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量丙泊酚治疗椎管内吗啡所致的瘙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术后椎管内吗啡镇痛的效能已被人们肯定 ,但其伴随的副作用令人困惑 ,如何防治术后镇痛的副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微量丙泊酚静注治疗术后吗啡镇痛诱发瘙痒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妇科术前ASAⅠ~Ⅱ级 ,术后镇痛主诉瘙痒病人36例 ,手术种类均为子宫肌瘤剔出或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应用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注入吗啡镇痛 ,排除既往有皮肤疾病及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瘙痒病人。全部病人采用B D针一点法椎管内联合麻醉 ,蛛网膜下腔用药为 0 75 %布比卡因 1 5ml,术中麻醉效能下降时硬膜外追加 1 6 %利多卡因 5~ 10ml。术后镇… 相似文献
2.
吗啡椎管内注射用于术后镇痛引起呼吸抑制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吗啡椎管内注射作术后镇痛治疗 2 6 38例 ,年龄 14~ 88岁。其中硬膜外腔注射 176 5例 ,蛛网膜下隙注射 873例。发生严重呼吸抑制 4例 ,硬膜外与蛛网膜下隙各 2例 ,年龄 14~ 5 5岁。镇痛治疗方法 :术毕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射吗啡 2mg或蛛网膜下隙一次注射吗啡 1mg。呼吸抑制均发生在注药后 8~ 10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深睡或昏睡 ,呼之不应 ;强刺激时可有随意反应 ;瞳孔缩小而双侧对称 ;口唇发绀 ;呼吸浅而慢 (6~ 8次 /分 ) ;舌后坠 ,鼾声大 ;呼吸道分泌物多 ;心音低弱 ,心率快 (130~ 15 0次 /分 ) ;低血压、低血氧饱和度 (SpO2 <6… 相似文献
3.
4.
硬膜外腔注射吗啡-新斯的明复合液用于下肢骨科手术后镇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斯的明注入蛛网膜下腔[1] 和硬脊膜外腔均能产生镇痛作用。我们观察了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新斯的明复合液对下肢骨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兹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5 4例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8例 ,均为下肢骨科手术 ,年龄 16~ 6 9岁。行L1~L3 穿 相似文献
5.
背景 瘙痒是椎管内阿片类药物镇痛的常见并发症,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阿片受体和非阿片受体都起到一定作用,中枢性μ阿片受体可能是其主要机制.椎管内阿片类药物所致的瘙痒常规抗组胺治疗无效,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效果明确,但因逆转镇痛效果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其他治疗药物如κ-阿片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丙泊酚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瘙痒,但其有效性存在争议. 目的 探讨阿片类药物诱发瘙痒的可能机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内容 就近年来阿片类药物诱发瘙痒的发生机制及目前存在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趋向 最近鉴别出的瘙痒特异性μ1D阿片受体(μ1D-opioid receptor,MOR1D)为椎管内阿片类物质所致瘙痒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50g~28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组)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10μl后,吸人1.4%异氟烷5 min,不制备模型;切口痛组(IP组)、加巴喷丁50μg组(G组)、吗啡2.5μg组(M1组)和吗啡5μg组(M2组)于制备切口痛模型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ACSF10μl、加巴喷丁50μg、吗啡2.5μg和5μg;加巴喷丁50μg+吗啡2.5μg组(G+M1组)于制备模型前30 min鞘内注射加巴喷丁50μg和吗啡2.5μg.模型制备后2 h时测定术侧机械缩爪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TWL).结果 与S组比较,IP组、G组、M1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G+M1组和M2组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比较,G+M1组和M2组大鼠MWT升高,TWL延长(P<0.05),G组和M1组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M1组比较,G组和M1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结论 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可增强吗啡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intrathecally administering gabapentin and/or morphine on the amin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in spinal cord of rat incision pain models.Methods Forty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n=8) and were intrathecally inserted catheter.Paw incision models were made 5d later.Gabapentin (50 μg,group Ⅲ) or morphine(2.5 μg,group Ⅳ) or both (group Ⅴ) were intrathecally injected 30 min before incision.Another two groups were regarded as shame (group Ⅰ) or control (group Ⅱ).Pain behavior was determined 2 h later using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 and 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The content of four amino acids including glutamate,aspartate,glycine and γ-aminobutyric acid in rat spinal cord were detected.Results MWT and TWL decreased and the content of glutamate and aspartate in spinal cor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2 h after incision(P<0.05)in groups Ⅱ,Ⅲ and Ⅳ (without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groups),but not in group Ⅴ,compared to them in group Ⅰ.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glycine and γ-aminobutyric acid in rat spinal cord 2 h after incision among four groups.Conclusion Intrathecal gabapentin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f intrathecal morphine in rat incision pain model,which may owe to the decreased level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 in spinal cor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吗啡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后镇痛的安全件及有效性.方法 30例全麻行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M_2、M_5组于全麻诱导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分别注射吗啡2、5μg/kg,C组为对照组.三组均于术后使用静脉芬太尼镇痛泵,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M_5组在术后6、12、24 HAS评分显著低于M_2、C组(P<0.05),M_5组在术后48h仍低于C组(P<0.05).M_5组术后有2例发生皮肤瘙痒.结论 鞘内注射吗啡2、5μg/kg均可安全用于脊柱矫形术患者,吗啡5μg/kg的镇痛效果优于2 μg/kg.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2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行手术治疗,21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9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10例,脊膜瘤5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原发肿瘤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11.
