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接受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过程中发生氧合器假性氧合不良的处理。方法1例患者清醒、自主呼吸、因心衰以“心肌炎”于外院行静脉-动脉(V-A)ECMO治疗60 h后完善彩超等检查,怀疑“马凡综合征”转入我科,ECMO辅助至第70 h患者自述呼吸困难,痰多,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性下降至89%,调节ECMO氧浓度至100%后监测氧合器后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为92 mmHg,怀疑氧合器“假性氧合不良”,于氧合器动、静脉段先后使用分流量为0.7 L/min和1.4 L/min的旁路处理,并适当安抚患者,辅助至第94 h确诊主动脉夹层后,于急诊下行Bentall+二尖瓣成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ECMO总辅助时间94 h,其中院外60 h,院内34 h,平均血流量为3.5 L/min,平均氧浓度为60%,辅助至第70 h出现假性氧合不良,经处理后患者SpO2上升至100%,患者诉症状减轻,外科手术顺利,术毕顺利脱离心肺转流,经评估无需继续ECMO辅助,术后28 h苏醒,50 h脱离呼吸机,10 d后康复出院。结论熟悉插管、氧合器等参数有助于鉴别ECMO辅助过程的“假性氧合不良”现象,避免更换氧合器,节约医疗成本的同时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7月,对30例原发性及终末期肺病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肺移植术中应用了ECMO辅助,完成单肺移植18例,不横断胸骨序贯式双肺移植12例.2例患者在术前经股动静脉切开置ECMO管道,分别维持19 d和6 d,术中仍在ECMO支持下进行肺移植;其余患者在麻醉完成后置ECMO管道,开始肺移植术.移植完成后,受者在氧合和血流动力学平稳后撤除ECMO.结果 所有受者均顺利完成移植.27例受者于移植手术结束后顺利撤除ECMO;3例受者术后继续使用ECMO,直至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36 h和7 d时顺利撤除,另1例术后用ECMO维持5 d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2周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股动静脉切开处伤口感染2例,股动脉血栓形成(中度)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伴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移植手术.术中应用ECMO能控制肺动脉高压,同时进行呼吸和循环支持,减少了肺移植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不同转流方式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受者肺移植(lung transnsplantation, LTx)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经静脉-静脉ECMO(VV-ECMO组, 68例)或静脉-动脉ECMO(VA-ECMO组, 44例)辅助下行LTx手术的112例IPF合并PH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供者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和冷缺血时间;受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PO2、PCO2、PH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右心功能、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和合并症(高血压和糖尿病), 术中手术类型、手术时间、ECMO转流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尿量及术后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再次开胸手术、肺部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primary graft ...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大鼠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模型。方法:选用16只健康SD雄性大鼠[(350±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VV ECMO组(10只)。5%七氟烷诱导麻醉后,20G静脉留置针进行大鼠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全程用2%七氟烷维持麻醉。24G静脉留置针置入大鼠右侧...  相似文献   

5.
<正>病人,女,68岁。因二尖瓣置换术后6年余,心慌、气紧伴乏力1周于2021年5月21日入院。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房增大、二尖瓣位生物瓣、瓣架稳定,靠左前侧瓣上探及大小约6 mm×7 mm的强回声团附着,随瓣叶开闭来回甩动;人工二尖瓣瓣口大量反流,肺动脉压力71 mmHg, 考虑为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图1A)。入院后予强心、利尿、控制心率、控制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转入心脏外科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虽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支持呼吸或心脏功能的手段就已存在,但其早期应用仍受到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困扰。外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 ECMO)的应用会引起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肺水肿、左室扩张、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低灌注、心肌缺血、心内血栓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需要行机械性左心减压来治疗上述相关并发症。本文回顾了心源性休克患者外周V-A ECMO支持下左心减压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改良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可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为常规治疗策略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提供长时间体外心肺支持,使心肺脏器得到休息恢复,为救治原发病争取时间.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不断探索,ECMO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全文就ECMO的工作原理、围术期应用与急症救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期间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接受ECMO辅助患者170例,男91例,女79例,年龄18~73岁。回顾性分析ECMO辅助患者相关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相关疾病史,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史、ECMO前情况;ECMO辅助期间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值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ECMO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ECMO前乳酸,ECMO期间C反应蛋白和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峰值。将ECMO期间患者按是否发生ARF分为两组,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肾功能的可能危险因素,然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CMO辅助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70例,其中发生ARF 91例(53.5%),单因素分析:ECMO前行CPR、ECMO前乳酸水平高、ECMO期间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值高、大量血制品(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输注、C反应蛋白水平高、BNP水平高、长时间的ECMO辅助是患者发生ARF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ECMO前高乳酸水平(OR 2.96,95%CI 1.38~6.34,P=0.005),ECMO期间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值高(OR 3.17,95%CI1.52~6.61,P=0.002)是ECMO辅助患者发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MO期间患者ARF发生率高,ECMO期间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的应用,ECMO前高乳酸水平是AR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肺移植术中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插管方式及应用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完成的107例肺移植中,31例术中应用ECMO辅助的受者资料,其中双肺移植20例,单肺移植11例。术中ECMO辅助方式为静脉-动脉(VA)-ECMO 30例,VVA-ECMO 1例。 结果31例术中ECMO辅助指征:不能耐受单肺通气(术前及术中移植一侧肺后)14例,肺动脉高压7例,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前VV-ECMO过渡6例。插管方式:中央插管20例,股静脉-股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颈内静脉-升主动脉插管1例。术后30 d内2例受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插管方式中,中央插管无明显并发症;股静脉-股动脉插管出血2例,下肢缺血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出血1例。5例受者因术后移植肺功能未达标,ECMO延续至术后早期。 结论肺移植术中ECMO是有效的呼吸循环辅助方式,腋动脉插管有助于避免肢体远端缺血、血栓形成及上半身灌注不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索双腔静脉插管下清醒绵羊长时间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V ECMO)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管理策略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3只成年雄性绵羊,Avalon Elite双腔插管经右颈静脉插入上腔静脉、右心房和下腔静脉,与离心泵和氧合器相连,组成体外膜肺氧合回路。3只实验羊术后均被转移到监护笼内,麻醉恢复后可在笼内自由活动及自主进食水。每天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体外膜肺氧合设备性能。结果 3只实验羊术后均存活至实验终点(7 d)。在整个实验进程中,实验羊的基本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严重的出凝血事件。实验进程中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小板计数相对稳定,游离血红蛋白维持在较低水平,体外膜肺氧合流量稳定,氧合器氧合性能良好。结论 双腔静脉插管下清醒绵羊长时间V-V ECMO模型的可行性及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对22例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重症ARDS患者应用ECMO治疗,同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等.结果 ECMO治疗24 h后,患者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住院治疗25~43 d,治愈16例,死亡6例.结论 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O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股动静脉插管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抢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6月至2010年7月期间因重症心肺功能衰竭而施行股动静脉插管并进行静脉-动脉转流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抢救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7例患者均顺利施行ECMO支持,3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出院,10例死亡。插管并发症有出血、肢体缺血等,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结论 ECMO对急性心肺衰竭是理想的支持方法,股动静脉为急救插管的首选通道。  相似文献   

