病例.结论 MDS患者有无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核型数量、类型均对早期预测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染色体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对2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1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MDS患者染色体核型有异常占32%,而AA患者未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与高危组MDS患者相似,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助于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23例发生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和血液学特点。该组中MDS 16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和间期FISH技术对80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MDS患者异常克隆的阳性率。结果表明:80例MDS患者经FISH技术检出染色体异常43倒(53.8%),明显高于CC的异常核型检出率17例(21.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各亚型中,FISH异常检出率高于CC,其中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病态造血(RCMD)两组患者阳性率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各评分等级中,FISH阳性率也明显高于CC,其中中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技术敏感性优于CC,可以检测出CC分析失败及正常的染色体异常克隆,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这一点主要体现在IPSS中的中危组患者;在WHO各亚型中,RA和RCMD组患者从FISH技术中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17.
肿瘤微环境已被证实与疾病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具有独特的骨髓(BM)免疫微环境,同时异常的BM微环境有助于肿瘤克隆的增殖,促进MDS的发生、发展.对BM微环境,尤其在免疫微环境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探索MDS的病理生理过程,为合适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就MDS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试图应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和正常对照骨髓细胞的RNA逆转成的cDNA与cDNA基因芯片杂交,检测出MDS细胞的特异性转录态势,从中选出MDS特异性表达的某些基因,加以证实,为MDS的诊断提供可能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流式细胞仪分析50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和12例健康献血员的骨髓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S+G_2M期细胞比例在MD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2);在RAEB和RAEB-t组明显低于RA组和RAS组(均P<0.01);与骨髓原始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63,P<0.001);与骨髓幼稚红细胞呈正相关(r=0.48,P<0.01)。还研究了MDS向急性白血病(AL)演变过程中S+G_2M期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