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30多年中,麻醉医师一直使用氟哌利多来预防和治疗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2001年,由于担心QT间期的延长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氟哌利多的包装说明书被加上了黑盒子警告。由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了这个黑盒子警告,麻醉医师大大地减少了氟哌利多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预先肌注曲马多对硬膜外麻醉后病人寒战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肌肉注射曲马多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80例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下肢或脊柱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肌注曲马多和氟哌利多组(TD组);单纯曲马多组(T组)或氟哌利多组(D组);对照组(C组)。于硬膜外注药前30分钟,TD组肌注曲马多1.5mg/kg和氟哌利多5mg;T组肌注曲马多1.5mg/kg;D组肌注氟哌利多5mg;C组不用药。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寒战的发生率、寒战的严重程度及寒战发生前后体温变化。结果 寒战发生率TD组和T组均为5%,D组和C组分别为25%和35%,TD组和T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D组哮睡发生率、T组恶心发生率较高。结论 肌注曲马多有助于预防低位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应用时复合氟哌利多可减少曲马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几种药物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格拉司琼、氟哌利多、地塞米松单用或合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于麻醉前随机分为四组,静脉注入各预防性药物,A组:地塞米松10mg;B组:氟哌利多2.5mg;C组:氟哌利多2.5mg+地塞米松10mg;D组:格拉司琼3mg。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四组术后24h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78%、63%、25%、28%,C组和D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而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拉司琼、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都有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但以格拉司琼和氟哌利多+地塞米松效果显著,而且氟哌利多+地塞米松更显示其性价比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小剂量氟哌利多(0.625—1.25mg)用于防治术后恶心和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andvomiting,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临床资料所证实…。然而,自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 DrugAdministration,FDA)对此提出“黑框”警告以后,该方法的应用明显减少坦^[2]。尽管众多专家及麻醉执业医师认为该警告有失公允,许多医院还是从治疗方案中去除了氟哌利多^[3-4]。在许多欧洲地区,由于生产厂家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已停止生产该药,所以已无法获得该药。  相似文献   

5.
布托啡诺复合氟哌利多用于术中镇痛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哌替啶联用氟哌利多用于术中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骨折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N组)和哌替啶组(P组)。手术切皮前N组静脉滴注布托啡诺2mg加氟哌利多2.5mg;P组静脉滴注哌替啶50mg加氟哌利多2.5mg。分别记录给药前(T1)、给药后5rain(T2)、30min(T3)以及病人苏醒后(L)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各时点的HR、MAP、SpO2、RR,并行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 两组各时点HR、MAP、OAA/S、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T1、T2时的SpO2及RR均低于N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用氟哌利多用于术中镇痛镇静,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背景鉴于对使用氟哌利多的争议和5-HT3受体拮抗剂的高昂价格,人们期望出现一种效价合理、可常规用于预防呕吐的药物来替代它们。我们设计了两个平行、随机、双盲、空白和安慰剂对照研究来比较东莨菪碱透皮贴剂(TDS)1.5mg和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及氟哌利多1.25mg作为多模式给药方案的一部分,对手术后呕吐“高危”人群早期和晚期的止吐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150例患者参与本研究,其中包括腹腔镜手术(n=80)和整形外科手术(n=70)。患者入手术室前60分钟接受一枚有效的TDS贴剂(含东莨菪碱1.5mg)或一个外表相同的空白贴片。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全身麻醉。第2次给药是在手术接近结束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TDS贴剂的两组)、氟哌利多1.25mg或昂丹司琼4mg(空白贴片组)。记录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干呕的发生率、是否需要止吐药物治疗、用药后的完全有效率(即用药后既无迁延性恶心亦无反复发生呕吐,无需使用止吐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对手术后72小时之内的视觉紊乱、口干、昏睡和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手术后72小时内,TDS贴剂组、氟哌利多组和昂丹司琼组患者呕吐和需要止吐药物治疗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各治疗组中完全有效率为41%-5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DS组口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氟哌利多组和昂丹司琼组(21%vs3%)。结论TDS贴剂作为手术前给药用于预防手术后早期和晚期恶心、呕吐与氟哌利多1.25mg或昂丹司琼4mg效果相同,但是TDS贴剂更易引起口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联合应用预防术后吗啡镇痛引起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方法连续硬膜外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2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A、B、C、D、E、F6组。