13.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左、右或双心室衰竭导致低心输出量引起循环的衰竭状态,致死率极高。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因其便携、辅助流量大、专家熟悉度高、可同时提供心肺支持等优点,成为维持心源性休克短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选设备,帮助器官渡过恢复期以及移植等待期或作为进一步决策的桥梁。本文就ECMO在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适应证、管理策略及未来应用领域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房间隔造口术在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治疗中的左心引流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9例接受V-A ECMO治疗时以房间隔造口手术进行左心引流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2~72岁。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记录患者基础资料、手术数据、转归与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经皮房间隔造口术,平均手术时间42.2 min。术后出现前纵隔血肿1例。ECMO辅助期间无肺水肿或血栓形成事件,无再做治疗关闭房间隔造口。结论经皮房间隔造口手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左心引流,利于严重左心衰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基于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的抗凝管理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22年4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因暴发性心肌炎需行ECMO治疗的患者54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组(26例)和TEG组(28例), 分别以TEG或APTT指导患者的抗凝管理。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关合并症、住院病死率、死亡相关并发症、出血相关事件及血栓形成相关事件的发生率, 同时记录血液、凝血相关指标及输血量等。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关合并症、住院病死率及死亡相关并发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相关事件和血栓形成相关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肝素用量、APTT比率、R时间低于APTT组(P<0.05);TEG组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量少于APTT组(P<...  相似文献   

16.
17.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再经氧合器氧合后由驱动泵将血液泵入体内的中短期心肺支持技术,通过对循环呼吸的有效辅助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ECMO是体外循环技术范围的扩大和延伸,可对需要外来辅助呼吸和(或)循环功能不全的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经典ECMO技术的适应证包括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炎、急性肺栓塞右心衰竭、严重新生儿肺部疾病、肺移植及某些神经外科手术等。  相似文献   

18.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作为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方式,在显著改善患者氧合及通气的同时,可使肺得以“休息”,为原发病的治疗和肺的修复赢得足够的时间,已经成为严重呼吸衰竭有效的终极治疗手段。自2009年在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中应用ECMO治疗获得成功以来,ECMO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已成为病毒感染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治疗策略[1]。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方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ECMO治疗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必须联合使用CRRT,该组合疗法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时,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顺应性下降、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学特征,发病率为59/10万。各种治疗如反比通气、高频振荡通气、俯卧位通气或液体通气、吸人NO或支气管扩张剂、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使ARDS治疗得到进展,但其病死率仍为30%~50%,肺源性或非肺源性导致的ARDS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评分(VIS)联合乳酸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因心脏外科术后心源性休克行VA-ECMO辅助的222例成人患者病例资料。根据ECMO运行24 h的VIS及乳酸的临界值将患者分为四组:组1(59例):VIS≤14.5,乳酸≤2.45 mmol/L;组2(17例):VIS>14.5,乳酸≤2.45 mmol/L;组3(90例):VIS≤14.5,乳酸>2.45 mmol/L;组4(56例):VIS>14.5,乳酸>2.45 mmol/L。分析四组住院病死率、ECMO成功脱机率等临床结局,Kaplan-Meier法分析四组患者60天累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VIS、乳酸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四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8.6%、58.8%、63.3%及71.4%(P<0.001),ECMO成功脱机率分别为88.1%、88.2%、58.9%及33.9%(P<0.001),组1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ECMO成功脱机率较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1患者的60天累计生存率较其他三组患者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HR=1.03,95%CI:1.01~1.05,P=0.001)、女性(HR=1.87,95%CI:1.27~2.76,P=0.002)、ECMO运行24 h的VIS(HR=1.02,95%CI:1.00~1.05,P=0.020)及乳酸值(HR=1.12,95%CI:1.08~1.16,P<0.001)是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对于VA-ECMO辅助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联合评估上机24 h的VIS和乳酸值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ECMO辅助24 h后可减少血管活性药量至VIS≤14.5及乳酸值降至≤2.45 mmol/L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