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入选78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HD患者,按Rentrop方法进行冠状动脉侧支分级:0级(23例),1级(23例),2级(18例),3级(14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PlGF浓度。结果冠状动脉侧支为0级、1级患者的PlGF血清水平均明显低于冠状动脉侧支为2、3级组患者(P<0.01);冠状动脉侧支分级与PlGF血清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34,P<0.01)。结论在严重的CHD患者中,PlGF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提示PlGF可能有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CAG)的X线表现及左室壁瘤的形成与冠脉病变支数、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 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308例,观察冠脉及左室病变的形态、范围和程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8例冠脉造影中,冠心病179例(58.1%),其中单支血管病变82例(45.8%)、双支56例(31.3%)、3支35例(19.6%)、4支6例(3.4%)。共累及323支血管,其中前降支(LAD)139支(43.0%)、回旋支(LCX)72支(22.3%)、右冠状动脉(RCA)95支(29.4%)、左主干(LM)17支(5.3%)。出现侧支循环27例、真性室壁瘤52例,其中同时出现侧支和室壁瘤的22例;左室附壁血栓7例,二尖瓣反流5例,左房血栓2例。结论 CAG能直接显示冠脉病变的形态、范围和程度,冠心病室壁瘤的形成与冠脉病变支数、侧支循环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夏中华  岳燕萍 《广西医学》2003,25(12):2564-2565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能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部位和范围 ,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设备昂贵 ,操作技术要求高 ,费用高 ,为侵入性有创检查 ,有一定的并发症等 ,很难作为常规检查在基层医院普及。本文通过以 CAG为对照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 (TET)、动态心电图 (DE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对象为 2 0 0 0年 8月~ 2 0 0 3年 3月在我院住院拟诊冠心病并于同期 (<1月 )行 TET、DEG、CAG检查者1 0 8例。男 72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5 3± 4 .6 )岁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2 5例 …  相似文献   

4.
黄翠娟  刘展强 《中原医刊》2003,30(12):10-11
目的 :观察老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 ,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拟诊冠心病患者 2 0 5例分老年组 10 4例 ,非老年组 10 1例 ,按Judkins法行CAG检查。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分别为64 4% ( 67/10 4)和 49 5 % ( 5 0 /10 1)。老年组、非老年组病变血管三、二、一支例数分别为 17、19、31和 3、9、2 8例 ,三支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两组平均病变血管支数为 1 86支和 1 12支。结论 :老年组CAG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血管病变支数和多支血管病变均高于非老年组 ,老年拟诊冠心病CAG阳性率不高 ,基层医院开展CAG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张华  陈丽娜  孟宏涛  贾国良 《医学争鸣》2003,24(16):1528-1528
1 临床资料  1995 10 / 2 0 0 1 0 3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手术冠心病 (CHD)患者 5 4 (男 4 9,女 5 )例 ,年龄 2 7~ 74 (平均 5 6± 8)岁 .稳定性心绞痛 2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34例 .常规静滴硝基甘油、口服硝酸酯类及钙拮抗剂心绞痛症状无缓解或缓解不显著 ;心功能I度 36例 ,Ⅱ度 18例 ;有心梗病史者 2 1例 .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 ,3支病变者2 6例 ,2支病变者 11例 ,单支病变者 17例 .实施PTCA 6 2支 ,其中狭窄程度 10 0 %者 18支 ,90 %以上者 36支 ,85 %以上者 8支 .安放支架 37支 ,旋切 18支 .手术均使狭窄冠脉…  相似文献   

6.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对1 5 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测定HCY水平。冠脉造影显示3支冠脉中至少1支血管病变狭窄≥5 0 %者为CHD组( 1 0 5例) ,3支血管中任一血管狭窄程度均<5 0 %者为对照组( 4 8例)。CHD患者进一步分为1支病变组( 2 5例) ,2支病变组( 31例)及3支病变组( 4 9例)。结果:1 CHD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 ,且CHD组中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 ;2 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清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0支病变组与其它各病变组间比较均相差非常显著( P<0 .0 0 1 ) ,1支、2支、3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急性心肌梗死( AMI)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稳定型心绞痛( SAP)>其它( Other) ,其中AMI组与UAP组相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AMI与SAP组、AMI与Other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显著( P<0 .0 0 1 )。结论:CH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高HCY血症所占比例较大,且血清HCY浓度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CHD活动性病变较稳定性病变HCY浓度增高,提示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直接关系,是CHD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邹文淑  陈练 《西部医学》2006,18(4):404-40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冠心病(CHD)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9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的SCA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非CHD组)31例、CHD无侧支循环组136例、CHD有侧支循环组30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非CHD组相比,CHD组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增高(P<0.05);与CHD无侧支组相比,CHD有侧支组病变以3支、多支及次全闭塞为主(P<0.05),右冠脉病变最多;无侧支组以单支、前降支病变为主。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的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CHD合并3支、多支病变及次全闭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我院介入科自 2 0 0 0年 7月~2 0 0 1年 7月 ,对 3 5例冠心病患者 ,45支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成功地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效果理想 ,现就手术前后病变血管的造影变化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在 42~45岁 ,所有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为中、重度狭窄 ,左前降支主干狭窄 7支 ,前降支中段狭窄 8支 ,左回旋支中段狭窄 5支 ,右冠状动脉主干中段狭窄 2 4支 ,完全闭塞 1支。1.2 血管内支架置入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狭窄≥ 75 %的冠心病人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以及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结果 在高血压组侧支循环为Ⅱ~Ⅲ级形式的占 70 .3% ,而在非高血压组占44 .35 %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36 2 ,P <0 .0 1) ;右冠状动脉病变的Ⅱ~Ⅲ级形式占 6 1.91% ,而在左冠脉病变中仅占 40 .5 1%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40 0 ,P <0 .0 1) ;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在高血压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明显增加 ,左心室后壁厚度与侧支循环开放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 (冠脉 )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特点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 12 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造 )证实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 (侧支循环形成组 ,A组 )及 131例冠脉病变程度相似而无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病人 (无侧支循环形成组 ,B组 )的冠脉造影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98 4 %的A组患者有 1支冠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 ;与B组相比 ,A组患者中多支冠脉闭塞率明显增高(30 0 0 %比 11 4 5 % ,P <0 0 1) ;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 (75 77%比 6 0 2 7% ,P <0 0 5 )。