A组静注地塞米松针5mg;B组地塞米松针+镇痛泵中加氟哌利多针2.5mg:C组地塞米松针5mg+镇痛泵中加氟哌利多针1.25mg;D组地塞米松针5mg+镇痛泵中加昂丹司琼4mg;E组地塞米松针5mg+镇痛泵中加昂丹司琼8mg+氟哌利多针1.25rag;F组静注生理盐水5mg。结果A、B、C、D、F每组20例止吐难以得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E组3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阻断引起PONV的多个病因使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结论盐酸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这三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阻断引起PONV的多个病因,使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静脉注射昂丹司琼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疗效。方法9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5ml。第Ⅱ组氟哌利多组,术后静注氟哌利多1.25mg。第Ⅲ组术后静注枢复宁4mg。观察术后24h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第Ⅰ、Ⅱ、Ⅲ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0、0%、30.0%、26.7%。第Ⅱ组与第Ⅰ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Ⅲ组与第Ⅰ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Ⅱ组与第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示术毕时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与氟哌利多1.25mg均能有效防止、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氟哌利多与咪达唑仑在硬膜外麻醉辅助镇静中消除内隐记忆的作用.方法:32例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分为D、M 2组,D组应用氟哌利多2.5 mg加芬太尼0.05 mg辅助镇静,M组应用咪达唑仑3 mg加芬太尼0.05 mg辅助镇静,用药10 min后采用加工分离程序结合词干补笔法的方法测试2组患者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同时评定患者的改良警醒/镇静评分.结果:D组和M组患者改良警醒/镇静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4分和3分,与M组相比,D组外显记忆成绩较高,同时内隐记忆成绩较低,但并未完全消失,D组进一步增加氟哌利多的剂量患者会出现呼吸抑制.结论:氟哌利多对内隐记忆的抑制有相对的特异性,但在抑制内隐记忆的同时也引起呼吸抑制,这限制了硬膜外辅助镇静中氟哌利多对内隐记忆的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联合阻滞下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为负荷量,后接PCIA泵,泵内药物芬太尼1.2mg+氟哌利多5mg,100ml/48h;试验组术毕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为负荷量后接PCIA泵,泵内药物氟比洛芬酯50mg+氟哌利多5mg+芬太尼0.5mg,100ml/48h。记录术后24h内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镇静评分(SS)低于试验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联合阻滞下骨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减少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1.
氟哌利多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氟哌利多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氟哌利多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3~300μmol·L-1的氟哌利多对钠电流的抑制率为14.12%~78.46%(P<0.01,n=7),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钳制电位不同,氟哌利多对钠电流的抑制作用亦不同,在Vh分别为-80mV与-60mV时,其IC50值分别为(48.72±10.67)μmol·L-1和(35.37±10.51)μmol·L-1(P<0.05,0=7)。30μmol. L-1的氟哌利多使电流-电压曲线峰值平均降低53.18%(P<0.01,n=7),对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P>0.05,n=7),但可使稳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7.95mV,用药前、后的V1/2分别为-28.58mV和-36.06mV(P<0.01,n=7)。结论 氟哌利多对背根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硬膜外镇痛时应用临床浓度的氟哌利多具有增强硬膜外镇痛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曲马多和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曲马多和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择期手术、ASAⅠ或Ⅱ级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曲马多400mg+氟哌利多10mg+生理盐水配至150ml;B组:曲马多200mg+氟哌利多10mg+0.16%布比卡因配至150ml,C组:氯胺酮200mg+氟哌利多10mg+0.16%布比卡因配至150ml。分别于术毕硬膜外腔给予负荷量后接镇痛泵。观察0~48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镇痛液累积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血压、心率、呼吸、SpO2%变化,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马多、氯胺酮配伍用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氯胺酮组在减低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哌利多与托烷司琼预防直肠脱垂注射消痔灵术导致的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62例直肠脱垂患者分为氟哌利多组(F组)79例和托烷司琼组(T组)83例。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开放静脉,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实施骶管麻醉,成功后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开放随机分配信封,取出二次包装的药品,静脉入壶。随后术者暴露脱垂的直肠,根据直肠脱垂面积大小注射消痔灵混合液80~100mL。观察术后当天与术后第1天患者恶心呕吐(PONV)分级状况。