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30岁。1991年4月28日诊.患者作人工流产时流血量多.三月后经水复始.时自觉烦躁,全身瘙痒,经净其症自行消失,已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曾服扑尔敏、强的松、息斯敏、赛更啶及 相似文献
2.
3.
5.
蛇床子的抗瘙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2,(3)
曾以瘙痒模型探讨蛇床子的抗瘙痒作用,其70%乙醇提取物(CM-ext)可减少搔抓行为,本次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筛选。 方法及结果:①化合物48/80(48/80)诱发瘙痒模型:在ddY雄性小鼠背部皮下注射48/80(100μg/鼠),注射后计数小鼠搔抓注射部位的次数(共10min)。在注射48/80前1h经口给予受试药。②蛇床子抗瘙痒作用成分的筛选。CM-ext在己烷、水 相似文献
6.
7.
小柴胡汤为和解剂,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我在临证时,加减治疗外感发热收效甚捷。外感发热病,大略有伤寒、温病之分。至今温病学说盛行,医之处方,市之售药,多辛凉之品。病者若外感风寒,误服凉药,轻则罔效,甚则病情日逐严重。如此风寒小恙,本可一汗而解,却因失治或误治,正气伤而邪不去,小柴胡汤诚为良方。小柴胡汤重用柴胡为君,柴胡气质轻清,味苦最薄,黄芩苦寒,气味较重,柴芩君臣合用,能清透邪热。人参、大枣、甘草益中气,生姜、半夏调胃气。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疏利三焦气机,调达上下,宣通内外, 相似文献
8.
张×,女,49岁。1986年8月14日诊。一年前,先腹微肿,渐及四肢,畏寒,纳食则胀,大便稀溏。诊为肝硬化腹水,经治无效。查患者面色萎黄略暗黑,腹隆起,肝大一指,脾未触及,四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舌质微暗苔白腻,脉濡细。证属中焦虚寒,瘀血内阻。治以温中补土,活血利水。投消肿凋脾顺气汤(《万病回春》方)加减:苍术、陈皮、附子、三棱、莪术、香附、槟榔、车前子、白术、肉桂、砂仁、厚朴各10克,猪苓、大腹皮、枳壳各12克,泽泻15克,丹参30克。服药6剂,肿势渐消,小便多,纳增。原方加党参12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89年以来,用自拟眩晕八味汤治疗50例眩晕病患者,均获卓效,现介绍如下:一、方药组成党参15g,白术10g,山药15g,川芎15g,菊花20g,山萸肉12g,夏枯草12g,钩藤10g。二、临床运用眩晕伴恶心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半夏、生姜;耳鸣重听者加郁金、九节菖蒲;痰浊内盛者加天麻和二陈汤;气血两亏者加黄芪、当归、阿胶;肾精不足 相似文献
10.
11.
我院退休老中医朱明阳老师,在治皮肤病方面有独特的治疗经验,仅举二例,供同道借鉴。例1.周××,男,72岁。1982年10月12日诊。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散加味外洗治疗外阴瘙痒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1 本组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发病年龄:最小为10岁,最大为47岁,平均年龄285岁。病程:2周以内46例,2周~1个月8例,一个月~三个月6例,职业:工人30例,农民16例,个体业者10例,干部2例,小儿2例。12 临床表现外阴瘙痒多发于阴蒂、小阴唇,也可波及大阴唇、阴阜、甚至肛门周围,常阵发性发作,夜间加剧,病变区皮肤粗糙、皲裂;小阴唇粘膜有时形成溃疡,也可见局部皮肤粘膜外观正常。13 化验检查化验阴道分泌物,60例患者中由阴道炎引起外阴瘙痒54例,其中由真菌引起30例,滴虫引起18例,淋菌引起6例,不明原因外阴瘙痒4例,外阴营养不良2例。2…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2002年以来在临床上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因外感治疗不彻底、误治或未经治疗而仅表现为全身乏力症者6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蛇床子中蛇床子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蛇床子素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考察碱用量(A)、浸泡时间(B)、超声时间(C)和碱浓度(D)4个影响因素,以蛇床子素含量为评价指标,并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蛇床子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加30倍量2%NaOH,浸泡时间1.5h,超声时间10min。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1,(2)
小儿瘙痒可出现于出生时或出生后。受累部位可以是局部或全身。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生长症状会自动减轻,因而不必给予特别的治疗,但有些病例可转为慢性病变。主要症状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奇痒, 相似文献
19.
20.
<正> 王某,女,67岁,初诊日期1986年11月18日。主诉:全身瘙痒2年。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全身瘙痒,遇风冷痒感明显加重,入冬尤甚,服中药无效,后常用抗过敏及镇静药,但只能取效一时,药后如故,反复发作。近日因天气突变而引起全身瘙痒加重,急入院治疗。化验检查无异常,仍以过敏服药,输液治疗7天,疗效不显,转中医治疗。查见皮肤干燥脱屑,多处抓伤、血痂,原发疹缺如。伴有面色萎黄,语声低微,纳呆,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边有齿印,脉象细弱。证属脾虚卫弱,肤失所养。治宜益气健脾。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30g,白术15g,黄芪25g,茯苓15g,陈皮10g,砂仁10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3剂后,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