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幻肢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截肢后幻肢痛的危害逐渐受到重视.幻肢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仍很困难.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近年研究进展,总结出一些常用、最新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中以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镇痛药等最为常用,已证实它们对神经性疼痛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幻肢痛的疗效仍存在争议,尚需作大样本研究.物理治疗似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等优点,其中假肢使用及生物反馈疗法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一些特定病变引起的幻肢痛,手术治疗可能有效,但幻肢痛易复发、创伤大,其应用受到限制.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仍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逆转了大脑皮质功能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2.
幻肢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NMDA受体拮抗剂、镇痛药、阿片类药物等,虽然以往研究证实上述药物对神经性疼痛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幻肢痛的疗效仍存在争议,尚需更大样本研究。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疗效不确定,可能与逆转大脑皮质功能重组有关。外科手术由于损伤大、效果不明确及治疗过程复杂,患者不易接受。物理治疗似有较好的研究前景,但其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电休克治疗幻痛疗效明确且创伤小,有可能将成为幻肢痛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治疗幻肢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肢病人术后往往仍有幻肢感觉并持续数月。文献报道幻肢痛的发生率最少2%,最高可达98%,而且治疗这种疼痛极其困难。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患肢疼痛的躯体感觉输入的强度和时间过氏可造成中枢神经结构的变化。所以即使截肢,仍遗有痕迹作用而形成幻肢痛。作者报告3例经用氯胺酮治疗证明对幻肢痛有效。例1,男,31岁,交通事故后小腿多处骨折,因肿胀感染近两年而行右小腿膝上截肢术,术后残端触痛,并  相似文献   

4.
1551年,法国外科军医Pare首先报告幻肢现象:一肢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 (如乳房,外生殖器等) 被截除后,已丧失的那一部分似乎仍与躯体联系着。而且有实际肢体的所有空间特征。当幻肢感伴有疼痛时,叫做幻肢痛。本文着重介绍幻肢痛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与治疗。一、发生率所报道的幻肢及肢痛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判定标准不同。Ewalt观察了2200例截肢患者,幻肢痛占8%。Jouy在2700例截肢患者中发现无痛性幻肢占67%。幻肢痛为13%。Gillis指出:幻肢85%手术后立即出现,7%术后1个月发生,8%术后1年中发生。Sherman指出。实际上所有截肢患者都有数月幻肢痛。幻痛超过6个月转变为慢性,其发生率为0.4~50%。以后他们信访了1200名截肢的美国退伍军人,至少85%有持久而严重的疼痛。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神经阻滞法治疗幻肢痛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471002)康定坤,许建波,仝平欣作者自1989年元月以来,对较严重的幻肢痛患者14例应用单纯神经阻滞法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15~75岁;上肢4例,下...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治疗幻肢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u YS  Li YJ  Zhang XH  Zhang YQ  Ma K  Yu T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4):1668-1671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脑内靶点毁损术和脊髓后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治疗幻肢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共15例幻肢痛患者,男性14例,女性1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4例,为同期联合毁损对侧中脑脊髓丘脑束加双侧扣带回前部,B组11例,采用患侧对应脊髓节段的DREZ毁损术,包括颈5~胸1 10例,腰2~骶1 1例。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疼痛状况评分,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将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5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A组3个月之内止痛效果稳定,VAS评分和MPQ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长期随访患者分别在术后4、6、12和18个月疼痛复发。B组1例术后2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另10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止痛效果稳定,VAS评分和MPQ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一侧中脑加双侧扣带回前部联合毁损术和脊髓DREZ毁损术均能有效消除幻肢痛,近期疗效确切,DREZ毁损术的长期疗效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背景达90%的截肢者在肢体截肢术后会产生幻肢综合征(phantom limb syndroms,PLS)。尽管现在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显著有效的。因此,我们评估了高浓度的局麻药在外周神经的持续输注对预防PLS的效果。方法在术前或术中给71例行下肢截肢术的患者放置一周围神经导管,通过弹力输注泵(非电子)在术中开始以5ml/h的速率持续输注0.5%罗哌卡因,并且持续到术后的第4—83天。在术后的第1天,第1、2、3、4周和第3、6、9、12月评估PLS。为了评估患者在接受罗哌卡因输注时PLS是否存在及其严重程度,在每次评估前中断6—12小时的给药(即直至肢体感觉的恢复)。幻肢痛和残肢痛的程度由5分级的VRS评分系统来评分,其中0分代表无疼痛,4分代表不能忍受的疼痛,而幻肢的感觉被记录为存在或者不存在。如果VRS评分大干1分或者有显著的幻肢感觉出现,罗哌卡因立即以5ml/h的速率重新开始输注。如果患者的VRS评分持续为0或1分并且无幻肢感觉达48小时,则输注完全停止并移除导管。结果局麻药的持续输注时间的中位数是30天(95%的可信区间,25-30天)。在术后第1天,73%的患者主诉有严重的或者不能忍受的疼痛(VRS评分大于2分)。但是,在12个月的评估期的最后患者“严重到不能忍受”的幻肢痛的发生率仅为3%。在第12个月末,患者VRS疼痛评分的百分比:84%的患者为0分,10%的患者为1分,3%的患者为2分,3%的患者为3分,没有患者为4分。但是,在12个月的评估期的最后仍有39%的患者有幻肢感觉。所有患者都能在家中应用这种弹力输注系统。结论术后予以0.5%的罗哌卡因于神经周的持续输注可能是下肢截肢术后治疗幻肢痛和幻肢感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幻肢痛是截肢后病人感到已失去的肢体依然存在,且某一部分仍有疼痛。幻肢痛的发病率为50~90%、有2%的病人幻肢发生剧烈的疼痛,性质呈闪电样,烧灼样。常在情绪激动或精神异常时发生。目前对幻肢痛的发生机制有多种学说,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各异。国内杂志报道也较少,现将我们治疗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53岁,1991年因车祸致左臂丛神经损伤,在上海长征医院行右腓神经移植左臂丛神经修复术,术后出现左上肢疼痛,并向前臂手指放射,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及前臂轻度肌肉萎缩。由于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于2001年行左上肢截肢术…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截肢治疗体会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截肢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等。方法: 自 1994年 8月~2003年 12月收治创伤性截肢26例共 27个肢体, Ⅰ期急诊截肢 17例 18肢, 保肢治疗失败后延迟性截肢 7例, 儿童伤后 5、9年Ⅱ期再次修整残端各 1例。采用神经残端结扎, 肌肉瓣成形等现代截肢技术治疗。结果: 4肢因残肢软组织过多、皮肤瘢痕、骨刺等原因行残端修整后安装合适假肢, 另 23肢无并发症。幻肢及幻肢痛发生率较传统方法低。结论: 适宜的Ⅰ期截肢有助于患者康复, 认真设计手术方案以获得良好残端, 医师应参与手术及术后康复的全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交通事故、恶性疾病、自然灾害的不断增多,行截肢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目前幻肢痛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发生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虽然不断更新但仍无重大突破。