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社区糖调节受损者进行行为干预,提高糖调节受损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知,为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站街道社区53例糖调节受损者,采用人户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干预指导。随访半年后再次测试受损者糖尿病知识水平和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糖调节受损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P〈0.01),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G)也明显下降(P值均〈0.01)。结论在糖调节受损阶段进行早期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血糖水平下降,对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糖耐量减低(IGT)者应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256例受试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以1997年ADA定义分三组: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1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测定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将IGR组中的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结果 (1)三组颈动脉IMT和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和糖耐量水平呈负相关(P〈0.01)。(2)治疗1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程度越重,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也越重;对IGT患者使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可能有益于减缓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及有效性。方法按照《浙江省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指导手册》要求对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强化干预(观察组),并与一般干预的60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干预效果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方式评分,体重指数、血压、血糖和廊脂等指标以及血压控制率方面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为75.00%,对照组为55.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评分,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及血压控制率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能优化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各项生化指标及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4.
吴红霞 《健康研究》2013,(3):161-162,175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患者的影响及其效果。方法在杭州市石桥街道社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中筛选出IGR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对照组不做健康干预。观察三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2 h PG)。结果两组IGR患者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前的FPG及2 h PG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FPG及2 h PG测值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能明显减低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4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知己健康管理”进行糖尿病相关指标记录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3个月后对管理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施个体化管理3个月后,发现所有患者在体重(t=4.954,P〈0.05)、体重指数(t=4.729,P〈0.05)、腰围(t=6.357,P〈0.05)、收缩压(t=4.515,P〈0.05)、舒张压(t=4.085,P〈0.05)和餐后2小时血糖(t=2.170,P〈0.05)等可变危险凶素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男性在降低体重(t=3.002,P〈0.05)、体重指数(t=2.829,P〈0.05)、腰围(t=4.484,P〈0.05)方面效果显著;女性在降低体重(t=3.874,P〈0.05)、体重指数(t=3.731,P〈0.05)、腰围(t=4.559,P〈0.05)、收缩压(t=4.292,P〈0.05)和舒张压(t=3.901,P〈0.05)疗效明显;年龄≥60岁者在降低体重(t=5.560,P〈0.05)、体重指数(t:5.200,P〈0.05)、腰围(t=5.242,P〈0.05)、收缩压(t=3.771,P〈0.05)、舒张压(t=3,640,P〈0.05)和餐后2小时血糖(t=2.229,P〈0.05)方面有效;年龄〈60岁者在降低腰围(t=3.557,P〈0.05)、收缩压(t=2.716,P〈0.05)和三酰甘油(t=2.438,P〈0.05)方面有效。结论根据“知己健康管理”相关内容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有效地降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后对糖调节受损(IGR)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1896例完整的健康体检资料并分别按年龄和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患病例数增加271例,IFG患病率由13.1%增至2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2.68,P〈0.05),正常糖耐量由60.3%降至4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0.03,P〈0.05)。空腹血糖5.6~6.0mmol/L组与〈5.6mmol/L组及与6.1~6.9mmol/L组比较,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及心电图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G切点下调后对武汉该地区IGR分布有显著影响,新增单纯IFG人群已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应引起重视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后对糖调节受损(IGR)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1896例完整的健康体检资料并分别按年龄和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患病例数增加271例,IFG患病率由13.1%增至2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8,P〈0.05),正常糖耐量由60.3%降至4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03,P〈0.05)。