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后对糖调节受损(IGR)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1896例完整的健康体检资料并分别按年龄和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患病例数增加271例,IFG患病率由13.1%增至2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2.68,P〈0.05),正常糖耐量由60.3%降至4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0.03,P〈0.05)。空腹血糖5.6~6.0mmol/L组与〈5.6mmol/L组及与6.1~6.9mmol/L组比较,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及心电图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G切点下调后对武汉该地区IGR分布有显著影响,新增单纯IFG人群已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应引起重视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调空腹血糖受损切点后,本地区糖调节受损(IGR)患病情况分布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1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784例,按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分析患者IGR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后,空腹血糖受损患病例数增加85例,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由14%增至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P<0.05);正常糖耐量由57.9%降至4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空腹血糖5.6~6.0 mmol/L组与<5.6mmol/L组及与6.1 ~ 6.9 mmol/L组比较,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及心电图异常方面比较,P<0.05.结论 本地区IGR患者分布显著受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影响,对于新增单纯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应及早进行干预或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调查吉林延边地区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延边地区30~60岁常住居民5 335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空腹血糖受损(IFG)粗检出率分别为6.1%(159/2 600)和5.9%(161/2 735),其标化检出率分别为5.5%和5.5%;糖尿病(DM)粗患病率分别为7.2%(186/2 600)和5.7%(156/2 735),其标化患病率分别为6.1%和4.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IFG和DM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IFG患病与性别、饮酒、腹型肥胖(OR=1.329,95%CI=1.022~1.730)、高甘油三酯血症(OR=1.745,95%CI=1.333~2.283)、高胆固醇血症(OR=2.033,95%CI=1.497~2.761)和代谢综合征(OR=6.630,95%CI=5.106~8.608)密切相关(均P<0.05):DM患病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腹型肥胖(OR=1.855,95%CI=1.407~2.446)、高胆固醇血症(OR=1.864,95%CI=1.379~2.520)、高甘油三酯血症(OR=2.281,95%CI=1.737~2.996)和代谢综合征(OR=7.779,95%CI=5.937~10.191)密切相关(均P=0.000),其中年龄和文化程度对DM影响具有计量反应关系。结论 延边地区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分别与性别、年龄(DM)、饮酒(IFG)、文化程度(DM)、腹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IFG组785例,糖耐量正常(NGT)组73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SBP、TG、BMI、腰围均为IFG组大于NGT组,HDL-C为IFG组小于NG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脂异常发生率IFG组明显大于NG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FG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以及诊断糖尿病(DM)的FPG理想切点。方法3219例台州农村人群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空腹测毛细血管血糖,若≥5.6mmol/L做OGTT检查。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10.15%,按原切点6.1mmol/L为1.2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6.14%,按原切点6.1mmol/L为3.26%。结论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 IGT检出率明显增加;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7mmol/L,DM的最佳FPG切点为6.6m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居民的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患病情况,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策略及工作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针对徐州市区2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2446人,其中男性1 197例,女性1 249例,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水平.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DM及IGR诊断标准,计算患病率.对DM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徐州市区居民DM患病率为14.88%,标化率为12.33%,其中男性为12.15%,女性为1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7,P>0.05).IGR患病率为19.91%,标化率为17.59%,其中男性为17.55%,女性为17.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9,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心性肥胖(OR=2.036,95%CI:1.525~2.718)、超重和肥胖(OR=1.870,95%CI:1.418~2.465)、年龄(OR=1.718,95%CI:1.267~2.329)、运动量少(OR=1.565,95%CI:1.072~1.395)、高血脂[高TG(OR=1.502,95%CI:1.052~2.144)、高TC(OR =1.289,95% CI:1.153~1.428)、高LDL-C(OR=1.560,95% CI:1.283~1.907)]、高血压(OR=1.474,95%CI:1.252~1.778)、DM家族史(OR=1.283,95%CI:1.153~1.428)、主食摄入量大(OR=1.010,95%CI:1.001~1.019)为DM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徐州市DM及IGR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中心性肥胖、超重和肥胖、年龄增长及血脂水平、血压增高可能是导致DM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emia,IFG)和糖耐量损害(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都是指患者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间糖代谢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同属于糖尿病前期。众所周知,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大约有70%的IFG和IGT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由此看来,充分认识IFG和IGT的临床意义并研究其对策,对于防止由糖调节受损发展成为糖尿病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累及面广、危害大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多数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肾病[1].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标志.如果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一部分糖调节受损者会有机会逆转为正常糖调节状态.而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则有大量的人群在几年或十几年内进展为不可逆转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一系列并发症也将发生[2].此次笔者从永清县25~ 50岁城镇机关工作人员体检中筛查出的糖调节受损者35例分为2组.一组进行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另一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5年后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为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的流行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15350人,以现场测定空腹血糖为主要诊断指标.结合糖耐量试验(OGTT)和既往病史,确定空腹血糖受损(IFG)、口服糖耐量受损(IGT)和DM,同时调查相关的流行因素。结果本次共筛查出IFG、IGT和DM患者分别为1618、262和941人,患病率分别为9.34%、1.53%和5.50%。IGR和DM患病率均随年龄、体质指数(BMI)和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男性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人群IFG患病率明显增加;无论男性女性,IGT和DM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随BMI和血压升高,IGR和DM患病率明显升高,超重和肥胖者IGT和DM患病率显著高于低体重和体重正常的人群(P〈O.05);理想血压人群患病率显著低于高血压人群(P〈0.05)。