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用于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照组82例,OSAHS组67例。测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各身体参数和SCr、BUN、肾小球滤过率(GFR)、UMA。并将OSAHS组UMA分别与各身体参数、SCr、BUN、GFR及睡眠呼吸检测指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OSAHS组患者腰围、颈围、体重指数(BMI)及U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患者UMA与BM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SaO2〈90%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睡眠呼吸障碍事件总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呈正相关,与最低SaO2、平均最低SaO2呈负相关,而与年龄、身高、腰围、颈围及SCr、BUN、GFR无相关性(P〉0.05)。结论OSAHS患者UMA明显升高,而且与睡眠呼吸障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监测OSAHS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体重指数(BMI)、颈围、腰围及腰臀比等不同的肥胖参数预测、筛查、确诊成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最佳切点或参考切点并比较其价值。方法分析1110例成年男性患者的BMI、颈围、腰围及腰臀比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的相关关系;用ROC曲线确定BMI、颈围、腰围、腰臀比预测OSAHS(AHI≥5次/h)的最佳切点及筛查、确诊OSAHS的参考切点;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各肥胖参数的整体准确性。结果①成年男性BMI、颈围、腰围及腰臀比均与AHI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0.276、0.291、0.127,P值均〈0.001;②BMI、颈围、腰围检出OSAHS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26.5kg/m。、39cm、95cm,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4%、57%、64%,特异度分别为73%、65%、53%;③ROC曲线分析显示BMI在检出成年男性患者有无OSAHS存在时比其他肥胖参数更有价值;④灵敏度达90%左右,漏诊率10%左右时不同肥胖参数筛查OSAHS的切点分别为BMI23kg/m^2、颈围35cm、腰围85cm;⑤特异度达90%左右,误诊率10%左右时不同肥胖参数确诊OSAHS的切点分别为BMI29kg/m^2、颈围43cm、腰围105cm。结论BMI预测成年男性OSAHS的价值大于颈围、腰围、腰臀比;BMI≥26.5kg/m^2、颈围≥39cm、腰围≥95cm可作为预测成年男性OSAHS的最佳切点;BMI≥23kg/m^2、颈围≥35cm、腰围≥85cm可作为筛查成年男性OSAHS的参考标准;BMI≥29kg/m^2、颈围≥43cm、腰围≥105cm可作为诊断成年男性OSAHS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简易体脂参数估测腹内型肥胖的可靠性评价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估测腹内型肥胖的最佳临界点及敏感度、特异度。方法:应用核磁共振(MRI)对690名受试者(男305人,女385人)进行腹内脂肪(VA)测量,同时测量BMI、WC、WHR。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简易体脂参数对腹内型肥胖的诊断价值。结果:①经MRI诊断,超重/肥胖者中61.7%,正常体重者中14.2%呈腹内型肥胖(VA≥100cm^2);②BMI、WC、WHR与腹内脂肪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尤以WC的相关性最好;③简易体脂参数估测腹内脂肪积聚的最佳切割点为BMI:26kg/m^2,WC:90cm,WHR:0.93;④BMI≥28kg/m^2、WC≥95cm时,95%的男性及90%左右的女性呈腹内型肥胖。结论:BMI、WC及WHR都可估测腹内型肥胖,但以腰围的准确率稍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进餐前后、排尿前后健康体检受检者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WC)测值的变化,探讨体检流程对数据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受检者518名(第一组)、533名(第二组,需憋尿经腹超声检查前列腺或子宫附件者),分别测量进餐前后、排尿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WC,观察测值的变化规律。在两组中分别随机选择80、83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体检中安排进餐或排尿与测量血压、BMI、WC的先后顺序。网上调查体检中心52家,统计各家测血压、BMI、WC的工作流程。结果第一组,男女餐后SBP、DBP均下降(P〈0.05),40岁以上者血压变化显著(P〈0.05);餐后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的检出率分别下降2.41%、2.22%(P〈0.05),餐后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分别增加1.35%、0.97%、1.93%(P〈0.05)。第二组,排尿后女性SBP、DBP、WC、BMI均下降(P〈0.05),男性无明显变化。女性随年龄增加,排尿后血压下降更加明显(P〈0.05);按SBP、DBP统计,女性排尿后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下降5.59%、4.46%(P〈0.05);以WC为判断依据,女性排尿后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下降5.83%(P〈0.05);以BMI为判断依据,女性排尿后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下降了2.86%、1.88%(P〈0.05)。调查52家体检中心,在采集ⅡlL压、BMI和WC数据时,要求受检者餐前占5.8%、餐后占9.6%、餐前或餐后均可占88.5%;均未提及采集上述数据与排尿的先后关系。调查163位受检者,对采集血压、BMI和WC数据的安排,在餐前还是餐后持无所谓态度的占80%,在餐前、餐后各占5%、15%;均认为采集上述数据与排尿与否无关系。结论进餐、排尿明显影响血压、BMI、WC测值,体检中心及受检者对这种影响认识不足。体检中心如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探讨饮食及运动干预对青少年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124名受试者中的93名超重及肥胖青少年年龄(13.6±0.7)岁,体重指数(BMI22.4~34.1kg/m。)随机分为四组:饮食干预组(D)、运动干预组(E)、饮食运动干预组(DE)、超重及肥胖对照组(O)。饮食方案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及理想体重制定;运动干预为放学后1h中等强度运动,每周4次。