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鉴于氯胺酮联合曲马多用于患者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验证曲马多复合氯胺酮能否改善腹部大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在此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行择期开腹手术的成年患者(n=120)随机分入氯胺酮组(氯胺酮手术中用量为0.3mg/kg,手术后以0.1mg·kg^-1·h^-1速度输注)或对照组(相同剂量和速度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均使用曲马多3mg/kg,手术后48小时持续输注曲马多0.2mg·kg^-1·h^-1另以患者自控吗啡镇痛用于补救性镇痛。结果在整个48小时研究期间,氯胺酮组在静息(P=0.01)和活动(P=0.02)时的疼痛评分较低,吗啡的需求量较少(P=0.003)。在0~24小时期间,氯胺酮改善了患者主观的镇痛效果(P=0.008),镇静作用较小(P=0.03),需要医师干预的严重疼痛较少(P=0.01)。氯胺酮组中产生幻觉的患者较多,但两组的其他副作用均相似。结论腹部大手术后,小剂量氯胺酮是辅助吗啡和曲马多镇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背景氯胺酮能够降低手术后吗啡的用量,但给药的适合剂量及持续时间仍然不是很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比较了仅在手术中给予氯胺酮和持续到手术后48小时对吗啡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81例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在双盲的条件下被随机分为3组:(1)PERI组的患者在手术中及手术后48小时给予氯胺酮(单次给予0.5mg/kg后持续给予2μg·kg^-1·h^-1)。(2)INTRA组的患者只在手术中给予氯胺酮(单次给予0.5mg/kg后持续给予2μg·kg^-1·h^-1)。(3)CTRL组的患者给予安慰剂。记录手术后48小时的吗啡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副作用(镇静评分、恶心及呕吐评分、梦魇、精神障碍或幻想)。结果手术后24小时的吗啡累积用量在PERI组(中位数27mg,四分位距为[19])显著低于INTRA组(48mg[41.5])和CTRL组(50mg[21])(P〈0.005)。手术后VAS评分PERI组和INTRA组显著低于CTRL组(P〈0.001)。恶心的发生率CTRL组显著高于PERI组(27%与4%,P=0.005)。镇静评分和精神障碍在各组间没有观察到差异。结论手术后48小时持续给予低剂量氯胺酮能够改善手术后的疼痛,显著降低吗啡的用量,且呕吐的发生率较低,也没有氯胺酮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糖皮质激素不仅具有止吐作用,还具有镇痛的特性,但手术后地塞米松镇痛的适宜剂量尚未确定。在此项安慰剂对照及对有效剂量探讨的研究中,我们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3个不同剂量组地塞米松的镇痛效果进行了评估。方法将129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安慰剂和地塞米松5mg(D5)、10mg(D10)、15mg(D15)。按照统一的模式对患者进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结束至手术后第1天上午,使用静脉羟考酮患者自控镇痛(PCA)进行手术后镇痛。记录手术后3天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以及镇痛药的用量。结果手术后0—24小时D15组的羟考酮累积使用量为0.34(0.11—0.87)mg/kg,低于对照组0.55(0.19—1.13)mg/kg,P=0.003。手术后0—2小时D10组羟考酮的用量为0.17(0.03—0.36)mg/kg,D15组为0.17(0.03—0.35)mg/kg,均低于对照组0.26(0.10—0.48)mg/kg(D10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1;D15与对照组相比,P〈0.001)。但在手术后2—24小时的这段时间内,对照组、D5、D10、D15羟考酮的使用量相近,分别为0.31(0.03~0.78)mg/kg、0.22(0.03—0.92)mg/kg、0.24(0.05—0.87)mg/kg和0.20(0—0.65)mg/kg。本实验中各组静息、运动和咳嗽时的VAS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后首个24小时内D15组头晕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D5组(P=0.006)和D10组(P=0.030)。在后续的恢复过程中,4个组间头晕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可以减少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后24小时内羟考酮的累积使用量。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相比,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同样能减少手术后2小时内羟考酮的累积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7个月,10kg,拟行双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入室前15min肌肉注射哌氟东合剂(哌替啶10mg、氟哌利多0.5mg、东莨菪碱0.1mg)。人室后肌肉注射氯胺酮40mg,患儿不能入睡,追加氯胺酮30mg后患者入睡,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接无创监测仪持续监测ECG、HR、BP、SpO2,面罩吸氧2L/min,然后行骶管穿刺注入0.2%布比卡因1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制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 0例,A组为单独应用哌替啶2 5~5 0mg ;B组为氯胺酮0 .5mg/kg +哌替啶2 5~5 0mg于手术开始探查腹腔前分别静脉注射。并常规监测心电、血压、心率、呼吸、SpO2 及吸氧。结果:A、B两组辅助药物抑制牵拉反应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两组病人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SpO2 均在95 %以上,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 >0 .0 5 )。术中病人安静程度B组优于A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哌替啶用于抑制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6.