空腹血糖5.6—6.0mmol/L组与〈5.6mmoL/L组及与6.1—6.9mmol/L组比较,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及心电图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G切点下调后对武汉该地区IGR分布有显著影响,新增单纯IFG人群已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应引起重视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体系中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来自5个健康管理单位的229名慢病前期人员根据指标异常情况分为4组:血压异常组(67人);血糖异常组(38人);胆固醇异常组(71人)和骨量减少组(53人)。在1年中进行综合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平衡饮食、戒烟、补钙及日晒等。各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个月时进行相关的血压、血糖、血脂和骨量测定。结果干预12个月后。各组的被管理者指标均取得显著改善:血压异常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了9.4mmHg/6.6mmHg(1mmHg=0.133kPa,t=5.93/8.29.P〈0.05);血糖异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血糖和血脂分别下降了0.9mmol/L(t=3.69,P〈0.05)和0.5mmol/L(t=4.09,P〈0.05);而骨量减少组的腰椎骨密度上升了0.015g/cm^2(t=2.03,P〈0.05)。结论就慢病预防而言,1年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使被管理者在饮食、运动及生化学指标方面得到明显改善,这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预防慢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应在健康管理体系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持续性治疗干预3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比较FPG、2hP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比较观察组患者FPG及2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影响。方法将2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2004年中华医学分会糖尿病学会推出的适合中国人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为依据)随机分为家庭访视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家庭访视组由专职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家庭访视,对照组不作家庭访视干预。1年后进行家庭访视干预前后、两组问的相关指标比较。结果家庭访视干预后代谢综合征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h尿白蛋白定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家庭访视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1,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家庭访视干预前后代谢综合征患者达标情况以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最理想,其次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h尿白蛋白定量的达标情况。家庭访视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外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家庭访视干预对代谢综合征各代谢指标均有改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高血糖认知、自我效能及血糖的影响。方法按WHO诊断标准选取CHD患者200例,再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200例CHD患者进一步分组为:血糖正常(NGT)组60例;糖调节受损(IGR)组50例;2型糖尿病(T2DM)组90例,进行住院健康教育及出院后延续性健康教育。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运用高血糖相关知识问卷和自我效能测量表进行测评,并比较教育前、教育后3、6个月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情况。以上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后三组CHD患者对高血糖相关知识(1—10题)掌握情况的认知率较教育前显著提高,NGT组(X2=17.207,23.582,37.046,39.046,38.686,46.218,28.643,39.895,37.046,33.333),(均P〈0.05);IGR组(X2=31.723,23.529,23.389,27.542,21.091,27.307,20.219,38.235,24.669,26.475),(均P〈0.05);T2DM组(×。=21.161,20.680,14.612,23.104,22.383,29.436,19.444,32.526,24.671,31.696),(均P〈0.05)。健康教育后CHD患者症状自我管理和疾病共性管理的自我效能得分均较教育前增高,(t=12.75,7.21,均P〈0.05)。健康教育前、教育后3、6个月NGT组患者FPG、2hPG、HbAlc未见明显改变(F=2.35,1.97,2.01,均P〉0.05);IGR组患者FPG、2hPG、HbAlc均有显著下降(F=8.07,8.89,10.23,均P〈0.05);T2DM组患者FPG、2hPG、HhAlc均有显著下降(F=12.35,11.56,8.99,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CHD患者对高血糖的认知水平、自我效能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糖尿病角色缺如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对121例糖尿病角色缺如者采用集体教育结合个体辅导的教育方法,并对其受教育前、后血糖、血脂及体质指数进行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的t检验。结果教育后糖尿病角色缺如者糖尿病知识增加(79.37±12.45VS31.69±9.36,t=2.860,P〈0.05)、自我管理能力加强(9.21±2.85VS4.43±1.72,t=2.812,P〈0.05),空腹血糖(6.3±1.8VS8.1±2.1,t=2.736,P〈0.05)、餐后2h血糖(8.1±3.7vs12.8±4.1,t=3.549,P〈0.05)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6.4±2.5VS7.1±2.7,t=2.603,P〈0.05)、胆固醇(5.2±2.3VS6.3±2.4,t=2.036,P〈0.05)、三酰甘油(1.7±0.7 VS 2.4±0.8,t=2.368,P〈0.05)及体质指数(25.6±6.2 vs 27.3±6.5,t=2.546,P〈0.05)较教育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角色缺如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3年上海市杨浦区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整体代谢情况,为今后预防和治疗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杨浦区65岁以上者(包括在本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且无智力障碍、神志清楚、愿意参加调查者)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结果代谢紊乱的总检出率为81.46%,女性高于男性(χ2=6.55,P〈0.05)。各代谢异常按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高血压、超重和中心性肥胖、糖尿病、肥胖、IGR。男性中心性肥胖和肥胖检出率低于女性(χ2=109.64,P〈0.05)/(χ2=5.22,P=0.02);非高龄组超重和高血压检出率高于高龄组(χ2=4.15,P=0.04)/(χ2=33.82,P〈0.001),非高龄组IGR检出率低于高龄组(χ2=9.13,P=0.002 5);男性、年龄增大及不良生活行为会导致患高血压或糖尿病/IGR或超重/肥胖或中心性肥胖。