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舒芬太尼与左旋布比卡因混合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择期经腹行子宫切除术病人90例,年龄41~64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30):Ⅰ组(舒芬太尼0.4μg/ml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Ⅱ组(舒芬太尼0.5μg/ml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Ⅲ组(舒芬太尼0.6μg/ml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均采用LCP模式给药,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1ml/h,单次给药剂量2ml,锁定时间10min,全程镇痛24h。观察和记录病人PCA泵开启时和开启后4、8、16、20、24hMAP、HR、视觉模拟法(VAS)评分、Ramsay评分、总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D1/D2)比值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PCA泵开启后8、12hVAS评分降低(P〈0.05);3组术后镇痛期间未按压的例数Ⅰ组最少,Ⅲ组最多(P〈0.05);3组按压次数〉9次的例数Ⅲ组最少(P〈0.05);D1/D2比值Ⅰ组高于Ⅱ组、Ⅲ组。Ⅰ组有4例需硬膜外追加吗啡,Ⅰ组发生低血压1例,Ⅱ组发生头晕1例。3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0.6μg/ml与0.2%左旋布比卡因混合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PCEA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低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低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成2组(n=100): Ⅰ组0.1%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Ⅱ组(n=100)0.15%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另随机抽取同期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产程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Ⅰ、Ⅱ组镇痛效果确切。与对照组比较,Ⅰ、Ⅱ组第一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降低(P〈0.01),Ⅱ组第二产程时间延长(P〈0.05)。三组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肠梗阻的58例患者,根据时间和治疗方法分成A组(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31例,给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适当胃肠内、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的常规治疗)和B组(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27例,同A组常规治疗措施外,配合采用生长抑素及口服万古霉素)。结果本组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3%(58/441)。B组患者恢复肠鸣音及排气、排便的时间分别为(7.1±2.0)d和(8.4±2.4)d,A组则分别为(9.1±3.0)d和(10.8±3.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肠减压引流量[(298±58)ml/d]明显比A组[(485±106)ml/d]减少;B组发生菌群失调的比例(55%)比A组(77%)明显降低;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了硬膜外麻醉(EA)和CSEA剖宫产手术各60例,ASAⅠ-Ⅱ级,EA(A组)使用2%利多卡因,CSEA(B组)使用0.75布比卡因1ml+25%葡萄糖0.2ml混合液,两组均观察麻醉平面达到T8时间、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胎儿娩出时麻醉平面、术中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麻醉平面达T8时间较EA组明显缩短(P<0.05),导致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明显差异;CSEA组麻醉效果不完善例数,术中牵拉反应例数明显低于EA组(P<0.05);EA组低血压例数明显低于CSEA组(P<0.05);术后随访CSEA组无头痛等并发症。结论:CSEA起效迅速,用药最少,阻滞效果完善,特别适用于急诊和肥胖产妇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为观察指标,观察分析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二氧化碳(CO2)气腹期间自主神经活动趋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L患者45例,按手术日期分为全身麻醉组(Ⅰ组,对照组)、全身麻醉+艾司洛尔组(Ⅱ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Ⅲ组),分别在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5、10、20及30min观察HRV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与气腹前相比,Ⅰ组低频(LF)、低频/高频(LF/HF)在气腹后不同时点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LF/HF在气腹后5、10min显著升高(P〈0.05);Ⅲ组气腹后各时点LF、HF、LF/HF均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Ⅰ组LF、LF/HF在气腹后各时点均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Ⅱ组LF在气腹后10min显著高于Ⅲ组(P〈0.05),LF/HF在气腹后5、10min显著高于Ⅲ组(P〈0.05)。