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麻醉医师常常面对高危非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前危险分级的困难。总的来说,实施择期手术、患一般内科疾病而无心脏症状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风险极低;因此,可能不需要特殊的辅助检查。然而正如Kenai的综述中所讨论到的,接受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常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当涉及到主动脉和动脉手术操作时会出现复杂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手术前需要特别注意。冠状动脉疾病是所有血管外科手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手术前考虑行冠状动脉重建术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2.
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如合并有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将增加。手术前心血管功能评估有助于发现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高危患者,并随后进行冠状动脉重建术,以达到改善围手术期甚至长期心血管转归的目的。但与药物治疗相比,冠状动脉重建手术的适应证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与保守的药物治疗相比,手术前行血管重建术在择期血管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健  蒋国强 《浙江创伤外科》2023,(11):2186-2189
本文通过对权威期刊文献的综合分析,探讨前柱松解重建术在不同类型的脊柱畸形中的应用及其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操作复杂性、并发症、结果的可预见性以及特定患者群体可能面临的挑战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手术技术改进、预测模型研发、对特定患者群体的深入研究以及对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快速流程多模式康复方案改善住院手术患者的恢复情况已被得到广泛证实。该项随机对照试验对行择期腹腔镜高位直肠前切除手术(HAR)患者术后接受快速流程康复方案(快速康复组)或标准护理方案(标准护理组)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平均住院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快速康复组短于标准护理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35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时需接受IABP置入的患者,根据置入的时机不同分为两组.术前置入组 接受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对照组术中或术后接受紧急置入IABP.比较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术后心功能不全和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的程度、IABP使用的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停留时间. 结果术前置入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1.1%和0%,较对照组低(65.4%,50%;P=0.007,0.013);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ABP使用时间、术后需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ICU时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能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减少对正性肌力药物的需要量和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根据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制定的加速康复计划对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6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住院期间均采用膝关节镜下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30例患者采用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使用的传统康复计划,另外30例采用本团队制定的加速康复计划,均随访6个月以上。期间采用Lysholm和IKDC评分评价患者术前1周内、术后1月、术后3月和术后6月的患肢膝关节功能;并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6月的髌骨上方10 cm处大腿的周径,评价股四头肌的萎缩程度。结果 本研究中无死亡病例,传统康复组随访丢失1例,比较术后同一时间段,加速康复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传统康复组的功能评分高(P<0.05);术后6月髌骨上方10cm处大腿的周径差值(cm)提示患肢股四头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但加速康复组较传统康复组的萎缩程度要轻(P<0.05)。结论 笔者团队制定的加速康复计划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并防止股四头肌过度萎缩,从而达到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CT 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肾脏肿瘤的诊断及分期,以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螺旋CT检查提高器官的成像功能及图像处理能力,三维图像清晰[1].螺旋CT-3D重建术、CT-3D血管造影术已广泛应用于对肾脏的各种疾病的检查及诊断[2].本文分析螺旋CT-3D重建造影术、CT-3D血管造影术在肾脏手术前的应用价值、对手术安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高危患者术前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治疗效果,总结IABP的应用及撤机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02例高危冠心病患者[IABP组,男71例,女31例;年龄(63.0±8.2)岁]在OPCAB术前置入IABP治疗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100例未于术前置入IABP的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64.1±9.5)岁]。监测两组患者手术后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IABP辅助时间、围术期死亡等。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SABP[(95.3±12.2)mm Hgvs(.80.1±11.7)mm Hg;t=8.440,P=0.000]、MABP[(78.9±13.5)mm Hg vs(.52.3±15.1)mm Hg;t=12.410,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较对照组短;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围术期心肌梗死和围术期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的发生较对照组少;围术期死亡率低于对照组[5.9%(6/102)vs.17.0%(17/100),χ2=6.180,P=0.020]。IABP组随访96例,对照组随访83例,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术后3个月时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IABP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45.3%±12.0%vs.39.1%±8.2%,t=3.950,P=0.000)。结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OPCAB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且把握好撤机时机,可降低手术风险,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如果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患者可能出现认知改变,那么有必要对其发生率进行精确评估。进行这种评估需要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方法在这项回顾性观察研究中,对349例拟行CABG手术的患者进行了神经心理测试。我们将所得结果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包括17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受试者,依据年龄和IQ评分进行了配对,其中女性受试者较多。认知功能障碍的确定标准为7项测试中2项或2项以上测试的评分较对照组低2个标准差以上。结果CABG手术组患者除铁槽铁钉测验(Grooved Pegboardtest,非优势手)外的全部测验结果均明显不如对照组。组间分析显示,语言学习能力受损最严重。