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沙坦对大鼠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36只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氯沙坦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在模型建立1周后氯沙坦组灌胃给予氯沙坦5 mg·kg-1·d-1,共12周.检测各组第1,4,12周血糖、24 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白蛋白(Alb)排泄率;分别于第4和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取肾,称重,计算肾脏肥大指数;分离肾皮髓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透视电子显微镜检查肾小球基底膜、系膜区的病理改变.结果第4和12周时模型组尿Alb,RBP排泄、肾脏肥大指数和TGFβ1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氯沙坦组的这些指标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电镜显示模型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和系膜细胞增生;氯沙坦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也有不规则增厚,较同时期模型组减轻.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损害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氯沙坦抑制肾脏TGFβ1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与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30 m.gkg-1.d-1×8周,ig)治疗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Ⅳ型胶原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并同时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率、肾皮质AngII含量、Ⅳ型胶原mRNA及i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S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然而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含量及AT2mRNA水平却较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及肾皮质Ⅳ型胶原mRNA表达;并能明显增加肾皮质AT2及iNOS mRNA表达及总NOS活性及NO含量。结论AT2的激活与氯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有关,并可能参与了对肾脏iNOS mRNA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AT2受体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氯沙坦治疗组(30 mg·kg-1·d-1,ig).实验第8周,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同时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P<0.01)、肾皮质Ang II水平(P<0.0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TGF-β1、PDGF-B、TNF-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增加(P<0.01);然而,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AT2mRNA表达却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氯沙坦治疗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PDGF-B、TNF-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均P<0.05).治疗组AT2的mRNA表达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糖尿病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T2受体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与肾组织TGF-β1、PDGF-B、TNF-α及血管紧张素Ⅱ表达的增加有关.氯沙坦激活AT2受体的表达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肾脏系列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与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30 mg·kg-1·d-1×8周, ig)治疗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Ⅳ型胶原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并同时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率、肾皮质AngII含量、Ⅳ型胶原mRNA及i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S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然而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含量及AT2 mRNA水平却较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及肾皮质Ⅳ型胶原mRNA表达;并能明显增加肾皮质AT2及iNOS mRNA表达及总NOS活性及NO含量。结论 AT2的激活与氯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有关,并可能参与了对肾脏iNOS mRNA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5.
CE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肥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ACE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肥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单侧肾切除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应用Northern杂交检测各组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 ,Western杂交检测各组肾皮质TGFβ1和 p2 1CIP1蛋白表达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肾皮髓质ACE活性。结果 糖尿病大鼠 1wk后体重下降(P <0 0 5 )伴肾重 /体重增加 (P <0 0 5 ) ,血浆ACE活性有所下降而肾皮质ACE活性却有所上升。Northern杂交表明糖尿病组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比对照组增加 1 3倍 ,Western杂交表明糖尿病组肾皮质TGFβ1和p2 1CIP1蛋白表达增加 ;苯那普利治疗 1wk对糖尿病肾脏肥大有抑制作用 ,对血浆、肾皮髓质ACE活性抑制分别达 89 0 %、70 0 %与70 5 % ,对肾皮质TGFβ1mRNA及TGFβ1和p2 1CIP1蛋白表达抑制分别达 4 7 7%、4 9 5 %与 6 0 0 %。结论 ACE抑制剂对糖尿病肾脏肥大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TGFβ1和p2 1CIP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盐负荷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表达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8%高盐Wistar-Kyoto(WKY)大鼠和SHRSP模型。高盐WKY大鼠作为对照组,高盐SHRSP随机分为3组:高盐SHRSP组、坎地沙坦给药组和三氯噻嗪给药组。2wk末检测尿(白)蛋白排泄、肾脏AngⅡ水平,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RAS组分:血管紧张素原、肾素、组织蛋白酶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T1和AT2受体mRNA表达,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桥蛋白和Ⅳ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肾皮质RAS各组分mRNA表达,高盐SHRSP组高于高盐WKY组(P<0.01),坎地沙坦下调了高盐SHRSP肾皮质RAS组分mRNA的表达,降低了肾脏AngⅡ水平(P<0.01),抑制了肾皮质TGF-β1、骨桥蛋白和Ⅳ型胶原mRNA的表达(P<0.01),减少了尿(白)蛋白的排泄(P<0.01)。