HF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减轻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但不能完全阻止其交感活性的增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可以抑制气腹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维持自主神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开腹胰腺肿瘤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流程中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放胰腺肿瘤手术的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硬膜外镇痛组(E组)行T_(8~9)或T_(9~10)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试验剂量给予2%利多卡因3ml,在切皮前和关腹时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5 ml,E组和静脉镇痛组(V组)均行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拔管后,E组行硬膜外自控镇痛,V组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血压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组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V组[(50.4±4.2)h vs(64.2±5.0)h,P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V组[(18.5±8.5)d vs(21.5±6.8)d,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9.7±4.1)h vs(39.5±8.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腹胰腺肿瘤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流程中,硬膜外镇痛可产生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患者可更早地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麻两种麻醉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变化。2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12例,B组为全麻13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插管后2分钟、进腹探查时、术中2小时、拔管后即刻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的浓度。结果示A组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B组术中肾素活性和皮质醇显著增高(P〈0.01)。此外,手术  相似文献   

8.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林格氏溶液的容量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确定全麻复合硬膜外时麻醉林格氏溶液的容量动力学模型参数,评价硬膜外复合全麻对晶体液扩容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组Ⅰ麻醉诱导前行扩容治疗,组Ⅱ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后行扩容治疗。扩容采用30ml/kg乳酸钠林格氏溶液(LR)恒速输注,30min内输完,输注LR开始后90min内每5min测定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记录总尿量及血液动力学数据。用容量动力学数学模型和物质守恒定律处理数据,获得结果。结果 组Ⅱ容量增加量、容量扩张效率、输注结束时液体保留率均高于组Ⅰ(P〈0.05)。一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组Ⅰ目标容积(V)和清除率(k1)均大于组Ⅱ(P〈0.05)。二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组Ⅱ的V1、k1、k1均高于组Ⅱ(P〈0.05)。扩容后组Ⅱ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均小于组Ⅰ(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提高晶体液的容量扩张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比较2007年3月~2008年3月11例腹腔镜手术与同期26例开腹手术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的临床资料,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病率、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日等。结果腹腔镜组子宫内膜腺癌3例(ⅠB期2例,ⅡA期1例),子宫颈鳞癌8例(ⅠA期1例,ⅠB期5例,ⅡA期2例);开腹组子宫内膜腺癌7例(ⅠB期5例,ⅡA期2例),子宫颈鳞癌19例(ⅠA期2例,ⅠB期14例,ⅡA期3例)。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216.8±125.4)ml vs(402.1±135.2)ml,t=-3.889,P=0.000],切除淋巴结多[(19.9±6.5)个vs(14.6±5.6)个,t=2.510,P=0.017],术后排气早[(34.6±6.5)h vs(56.4±7.6)h,t=-8.300,P=0.000],住院时间短[(14.6±3.5)d vs(19.4±5.6)d,t=-2.622,P=0.013];2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分别随访(11.0±3.2)和(12.0±2.8)月,无复发证据。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控硬膜外镇痛术中应用新斯的明预防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不同剂量新斯的明在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术(PCEA)中预防尿潴留的效果。将45例SASⅠ-Ⅱ级下肢骨折患随机分为3组(各15例):Ⅰ组为对照组镇痛液中不含新斯的明,Ⅱ组每100ml镇痛液中含新斯的明1.0mg,Ⅲ组每100ml镇痛液中含新斯的明2.0mg,各组镇痛作用无显性差异。其中Ⅱ、Ⅲ组尿潴留发生率显低于Ⅰ组,PCEA镇痛液中加入新斯的明可有效预防尿潴留,并且以新斯的明2mg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与全静脉麻醉对老年腔镜手术后炎症反应的差异。方法60例择期Lc术患者,65-79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诱导后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维持全身麻醉,B组:诱导后采用静脉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波动在基础值±20%以内。在手术结束后2小时、24小时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d)、白介素6(IL-6)、IL-10。