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24 h动态血压(ABPM)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中老年人群进行24 h ABPM,观察血压波动状况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 53例中夜间血压下降异常者中,收缩压下降异常者41例,舒张压下降异常者36例,同时按是否是高血压进行分组,发现高血压组昼夜节律较正常血压组异常率更高。结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也逐步减弱或消失,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这种变化规律减弱更明显,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压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24%~56%)[1],因此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1]。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2004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0例及单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A组),男21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3.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ABPM)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而血压异常与多种慢性并发症有关。为探讨NIDDM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指导临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防治,我们观察了68例NIDDM患者的动态血压,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NIDDM组68例,男44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1±4.1)岁,均符合WHO 1980年NIDDM的诊断标准。其中又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NIDDM_1组)38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NIDDM_2组)30例。对照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55.8±3.5)岁,为健康成年人。1.2 检测方法 采用深圳产百年(BY-960)型无创性便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测分析航海人员中高血压与正常血压者的 2 4h动态血压 (2 4h ABP)及偶测血压 (CBP) ,以探讨 CBP与动态血压监测 (ABP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标准水银柱式血压计测坐位左上臂血压 3次 ,取平均值作为 CBP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和平均动脉压 (MAP)。用 ABPM获得2 4h动态血压的 2 4h SBP、2 4h DBP和 2 4h MAP,以及日间平均动态血压 (d ABP)的 d SBP、d DBP和d MAP,与夜间平均动态血压 (n ABP)的 n SBP、n DBP和 n MAP。结果 高血压组 CBP的平均 SBP、DBP、MAP均高于 d ABP和 2 4h ABP(P均 <0 .0 1) ;CBP与 d ABP间的 SBP、DBP、MAP均值的差值分别为13.2 ,10 .0和 11.6 m m Hg,并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的两者差值 (P<0 .0 1)。 CBP法与血压负荷值法[d SBP或 d DBP>12 %或 (和 ) n SBP或 n DBP>15 % ]诊断高血压的一致性为 95 % ,而后者诊断的特异性为 99% ,敏感性为 84% ,白大衣性高血压 (WCH)发生率为 16 % ;CBP法与 d ABP法 (≥ 135 / 85 mm Hg)诊断高血压的一致性为 76 % ,而后者诊断的特异性为 84% ,敏感性为 5 4% ,WCH发生率为 45 .6 %。结论  ABPM的负荷值法诊断高血压与 CBP的一致性及其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 d ABP法 ,提示负荷值法可能在临床诊断高血压等方面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航海人员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各参数的正常值。方法 用标准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左上臂坐位血压 ,对 94名血压 <140 / 90 mm Hg的健康航海人员 ,行 2 4h ABPM。结果  94名健康航海人员 ABPM各参数均值 (上限值 )分别为 :2 4h动态血压 116 .10 (12 7.8) / 74.36(83.6 ) mm Hg,白天血压 119.13(131.6 ) / 76 .82 (86 .0 ) mm Hg,夜间血压 10 5 .5 1(119.9) / 6 5 .97(77.8)mm Hg。≥ 35岁组 2 4h平均舒张压高于 <35岁组 (P<0 .0 1)。不同海域的航海人员 2 4h ABPM各相应参数均值无明显差别 (P均 >0 .0 5 )。结论 建议以 2 4h动态血压均值 <12 8/ 84mm Hg,白天均值 <132 / 86 m m Hg,夜间均值 <12 0 / 78mm Hg,夜间血压下降率≥ 10 %和血压负荷值 <15 %作为暂定健康航海人员 2 4h动态血压正常参考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单纯高血压患者,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目的在于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波动情况,从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近年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测、药物疗效的判断明显优于偶测血压,正常人24小时血压呈昼夜变异。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波动规律及观察长效钙通道阻滞剂络活喜对动态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采用上臂袖带间断自动充气间接测压.ABPM能提供24h(70~100次)总体血压变化,并能反映出昼夜血压节律变化规律与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经与动脉内ABPM对照研究已证实它的可靠性,较偶测血压(OBP)更能反映人体的实际血压水平,有较好的重复性.目前已逐渐应用到临床高血压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是近十多年来发展的一项新的诊断技术.动态血压的正常值虽无统一标准,但一般认为白天动态血压<135/85mmHg(lmmHg=0.133kPa),低于OBP值,夜间动态血压<120/70mmHg为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24 h动态心电图(AECG)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60例,观察2种检验方法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对比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冠状动脉CTA、AECG对冠心病的漏诊率、灵敏度、准确度。结果 AECG诊断冠心病漏诊率,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22.4%、77.6%、76.7%,CTA为:12.2%、87.8%、86.7%;AECG+CTA诊断的漏诊率、灵敏度、准确度4.1%、95.9%、95.0%;两者联合明显优于单独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均有诊断价值,但联合检查更为准确灵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毛建斌  李金升 《人民军医》1999,42(10):586-587
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因其可以定量、定性地反映血压总体状况和变化规律,使用简便,并被广泛应用。我们自1997~1998年对型糖尿病(NIDDM)41例进行了24hABPM观察。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1.1 本组均为住院病人,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心、脑、肾并发症 根据血压测定分为合并和不合并高血压(HT)两组:(1)NIDDM合并HT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2~68岁。入选血压标准为3次非同日收缩压(SBP)≥18.6kPa或舒张压(DBP)≥12kPa。其中高血压期10例,期6例。试验前1周停服所有影响血压的药物;(2)NIDDM不合…  相似文献   

11.