术前药用哌替啶预防硬膜外阻滞后寒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院1998年6~9月对60例硬膜外阻滞的患者,分两组观察比较在硬膜外阻滞后寒战的发生率。 资料与方法 选择硬膜外阻滞的ASA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哌替啶组)30例(男10例,女20例);Ⅱ组(苯巴比妥钠组)30例(男12例,女18例),两组患者均为下腹部手术。常规术前禁食,Ⅰ组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哌替啶1mg/kg;Ⅱ组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两组硬膜外选择T10~L2椎间隙,穿刺成功后注入1.5%利多卡因5ml为试验量,5~10分钟以后出现明显节性感觉减退,注入1.5%利多卡因10~15ml,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颜面部和上肢肌肉不自主颤动,若有认定为寒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和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对离体大鼠视上核(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SD大鼠迅速断头取脑,置于通入95%O2和5%CO2混合气体的4℃人工脑脊液(ACSF)中,以振动切片机制成300—400μm含SON神经元的脑薄片,将脑薄片随机分为6组:哌替啶50μmol/L组、100μmol/L组、150μmol/L组和氯胺酮50μmol/L组、100μmol/L组、150μmol/L组,每组30张脑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给药前、给药后5min和正常ACSF冲洗后5min各组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结果 与给药前即刻比较,3组灌流5min后、哌替啶150wnol/L组冲洗5min后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下降(P〈0.05或0.01);与哌替啶50μmol/L组比较,10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灌流5min后、冲洗5min后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下降(P〈0.05或0.01)。与给药前即刻比较,氯胺酮10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灌流5min后、150μmol/L组冲洗5min后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下降(P〈0.05或0.01);与氯胺酮50μmol/L组比较,氯胺酮10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灌流5min后、150μmol/L组冲洗5min后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下降(P〈0.05或0.01)。结论 哌替啶和氯胺酮对大鼠SO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可产生明显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型6%羟乙基淀粉溶液(HAES子130/0.4)用于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区组随机、多中心、双盲、对照试验。选取215例非心脏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109):术中输注HAES 130/0.4注射液,对照组(n=106):术中输注HAES 200/0.5注射液,最大剂量均不超过33ml/kg。所有患者均使用手术前用药,包括镇静药和干燥剂(阿托品),在麻醉诱导期及维持期所用药物相似,麻醉方式相同,均接收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主要用药为异丙酚2.0-2.5mg/kg、异氟烷1.5%-2.0%、氧化亚氮50%。66%、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负荷剂量0.1mg/kg)等。观察患者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液体的出入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各时间点各项指标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皮肤红斑或荨麻疹,但未经处理即很快消失。结论术中最大剂量33mg/kg的HAES 130/0.4可安全应用于非心脏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超前镇痛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肛门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一组术前不使用镇痛药(对照组),另两组术前分别给予2mg/kg曲马多注射液(曲马多组)和2mg/kg哌替啶注射液(哌替啶组)肌肉注射,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6h、24h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曲马多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6h疼痛分级≤I级者明显少于哌替啶组,P〈0.05;显著多于对照组,P〈0.0l。曲马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哌替啶组,P〈0.05。结果表明,肛门病患者术前应用曲马多和哌替啶均能有效镇痛,哌替啶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但不良反应多于曲马多,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谨慎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0.