结果A组CRP、TNF—α、IL-6第2小时及24小时都显著低于B组(P〈0.05);A组IL-10在第24小时显著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较全静脉麻醉可以减轻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吗啡、布比卡因及地塞米松配伍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吗啡、布比卡因和地塞米松配伍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时效。方法:(1)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按术后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I组(研究组)术后硬膜外用药为0.5%布比卡因3ml+吗啡2mg+地塞米松10mg,Ⅱ组(对照组)术后硬膜 外用药为0.5%布比卡因3ml+地塞米松10mg。记录两种患者术后(72小时内)主诉手术部位出现疼痛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恶性呕吐及瘙痒等症状的发生率。(2)测定0.5%布比卡因溶液、吗啡溶液、地塞米松溶液和三种药物配伍后混合溶液的粘度。结果:(1)I组术后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均超过72小时,显著长于Ⅱ组,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无显著差异,I组术后恶性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瘙痒,呼吸与循环功能平稳。(2)吗啡溶液和0.5%布比卡因溶液的粘度显著小于地塞米松溶液和此三种药物配伍后混合液的粘度。结论:吗啡、布比卡因和地塞米松配伍硬膜外应用可获得良好和持久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斯的明硬膜外镇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硬膜外腔注入用于手术后镇痛的剂量依赖性。方法 6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0例,于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分别注入新斯的明0.5、1、2或3mg,每组均加东莨菪碱0.3mg和布比卡因0.15mg。测定术后镇痛时间与镇痛强度,并与生理盐水组和0.15mg布比卡因组作比较,结果 新斯的明0.5mg组镇痛时间与镇痛强度不如1mg组(P<0.05),2mg组和3mg组镇痛时间与镇痛强度与1mg组无明显差异(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布比卡因对照组则无镇痛作用。结论 硬膜外腔注入新斯的明、东莨菪碱、布比卡因混合液,可产生非剂量依赖性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0例开腹手术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52±28)min,开腹手术组为(115±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15)ml和(150±35)ml,止痛剂平均用量分别为(20±18)ml和(60±1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d和(11.8±4)d。腹腔镜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开腹组发生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背景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不同临床条件下实施的胸段硬膜外镇痛(TEA)所具有的各种优势。然而在复合吸入麻醉药、液体治疗、使用血管加压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情况下,手术中硬膜外镇痛应用不同浓度局部麻醉药的影响却罕有报道。我们的实验报道了TEA联合全麻在行上腹部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45例行上腹部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组1与组2TEA每60分钟分别给予0.5%和0.2%的罗哌卡因10ml和0.5μg舒芬太尼,组3每60分钟硬膜外给予10ml生理盐水。切皮前麻醉维持吸入1个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地氟烷复合60%的N2O。手术中连续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临床体征(PRST评分),根据BIS值调节吸入地氟烷的浓度,使其维持在50~55。手术中镇痛不足定义为脉搏加快、出汗、流泪的PRST评分〉2分或者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大于基础值的20%,其治疗可调节呼气末地氟烷浓度至1MAC,若己超过1MAC可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低血压定义为MAP下降大于基础值的20%,其治疗可减少吸入地氧烷的浓度并维持BIS值在50。55,血压仍低时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输注晶体液和去甲肾上腺素。结果组1和组2的呼气未地氰烷浓度显著降低,分别至0.7±0.1MAC(P〈0.001)和O.8±0.1MAC(P〈0.001),而组3无显著降低。组l和组2的全部患者在20分钟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低血压(组1MAP从80±10mmHg到56±5rainHg),(组2MAP从78±18mmHg到58±7mmHg),P〈0.01。而组3MAP无明显变化(74±12mmHg到83±15mmHg,P=0.42)。三组心率都未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三组间静脉输液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需要量无显著差异。组3(7.2±4.9mg·kg-1·h-1)与组2(1.6±2.2mg·kg-1·h-1)相比,手术中使用了更大剂量的瑞芬太尼,P〈0.01。硬膜外应用0.5%罗哌卡因的患者任何时间都不需要输注瑞芬太尼。结论硬膜外应用0.5%的罗哌卡因与0.2%的浓度相比,在使用了一定剂量的血管加压药和液体治疗的情况下,保证一定麻醉深度的同时可更显著地降低地氟烷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仪(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指导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therapy,GDT)对大肠癌手术患者术中循环、组织灌注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5岁以下择期硬膜外复合全麻大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TEE指导下GDT组(T组)和传统液体治疗组(C组)。