结论杨浦区社区老人代谢异常人群所占比例极大,应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以利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动机谈话技术对社区糖调节受损(IGR)者自我效能、血糖等代谢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理的81例IGR者进行6个月的动机访谈。比较干预前后IGR者饮食、运动、自我监测方面的自我效能得分、血糖水平以及其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IGR者各项目的自我效能得分均提高(P值均0.01);干预后IGR者的血糖、BMI、血压及TG平均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动机谈话技术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β3-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减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3-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减重效果的影响。方法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25kg/m2)274例,测定β3-AR基因Trp64Arg的基因频率。并经过强化生化方式减重干预12个月,干预前后测定体脂、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IR指数(HOMA—IR)。结果按照减重程度分组,理想达标组99例,一般达标组128例和未达标组47例。未达标组Arg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理想达标组(x^2=4.80,P〈0.05)。减重干预前Arg64携带者组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及HOMA—IR均明显高于Trp64纯合子组(均P〈0.05)。减重干预后,Trp64纯合子组体脂、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Arg64携带者组上述指标中除体重指数较前降低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β3~AR基因Trp64Arg变异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后减重不易达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机关干部群体中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开展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为优化企事业单位机关干部群体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某大型企业机关干部中的400名慢性病高危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实施为期3个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干预前后对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生活方式评分及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对符合资料要求的387名干预前后体检数据做统计分析,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0、19.01、7.46、6.56、5.29、7.74、7.27、-7.6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469).干预前后均完成生活方式评分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者373名,生活方式评分与体力活动的改善在干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χ^2=48.405、50.778,P<0.05),膳食习惯、吸烟与饮酒情况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0.112、1.410,P>0.05);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结果在干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4,P<0.05).结论 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探讨饮食及运动干预对青少年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124名受试者中的93名超重及肥胖青少年年龄(13.6±0.7)岁,体重指数(BMI22.4~34.1kg/m。)随机分为四组:饮食干预组(D)、运动干预组(E)、饮食运动干预组(DE)、超重及肥胖对照组(O)。饮食方案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及理想体重制定;运动干预为放学后1h中等强度运动,每周4次。干预周期为10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人体测量、身体成分、代谢及氧化应激等指标检测。31名正常体重者为对照组。结果超重及肥胖组的空腹血糖、TC、LDL—C和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SOD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MDA水平与体重、BMI、TC、LDL-C呈正相关(R=0.209,0.228,0.274,0.263,P〈0.05),SOD与体重及BMI呈负相关(R=一0.334,一0.362,P〈0.05);干预后D、E、DE组BMI、腰围、全身脂肪显著下降(P〈0.05),D和E组的MDA水平下降(P〈0.05);两个运动干预组的TC和LDL—C下降亦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重青少年在糖脂代谢正常阶段体内即存在氧化应激失衡状态。为期10周的饮食和(或)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青少年超重状态、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其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非糖尿病MS患者8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实施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纠正不良习惯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未行健康管理干预。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随访前后均进行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测定。结果(1)干预组BMI、WC、SBP、TG、FIDL—C、FPG、HbAlc、FINS、HOMA—IR和hs—CRP在干预后6个月、9个月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HDL—C、FPG、HbAlc、FINS、HOMA-IR和hs—CRP在干预后9个月与干预后6个月相比又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9个月干预组BMI、WC、HDL—C、FPG、HbAlc、FINS、HOMA—IR和hs—CRP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baPWV和ABI在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9个月与干预前相比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8,45.81;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9个月干预组baPWV和ABI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2,5.99;P〈0.05)。(3)干预组baPWV在干预后9个月的异常率为44.68%,与干预前(68.09%)相比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23,P〈0.05)。(4)baPWV与hs—CRP、HOMA—IR相关(OR值分别为:0.436,0.565);ABI与hs—CRP、HOMA—IR相关(OR值分别为:0.543,0.502)。结论对MS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加强生活方式的调控,能明显改善非糖尿病M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