122例(35%)CABG手术患者手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心肌梗死病史、年龄和IQ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拟行CABG手术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评价CABG手术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时必须考虑到手术前已经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一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高危患者应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30例合并多种严重内科疾病行PFNA手术的高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术中辅助镇静,常规管理呼吸和循环,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0例PFNA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无神经阻滞不全,无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尿潴留及术后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高龄高危PFNA手术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睫状前血管分离并保留术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4月-2017年4月,征集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100例,采用改良的斜视手术器械在显微镜下进行眼内、外直肌的后退/缩短术,术中采用新型睫状前血管分离器械对睫状前血管进行分离并保留,术毕,观察血管的完整和通畅情况。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在新型血管分离器械的辅助下,分离单条肌肉的血管仅需(52.2±18.3)s,在保留血管的情况下,1条肌肉后徙或缩短的操作时间为(13.1±4.6)min,眼外直肌和内直肌血管保留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3.4%。所有患者术后术眼无不良反应,均随访6个月~2年,术后远期正位率达97%。结论采用新型的睫状前血管分离并保留术,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值得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外周神经阻滞在血管外科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评价其在血管外科重症患者(ASA分级为Ⅲ、Ⅳ级)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4月~2007年5月,接受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血管外科病人,根据ASA分级分为2组,Ⅰ、Ⅱ级为普通组(C组,n=22),作为对照,Ⅲ、Ⅳ级为重症组(S组,n=25)。2组都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差异(C组麻醉效果好15例,中4例,差3例;S组麻醉效果好18例,中5例,差2例;U=261.000,P=0.710)。C组68.2%(15/22)的病例,S组72.0%(18/25)的病例都可以很好地满足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组间比较,2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差异(P>0.1),S组腰丛、坐骨神经的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长于C组(P<0.01)。C组1例术中双侧阻滞,1例术后大腿前面感觉麻木;S组1例术后腹膜后血肿。这些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中,ASA分级为Ⅲ、Ⅳ级的重症患者应用外周神经阻滞,可以取得和普通患者同样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高危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同一手术医师组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高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月—12月35例围术期采用常规处理方案(常规组),2019年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放置IABP对于重症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为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使用IABP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620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资料,按置入IABP时间将103例重症并行IABP治疗患者分为IABP术前置入组(组1)38例、术中置入组(组2)31例和术后置入组(组3)34例.组1为术前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90%、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0.40)、心源性休克行急诊手术及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2及组3均符合组1的置入指征并且在术中或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脱离体外循环困难及心功能降低.分析比较3组术后病死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ABP辅助时间、射血分数改善率、其他机械辅助装置使用比例、室颤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3组术后死亡比例(组1 2.6%、组212.9%、组3 47.1%)、住院时间[组1(23.6±9.8)天、组2(21.5 ±9.7)天、组3(28.9±13.3)天]、ICU停留时间[组1(2.3±1.1)天、组2(3.5±1.5)天、组3(5.2±3.4)天]、气管插管时间[组1 (29.5±23.0)h、组2(38.7 ±20.6)h、组3(84.1±48.0)h]、IABP维持时间[组1(77.0±43.7)h、组2(93.8±44.8)h、组3(121.5 ±71.7)h],EF改善率[(组1(7.5±7.2)、组2(8.5±7.5)、组3(2.0±6.7)]和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时间[组1(3.7±4.9)天、组2(6.2±4.6)天、组3(10.8±5.4)天],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冠心病患者术前置入IABP可以明显获益.患者有IABP应用指征时,应果断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丁卫星 《腹部外科》2010,23(1):12-13
腹腔镜下直肠肿瘤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的证实。而就中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手术而言,由于腔镜下手术操作平面的辨认以及操作技术上与开腹手术有明显的差异,这给开展此类手术带来了许多挑战。现笔者结合近年来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手术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设计心血管介入远程支持平台,探讨在跨区域农村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次就诊于基层心血管联盟医院,后转诊至上级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118例农村患者按照诊治时间分为A组与B组各59例.A组按照传统模式实施会诊与转诊;B组通过心血管介入远程支持平台实施会诊与转诊,制定区域协同术后运动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结果 B组转诊决策时间、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决策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A组(均P<0.01).结论 基于心血管介入远程支持平台的应用可规范联盟医院间远程会诊、转诊流程,减少农村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治疗决策延迟和转诊决策延迟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麻醉前访视时采用视频辅助方式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是一种新方法,可以增加患者对麻醉过程及风险的了解。但尚不清楚该方法对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手术前访视所用时间的影响。方法209例患者,在行大手术前到麻醉门诊进行手术前访视,随机分为3组:无视频组(G1)、访视前播放视频组(G2)、访视后播放视频组(G3)。访视前和访视后采用焦虑状态分级和视觉模拟评分考察患者的焦虑程度。访视后采用标准化问卷了解患者对麻醉技术以及相关风险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结果3组之间在焦虑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观看视频的患者麻醉知识了解程度远高于未观看视频的患者。与G1组(17.6±7.2分钟)、G3(18.3±9.6分钟)组相比,G2(23.1±14.0分钟)组患者访视所用时间明显延长。这一差别在拟行有创监测的患者亚组中更为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视频对患者进行详尽的麻醉风险教育不能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但可以增加患者对麻醉过程及相关风险的了解。患者在麻醉访视前观看视频,将增加访视所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血小板功能减退可产生围手术期出血,数项对手术前5日内摄入阿司匹林的影响研究结果 不一,有的认为摄入阿司匹林会增加围手术期输血量,而有的认为并无显著影响.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比患者自身报告服药情况与血小板功能测定两种方法 评估阿司匹林摄入对围手术期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 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对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