现就幻肢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盐酸沙格雷酯对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腔内治疗术后后续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问,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成功的105例患者(116条患肢),分为治疗组58例(64条患肢),对照组47例(52条患肢)。腔内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3个月,治疗组加用盐酸沙格雷酯(口服100mg3次/d)。观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截肢情况、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治疗血管通畅率,肝肾功能变化及有无出血事件等。结果105例患者中,共有95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52例)患者经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6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间歇性跛行发生率分别为3.8%及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间歇性跛行发生率、术后1、3、6个月静息痛发生率及截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血管通畅率及治疗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1.7%。结论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盐酸沙格雷酯)对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腔内治疗术后问歇性跛行症状缓解存在一定作用,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用的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院对两例断肢后幻肢痛的患者,采用以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疗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例1,男,51岁。因左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年,左足剧痛1年,左足前部干性坏死3个月,于1986年9月行左大腿中下段截肢术。术后24h出现幻肢痛,4个多月来,虽常服用各种止痛药,但无明显好转。幻肢痛的时间、性质和程度与术前相似,时有阵发性刀割、针刺或灼痛。残端创面愈合良好、轻度肿胀、肌萎缩、压有麻痛感。X线照相示股骨残端萎缩硬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交通事故、恶性疾病、自然灾害的不断增多,行截肢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目前幻肢痛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发生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虽然不断更新但仍无重大突破.现就幻肢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对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口服索拉非尼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进展时间及毒性反应。 结果:32例患者给予连续口服索拉非尼,常规剂量为每次400 mg,每天2次;按照RECIST标准评价有效率(RR)9.3%,疾病控制有效率(DCR)78.1% 。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8个月。全组患者均出现手足皮肤反应, 21例出现不同程度腹泻,15例出现脱发,3例高血压,其中5例发生3~4级的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结论:索拉非尼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安全的药物,联合TACE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将64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待2组患者血糖及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后进入实验观察阶段,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安慰剂,共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UAER、SCr和MDA均降低(P〈0.05),SOD和GSH—Px均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颈腰痛注射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腰痛注射疗法史可任7星状交感神经节注射点71适应证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性心绞痛、交感神经型)、上肢神经血管疾患(雷诺氏病、肢端感觉异常症)、灼性痛、幻肢痛等。72体位仰卧、头偏向健侧73表面标志胸锁乳突肌、颈外浅静脉、颈总动脉、气管食道、锁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闭合(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结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178条患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EVLT结合高位结扎术,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 手术效果满意,症状缓解率100%.术后皮下淤血或血肿11肢(6.2%),皮肤条状烧伤5肢(2.8%),踝部水肿4肢(2.2%),肢体静脉炎反应9肢(5.1%),肢体隐神经损伤6肢(3.3%).随访l~3年,1例患肢(0.6%)复发.结论 EVLT结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盐酸羟考酮和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内脏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控释片对癌性内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癌性内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OO组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MO组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根据NCCN(2008年)原则,应用即释吗啡进行药物剂量滴定,后转换为控释剂。整个过程保持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记录应用控释剂后15d的解救药用量及副作用,分析控释药物的成本—效果比,评价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控释片对癌性内脏痛的治疗效果。结果:解救药用量OO组少于MO组(P〈0.05)。OO组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MO组(P〈0.05),疼痛治疗有效率及成本—效果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和硫酸吗啡控释片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但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解救药用量及减少胃肠道副作用方面优于硫酸吗啡控释片,可作为癌性内脏痛治疗的优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皮下肢深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15例,对照组27例。介入治疗组的15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经溶栓导管泵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对照组30例患者经足背静脉泵入尿激酶。结果介入治疗组血栓完全消失8例(53.33%),部分消失7例(46.67%),无明显好转0例(0%),治疗全过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对照组血栓完全消失2例(7%),部分消失25例(83.33%),无明显好转3例(10%)。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患肢深静脉置管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雄雌不拘,体重290~300 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P组,n=6).术后持续观察P组大鼠自噬情况,并进行自噬评分.术后28 d时,取L3~6节段脊髓组织,分别进行尼氏染色(显示神经元)和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突触数量),计数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的数量.结果 P组自术后2 d开始陆续发生自噬,自噬评分9~11分.与S组比较,P组各节段双侧脊髓背角神经元数量及L3.6节段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侧L4.5节段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增加(P<0.05).结论 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增加,神经元数量未发生变化;突触数量增加可诱发幻肢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