干预周期为10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人体测量、身体成分、代谢及氧化应激等指标检测。31名正常体重者为对照组。结果超重及肥胖组的空腹血糖、TC、LDL—C和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SOD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MDA水平与体重、BMI、TC、LDL-C呈正相关(R=0.209,0.228,0.274,0.263,P〈0.05),SOD与体重及BMI呈负相关(R=一0.334,一0.362,P〈0.05);干预后D、E、DE组BMI、腰围、全身脂肪显著下降(P〈0.05),D和E组的MDA水平下降(P〈0.05);两个运动干预组的TC和LDL—C下降亦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重青少年在糖脂代谢正常阶段体内即存在氧化应激失衡状态。为期10周的饮食和(或)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青少年超重状态、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其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对相关测量指标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青岛市某农村1661名中老年人(男612人,女1049人)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3.4%,高血糖检出率为23.8%,贫血患病率为35.3%。中老年女性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均高于男性(P〈0.05),男性腰围/臀围比(WHR)高于女性(P〈0.05)。65岁之前BMI、WC均较高(BMI〉25kg/m^2,WC〉85cm),65岁以后随年龄升高BMI、WC有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BMI、WC、WHR、WHtR4者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的正相关系数均为WHtR最大(P〈0.01)。结论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贫血患病率均较高,中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率高于男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高血糖,同时45~65岁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也较高;WHtR与BMI、WC、WHR、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糖的相关性均较强,可以作为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和预测高血糖与高血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构成组分的患病情况。方法对28例对照组和148例OSAHS组(46例轻度、35例中度和67例重度)的患者检测并分析形体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1)重度OSAHS组的HDL-C低于对照组和轻度OSAHS组(P〈0.05);重度OSAHS组的FPG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OSAHS组的SBP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OSAHS组的DBP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OS-AHS组的BMI、腰围显著高于对照组、轻度和中度OSAHS组(P〈0.05-0.01),中度OSAHS组的BMI、腰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轻度OSAHS组的腰围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OSAHS组颈围高于对照组和轻度OSAHS组(P〈0.05)。(2)趋势χ^2检验显示四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患病率间存在差异(P〈0.01-0.001),且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有升高趋势(P〈0.05-0.001)。(3)四组MS的患病率间存在差异(P〈0.01),且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OSAHS尤其重度OSAHS组与MS的各主要症候密切相关,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MS患病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体检人群颈围与中心性肥胖测量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对4236名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以颈围的均值四分位数分组,对各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等的均值平均变化量进行比较。以腰围、BMI、腰臀比三种肥胖标准进行分组,分析颈围与肥胖的关系。以ROC曲线分析法判断颈围的切点。结果男性颈围为(37.40±2.46)cm,女性为(32.46±2.24)cm,男性大于女性(t=47.20,P〈0.01)。随着颈围均值每四分位数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的平均变化量均呈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腰围(男性:5.58cm,女性:5.26cm)、体重(男性:6.25kg,女性:4.81kg)的平均变化量最大。三种肥胖标准分组中肥胖组的颈围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中心性肥胖,男性颈围的切点是36.8cm,女性颈围的切点是33.1cm。结论颈围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正相关关系。颈围与中心性肥胖存在显著联系,男性颈围〉36.8cm或女性颈围〉33.1cm时可以预测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居民不同体格测量指标与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较集中的4个社区中的376名40岁以上维吾尔族居民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和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身高比值(WHtR),同时探讨BMI、WC、WHtR与血压的关系。结果376名维吾尔族居民中,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29.79%和51.60%,高血压检出率为45.74%。分别以性别将WHtR以0.5、WC以85/80cm和BMI以24.0kg/m^2为切点进行分组后,WC≥85cm的男性SBP【(138.3±20.9)mmHg】、DBP[(82.3±12.1)mmHg]高于WC〈85cm的男性[分别为(124.7±16.3)和(74.0±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C≥80cm的女性SBP[(135.0±21.8)mmHg]、DBP[(77.9±10.5)mmHg]均高于WC〈80cm的女性[分别为(116.2±18.1)、(70.4±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24.0kg/m^2的男性SBP[(140.2±21.3)mmHg]高于BMI〈24.0kg/m^2的男性[(126.3±14.