12.
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以及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麻醉,主要优点为:(1)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作用强于全身麻醉;(2)诱发轻度低血压,减少术中出血;(3)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较全身用药更确切,全身副作用较轻;(4)胸段硬膜外腔麻醉通过阻滞胸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并减轻左心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5)腰段椎管内麻醉后下肢血流速度加快,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同时促进肠蠕动,利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66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2007年12月660例共676个椎管内肿瘤。肿瘤位于颈段231个,胸段202个,腰段159个,骶管内9个,16个位于颈胸段,42个位于胸腰段,17个位于腰-骶段间。共施行手术699次,其中后路经双侧椎板切除入路599次,经半椎板切除入路71次,经椎板成形术行肿瘤切除6次,经侧方入路行哑铃形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切除23次。结果髓外肿瘤占76.5%(517/676),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常见,全切除率92.3%(477/517)。髓内肿瘤占23.5%(159/676),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常见,全切除率67.3%(107/159)。围手术期死亡率1.7%(11/660)。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77.8%(357/459)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79.2%(397/501),括约肌功能障碍改善率为72.4%(215/297),自发性疼痛93.3%(361/387)缓解或消失。582例平均随访时间5.9年(0.5~15.1年),87.8%(499/568)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E级。结论椎管内肿瘤以髓外-硬膜下多见,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居多。手术应在MRI影像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总体椎管内肿瘤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前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复合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年龄19 ~ 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20),采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Ⅰ组和Ⅱ组术前鞘内分别注射吗啡0.5 mg+芬太尼15 μg、吗啡0.2 mg+芬太尼25 μg.术后48 h内VAS评分≥3时静脉注射吗啡0.05 mg/k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术后镇痛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降低,排气时间缩短(P<0.05).结论 与术前鞘内注射吗啡0.5 mg+芬太尼15 μg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前鞘内注射吗啡0.2 mg+芬太尼25 μg在提供等效术后镇痛效果的前提下,安全性好,且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小剂量吗啡关节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机制探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和对比小剂量吗啡关节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和慢性炎症时膝关节滑膜组织μ阿片受体的表达。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双盲研究。腰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吗啡组手术后在关节内注射盐酸吗啡1m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8和24h在病人双足站立、膝关节伸展状态下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吗啡用于膝关节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膝关节内阿片受体免疫组化研究以成年人膝关节滑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分为炎性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炎性组取自诊断为慢性膝关节炎需做全膝置换手术的病人,对照组取自健康成年人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μ阿片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给药后8和24h,吗啡组VAS评分为1.7±1.0和1.4±1.0,而对照组为3.7±1.5和2.4±1.3,吗啡组均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炎性组膝关节滑膜组织μ阿片受体光密度值、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小剂量吗啡关节内注射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镜手术后的疼痛,其机制可能与膝关节组织阿片受体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1例颈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的I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病人均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进行肿瘤切除,部分病人并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15例完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症状消失13例,症状减轻7例,症状恶化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仔细评价肿瘤大小及肿瘤与脊髓的关系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脊髓,并注意保护好椎动脉及防止椎管内静脉丛大出血,是将肿瘤完全切除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159-1162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管内炎性肉芽肿的诊断策略、治疗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入住本科的23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功能障碍的椎管内占位患者,术前详尽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排除肿瘤、结核等相关性病变,明确手术指征,行手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病理学送检。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rankle脊髓损伤等级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23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结核等椎管内占位患者,术后病理学证实均为椎管内炎性肉芽肿。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91.07±12.74)min,出血量为(102.14±35.34)ml,均未给予输血,VAS评分由术前的(6.93±1.14)分降到末次随访的(2.79±0.70)分,Frankel脊髓损伤等级分别由术前的C级1例、D级12例、E级10例改变为末次随访的D级1例、E级22例。[结论]对诊断为椎管内占位并伴有症状及功能障碍且排除肿瘤、脊柱结核的椎管占位性病变,疑为椎管内炎性肉芽肿的患者,行手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清除占位的肉芽肿组织,且可以恢复脊柱序列,重建稳定性,术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生活及自理能力。术前详尽的辅助检查、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术中细致操作对保证患者术后恢复及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注射阿片类药物为改善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镇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产妇中,硬膜外和椎管内使用阿片类药物很少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尽管少见,发生呼吸抑制的危险性仍很严重,因为患者可能因此而死亡或出现永久性脑损伤。本文讨论了椎管内使用吗啡、缓释硬膜外吗啡和亲脂性阿片类药物用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镇痛出现呼吸抑制的机制、发生率以及如何预防、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