背景接受复杂脊柱手术的患者常常伴有重度术后疼痛,美沙酮既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又是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可能参与NMDA受体系统相关的阿片类药物耐受及痛觉过敏,或成为此类患者的最佳药物选择。方法本前瞻性试验,选取29例多个胸腰段脊柱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切皮前使用单剂美沙酮(0.2mg/kg)或舒芬太尼负荷剂量(0.75μg/kg)后,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25μg·kg-1·h-1)。术后镇痛采用静脉阿片类药物患者自控镇痛。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0~10分),记录累计阿片类药物用量以及术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和手术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美沙酮减少术后48小时阿片类药物用量的50%,舒芬太尼组和美沙酮组术后48小时吗啡用量中位数(25%/75%四分位差)分别为63mg(27.3/86.1)和25mg(16.5/31.5),P=0.023;术后72小时吗啡用量中位数(25%/75%四分位差)分别为舒芬太尼组34mg(19.9/91.5)和美沙酮组15mg(8.8/27.8),P:0.024。另外美沙酮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降低约50%,舒芬太尼组和美沙酮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8±2.4和2.8±2.0,P=0.026。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围术期使用单次剂量美沙酮可以改善复杂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11.
熊玉珍  付京 《护理学杂志》2005,20(11):74-76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休克期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自控镇痛(PCA)效果。方法将6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镇痛组(CAT组),氯胺酮镇痛组(PCIKA组)。芬太尼镇痛组(PCIFA组)和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镇痛组(PCIKFA组)。每组15例。CAT组注射盐酸哌替啶50mg加异丙嗪25mg.PCIKA组用氯胺酮20mg/ml加氟哌利多50μg/ml,PCIFA组用芬太尼10μg/ml加氟哌利多50μg/ml.PCIKFA组用氯胺酮10mg/ml加芬太尼5μg/ml加氟哌利多50μg/ml,3组均采用9500型PCA泵进行静脉PCA。参数设置均为负荷量1.5ml,PCA量1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输注量1.5ml/h.连续48h。结果PCIKA组、PCIFA组和PCIKFA组镇痛后1、4、8、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及CAT组(均P〈0.01),而PCIKA组、PCIFA组和PCIKFA组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镇痛后各组MAP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PCIKA组最为明显,HR均有不同程度减缓,其中PCIFA组较为显著和稳定。RR变化不大;PCIFA组注射负荷量后BP轻度升高;PCIFA组出现尿潴留2例,嗜睡3例。结论烧伤患者休克期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静脉PC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3年期间共行小儿疝手术180例,在基础麻醉下运用髂腹股沟区域阻滞麻醉,效果良好。180例患儿均为单侧直疝或斜疝患者,年龄3d~12岁,体重3.25~28kg,平均10.3kg,其中男142例,女38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属Ⅰ或Ⅱ级,均行择期手术。术前禁食、禁饮4-8h,人手术室前常规肌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鲁米那钠(阿托品0.02mg/kg,最大0.5mg;东莨菪碱0.01mg/kg;鲁米那钠2mg/kg)。入手术室后对不合作患儿先予氯胺酮上臂或臀部肌肉注射(3.5~5.0mg/kg),同时连续监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3.