而等效降压剂量的TCM仅对血管紧张素原和ACE 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P<0.05),对肾组织AngⅡ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TCM虽对TGF-β1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P<0.05),对高盐SHRSP尿(白)蛋白排泄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坎地沙坦对盐负荷SHRSP具有降压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肾脏RAS组分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探讨这3种药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10只正常组,40只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链脲佐菌素注射建模。建模成功后将成功的糖尿病鼠(37只,未成功2只,死亡1只)随机分糖尿病组(n=9)、卡托普利治疗组(n=9)、贝拉普利治疗组(n=9)、福辛普利治疗组(n=10),免疫组化法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抑制物(TIMP—1)和MMP-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测TIMP-1和MMP-1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心脏指数心室指数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也增加(P〈0.05),存在着心肌间质纤维化,胶原Ⅰ、胶原Ⅲ、TGF—β1、TIMP-1蛋白及TIMP-1 mRNA的表达增高(P〈0.05),MMP—1蛋白及mRNA的表达减少(P〈0.05)。经过卡托普利、福辛普利、贝那普利后,上述各异常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3组药物通过对TGF-β1和MMPs的影响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心肌间质纤维化。卡托普利的疗效比贝那普利与福辛普利稍差,贝那普利与福辛普利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盐酸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盐酸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光镜及电镜行肾脏形态学检查;RT-PCR测定VEGF mRNA表达,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蛋白水平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大鼠肾脏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ACEI盐酸贝那普利干预后,对照组肾组织VEGF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同时肾脏病理变化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盐酸贝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肾脏VEGF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纳普利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和对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实验设正常组,糖尿病对照组,贝纳普利组和胰岛素治疗组,贝纳普利1.1mg·kg-1·d-1治疗2月,观察肾脏肥大、尿蛋白变化以及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ICAM-1在肾组织的定位、半定量表达.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贝纳普利能显著降低肾重/体重,24h尿微量白蛋白(P<0.01).免疫组化和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贝纳普利能显著降低ICAM-1表达(P<0.01).结论贝纳普利能够降低STZ诱发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邵牧民  徐华  孙惠力  程小燕  戈娜  李顺民 《安徽医药》2010,14(10):1131-1133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培哚普利治疗组,另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共观察24周。于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压,24 h尿白蛋白定量,肾重/体重。TUNEL检测小管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和治疗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但治疗组和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模型组尿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尿白蛋白水平较模型组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内TUNEL阳性细胞数、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培哚普利能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肾脏内TUNEL阳性细胞数并降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减少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减少内质网应激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及姜黄素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STZ注射法制作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DM组,姜黄素组。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免疫组化等方法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结果(1)功能学变化:姜黄素组大鼠的24hUAER和GFR显著低于DM、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姜黄素组大鼠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胶囊有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减少过高的GFR、抑制‘肾组织增生、抑制。肾皮质TGF-β1、FN、Col—Ⅳ表达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益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肾汤对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链脲菌素诱发、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益肾汤干预治疗,并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缬沙坦作为对照,观察糖代谢(血糖、胰岛素)、大鼠肾功能[包括:肾重/体重、尿总蛋白(24h)、尿白蛋白(24h)、血尿素氮]、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GBM)、血及肾组织的TGF-β1表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成功诱发大鼠DM。②各治疗组与糖尿病未治疗组比较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尿素氮、尿总蛋白(24h)及微量白蛋白,升高胰岛素水平,抑制肾皮质TGF-β_1表达及GBM的增厚。③相关分析:肾脏TGF-β_1表达量与尿总蛋白(24h)、尿白蛋白(24h)浓度、GBM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益肾汤具有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血尿素氮浓度、减少肾脏TGF-β_1表达、延缓GBM增厚的作用;益肾汤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与ARB相仿。