DM患病率鲁东地区最高.鲁中南次之,鲁西北地区最低,且城市均大于农村;IGR的患病率反之,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和DM患病率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文盲者IGR和DM患病率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上学历居民(P〈O.05)。离退休人员DM患病率最高,其次为单位负责人,在校学生IGR和DM的患病率最低。以家庭人均年收入5000元和20000元为界划分,IFG和IGT患病率随收入增加而降低,而DM患病率随收入增加呈现“V”型分布。结论山东省居民IGR和DM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出现显著升高趋势,且城市高于农村;职业、收入、BMI和血压水平对IGR和DM的发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以参加2006-2007、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以符合入选标准的12 657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腰围四分位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4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在12 657名的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观察队列中,男性为10 697名,女性为1960名,年龄为(49.9±11.3)岁.至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调查对象糖尿病的年发病率为4.27%(1884/12 657),男性人群年发病率为4.25%(1581/10 697),女性为4.44%(303/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第四分位组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19%(235/3083)、3.07%(333/3114)、4.47%(473/3037)、7.08%(843/3423);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34%(213/2626)、3.06%(282/2645)、4.37%(393/2582)、7.00%(693/2844),女性4组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38% (22/457)、3.12% (51/469)、5.05%(80/455)、7.45%(150/579).相同腰围分组间女性糖尿病年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糖尿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三、四分位组均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OR(95% CI)值分别为1.38(1.13 ~1.68)、1.79(1.47~2.09)和3.10(2.57 ~3.75)].结论 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徐州市居民空腹血糖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徐州市人群空腹血糖异常(IFG)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共调查≥15岁常住人口23 742人.调查内容涉及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FBS)测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处理.结果 共3 958例空腹血糖异常者入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饮酒史、腌制食品摄入量、蔬菜摄入量、每天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体质指数(BMI)、腹部肥胖(WC)、腰臀比(WHR)与空腹血糖异常有关.结论 年龄增大、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高、有高血压病史、有冠心病史、饮酒、常吃腌制食品、体质指数(BMI)增大、腹部肥胖(WC)、腰臀比(WHR)大是空腹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常吃蔬菜、睡眠充足有利于减少空腹血糖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蒙古族人群中IFG患者10年的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2-2003年对内蒙古科左后旗和奈曼旗的32个行政村>20岁居民进行基线调查,选择IFG且无糖尿病史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开展随访。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4人中,150人(39.1%)FPG恢复正常,174人(45.3%)为IFG,60人(15.6%)进展为糖尿病。经多因素调整后,TG升高是IFG人群恢复为正常的抑制因素(OR=0.692,95%CI:0.502~0.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增加和腹型肥胖是IFG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052,95%CI:1.014~1.090;OR=2.924,95%CI:1.353~6.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蒙古族IFG人群中15.6%进展为糖尿病;TG水平的升高在IFG人群恢复正常的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而年龄和腹型肥胖是IFG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维)族人群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及混合性糖调节受损(CGI,IFG/IGT)阶段胰岛素分泌及其功能.方法 2007-2008年在新疆部分地区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中国第三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计2203名研究对象(汉族111 8人,维族1085人)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基础胰岛素分泌,OGTT中空腹和30 min胰岛素、血糖差值的比值(ΔI30/ΔG30)评价胰岛素早相分泌,ΔI30/ΔG30/HOMA-IR评估葡萄糖处置指数(DI).结果 腰围、体重指数、血脂水平、0及120 min胰岛素值在汉维两民族不同糖代谢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糖调节正常(NGT)、IFG、CGI组,维族人群的腰围要显著高于汉族(P<0.01).在NGT、IFG、IGT组,汉族人群的120 min血清胰岛素水平则显著高于维族(P<0.01).汉族人群的HOMA-IR、HOMA-β在不同糖代谢组均显著高于维族(P<0 01).ΔI30/ΔG30、DI在两民族不同糖代谢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汉族人群较维族在糖调节受损阶段有显著的胰岛素抵抗,同时存在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以维持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与发生亚临床大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IGR患者发生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将115例IGR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n=57)和无病变组(n=58),进行既往史、个人史调查,测量体重、身高、臀围和腰围,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肾功能,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年龄[(64.8±7.8)岁]高于无血管病变组[(55.0±8.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组高血压检出率(70.2%)明显升高,高血压病程[(5.64±7.08)年]明显延长,SBP[(141.88±16.96) mm Hg]、UA[(368.00±74.20) μmol/L]明显升高,FINS[(6.43±3.51) mIU/L]、HOMA-IR(1.76±1.0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舒张压(DBP)、血脂、尿素氮(BUN)、血肌酐(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NS(OR=0.10,95%CI:0.01~0.91,P=0.040)和年龄(OR=1.21,95%CI:1.08~1.36,P=0.001)是IGR患者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 低水平的FINS可能是IGR患者发生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指尖毛细血管空腹血糖(指尖FPG)筛检社区4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的切点,为人群普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3个社区,以社区内45岁以上居民3250人为筛查对象.对指尖FPG≥5.1 mmol/L者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空腹血糖及服糖2 h静脉血浆血糖(2hPG),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确定糖尿病及IFG、IGT的切点,判断诊断价值.结果 检出糖尿病230例(7.3%),IFG 166例(5.2%),IGT 204例(6.7%);以指尖FPG为测试变量,以是否FPG≥7.0 mmol/L及或2hPG≥11.1 mmol/L为说明变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05,最佳切点为6.0 mmol/L,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8.0%和89.3%;以是否FPG<5.6 mmol/L、是否FPG<7.0 mmol/L及7.8 mmol/L≤2hPG≤11.1 mmol/L为说明变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3、0.719,最佳切点均为5.7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50.3%、28.0%;60.8%、28.0%).结论 用指尖FPG 6.0mmol/L为切点筛查4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相对可靠;但指尖FPG筛查IFG、IGT不可靠.指尖FPG筛查社区人群简便、快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