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P=0.001);BMI≥24.0kg/m^2的女性SBP[(136.7±21.9)mmHg]、DBP[(78.2±10.8)mmHg]均高于BMI〈24.0kg/m^2的女性[分别为(119.1±16.9)、(73.4±8.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HtR≥0.5女性组的SBP[(134.8±21.8)mmHg]、DBP[(77.8±10.5)mmHg]均高于WHtR〈0.5组[分别为(116.6±19.5)和(70.5±8.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男性BMI与SBP呈正相关(r=0.180,P〈0.05),女性WHtR、WC、BMI均与SBP、DBP呈正相关(P〈0.01)。结论维吾尔族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显著,高血压检出率高,BMI、WC和WHtR与血压之间具有稳定的正向关系,WHtR在预测高血压的风险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睡眠时间与肥胖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京市3个城区和1个郊县社区里常住的35岁以上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对其中非肥胖[体质指数(BMI)〈28kg/m^2]人群开展为期3年的随访,于2007年7-10月进行评估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间与罹患肥胖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剔除基线调查时筛查出的肥胖人群(BMI≥28kg/m^2)后,样本人群为3936名,3年后共随访到2837名,随访率为72.1%。3年内新发生的肥胖患者为78人,累计发病率为2.7%。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3%和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居民平均睡眠时间为7.2h,睡眠时间不足(〈7h/d)和过长(≥9h/d)的比例分别为25.4%和7.3%。与睡眠时间为8h/d相比,睡眠时间不足罹患肥胖风险是其约2倍,睡眠过长是其1.5倍;但睡眠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年龄和其他协变量后,睡眠时间≤5h和6h者发生肥胖的风险仍显著高于8h/d者(调整RR值分别为2.382,95%CI:1.121~5.063;2.072,95%CI:1.064~4.035);进一步调整基线腰围(WC)和臀围(HC),睡眠时间不足人群罹患肥胖风险有所降低,但差异仍有显著性(ρ〈0.05)。结论睡眠时间不足和过长均增加罹患肥胖的风险。睡眠时间可能是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种肥胖判定计算方法标准的差异。方法入选2825例住院患者和门诊查体人员,男性2446例,女性379例,年龄22~81岁。测定身高和体质量。通过公式计算标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含量及肥胖指数(OI)。根据BMI≥25kg/m^2、BMI≥27kg/m^2、BMI≥28kg/m^2判定肥胖者例数分别为:1419例、680例和435例;超出标准体质量20%者649例;体脂含量男性〉25%、女性〉33%者639例。结果〉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5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7kg/m^2判定的肥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8kg/m^2判定的肥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27kg/m^2判定肥胖与超重20%和亚太地区的体脂含量判定肥胖标准相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胖与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系。方法入选253例40岁以上健康体检男性,经询问病史,测身高、体重、腰围、体脂肪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及前列腺B超,排除肥胖相关性疾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组(18.5~23.9kg/m^2)、超重组(24.0~27.9kg/m^2)及肥胖组(≥28kg/m^2),按腰围分为正常组(〈85cm)及腹型肥胖组(≥85cm),按体脂肪率分为正常组(≤25%)及超标组(〉25%),分析各组前列腺体积的差异,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BMI正常组前列腺体积为(18.2±6.1)ml,超重组为(21.6±6.3)ml,肥胖组为(24.9±7.6)ml,正常组与超重组、肥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围正常组前列腺体积为(20.65.6)ml,腹型肥胖组为(23.5±6.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脂肪率正常组前列腺体积为(19.6±6.5)ml,超标组为(23.9±5.3)ml,两组比较前列腺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腰围及体脂肪率高的人群前列腺体积更大。BMI≥24kg/m^2人群中腰围正常或者体脂肪率正常人群,BPH发生率并无明显增高。结论肥胖是BPH的危险因素;腰围及体脂率超标者,发生BPH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汉族青少年肥胖分布特征。方法①选取2008-2009年延边地区安图县4所高中毕业生体检资料,共调查1 658名汉族学生,且均对调查内容知情同意。②采用统一设计的肥胖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体格指标均依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进行测量。分别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WHR)及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评价肥胖的指标。超重及肥胖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WGOC",以BMI(kg/m2)≥24.0为超重和≥28.0为肥胖。结论①男生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BMI的平均值均高于女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生BMI的P85和P95百分位点分别为23.7及26.2,女生分别为22.7及25.0。②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1.2%和7.