益肾汤防治DN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与其降低肾脏TGF-β_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和排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罗格列酮(4mg.kg-1.d-1)治疗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第1、4、6、8周尿CTGF排泄率(ELISA法),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于第8周处死大鼠,每组各5只,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CTGF蛋白表达。结果第4、6、8周糖尿病大鼠治疗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尿CTGF排泄率及第8周肾皮质CTGF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低(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肾脏CTGF表达和排泄,这可能与其保护肾脏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汉防己甲素延缓肾小球硬化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小球硬化模型组、汉防己甲素组和氨氯地平组,用单侧肾切除加2次注射阿霉素制备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用Northern印迹杂交,观察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结果 汉防己甲素使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肾小球细胞外基质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 汉防己甲素通过下调TGF-β1表达而减少肾小球ECM沉积,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脂联素受体1(AdipoR1)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健康对照组)、B组(糖尿病组)和C组(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用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尿佐菌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C组给予罗格列酮(3mg·kg-1·d-1)灌胃12周。实验结束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肾脏组织中AdipoR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肾脏AdipoR1 mRNA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肾脏指数和TGF-β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罗格列酮干预后,C组上述指标均较B组显著降低(P<0.05)。B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dipoR1 mRNA表达显著低于A组(P<0.01);罗格列酮干预后,C组大鼠AdipoR1 mRNA表达较B组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组糖尿病大鼠肾脏AdipoR1表达较A组显著降低(P<0.01),经罗格列酮干预后,C组大鼠肾脏AdipoR1表达较B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AdipoR1表达降低。罗格列酮通过上调肾脏AdipoR1表达,降低TGF-β1表达,减轻肾脏肥大,产生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美英  尹书东 《中国医药》2008,3(8):454-456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肾病鼠层粘连蛋白B1mRNA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实验用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又分为糖尿病组和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层粘连蛋白B.基因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糖尿病组及葛根素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层粘连蛋白B1mRNA、糖基化终未产物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通过抑制肾层粘连蛋白B1mRNA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磷酸化水平及其mRNA水平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氯沙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治疗组,腹腔注射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每日灌胃给予氯沙坦40mg·kg-1,共2wk。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肾小球细胞磷酸化STAT1(pSTAT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肾小球细胞STAT1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肾小球p-STAT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约是对照组的3倍;氯沙坦治疗组大鼠肾小球pSTAT1的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RTPCR结果表明糖尿病组肾小球细胞STAT1mRNA表达明显上调,约为对照组的34倍;氯沙坦治疗组STAT1mRNA表达与糖尿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STAT1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早期肾脏的发病过程,氯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STAT1的激活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单侧肾切除大鼠腹腔注射STZ(65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每日灌胃给予ACEI苯那普利(10mg/kg),共12周。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到肾脏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到肾皮质Fas和Fas-L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Fas和Fas-L的表达亦显著增强,苯那普利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凋亡细胞数减少,Fas和Fas-L的表达减弱。结论 苯那普利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Fas和Fas-L的表达而抑制肾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霉素诱导SD大鼠造模,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12周未时,采用HPLC-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含量;常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重/体重、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放射免疫法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e-tor,CTGF)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结果:12周末时,DM模型组大鼠血浆Hey的含量明显增加,肾皮质CTGF表达显著升高,肾组织AngⅡ含量显著增多,肾重/体重、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显著增高,肾脏超微结构改变明显.氯沙坦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DM模型组(P<0.01),肾脏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较轻.结论:氯沙坦对DM大鼠肾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单侧肾切除大鼠ip STZ诱发糖尿病模型,每日ig苯那普利(10 mg·kg-1),共12周。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Fas和Fas-L的表达亦显著增强;苯那普利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凋亡细胞数减少,Fas和Fas-L的表达减弱。结论苯那普利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而抑制肾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