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意义。方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温加湿器联合开放性吸痰。比较两组VAP发生率、VAP发病时间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不同时间通气参数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VAP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不同机械通气时间两组通气的各项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能够延缓并降低VAP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护理过程中确保通气管路密闭无漏气.掌握吸痰时机、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冲洗密闭式吸痰管等。结果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及氧饱和度保持稳定,仅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采用密闭式吸痰安全、有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有效促进排痰,可保证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琴 《护理学杂志》2012,27(22):57-58
目的 探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61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持续声门下吸引)和观察组31例(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法既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亦可延迟VAP的发生时间,并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常规刷牙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刷牙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为寻找更为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9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应用传统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刷牙方法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口腔护理后均给予口腔冲洗和咽部深吸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1周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1周后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常规刷牙配合口腔冲洗及咽部深吸引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袁继红  丁琼 《护理学杂志》2012,27(13):57-58
目的探讨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儿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将8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组辅以胸部挤压法进行气道管理。结果观察组痰液吸尽时间、吸痰后氧饱和度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气道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更有利于机械通气新生儿保持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儿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8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组辅以胸部挤压法进行气道管理.结果 观察组痰液吸尽时间、吸痰后氧饱和度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气道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更有利于机械通气新生儿保持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密闭式浅层吸痰在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结合浅层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及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吸痰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烦躁、呛咳、黏膜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密闭式浅层吸痰用于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可维持机械通气的持续性,保持较稳定的气道压力,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护理过程中确保通气管路密闭无漏气,掌握吸痰时机、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冲洗密闭式吸痰管等.结果 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及氧饱和度保持稳定,仅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 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采用密闭式吸痰安全、有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有效促进排痰,可保证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在ICU长时间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中应用广泛。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是德国R櫣sch公司在2001年新发展的,单步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我科自2006年8月~2007年2月应用此法并以外科气管切开术做为对照为40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院ICU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7d、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危重患者共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和观察组(采用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19~88岁,平均50.9岁;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0~81岁,平均4…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呼吸道梗阻、呼吸机依赖、通气不足和过度通气等各种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及护理进展,认为积极预防及妥善处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严格掌握有创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尽量行无创机械通气等措施.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呼吸机管道使用时间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影响,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机械通气时间超过336h的患者30例,分别于上机72h、168h、240h、336h采集患者咽喉部、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咽喉部细菌定植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次为杂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呼吸机管道使用不同时间段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随着呼吸机管道使用时间的延长,咽喉部及下呼吸道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增加。需依据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道类型、湿化类型、管道污染情况及基础疾病等选择最佳的呼吸机管道更换时机。  相似文献   

12.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气囊上滞留物并不是引起VAP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呼吸机管道使用时间时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影响,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机械通气时间超过336 h的患者30例,分别于上机72 h、168h、240 h、336 h采集患者咽喉部、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咽喉部细菌定植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次为杂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呼吸机管道使用不同时间段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随着呼吸机管道使用时间的延长,咽喉部及下呼吸道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增加.需依据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道类型、湿化类型、管道污染情况及基础疾病等选择最佳的呼吸机管道更换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意义.方法:将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1周、2周VAP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1周、2周,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02,4.98,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3.15,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减少机械通气1周、2周VAP的发生,同时可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通气模式的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模型中肺组织β-防御素-2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方法:4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GMV组和PHY+PEEP组。每只大鼠机械通气24h后,从气管导管中注入铜绿假单胞菌0.2ml复制VAP模型。采用RTRNA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实验RBD-2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GMV组重度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高于PHY+PEEP组:GMV组中RBD-2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上调的水平在3h后时段显著低于PHY+PEEP组(P<0.05。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加最佳PEEP通气模式对肺Ⅱ型细胞β-防御素-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水平的影响小,能预防和减缓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人工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吸痰即刻PaO2、SaO2,2 min PaO2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PaO2、SaO2也有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正压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因此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道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吸痰有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密闭式吸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临床使用,20世纪末引入我国并首先在重症监护病房使用[1],因其具有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而在危重患者,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具有简便易行,患者比较舒适等优点,就其临床应用和技术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呼吸道梗阻、呼吸机依赖、通气不足和过度通气等各种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及护理进展,认为积极预防及妥善处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严格掌握有创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尽量行无创机械通气等措施,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开患者72例随机分为C组36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D组36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脱机成功率。结果 B、D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显著多于A、C组(P0.05,P0.01)。四组机械通气时间、7d内脱机成功率、14d内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锥形气囊的气管导管可以更好地预防微误吸的发生,从而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