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和1.4%,超重及肥胖合计检出率分别为13.5%和8.6%,超重及合计检出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BMI与体重、腰围、臀围、WHR及WHtR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0.548、0.584、0.056及0.555(均P<0.05)。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与性别、体重及WHtR密切相关,其OR值分别81.052、1.520及6.457。结果①本地区青少年BMI平均水平明显低于WGOC分类标准,其超重肥胖检出率接近大、中城市汉族。②BMI与体重、腰围、臀围、WHR、WHtR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地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患病与性别(女生)、体重(高体重)、WHtR(腹型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营养干预对肥胖伴代谢综合征人群体成分、血生化指标及血压的改善作用,探讨健康减重的方式。方法体质指数(BMI)≥28.0kg/m^2;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伴有血脂、血压及血糖任两项检查异常的体检肥胖伴代谢综合征患者40例自愿参与本研究,观察营养干预两个月后参与者干预前后体成分、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干预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营养干预进行2个月后参与者体重、体脂肪量、BMI、内脏脂肪面积和腰臀比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11.07、5.11、10.35、9.58,P〈0.05);营养参与者的干预前和干预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2.91、3.33、2.24、2.56、5.74、6.99,P〈0.05)。结论营养干预的方法通过减重,降低体内脂肪含量,对肥胖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异常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从而降低因肥胖造成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适合某职业人群,即北京市公安民警的体重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对北京市公安局符合条件的107名超重或肥胖在职民警采用生活方式量化干预模式,即金币减重法进行体重管理。按照参加研究活动的次数将其分为优秀组、较好组及失访组,优秀组及较好组视为干预对象。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集中进行基线数据调查,包括填写饮食模式问卷、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血压、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等指标。金币减重法干预8周后,比较干预对象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优秀组50名,占47%;较好组42名,占39%;失访组15名,占14%。优秀组及较好组参与者中,体重下降者83名,占90%,优秀组与较好组在干预后体重下降明显,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1、5.04,均P〈0.05)。优秀组成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体脂肪、内脏脂肪指数明显下降,身体水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1、13.72、10.8、8.59、6.83、-6.62,均P〈0.05),而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干预后,优秀组成员每13膳食能量摄入平均降低74.1kJ,膳食脂肪摄入平均降低约11.6g,膳食脂肪供能比平均降低1.8%,谷类食物供能平均增加4.2%,食用盐摄入量平均减少1.3g,食用油摄入量平均减少约10g,膳食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结论金币减重法对北京市公安局超重肥胖的在职民警管理体重有很好的效果,且操作简便、依从性较好、经费支出少,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模式在全局甚至其他功能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4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知己健康管理”进行糖尿病相关指标记录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3个月后对管理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施个体化管理3个月后,发现所有患者在体重(t=4.954,P〈0.05)、体重指数(t=4.729,P〈0.05)、腰围(t=6.357,P〈0.05)、收缩压(t=4.515,P〈0.05)、舒张压(t=4.085,P〈0.05)和餐后2小时血糖(t=2.170,P〈0.05)等可变危险凶素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男性在降低体重(t=3.002,P〈0.05)、体重指数(t=2.829,P〈0.05)、腰围(t=4.484,P〈0.05)方面效果显著;女性在降低体重(t=3.874,P〈0.05)、体重指数(t=3.731,P〈0.05)、腰围(t=4.559,P〈0.05)、收缩压(t=4.292,P〈0.05)和舒张压(t=3.901,P〈0.05)疗效明显;年龄≥60岁者在降低体重(t=5.560,P〈0.05)、体重指数(t:5.200,P〈0.05)、腰围(t=5.242,P〈0.05)、收缩压(t=3.771,P〈0.05)、舒张压(t=3,640,P〈0.05)和餐后2小时血糖(t=2.229,P〈0.05)方面有效;年龄〈60岁者在降低腰围(t=3.557,P〈0.05)、收缩压(t=2.716,P〈0.05)和三酰甘油(t=2.438,P〈0.05)方面有效。结论根据“知己健康管理”相关内容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有效地降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肥胖的体表测量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RevMan4.2统计软件,对搜集到的肥胖体表测量指标与冠心病关系的国内外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体质指数(BMII〉25kg/m2)、腰臀比(WHR:男〉0.90,女〉0.80)与冠心病关系的合并OR值分别为2.49(95%CI:1.80-3.45),5.14(95%CI:3.76~7.04);WHR、腰围(Wc)与冠心病关系的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0.03(95%CI:0.02-0.04),3.82(95%CI:1.09-6.55);臀嗣(Hc)与冠心病间无相关性。结论BMI≥25kg/m2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腹部肥胖成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