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淋巴管重建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适合于评估淋巴管重建对移植物存活,功能和对受者影响研究的小肠移植淋巴重建模型。方法 在小肠移植完成后,再将供者的胸导管与受者的乳糜池吻合,使得移植小肠的淋巴回流得以重建,结果 淋巴管重建的手术时间为16.2min,重建淋巴管的通畅率达82.5%。存活大鼠间重建淋巴管通畅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排斥反应对重建淋巴管通畅率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在小肠移植完成后即进行移植小肠的淋巴管重建,淋巴管通畅率高,手术时间短,可作为进行其它相关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对100只雄性SD大鼠施行50次异位节段小肠移植,采用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以及门静脉-左肾静脉套管吻合重建供肠血管,远端肠管腹壁造瘘。结果预实验阶段移植25只,存活3只,成功率12%;正式实验阶段25次手术,成功21次,成功率84%;供体手术时间(60±5)min,移植肠修整时间(15±5)min,受体手术时间(100±10)min。结论大鼠小肠移植中注重手术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是建立稳定模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稳定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制作方法,为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 选用C57BL/6小鼠作供体和BALB/c小鼠作受体进行同种异基因型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近端肠管结扎,远端与受体空肠端侧吻合的方式建立异位小肠移植.术后禁食3天,不禁饮,每天分两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 d视为手术成功.结果 共行小肠节段性移植30例,术后5 d存活率达70%(21/30).供体手术时间(41±5.5)min,热缺血时间约0.5 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 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min,受体手术时间(90±7.5)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40±3.0)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2.5)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 mL.手术失败的9例小鼠的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6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和术后腹腔内感染(1例).结论 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对40例(80只)Wistar大鼠施行异位小肠移植,供受体术前抗生素灌胃,改变供受体术式,减少受体手术时间、手术损伤及供肠缺血时间;采用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吻合以及左肾静脉-门静脉单套管吻合,血管吻合方法采用单纯间断吻合,重建供肠血管;移植小肠双造口,静脉补液通路采用股静脉。结果:肠缺血时间≤35min,吻合口无狭窄,40例大鼠接受小肠移植,建模成功35例。结论:改进小肠移植技术中的多个细节后,降低了大鼠小肠移植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整块切取带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并门静脉的节段小肠,术中原位冷灌注,4℃乳酸林格液保存。动脉吻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供体腹主动脉对受体腹主动脉的端侧吻合,利用Cuff套管技术将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远、近端分别与受体肠行端端吻合。结果建立小肠移植模型1 6次,动脉、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2 5±5)m in和(4±1)m in。1 6只受体鼠中1 3只存活超过5 d,平均存活(1 0.3 5±2.8 4)d,最长存活时间为2 1 d。结论移植肠的获取、血管吻合技术、肠吻合技术和维持良好的血容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该模型的成功建立,为小肠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大鼠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7,18(4):194-195
本文报告一种封闭群大鼠进行的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术中供体肝与小肠整块游离和灌注,分开切取。供肝原位、供肠异位移植于受体大鼠。主要血管用Kamada袖套法吻合,正式实验21次,3天以上存活率为43%。结果表明:减少手术时间和简化操作技术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移植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问世,近年来器官移植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在小肠移植方面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观察发现,随着器官移植存活期的延长,出现了移植物功能逐渐减退直至丧失的现象.目前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移植物远期功能减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慢性排斥反应[1].因此,我们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为临床研究慢性排斥反应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1.
目前 ,虽然我国临床脾脏移植在国际相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在实验动物模型方面却缺乏同种大鼠带血管异位脾移植模型建立成功的报道。这里我们借鉴Bitter Suermann〔1〕 和Li等〔2〕建立的同种大鼠异位脾脏移植模型的经验 ,建立了同种大鼠颈部脾脏异位移植模型。此模型操作简单、创伤小、观察取材方便、可以再次手术、便于推广和应用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 :(1)仪器、设备 :SXP 1B手术显微镜 (上海医用仪器厂 ) ,显微外科器械 (上海精密仪器厂 ) ,双极电凝 (北京电子仪器厂 ) ,8 0医用无损伤缝合线(强生中国医疗器材公司 ,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大鼠肝/小肠联合整块移植模型。方法分别以Wistar和SD大鼠为供、受体进行肝/小肠联合移植,并进行单独肝移植或小肠移植作为对照,不同移植组各取12只受体进行生存期观察。结果肝/肠联合移植手术52次,手术成功43例,成功率82.7%。联合移植组受体有9只(75%)存活时间超过60 d,且小肠移植物存活。单独小肠移植组受体均于20 d内死亡,单独肝移植组10只受体(83.3%)存活60 d以上。结论肝/小肠联合整块移植模型是研究肝/肠联合移植免疫学特性的有力模型。 相似文献
13.