李剑  张洁  邢岩  王拥军 《武警医学》2017,28(5):447-44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07例,按是否合并LA分为合并LA组93例,未合并LA组114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史、HCY、hsCRP、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以上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LA组与无LA组比较,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史、HCY、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病史、HCY、hsCRP为L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病史、HCY、hsCRP与LA发生有关;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与LA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2.
李涛仪  赵海滨  王丹  李凯  杨长春 《武警医学》2014,(11):1105-1106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患者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变化与五种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老年男性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06至2012-12在武警总医院住院的442例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男性80例为对照组,应用胶乳凝集比浊法测定观察血清LP(a)变化。结果 对照组血清LP(a)水平为(154±110)mg/L,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及肾功能不全组则分别为(255±191)mg/L、(266±174)mg/L、(341±342)mg/L、(335±277)mg/L、(296±235)m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LP(a)异常比例为6.3%,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及肾功能不全组则分别为25.7%、38.9%、52.4%、42.3%、37.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年龄分组,60~69岁、70~79岁、≥80岁患者各年龄组LP(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LP(a)升高参与老年男性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及肾功能的病理过程,该变化与年龄段无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模式及其意义。方法 对66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结果 重视糖尿病、脑梗塞护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其它多种并发病如白内障、冠心病、肾病、皮肤感染、足坏疽等多种疾病的护理。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9.4%。结论 全面、多方位严紧的护理计划和严密实施,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89例未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43.3%,病死率为2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休克、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损伤程度、入院时间与术后脑梗死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相关因素,其中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保护性因素,其余7项为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发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受伤程度、GCS评分等与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相关,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19例老年陈旧心梗、122例老年非心梗冠心病和65例非心脏病老年人的心电图(ECG)和24h动态心电图(DCG),发现冠心病人DCG有ST下移的,95.6%ECG的ST异常,反之,95.8%ECG的ST正常。二组冠心病人DCG活动性ST下移检出率分别为68.4%和51.6%;冠心病完全无症状活动性ST下移检出率46.8%。三组的复杂室早检出率为52.6%、31.2%和7.7%;二组冠心病中,有和无心肌缺血者,其复杂室早检出分别为9/14和1/5和30/72和8/50;在较多冠心病人中,室早及复杂室早集中在心肌缺血发作期间。提示DCG评价心肌缺血优于ECG;活动性心肌缺血是复杂室早的重要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诊断效能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心电图(ECG)、MSCT重建技术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GAG)为金标准,统计MSCT重建技术及ECG冠心病及对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形成影响因素。结果1)10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确诊78例冠心病,以此为根据分为冠心病组(n=78)和正常组(n=24);2)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长期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长期酗酒史是导致冠心病形成危险因素(P<0.05);3)以G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重建技术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高于ECG检查(P<0.05);4)MSCT重建技术对≥50%及≥75%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高于ECG检查(P<0.05)。结论MSCT重建技术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诊断价值,为临床选取合理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Sedentary habits a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alarming rise in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mong young individuals. Regular aerobic exercise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not only blood pressure (BP) in resting conditions but also BP reactivity to stressors. Much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target organ damage in hypertension. Some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at exercise is able to decrease rather than increase left ventricular mass and that even competitive athletics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the heart. In addition,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leisure has been found to be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and to delay aging dependent arterial stiffness.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physically active young people is often an innocent clinical condition caused by an elevated pulse pressure amplification and low wave arterial reflection from peripheral sites, due to increased arterial elasticity. The above findings support a strategy of exercise training as an initial approach in the management of young sedentary patient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hypertension. Caution should be used in subjects with more severe hypertension and every hypertensive athlete should b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o exclude target organ damag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后,病员症状、血压、血脂、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方法将12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综合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身心放松训练,以及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医疗护理。将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观察指标用SPSS1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血脂、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下体负压对男女飞行学员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男女飞行学员在下体负压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差异,男女两组受试者分别下体负压裤,在-50mmHg负压下持续暴露8min。在下体负压(LBNP)作用时,同步记录心电图、心率、血压、脑血流量、负压暴露时间。结果显示,在LBNP作用下,随着负压暴露时间的增加,所有受试者均出现心率增快,收缩压降低、脑血流量下降。研究表明,下体负压所产生的生理学效应在男女飞行学员间相似。  相似文献   

20.
邓劲松  王洁 《武警医学》2004,15(11):830-83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价值.方法应用高频CDFI超声检查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及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其管腔内径,内膜中膜的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观察斑块的有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及糖尿病患者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内膜中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并伴有管腔狭窄等情况,其异常超声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CDFI超声检查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相对于动脉造影来说,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和发现、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首选方法,能为临床了解及监测病情及对预后的判断提供较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