此外 ,完全闭塞冠脉的侧支循环形成率较次全闭塞冠脉明显增高 (5 8 0 9%比 4 0 2 0 % ,P <0 0 5 )。结论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 98 4 %存在完全或次全冠脉闭塞性病变 ,其严重程度是侧支循环能否形成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冠心病 (CHD)的主要危险因素已得到证实。然而在血脂诸多成分中 ,何者与 CHD联系更为密切尚存分歧。本文对 5 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 CHD的患者进行血脂成分分析 ,同时与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了 CHD的 32例患者的血脂成分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10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我院住院病人 5 1例 ,男 4 1例 ,女 10例 ,年龄 4 0~ 84岁 ,平均 (5 9.7± 10 .4 )岁。对照组 32例 ,为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 CHD的患者 ,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4 3~ 77岁 ,平均 (5 7.…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主要分支狭窄≥75 %的 42例冠心病患者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伴或不伴侧支循环两组。统计分析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室壁瘤的发生率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左室射血分数 ,1 2导同步心电图测定QTc离散度。结果 :伴与不伴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无侧支循环患者乳头肌功能失调、室壁瘤的发生率较高 (P <0 .0 1 ) ,左室射血分数低 ,QTc离散度增加。结论 :侧支循环的建立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王献军  夏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50-1352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诊断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8例CHD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DS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A与CAG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48例患者中,DSCTA成像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1%、100.00%、100.00%、94.72%;2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SCTA与CAG在诊断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DSCTA对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能作出可靠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研究冠心病 (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询问 60例CHD的危险因素并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血压、空腹和餐后 2h血糖、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甘油三脂 (TG)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CHD合并糖尿病 (CHD +DM)组 1 8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72 .2 % )高于CHD组 (33 .3 % ,P <0 .0 5)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82 .8± 1 5 .0 % )高于CHD组 (62± 1 6 .8% ,P <0 .0 5) ,CHD +DM组冠脉单支病变的发生率 (2 3 .1 % )明显低于CHD组 (51 .7% ,P <0 .0 5)。CHD合并血脂异常 34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73 .5± 1 2 .4 % )高于CHD组 (52 .6± 1 6 .8% ,P <0 .0 5)。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结论 CHD合并DM、血脂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 ,提示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选年龄≤45岁的59例CHD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21例)和心肌梗死(38例)两组,分析并对比其冠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分析心肌梗死的临床与冠脉病变的对应关系。结果:冠脉损伤以左前降支单支病变最多占66.7%,冠脉重度狭窄者多占76.3%,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有7例CAG未见异常占11.9%,2例系变异型心绞痛,5例系急性心肌梗死;仅有7例存在侧支循环。结论:中青年CHD患者冠脉病变以左前降支单支受累为主,狭窄程度重,部分患者CAG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狭窄≥90%的25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按有无糖尿病分为2组,进行侧支循环情况比较。结果: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率糖尿病组(44.8%)低于非糖尿病组(66.0%),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发展程度与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133支血管同时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同时行64SCTCA和CAG检查30例共133支血管,64SCTCA发现46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LAD 20支,LCA 6支,LMA 3支,RCA 15支,肌桥2支.CAG检查发现44支冠状动脉狭窄,LAD 18支,LCA 5支,LMA 3支,RCA 16支,肌桥2支.64SCTCA与CAG结果相符的病变血管41支,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为89%,阴性预测值为95%,同时64SCTCA检出非钙化斑块22例.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较准确,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 RP)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 5 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为CHD患者的血浆CRP浓度 ,在CHD组中 ,单支病变 2 1例 ,双支以上病变 2 9例。稳定型心绞痛2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8例。结果 CHD组C RP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 RP水平比稳定型心绞痛组有显著增高 (P <0 0 5 )。CHD组中 ,双支以上病变组C RP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C RP浓度与冠心病 (CHD)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与诊断和临床表现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对象和方法对临床已确诊或拟诊为冠心病(CHD)292例行CAG,男216例,女76例,年龄21~76岁,其中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64例,典型心绞痛59例,不典型心绞痛或无症状但至少有一项CHD易患因素,同时心电图有ST-T改变者123例,心律失常42例,心脏瓣膜病术前检查4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287例,桡动脉途径5例。结果冠脉正常者168例,狭窄124例,其中单支病变占42.7%,2~3支(含左主干)占58.3%;轻度狭窄1.6%;中度狭窄19.4%,重度狭窄为79%。结论通过CAG可以明确诊断CHD及全面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外科手术依据,也提示CHD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冠脉病变已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宝石能谱CT冠脉成像(G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冠心病(CHD)的一致性。方法:收集本院拟诊的60例CHD患者,均进行G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差异性。结果:60例患者中GCTA与CAG均发现狭窄冠脉分支共179支,一致性极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冠脉狭窄各级敏感性和特异度较高。结论:GCTA与CAG诊断冠心病效果一致,且创伤小,有益于诊断冠脉狭窄的定位和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诊断,可作为临床筛检无症状冠心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