同种大鼠颈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的同种心脏异位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在显微镜和低温条件下,切取供心,保留肺动脉及主动脉弓第1分支,分离受体颈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出一侧的颈浅静脉及颈动脉。将供体主动脉第1分支和受体颈动脉吻合,将供体肺动脉和受体颈浅静脉吻合。术后通过触摸及心电图检测供心心跳及其功能,术后第1、3、5、7、9、11、14天动态切取供心,病理学检查确定排斥情况。结果 共进行移植模型46例,成功41例, 相似文献
14.
小鼠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进行分子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选用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附属位,节段性小肠移植,共施手术150只,在第二阶段进行的42只移植手术中成功率达71.43%,接近国外报道水平。作者认为,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减少出血量,注意术中液体补充,改进血管吻合方法,移植物热缺血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5.
大鼠异位小肠移植酶组织化学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大鼠异位小肠移植后应用环孢素A(CsA)及不用药条件下移植肠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单胺氧化酶(MAO),腺甙三磷酸酶(ATPase)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提示,未用药组术后排斥反应呈进行性发展,上述酶的活性相应呈进行性下降;应用CsA治疗者没有发生排斥反应时,AchE及ATPase能维持接近于正常水平,当发生排斥时,在病理检查出现改变前3天AchE及ATPase能维持接近于正常水平,当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传统小肠移植模型基础上改进操作方法并试图建立一个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稳定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显微镜下切取供肠的范围包括近端空肠、门静脉及其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动脉吻合采用供体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与受体的腹主动脉端侧吻合,静脉吻合采用供体的门静脉用袖套法与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两端造瘘.结果:正式实验100次,手术成功率91%.供体手术控制在50 min以内,受体手术控制在80 min以内,手术时间约为150 min.结论:完全在显微镜下建立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并将手术方法加以改进能在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操作定位准确、局部创伤小的基础上使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存活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通过改进技术 ,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无损伤”游离 ,原位冷灌注 ,切取带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并门静脉的节段小肠 ,4℃乳酸林格氏液保存 1h。游离受体左肾静脉 ,切除左肾。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供体腹主动脉对受体腹主动脉的端侧吻合 ,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式吻合。移植肠近端关闭 ,远端外置。结果 共进行 87次移植实验 ,其中 2 6次为正式实验。动脉、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 2 5~ 30min和 5min。 2 6只受体鼠中2 1只存活超过 3d ,平均存活 (8.93± 2 .5 9)d ,最长存活时间为 14d。结论 良好的血管吻合和充分补充液体是手术成功、移植肠具有良好活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同种大鼠带血管异位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同种大鼠带血管异位脾移植的实验模型。方法 远交系Wistar大鼠间行同种大鼠带血管异位脾移植。供脾带门静脉段和腹主动脉段分别与受体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端—侧吻合 ,供脾异位移植于升结肠旁沟 ,与侧腹壁行三点固定。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69 2 % (18/ 2 6例 ) ,术后 1周存活率为 61 1% (11/ 18例 ) ,2例大鼠获长期存活 (>90d)。脾蒂无一例扭转。组织学检查证实术后早期移植脾存活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平均为 3d。结论 建立同种大鼠带血管异位脾移植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三套管法建立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那些不能耐受肠外营养的终末期肠功能衰竭患者来说,小肠移植是最佳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肠道独特的生理特点使得小肠移植术后出现急慢性排斥、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及感染等问题较其他实质脏器移植更为突出。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制备,为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良机。以往报道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由于显微外科操作复杂、手术成功率低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我们利用三袖套法吻合血管,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