结果:术后当天F组患者PONV发生率低于T组(P <0.05),术后第1天2组患者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组优于T组,氟哌利多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较为常见,我们采用布拉诺、曲马多分别复合氟哌利多预防术中牵拉反应,取得了较好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初产妇180例,ASAⅠ级。随机分成三组,A组于术前肌注布拉诺8mg,氟哌利多3mg;B组于术前肌注曲马多0 1,氟哌利多3mg;C组不用辅助药物,术中监测EKG、SpO_2、Bp、R、HR及镇痛效果,胎儿Apqar评分。结果:A、B两组术中抗牵拉反应效果好,优于C组(P<0.01),且对胎儿无影响。结论:用布拉诺、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预防硬外麻醉下牵拉反应是两种较好的选择,且布拉诺与氟哌利多副作用少,更适用于产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罗哌卡因化学结构类似于布比卡因。动物实验表明,罗哌卡因具有较小的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1]。两种药物在较低浓度下用于脊麻-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研究较少。本文观察CSEA后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及氟哌利多应用于PCEA时效果的差异,探讨罗哌卡因及氟哌利多在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氟哌利多、阿扎司琼、格拉司琼对患者校正QT(QTc)间期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于麻醉前30min分别静注氟哌利多2.5mg(A组)、阿扎司琼10mg(B组)、格拉司琼3mg(C组)和生理盐水5ml(D组)。记录用药前后ECG,分析QTc间期的变化。结果与用药前比较,A组患者用药后5、10minQTc间期明显延长(P<0.05),且明显长于D组(P<0.05)。其它三组用药后QTc间期无显著变化。结论预防性应用止吐剂量的氟哌利多可引起QTc间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昂丹司琼与氟哌利多在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镇痛泵中加入昂丹司琼8 mg,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B组镇痛泵中加入氟哌利多5 mg;C组不加昂丹司琼与氟哌利多。记录各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及应用止吐药的例数。结果A组恶心4例,呕吐2例;B组恶心16例,呕吐8例;C组恶心24例,呕吐16例,三组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昂丹司琼与氟哌利多均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昂丹司琼的预防效果优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静脉和椎管内应用氟哌利多时锥体外系症状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胸部、腹部、四肢等各类手术60 0例 ,分为AB两组 ,A组 3 0 0例术中静脉应用氟哌利多 5mg ,B组 3 0 0例术后硬外镇痛泵中加入氟哌利多 5mg。术后 48h内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有无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结果 :A组无 1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B组有 15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发生率为 5 % ,且多为青少年。结论 :椎管内应用氟哌利多较静脉用药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七氟炕和氟哌利多能延长QT间期。高龄不仅与QT问期延长有关,它也是一种}j起药物诱导的QT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七氟炕和氧哌利多对于矫正的QT(QYc)间期和心室复极化的传播(T波波峰至T波结束的时间间隔[Tp-e])在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中的差别。方法在七氟烷(1.5%-2.5%)麻醉和给予止吐剂量的氟哌利多(1.25rag)的30例老年患者(≥70岁)和30例年轻患者(20—69岁)中,测量2小时QT间期和代表心肌壁复极化传播的Tp—e间期。通过3种不同的公式使心率的QT间期标准化:Bazen公式、Matsunaga公式和Vandewa船公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老年组的平均年龄比年轻组大24.4岁(P〈0.05)。两组的QTc间期在麻醉前没有明显的差异。通过3种公式计算发现七氟烷明显延长老年组患者的QTc间期(用Bazecc公式得出在麻醉前、使用七氟烷60分钟、75分钟、90分钟和120分钟时的QTc间期分别是0.434±0.028秒、0.450±0.037秒、0.463±0.037秒、0.461±0.037秒和0.461±O.038秒)。在老年组患者中七氟炕引起QTc间期延长的程度明显高于年轻组(用Bazecc公式计算吸入七氟烷60分钟时:0.450±0.037秒VS0.432±0.034秒;75分钟时:0.463±0.037秒vs0.441±0.037秒;120分钟时:0.461±0.038秒vs0.436±0.030秒)。但是七氟炕引起的QTc间期的延长既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延长也不被氟哌利多加重。两组中的Tp—e间期都没有受到影响。结论与年轻组相比,七氟烷引起老年组患者QTc间期的延长更加明显。尽管七氟烷不影响复极化的透壁传播,其引起的QTc闻期延长也不随着时间和给予氧哌利多而加重,但是老年患者在使用七氖烷麻醉期间仍要严密监测QT间期及其相关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熊玉珍  付京 《护理学杂志》2005,20(11):74-76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休克期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自控镇痛(PCA)效果。方法将6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镇痛组(CAT组),氯胺酮镇痛组(PCIKA组)。芬太尼镇痛组(PCIFA组)和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镇痛组(PCIKFA组)。每组15例。CAT组注射盐酸哌替啶50mg加异丙嗪25mg.PCIKA组用氯胺酮20mg/ml加氟哌利多50μg/ml,PCIFA组用芬太尼10μg/ml加氟哌利多50μg/ml.PCIKFA组用氯胺酮10mg/ml加芬太尼5μg/ml加氟哌利多50μg/ml,3组均采用9500型PCA泵进行静脉PCA。参数设置均为负荷量1.5ml,PCA量1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输注量1.5ml/h.连续48h。结果PCIKA组、PCIFA组和PCIKFA组镇痛后1、4、8、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及CAT组(均P〈0.01),而PCIKA组、PCIFA组和PCIKFA组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镇痛后各组MAP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PCIKA组最为明显,HR均有不同程度减缓,其中PCIFA组较为显著和稳定。RR变化不大;PCIFA组注射负荷量后BP轻度升高;PCIFA组出现尿潴留2例,嗜睡3例。结论烧伤患者休克期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静脉PC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