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肌注或口服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可能性。方法  80例 1~ 8岁、ASAⅠ~Ⅱ级的患儿随机等分成四组 :A组 ,肌注氯胺酮 6mg/kg ;B组 ,肌注氯胺酮 4mg/kg +口服咪唑安定 0 2mg/kg ;C组 ,口服氯胺酮 5mg/kg +咪唑安定 0 5mg/kg ;D组 ,口服咪唑安定0 7mg/kg。观察各组麻醉诱导效果、循环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  (1)B组与A组相比 ,起效更快 ,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P <0 0 5 ) ,而麻醉诱导效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2 )C组与A组相比 ,小儿更为合作 (P <0 0 1) ,HR增加不明显 (P >0 0 5 ) ,但起效更慢 (P <0 0 5 ) ,镇静程度不如后者 (P <0 0 5 ) ,但 80 %的患儿尚能与父母分离。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肌注用于小儿麻醉诱导要优于单纯肌注氯胺酮 ,而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口服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静脉注射用于治疗术后寒战的效果.方法 90例全身麻醉后寒战级别为3~4级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静注右美托咪定0.μg/kg(A组)、曲马多1 mg/kg(B组)和生理盐水(C组).并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评估寒战级别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给药后5 min A、B组寒战级别较C组降低(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C两组(P<0.05),A组的镇静评分高于B、C组.结论 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可以有效治疗术后寒战,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异丙酚或氯胺酮对内毒素(LPS)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小动脉骨形态构建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20—260g,6—7周龄。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组):1.5h内经股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ml;LPS组(L组):1h内输注生理盐水3ml,然后30min内输注内毒素1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中);异丙酚20mg/kg+LPS组(P1组)、异丙酚50mg/kg+LPS组(P2组)、氯胺酮20mg/kg+LPS组(K1组)、氯胺酮50mg/kg+LPS组(K组)1h内经股静脉分别输注不同剂量的药物,然后30min内输注LPS1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中)。输注完毕后72b断头处死大鼠。RT-PCR法测定肺小动脉BMP-2mRNA、Bax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测定肺小动脉BMP-2、Bax、Bcl-2表达。显微成像分析系统测量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结果各组肺小动脉BMP-2、Bax、Bcl-2均有表达。与C组比较,其余组BMP-2、Bax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降低,Bcl-2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L组比较,异丙酚或氯胺酮使BMP-2、Bax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升高,Bcl-2水平降低(P〈0.05)。各组肺小动脉中膜厚度较C组增加(P〈0.05);异丙酚或氯胺酮减轻了肺小动脉中膜的增厚(P〈0.05)。结论异丙酚或氯胺酮可以抑制大鼠LPS致急性肺损伤肺血管的重建,其机制可能与BMP-2、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7年3月至1989年8月将催醒宁用于1~10岁的小儿氯胺酮复合麻醉术毕催醒62例,包括唇、腭裂修补术23例、骨科手术21例、下腹部手术11例、烧伤整形手术7例。手术时间最长5h,最短48min。用氯胺酮安定复合或氯胺酮-哌替啶异丙嗪复合,氯胺酮以4~6mg/kg、安定0.4mg/kg、哌替啶与异丙嗪均1mg/kg,手术超过2h者追加1/2首量的安定或哌替啶、异丙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哌替啶预防全麻患者术后寒战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 ~ 75岁,体重40 ~ 85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按年龄进行分层,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哌替啶组(P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停止气腹时P组和D组分别经10 min静脉输注哌替啶0.5 mg/kg和右美托咪定1 μg/kg.记录术后1h内寒战、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比较,D组寒战发生率及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的效果优于哌替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镇痛药复合液多模式静脉自控镇痛,用于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行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40例,随机分成传统镇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传统镇痛组为手术结束麻醉清醒后,待患者自述疼痛时,肌肉注射杜冷丁1mg/kg。多模式镇痛组为临近术毕,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氯诺昔康0.1mg/kg,患者麻醉清醒后仍存在疼痛者亦可缓慢静脉滴注芬太尼0.001mg/kg,连接镇痛泵,镇痛泵内含曲马多500mg、芬太尼0.5mg、氯诺昔康20mg、氟哌啶5mg,加0.9%氯化钠溶液至液体总量为100ml,流速2ml/h,自控量0.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结果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法测定手术后疼痛情况,每2h评定1次,术毕48h后回访,计算手术后24h、48h两时间段的平均值并收集不良反应情况,多模式组120例患者,手术后的疼痛轻微,视觉模糊评分法评分均在2分以下,平均为0.67分,仅见轻度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及少量呕吐等。传统组120例,手术后有中重度疼痛存在,不良反应较明显。结论多模式镇痛组的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镇痛组,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镇痛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麻醉处理19例。成人患者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注东莨菪碱0.3mg,吗啡10mg;而12岁以下小孩诱导前肌注氯胺酮6~7mg/kg、东莨菪碱0.01mg/k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3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O.1mg/kg麻醉诱导,吸入1MAC异氟醚。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0.8—2μg/ml;间断给予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0.05mg/kg。结果麻醉平稳,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围术期无一例死亡。结论采用复合麻醉药物的处理.对Ebstein畸形矫治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检查术的患者80例,年龄20~60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40例.A组静脉缓慢推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丙泊酚1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