麻醉后T组根据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和纠正左室射血时间(correct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LVETc)指导液体输入,C组按传统方法补液。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插管前(T2)、开腹探查(T3)、肿物切除(T4)、关腹(T5)和拔管后(L)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的变化,各时点输液量、液体总量和尿量。分别在手术开始前、肿物切除后、术毕测定血清D晋L酸(lactic acid,LAC)含量,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住院天数及其他并发症。结果MAP、HR两组组内T2、T3较麻醉前(T1)降低(P〈0.01),CVP组内比较,T2较T1增高(P〈0.01);与T组比较,C组CVP在T4、T5、T6时点增高(P〈0.01)。C组补液量在T1低于T组,T4、T5、T6高于T组(P〈0.05),C组液体总量多于T组(P〈0.01),尿量T组少于C组(P〈0.05)。LAC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3.2±0.7)、(4.5±0.9)d]明显短于C组[(4.7±0.3)、(5.9±0.7)d](P〈0.05),进流食时间T组[(2.84±0.14)d]早于C组[(3.95±0.72)d](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住院天数[30%、(11.3±2.3)d]高于T组[13%、(8.2±3.4)d](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肠癌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单纯的3%氯普鲁卡因;B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1.5μg/ml复合液;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2.0μg/ml复合液;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民2.5μ/ml复合液。分别观察和记绿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效果在A组,优者占40%,良占60%:在B组优占60%,良占36%,差占4%;在C组优占92%,良占8%;在D组优占96%,良占4%。四组新生儿娩出后Apgar 5min评分均大于7分.未见新生儿窒息。结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外腔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作用时间延长,麻醉效果增强,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c pump,PCEA)对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oplasia,BPH)术后膀胱痉挛的缓解作用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PCEA组126例,泵内药液用0.125%布比卡因、5mg氟哌啶、0.4mg芬太尼;对照组70例采用度冷丁、强痛定、氢溴酸高乌甲素或山莨菪碱等常规方法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日及术后3天膀胱痉挛次数、出血情况及术后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1)PCEA组缓解膀胱痉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2)PCEA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3)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前列腺术后采用PCEA可有效地缓解膀胱痉挛症状,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对老年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大体积(〉80ml)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2011年1月间行PKRP术治疗BPH患者52例,按前列腺体积分为〉80ml组和〈80ml组,每组26例。术后随访3~14个月。结果:〉80ml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刺激症状评分(IPSS1)、梗阻症状评分(IPSS2)分别由术前的(19.85±6.534)、(8.73±3.054)、(11.12±4.484)下降至术后的(7.38±4.964)、(4.88±3.421)、(2.50±2.502)(P〈0.01)。〈80ml组分别由术前的(21.04±6.453)、(9.00±3.225)、(12.04±4.556)下降至术后的(6.27±3.811)、(4.69±3.185)、(1.58±2.301)(P〈0.01)。3项指标术前、术后数值分别进行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ml组平均手术时间106.15min,平均切除前列腺质量58.64g;〈80ml组分别为60.19min、30.00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余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ml组术中或术后输血患者5例,〈80ml组1例。两组均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结论:PKRP术治疗大体积(〉80ml)BPH安全、有效,且手术效果和安全性与治疗〈80ml的BPH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曲马多片防治剖宫产术后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费用及满意度。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R组为曲马多针100mg关腹后硬膜外注入,并以曲马多针8mg/ml+昂丹司琼针4mg以2ml/h镇痛泵硬膜外泵人为维持量;F组为曲马多针100mg关腹后硬膜外注入,昂丹司琼4mg手术结束时静注,术后2小时给予口服曲马多片200mg,维持量口服曲马多片100mg 1天3次。观察两组患者48小时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费用及满意度。结果F组血流动力学无变化,椎管内加口服曲马多片对防治剖宫产术后切口痛,官缩痛,肠胀气痛镇痛评分,发生不良反应、医疗费用及满意度都优于R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加口服曲马多片镇痛效果要优于硬膜外镇痛,并发症发生率低,费用少,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